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时代的知识经济体系悄然进行。新的传播方式,新的人文理念,新的资源介质,都为创意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契机与挑战。现代创意经济已逐渐淡出以厂家或设计者为中心的模式,消费者和用户成了创意设计理念的核心,人本体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得到更多的重视。游戏是人们身心娱乐的方式,也是创意设计必不可少的精神元素。当代创意产业的优秀成果也越来越多地透露着人们的游戏天性。
在英文中,游戏作为名词出现时一般使用game,而作为动词使用时则往往用play。①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汉语中,用来表达游戏的词汇相当丰富,但最重要的只是一个词:“玩”。人类社会的种种娱乐活动都透露着人们的游戏天性。好的创意设计更是不能少了这一活力因素。游戏的非物质性和特殊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决定了人们对其无穷尽的喜好。游戏调节人们的生活、心情、体力等诸多方面,游戏把创造、想象、灵感、直觉、触觉、感情、认识、行动等综合在娱乐的过程中,并进行了充分的组合,游戏总可以发挥自身神奇作用,使疲惫或低落的人们重拾乐趣。创意设计中游戏元素的合理应用必定会给人们带来不可思议且令人愉悦的效果。可见游戏是创意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
在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今天,诸多“创意经济强国”的优秀设计师均已经迈开了“游戏的步伐”,当代人们意识形态中的个性趋势越来越明显,促使创意设计的娱乐性、互动性成了设计业界必不可少的取胜元素,优秀的创意设计是有力的营销方法,创意的“游戏”充满奇幻也充满竞争,优秀的新锐设计师一定会在“游戏”中竞争,同时也在“游戏精神”中得到价值的实现。
注释:
①A.S.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OxfordAdvancedLearner'sEnglish—ChineseDictionary)[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②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席勒传[M].卫茂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平面外宣出版物;传统文化;文化时代性;创新;创意设计理念
陕西外宣出版物是陕西省向域外推介本省文化优势、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区位优势的宣传品,这也确定了出版物读者定位以及出版物传播的目的。外宣出版物其实就是一个营销产品,具有推介、推广、营销的功效,这也是平面媒介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依附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现代科技文化的优势,如何加强外宣出版物的创意设计,笔者浅谈几点看法。
一、传统文化元素是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的“根”与“脉”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拥有浑厚、博大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资源丰富。正如主席所说:“陕西是中华文化、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依附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在外宣出版物艺术创意中抓住传统文化元素独特的文化个性的“根”与“脉”――从轩辕黄帝陵、秦始皇兵马俑可以获得中华民族古老的、典型的传统文化元素,从延安、宝塔山可以获得“星火燎原”、“黄河在咆哮”的红色革命元素,史前文明、夏商周青铜文明等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文化素材以及文字、色彩、图案、吉祥物、剪纸、器具、建筑、人物、故事等典型的文化元素在这里聚集。通过对区域文化元素的挖掘、提取、转化和抽象再重构,把传统文化精华元素浸透在现代创意设计之中,凸显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与价值,使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从形式中得到再现和升华[1]。
二、与时代共舞的时代性文化元素是外宣出版物创意的突破口
陕西不但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是一个历史与文化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开放省份,“一带一路”战略,是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陕西是当代中国的工业重地和科技先锋,教育、航天科技等领域科技人才优势凸显――也成为陕西推介、推广、营销的新内容――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先进文化元素交结,陕西外宣出版物要在这一独特的文化“语境”中寻求创新设计的突破,中国书籍设计大师级人物吕敬人把这个文化“语境”阐释为“现代与传统、时尚和传承的衔接”[3]。在这一“语境”中设计者要善于运用典型的传统文化符号与符合时代性的现代文化元素有机融合,构建出有陕特性的文化理念元素和设计风格画面,来展示陕西文化资源优势、科技优势、环境优势、区位优势,提高陕西在地域竞争中的实力。
三、形成有文化传承的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表达理念
“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由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所决定”[4],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要根据所要推介的内容和陕西文化的大背景有机的融合,同时也以一种宽容的胸怀,接纳全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介入,吸收他们的优点为我所用。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后者是基础,脱离了内容的形式是孤立的。只有有了美的形式,真实健康的内容才有所附依,只有有了真实健康的社会历史内容,美的形式才不致悬空流于形式。
四、培养外宣出版物设计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意思维是外宣出版物创意策划、创意设计的根本所在。创意思维是要突破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局限,常常是在看来不合逻辑的地方发现隐秘。创意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意思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于大胆地猜想,就是给想象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创意思维力求取向的新颖性,更加重视视觉意义上的艺术性与独特性,强调创新与突破,灵活与流畅。当我们的思维冲破陈规的藩篱而另辟蹊径时,异想天开的大胆设想便会成为创意设计创新的切入点。
当今,“创新”成为在各种场合中频频出现的关键词,举国上下掀起“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希望以创新来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创新基因同样也深深根植于在外宣出版物创意策划、创意设计之中,成为外宣出版物策划、设计的“创意”、“创新”的火种。
五、抓住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视觉化的基本特点
外宣出版物的创意设计要坚持根植于传统文化中,凸显文化差异性和时代性特征元素,迸发创新特色,获取创意设计灵感,提炼出富有开拓性的设计理念,达到外宣品设计创意视觉化的基本特点,形成独特的外宣出版物的设计风格,就会为不断涌现的陕西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加力,为树立陕西良好的形象添彩,助推陕西领跑全国,敞开心扉迈向世界,达到外宣出版物推介、推广、营销的目的。
[1]黄蓓.设计创意中的文化传统理念探析[J].西北美术,2008(1).
国内的高等艺术教育按照专业学科进行分类,它们之间的教学也存在较大差别。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二级学院分有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等。每个学院都有类似的专业基础课程,虽相似但也存在较大差别:如设计学院开设的素描基础,其教学内容主体为静物素描;而造型学院开设的素描课程则以传统的人体写生为主。这种学科式的课程差异一直从本科贯穿到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刚入校就被贴上了设计、造型等分类标签。国外的高等艺术教育有别于国内,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专业研究生课程为调研案例,他们的学习是开放式的过程,导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不会刖趾适履式地强灌知识,并鼓励学生尝试从平面到装置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这种学科交叉式的教育给予学生更加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2015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从今年三月开始,笔者身为当代艺术教学方向的任课教师,担任上海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参赛团队的指导教师。面对创意设计比赛,如何开拓学生思维,这成为一次交叉学科之间的教学体验。
2突破思维的几种方式
针对“2015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的主题“拥抱Embrace”,指导教师制订了从方案草图到设计成稿的三个月周期的计划。其中方案草图是创意的生成环节,也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在此环节中,笔者将以下几种当代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运用在教学过程当中。
2.1逆向思维
2.2从模仿到功能拓展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来自于“模仿”,这说明了“模仿”对于艺术创造是不可替代的。在学生的思维训练中模仿是直观的,大多数人对于“拥抱”的既定认识,是人与人之间相拥的姿势。学生从拥抱姿势延伸至相近的词语有“环绕”、“交错”、“笼罩”等,再以“物”模仿拥抱进行拓展。模仿过程中,他们设计和选择了最似“拥抱”动作的几种产品,分别是能包裹的豌豆荚沙发,能环绕的耳机和能吞食的分类垃圾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功能拓展。从沙发的豌豆中拓展出了游戏与储藏的功能,在耳机上设计了LED灯了添加了音量可视化的功能,将分类垃圾桶拓展出垃圾误处理后的报警功效。
2.3情感的表达
3“心跳”的产生
在方案甄选环节中,全票通过的是来自逆向思维训练中的“无声心跳手环”方案(以下简称“心跳”),这是一款基于情侣之间远距离情感需求而设计的手环,造型与运动小米手环相似,但其理念并不是为运动而设计,而是将其定位在心灵沟通。
3.1工作流程
根据设计流程分为调研、讨论、设计三部分。前期安排学生做足充分的市场调研,产品设计首先要考虑消费对象的需求,产品只有在设计理念与消费需求的高度统一下才能赢得认同。在调研的基础上再讨论调整设计方案,并从设计理念,造型,材料,技术等四个方向进行派分工作,安排学生分组同时进行。经过两轮流程产生了情侣认同度较高的产品设计——“无声心跳手环”。
3.2设计理念
3.3设计造型
“无声心跳手环”材料定为电子硅胶材料,为区别于运动小米手环,从外观上突破了大众对手环的传统定义,设计的整个造型接近于方形(见图1)。方形的灵感取自于枷锁的变形,寓意着锁住爱情,而情侣间的爱情枷锁本身就是自愿的、甜蜜的。虽然在设计中难以见到爱情枷锁的影子,但产品本身异乎寻常的方形在众多手环中已是新奇独特了。
4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4.1脱离不了自我为中心
整个流程中,常遇到的学生思维枯竭的状况。在方案草图的过程中,学生眼界未拓宽,脱离不了“学生”的身份属性,常围绕自我为中心,提交的方案也大都是学生生活中的杯子,椅子,黑板擦等。这突出暴露了学生生活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观察能力较弱,体验生活层面较窄”的实际情况。
4.2盲目且涉及面太宽
在主题性较强的此次课程中,少数学生又表现出另一特点,即方案涉及面太宽,针对性不强。当无从下手的时候,便力不从心地将与“拥抱”毫无联系的方案提交上来充数,如计时器锅、仙人掌闹钟等。这些都是未进入思维拓展训练状态的直接表现。
4.3工作流程上的倒置
既然是工业产品设计,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需要前期考察和调研。以人为本是我们提倡遵循的设计理念,在课程中,部分学生忽视了市场调研导向,将全部重心放在外观设计上,强化自己的主观设计,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方式有悖于常规设计流程,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5造型思维训练与工业设计的交融
当代艺术教学中的思维方式属于造型思维训练的其中一类,在造型思维训练与工业产品设计交融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化学效应,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的几点。
5.1排异反应调查
5.2产生的效应
设计类学生对于外观造型的设计是专业本能思考,在未接收思维拓展训练时,学生普遍将重心放在外观造型上,并追求其的新、奇、多变上,在设计理念上往往停留在使用功能层面,难有长远性的思考。在思维方式训练中,逆向思维训练让他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尝试多种可能性。情感的表达训练中,他们进入角色去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分析自己与他人的特殊性,并从自我情感出发,寻求自我突破。虽然这些是当代艺术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方式,但在工业设计教学中也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5.3可能性延续
结合主题明确的创意设计大赛,贯穿整个思维拓展训练,目标明确效果明显,是一次完好的案例。在学生后续的信息反馈中,经过思维训练的同学在接下的课程设计中表现出与本专业拓展训练之外的同学之间的差异。这些分歧尤其体现在设计理念及作品观念上。这种转变是正面的、进步的,也为之后的跨专业设计教学提供了的借鉴和经验。
6小结
关键词:创意成衣;设计模式;拓展;市场;能动要素;
成衣产品的创意设计模式
对于成衣品牌来说,产品的创新是品牌运作的脉搏,也正是品牌能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创意设计必须永远服务于顾客和市场。
近年来,成衣品牌也越来越注重创意的重要性,出现了很多新颖和创意的设计模式。其中最具代表的虚拟现实成衣产品设计和体验式成衣产品设计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并且在设计内部系统上拓展了设计的行为语言以及消费实用能动。
消费者对成衣产品的有词设计
消费者通过其穿着行为以及个性身体语言赋予成衣产品新的生命力从而实现再次设计。促进了服装消费艺术性的有词感官。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格的消费者对成衣的穿着喜好和习惯,产品的组合搭配方式以及人与服装之间的能动互通性也会有所不同。成衣产品之间有不同的穿着形式,同一件成衣产品通过不同消费者能动性地组合运用,便可传达出风格、理念各异的组合搭配形式,从而诠释再设计的新思路和理念,拓展产品系列概念的衍生。综上引发的产品结构感官能促成设计要素之间的自动诉求,使成衣设计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更加具备伦理势能。
消费者选择对购买的成衣产品进行正穿还是反穿甚至上衣下穿,或者通过贴补手工后整理,如颜色吊染、镂空切线等,还有缩减袖子的宽度等方式直接在产品上进行修改,都会使产品改变最初的状态属性;同时她们选择对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色彩图案不同,造型方式不同的成衣产品进行搭配也能衍生出很多感觉各异的效果,如正装与休闲装或运动装的搭配,绸缎、雪纺等轻柔面料与硬朗的
重磅针织的搭配,黑色与蓝色搭配或与红色搭配,以及抽象图案与写实图案的搭配或者不分季节的叠穿出层次感的混搭等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创意效果;这些穿着喜好和习惯,产品的组合搭配方式使成衣产品的各个层次、各个部分在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新的结构关系。同时通过她们不同穿着行为的反馈意见和信息,成衣品牌会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适当采纳,进一步的修改和不断完善产品。
因此对于产品售后服务的实现呈现了绕前运动,品牌服务消费,消费者能动服务自身体态以及审美意向。而这种新的结构关系必然是朝着优化成衣产品整体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成衣设计整体不断地趋于完美。如三宅一生设计的褶皱服装很好地解决了东方的服装注重给人留出空间和西方式的严谨结构之间协调的问题,其成衣产品看似完成度不高,却能够让顾客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裁切和进行再设计,而自己找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三宅一生的褶皱服装也是通过顾客的穿着行为最后完成造型的任务的。从而更好的诠释了创意成衣概念是更符合现代设计设计哲学的有效表达,成衣产品的集中潜能是消费者对自我意识的留白,也是设计产品开发者对产品流通的集中示意。
虚拟现实成衣产品设计
虚拟现实成衣产品设计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成衣的款式,色彩,材质以及尺寸比例进行仿真,通过网络三维人体直接的进行设计,一方面,设计师可以利用其将设计好款式的成衣,穿在三维人体模型上,通过选择和设置面料质感与悬垂性的参数,并真实的将成衣制作完的效果模拟和仿真出来,如果设计师对结果不满意,就可以马上通过对二维成片进行修改,添加或减少细节,直至满意为止。
人工与机器的数量协作促使产品的自我附体,因而拓展消费渠道。
而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设计,也就是顾客与设计师共同设计出合适的款式造型,顾客通过在线修改最终得出自己满意的设计作品还能体验到和设计师一起设计的愉悦感,最终便会欣然购买。设计参与意动使得成衣设计产品从概念本身开始产生创意的药效,缩短了消费时空差异,递进了流程完成度内部对概念生活的导引。一种行为能动的潜能的孵化基础与时代背景的关键磁性的近似度的提高是产品推广与品牌设计概念传播的优化进程。由此,虚拟现实成衣设计目前也广泛用于网上销售服装。消费者只要上传自己身材的必要数据,如身高、胸围、腰围、臀围、年龄、所选服装的款式等信息,网站据此计算出顾客的形体特征后试穿上顾客所选的服装款式。顾客就能在自己的终端看到服装穿着动态效果,于是可以比较直观的任意选择最合适,最满意的成衣产品。
这种网上虚拟现实成衣产品设计也是把设计和销售结合,是当今网上最成功的销售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内目前也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和欢迎。
体验式成衣产品设计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购买服装不仅仅是为了成衣产品的功能或价格因素,他们更希望设计师通过成衣设计为他们带来情感和文化的体验。设计自身的隐秘属性得以消费角度的认同,无从约束的同步体验。设计对设计自身的理解以及设计参与者对消费群体的隐秘保护促使新产品的开发,创意成衣产品的附体功能更加有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服装设计的目的就不仅仅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装,还要考虑如何在服装中增添一些体验的成分。所以体验成衣设计产品应运而生。
所谓体验成衣产品设计就是通过突出产品风格和主题,创造出品牌体验的成衣设计,更通俗被称为“成衣定制”。体验在这里是设计师同顾客进行全面深入交流的纽带。体验式成衣产品设计理念并不是意味着将现有的设计理念全部,只是在现有的理念的基础上将体验属性作为设计的目标之一,不断的对人、对人的需求进行发现和探索,从而不断用成衣这一特殊的词汇来诠释自己的感悟。(《体验式服装设计深层解读》李克兢高雪美,中国科技博览2009)体验式成衣产品设计首先要必须从“人”的角度去考虑。突出了顾客感性需求,试图带给顾客更生动、更具绿色概念气质的产品,为其创造更完善、更符合个体以及独立群体对行为诉求的体验,同时也要注重利用体验创造成衣品牌与顾客的联系。体验成衣产品设计通过体验的手段将成衣与顾客的生活方式相连,在设计之初就考虑顾客的个体生活方式及其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并创造顾客同服装品牌在情感上的联系、引发顾客对品牌的投入,最终激发顾客对品牌的忠诚;最后要考虑顾客的消费情境,注重考虑顾客穿着的环境背景,将设计紧紧地同顾客的生活方式相连,从顾客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才能为顾客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
总体上是一种职业策动者和消费群共同创造品牌文化、品牌设计理念复合链条的方式,更有效的利于各种固定差异因素上的互通、磨合。
成衣产品创意设计的市场能动要素
成衣产品创意设计是感性和理性组合的设计,进行感性的创意设计同时也应当考虑创意成衣的市场要素。
5月10~12日,第八届深圳国际品牌内衣展览会(SIUF)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此次展会由广东省纺织协会、深圳市盛世九州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深圳市内衣行业协会、深圳市盛世九州展览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支持,展出面积逾50000平方米,涵盖1、2、5三个场馆。2013中国国际内衣文化周亦将同期举办,以打造行业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完整、参展品类最齐全、亚太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品牌内衣展,为行业人士呈现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
在经历了由创到生的“坚持”、由小到大的“跨越”,展会将步入由大到精的“延展”阶段。今年深圳国际品牌内衣展暨2013中国国际内衣文化周以“延展”为主题,其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出众多新亮点、新特色。
亮点一:多元展示产业链
据了解,2013SIUF展区分为:内衣区(国内品牌区、国际品牌区),内裤区,面辅料区、家居服、泳装、袜业综合展示区,内衣文化创意设计展示区,院校合作区等。
今年的参展品类更加齐全,除了最具知名度的品牌内衣区,异军突起的内裤区、家居服外,配搭服饰、打底衫、吊带、泳装、袜子也将是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另外,更多的中高端面辅料、内衣配件、先进机械设备、设计机构、院校、软件等与内衣有关联的产业也纷纷亮相,真正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促进行业内各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亮点二:见证年度榜样加冕
中国内衣行业年度颁奖盛典是SIUF组委会一直以来坚持做的年度行业盛典活动。它旨在鼓励中国内衣行业品牌创新,肯定中国内衣业在年度内所取得的成绩,加强中国内衣企业的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推动中国内衣行业的发展。
今年的中国内衣行业年度颁奖盛典将推出年度十佳品牌奖、十大最具市场潜力奖等十大奖项。其中,中国内衣行业年度公益大奖、中国内衣行业年度推动大奖等是今年根据行业发展新开辟的奖项,将联合行业数十家媒体联合评出,并将公布入围的全国50强优秀终端店,继续见证中国内衣产业的发展与荣耀。
亮点三:智慧聚焦产业变革
今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世界经济继续探底,众多品牌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做好“生存与发展、变革与创新”,成为中国内衣品牌最为关心的话题。库存、品牌建设、渠道创新、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等都是中国内衣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亮点四:创意设计有容乃大
自第六届展会以来,“中国国际内衣文化创意设计区”已经成为中国国际内衣文化周落地在展会的一个焦点区域。今年,组委会在国内领军品牌如安莉芳、爱慕等品牌竞相展示的基础上,还会加大其他品牌的邀请力度,联合更多的品牌和机构加入。
创意设计是内衣的精髓,组委会希望加强文化创意设计对内衣产业的渗透,力争透过这个区域,使最新的文化创意和设计理念延伸到产品、服务、生产、制作、传播、营销全过程,为行业提供更广泛的设计思路和理念,设计出消费者最喜爱的产品。
亮点五:智造引领产业提升
以“解构-再造-释放”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内衣创意设计大赛、“时尚家居新生活一一首届雪仙丽中国家居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2013SIUF中国设计院校师生内衣创意展示”是组委会联合深圳市内衣行业协会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为整个内衣行业选拔、储备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大型文化创意设计活动,对内衣行业的发展、人才交流、产业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此次内衣创意设计大赛、家居服大赛的决赛都将在第八届深圳国际品牌内衣展5号馆进行,届时,大赛入围作品也将在内衣展上进行静态展示。同时“2013SIUF中国设计院校师生内衣创意展示”静态区将为行业展示更多优秀院校内衣设计作品,实现院校与内衣行业服务平台的实效对接,创造更多校企合作的有效渠道。
亮点六:度身打造个性化
1.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特点体现的不明确性
2.教学过程中“传”与“受”的程度差异性带来的制约性
二、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实施的必要性
1.从现代设计理念的革新与发展要求的角度分析
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带来了数字读图时代,工业设计的设计理念与艺术形式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在这种大环境的促使下,设计理念出发点由单纯的感知设计逐步向理性的综合创新设计推进。发展创意性设计思维成为现代设计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出发点。作为奠定设计教育发展的基石,设计基础教育应随之体现出新的教学体系、教学观念与组成形式。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作为设计基础教育的一种组成类型,应顺应设计教育理念的改变,在区别于“纯艺术绘画”方式的美术教育的同时,以培养工科类学生的设计创意意识,提高工科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基本目标,为思维到设计搭建意识桥梁。通过改革其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内容,才能实质性地推动工科类学生设计意识的形成和今后专业特点的形成、深化发展。
2.从构建本专业工科类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的角度分析
3.从加强工科类专业设计理念认知的角度分析
三、实施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实践方式
工科类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实践须在更新现有教学理念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遵循教学对象“工科性”特点基础之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设计与实施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连贯性阶梯教学实训
2.实施线型结构素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训练模式
3.增设意象构成式的素描教学、训练方式
意象构成式素描是运用构成设计原理,通过素描的形式表达心理对物象的认知与感受的方式。其教学内容主要以造型表面视觉构成要素(结构、形态、质感等)以及相互关系为分析、研究及设计的对象,通过学生的主观审美意识,打破固有物象局限,进行系列性视觉构成艺术训练。教学过程中把体验、认知、感受、试验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重点对物象的结构、形态、质感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运用解构、重组、重复、比例等艺术处理方式进行再设计。意象构成式素描的增设培养了工科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意设计思维,这也是早期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理念体现之一。从工业设计领域来看,意象构成式素描教学的内容体现恰恰是今后产品设计元素(造型、材质、构造)要点的研究体现,同时,也是今后专业教学的延伸,这对构建高校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起到基础作用。
4.运用计算机三维设计辅助的教学手段
在高校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应充分利用3DMAX设计软件的三维成像技术,以直观的方式演示设计素描中形态、结构等因素的组合方式、构造原理以及构成模式。通过此教学手段对工科类学生进行造型设计元素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形成“四维一体”的艺术审美教学气氛,提高学习的互动性与热情积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