猫猫狗狗失宠了?有一种「新型宠物」正在年轻人中风靡——它不会吵、不会闹、不会随地大小便,不容易脏也很少吃东西,时时刻刻都会微笑、将主人的负面情绪照单全收,还有着较高的身体素质,必要时能用来防身。
这种「新型宠物」就是石头。
线上的热度迅速传导到了线下,挖石头成为年轻人闲暇时刻的新活动,默默无闻的矿区也成了网红打卡地。石头博主“K君”透露,南京六合的横山砂矿原本荒无人烟,现在再去的时候,山下停了20多辆车,矿上同时有八九十个人在捡石头。“大多都是年轻人,带着铁锹、小桶、喷壶,看到喜欢的就带走,头一埋就是小半天。”
其实在古代,养石头就已流行,比如宋代书法家米芾一见奇石便纳头相拜、偶遇珍品便藏于袖中,那时候石头是上层人士的专属,是身份、权利和品味的象征。几千年后,这股玩石之风又一次在年轻人间刮了起来,但不一样的是,赏玩的门槛大大降低,养石头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交新密码”。
图源小红书账号“左优不掉队.com”“王曼曼_”“天空”
“大家好,我是一颗小石头,名叫木木,是一位女孩子,最喜欢核桃。”
石头遍地都是,但找到一颗心仪的并不容易。
石头主人卟卟将找寻石头的过程形容为“开自然的盲盒”,因为永远不知道什么样的石头在等着他。而且当下的年轻人在捡石头时并不像奇石收藏家们一样会将石头分为三六九等,更看重自己的喜好,小区花坛、公园、郊区矿山,都是挖到“宝贝”的场所。“捡石头是看重眼缘的,在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石头里找到一颗,那这一颗对你一定是特殊的存在。”卟卟说道。
有需求就有市场,虽然石头随处可见,但还是有卖家从中找到了商机。随着当下年轻人对石头的兴趣越来越高,“宠物石头交易”形成了一条还不成熟的产业链。
当市场越来越热闹,交易的需求也从线上溢到了线下。比如有的卖家将摊贩设置在了砂矿区附近,售卖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玩家“K君”曾向南京六合横山砂矿附近的砂矿摊主打听过,周末数百南京人跑到这儿来,一天能卖出四五千元石头。
此外,青年线下活动平台也曾组织过“捡石头”活动,每人收取一定费用,以徒步的形式穿越山中野道,大家一起在溪流边捡石头。
图源淘宝店铺
得到心仪的宠物石头之后,接下来便是“养”。
如今的年轻人在养石头方面,耗费的心力也堪比养猫、养狗。主人们会用丙烯马克笔画上五官,或者直接在闲鱼上找人手绘,根据石头的外貌特征赋予名字,给它用木板、清水搭建小窝,无聊时还会“遛石”,带着心爱的石头去逛街、逛公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在养石头时最重要的一步便是抚摸,即用手与之交流,随时随地让石头保持光滑。卟卟介绍到,比较内行的石友会用白茶精油每天擦拭,让石头保持光亮,但白茶精油相对比较昂贵,像强生婴儿霜、凡士林是大多数石友们“护肤”的首选。“养石头也是一个付出的过程,付出的越多,石头也会以它的方式回馈你更多。”
对于大多数养宠物石头的年轻人而言,选择饲养石头的理由五花八门——
有人因为父母禁止养活物,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不哭不闹、不吵不叫的石头,有人是自小就喜欢各式各样的石头,养成了随手捡石头的习惯,将其放在家中收藏或观赏,不论是哪种方式,石头的意义有了新的变化——在古代,石头被定义为身份、权势的象征,在收藏家眼中,石头有投资的价值,在当下,石头是能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的存在。
如今,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已把人们影响得疲惫不堪,因而找到一种能够暂时忘掉焦虑、解脱自我的休闲方式格外重要,养宠物石头的心态其实也和栽花养鱼、斗鸡遛鸟一样,年轻人会带在身边揣摩把玩,对着它倾倒一天的坏情绪,重要的是,石头不是活物、不必像传统宠物一样令主人经受生死离别。
例如蛞蝓、螃蟹、海葵等要求少又耐得住寂寞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安静、小只,除了需要一个小小的生态缸、生态瓶,每隔两三天的投食或者换水就能养活,甚至有网友称“半个月忘了喂食,回家发现小螃蟹挖泥里的东西吃也活下来了”。
图源小红书账号“無聊發發狗”“zgccccc”“九始久”
相比起小动物们,生命力更旺盛的植物也深受欢迎。
图源小红书账号“林克的绯闻女友”“尼泊尔大乌冬”“小暑(努力学习ing)”
如果说蛞蝓、螃蟹、球藻、狸藻还属于“活物”的范畴,那令无数年轻人“云养娃”的赛博宠物再次刷新了大众对宠物的认知。
但现在,主人们变成了时代节奏中较为脆弱的一方,线上生活造成的电子疲劳导致人们亟需在生活中获得陪伴,耐心、沉默地接受倾诉变成了宠物们反哺主人的自我修养。
看似荒谬、令人瞠目结舌的非活物宠物品类成为了新的选择,此时宠物石头们不再只是单纯的宠物,更多是一种情感、生活上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