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logo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目标受众是谁?
无论是产品经理、市场营销人员,还是品牌策划人员,都会在行动之初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目标受众是谁?
同样,设计作为产品和传播的出口,整个环节中与目标用户距离最近的“幕后”人员,在设计之初,就更应该敏感地洞察我的设计目标受众是谁?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的喜好和行为习惯如何?设计不是天马行空个人意念的表达,设计师要做的是提炼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价值并视觉化输出(或体验输出)。
什么信息是企业主
最想传达给目标用户的?
设计LOGO,其核心是找出品牌最想传达给用户的信息,是要找出实实在在作为创始人或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那一点或两点,想传达的越多,反而传达的越不明确。用户根本不会有兴趣去研究LOGO里隐藏的故事和寓意,简单才更有力量。
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
图形还是文字
总体来说,主流的LOGO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强化某个符号,让符号图形与企业产生强关联。比如苹果、奔驰、大众、家乐福这类LOGO。另一种是直接用企业名称作为LOGO,比如可口可乐、三星、H&M、无印良品等等。
最初设计思考和判断的标准是:这一时期的企业主是更需要清晰直接地传达清楚自己是谁,还是更希望强化自己与某些“意向”的关联。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同时,企业决策者的喜好也要在设计前期考虑进去。
辅助图形
在应对实际复杂场景环境时,需要有延展性的元素来“协助”LOGO完成品牌的强化和传达,于是辅助图形应运而生。
有些品牌直接取用LOGO的局部作为辅助图形,有些则设计新的辅助图形来支撑LOGO的延展应用。比如LV,除了本身经典的LV字母组合以外,还设计了由圆圈包围的四叶花卉和凹面菱形内包四角星的图案,既作为支撑LV品牌的辅助元素,也孕育了LV经典的图案元素,百年历史成为经典。再如Burberry,当提到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LOGO,还是它的格子花纹?也许它经典的格子花纹已经深深烙印在它的品牌之中了。大部分奢侈品都在放大和突出他们的LOGO,但Burberry还是可以通过格子花纹来强化自身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
切分展示的好处
打动用户的LOGO可能是设计层面的“美与丑”,但LOGO的决策者们更希望看到LOGO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于是现阶段的LOGO提案和展示过程中标准制图的部分就会被放大展示,以表达设计师对LOGO设计上细节的追求,苹果的LOGO标准制图就曾被网络疯传。
延展与易用
在LOGO设计时就把易用性考虑在内会减少使用时的不少麻烦,但也有超级复杂的LOGO。不能说复杂的LOGO就一定有错,但其延展的优秀与否,就要考验设计师的功力了。比如联合利华,它设计精美却无比复杂的LOGO里,包含有太阳、基因、蜜蜂、手、花朵、发丝、棕榈树、汤匙、调味酱、碗、调味料、鱼、火花、小鸟、循环、嘴唇、冰淇淋、茶、微粒、冰冻、浪花、水滴、容器、衣物、心这许许多多的元素,每种元素都有自己不同的含义,可用户真的知道这么多吗?或者说用户真的在意这么多被赋予的寓意吗?所以,如果必须设计这样一款复杂的LOGO,在设计时就一定要考虑清楚易用性,毕竟在极小或是实体的制作过程中复杂就会带来很多隐性问题。
避免歧义与理解偏差
创始人价值
不过,虽然都是创始人的头像,但设计行业领先一步的美国很早就知道延展、统一和便捷的使用对LOGO的影响,所以他们更倾向简化头像,变成固定的矢量插画和潘通(pantone)色号。这样即便在全球各地,也可以避免LOGO应用上的执行风险。但不见得所有的企业都喜欢把自己的创始人展示给用户或消费者。有些企业就把创始人手写的名字直接用作LOGO,比如4A圈的黄埔军校奥美的LOGO等。此外,创始人本身的价值也是创作LOGO过程中不能忽略的一部分。你目前设计的LOGO有没有什么可以挖掘这家企业创始人的故事,如果有,不妨试试这个方向。
移动设备下的思考
[关键词]logo字体设计视觉化信息表达设计素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38
一、字体设计的概念
字体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而本文中所指的字体设计是:指名的,为特定的对象设计的有字、有形的“logotype”。而logotype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在一些被要求的具有独特性、造型性、统一性及识别性的字体设计,如字体标志(图1),品牌名(图2),企业名称(图3),书籍标题(图4),海报字体,产品名大多数也是以logotype的形式来传达的。
根据字源的研究可以知道,文字是形成的,是没有源头的。因此没有办法为“logotype做出一个绝对的定义,但是可以通过“logotype”一字的时代演变过程中了解其基本的定义以及其在每一个时期的阶段性意义。
“Logotype”是由“logo”一字演变过来的,而又因为早期的文字都是由图形简化而来,所以基本上仍旧脱离不了图形的概念。在希腊时期“logo”指的就是字,且除了“字”以外,必须是具备“形”的字,是利用“形”来造成字的。而logo除了要有形的字外,还具备“宇宙”的意思,而在宇宙的寓意中,其中一个意义就是“完整的”。因此logo的基本意义除了原本必须具有形的字外,更进一步附带要求必须具备“完整性”。
一直到活版铅字的发明后,“logo”才与“type”结合成“logotype”。而因“type”是指有固定模式的字体,是打印的而非之前的手写字,所以在此阶段的“logotype”除了必须是有形,具有完整性外,还必须是有固定模型的字体做表现的。但到了近年来“logotype’的定义则更加的广泛,不管是不是以文字做为表现,只要具备固定形态,具有完整性的都被称为“logotype”。
二、字体的基本素养
在设计领域中,字体是视觉传达和信息传达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广泛的字体这个领域中,不管是字体设计、标题、标准字都与文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如何运用好文字,提高文字的应用效能,最重要的还是回到“认识字体”的基础层面。有句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字体设计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将文字完美的运用就必须从认识字体开始,因为只有从基本认识做起,才可以驾驭字体,做出最贴切的字体设计作品来。
在认识字体方面,除了可以做到基本的辨识功夫,还必须对字体的结构,字体的基本性格、特色做深入的了解,才能对字体设计驾轻就熟,运用自如。以下就从认识字体结构,辨识字体造型以及了解字体性格这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究。
1.认识字体结构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基本的笔画结构,所以要认识字体,就要从认识各种字体的结构开始,而文字的种类繁多,在此仅以常见的中文,英文为例子,简单分析这两种文字的结构。
2.中文字体的结构
中国文字与其它文字有所不同,在分析其结构前必须先了解中文造字由来。中文的形成是由形、音、义构成,中国的文字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字态和外形特点,主要是楷书中的基本笔画(如图5)。即“永”字之八画——“侧、勒、弩、策、掠、啄、磔”。虽然这八法只是书写的基本笔画动作,无法包括所有的字形结构,但对于文字的造型是极好的训练。
3.英文字体的结构
英文字体以“罗马字母”为根源,原以欧陆为中心后来向世界各地拓展,并被称为广泛使用的文字,英文字和中国文字截然不同,中国文字是各自独立的字形,而英文字却不是,它是属于表音文字,只用A到Z,26个字母的排列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单字字义。
英文字结构单纯,虽然字体的种类不计其数,但是都逃脱不了直线、曲线的笔画构成,所以只要设计者对以英文的基本部位加以仔细研究,便很快能因细小的差别而分辨出各种字体。更能将各种字体的细节加以运用到不同的字体设计中去,让字体的形象特色更加的鲜明。
4.辨识字体造型
对认识字体而言,应当从字体的辨认开始,也就是说应当认识每一种字体的造型并把其名称记住。就英文造字而言,或多或少的能够反映出某一区域的特色及需求。其在字体的构思上也就不同。同理,中文中的隶书、楷书、小篆、草书等的形式,也都具有其特定的时代、历史背景。因此所谓辨识字体,除了在能够辨认出字体的外在形态的差异性,牢记字体的名称外,对字体的造字背景,原始特质,运用性也都必须尽可能的深入了解,因为这不仅对以后字体的选择运用上会有很大的帮助外,更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对字体的误用。
文字在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元素,设计师如何很好的将图形与文字达到很好的结合,使设计作品更加的符合要求,就必须具备对字体的辨识素养,能够辨识的字体越多、越深入,对字体的把握能力就越强,在整体的表现上就会比其他的设计师要做得更加贴切,甚至有时候单纯的字体设计便能够将主题的特点、定位做出最完整的表达。
5.了解字体性格
由于字体设计是有特定的要求,比如特定的对象和目的,因此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对主题定位与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同理,每一种字体都具备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所以要为主题、对象选择出合适的字体就必须对字体的特点和个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就拿食品的字体设计来说,为了突出表现其专业、现代感,通常会用黑体字来传达。因此了解字体的个性特点对于字体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要了解字体的个性特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字形感觉和笔画分析。
6.字形感觉
每一种字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单独的一个字还是组合成行、成栏的字块,或多或少都会呈现出某种视觉特点,或是粗狂的、纤细的,或是厚重的、轻柔的,或是圆润的、方正的,或是倾斜的、端正的等。就好像黑体字,笔画有棱有角,阳刚气十足,而圆体则圆润,丰满。要能够了解和把握整体的字体性格,那么就能把握字体的整体印象。
三、视觉美感的养成
对于设计师而言,视觉感官上的美感修养是必备的条件,而字体设计与一般的平面设计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视觉美感的修养也是字体的基本素养之一。视觉修养对于字体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设计出的字体连基本的美感都没有,那么就会像烹饪一样,再多么美味的料理都必须要有美丽诱人的外表,以此来吸引顾客,这正是烹饪要求“色、香、味”俱全的原因。对字体设计来说,对字体的选择和形式好比“香、味”对于一件设计作品而言能否对味是很重要的,而整体的美感就如同“色”一样是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所以不要轻视视觉美感的培养。
视觉美感的培养应当从认识美的形式原则开始。因为美的形式是经过大自然以及人造物中总结归纳得出的原理原则,这些原则是呈现美感的标准,也是审美的评估标准。
1.均衡
均衡又称为平衡,是一种没有办法用数量观念去测量的一种视觉上的均衡感,均衡可以分为对称的和非对称均衡两个层面。例如叶子是对称均衡,而花朵则是以花心为中心由内而外的辐射性均衡,而非对称性均衡是指不同特性的形体,排列达到视觉上的均衡。在字体设计上的笔画结构修正上,如笔画数,字形的差异等,通常都必须依赖于平衡美感来实现字的视觉平衡。如图6。
2.对比
对比是指两个并列的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异现象,对比性具有加强、强调的作用,在字体设计上常见的对比有:粗细,大小,曲直,连笔,断笔,软硬等的对比手法。
3.统一
统一是理性的结合,这一原则的精髓在于“在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如果在统一里面没有变化,整个感觉就会显得呆板,生硬,枯燥无味,相反在变化中没有统一就会失去秩序,这是设计中永恒不变的哲理。在字体设计中,力求字体的独特性故此就会加入一些造型元素,而往往又可以通过这些元素来实现字体的整体统一。如图7。
4.韵律
韵律是一种秩序性的安排,凡是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反复,或者周期性的现象都可以产生韵律。富有韵律效果的设计,可以让人产生秩序的美感,感觉轻松愉快、活泼生动。在字体设计中律动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设计一些女性、活泼的主题,如果设计出的字体过于僵硬死板,就很难突出主题特色。
结语
字体设计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硬说有捷径那就是不断的练习、研究、再练习、再研究,不断的重复。而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对字体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和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对字体设计的高度。所以在对字体的基础要深入的进行研究和探索,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方法,才能够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阿历克斯·五·怀特著徐玲尚娜译[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中文字体设计的教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美国视觉传达完全教程威廉·瑞恩·西奥多·柯诺瓦[M]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1.活动背景:
标志即logo,学院的标志是其意义的象征,它体现着学院的精神与文化。
2.活动简介及目的:
二、活动综述
1.设计要求:
2)标志(logo)文本,必须为电子告版本。
3)要求作品简洁明了,富有寓意,有一定深度,创意性,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易于识别与传播。
4)来稿时在设计方案上附加姓名、联系方式.。
5)作品必须用a4纸打印,上交时须一同上交寓意说明表。(后附)
(注:必须同时上交电子文稿和打印纸制文稿)
6)电子文稿统一传到
3.活动人员
1)参与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各部门成员及全院学生
三、活动流程
xx年11月7日,宣传部绘制海报。
11月23日,宣传部出海报,展板公布学院正式标志。并在全院宿舍进行张贴
四、宣传方案
1.活动口号e起向前e起来
2.宣传方式1)学校各处张贴海报,展板,宣传样张宣传此次活动。
2)各班印发宣传单,宣传此次活动。
3)以学生会的名义召集各班班长和团支书开会,让他们在本班宣传此次活动。
3.宣传步骤:
1)前期:张贴宣传海报
2)中期:出宣传海报及展板
各班下发宣传单
3)后期:出展板展示本次活动的成果。
五、注意事项
1、最终设计稿设计人不得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另投他处。
2、设计稿最终确定成为部门标志后其全部权利归信息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所有。全部权利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使用权、权、处分权。
3、参评作品一律不退件,请参评者保留原件。
4、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科技部所有。
5、比赛结束后,若参评者对第一轮筛选有任何问题,可咨询科技部负责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
“e起向前”学院标志(logo)设计大赛作品寓意说明表
——首都航空
前言
又是一年春意盎然时,蛰伏了一冬的创意灵感们,纷纷萌生在有设计思想的脑袋中,迫不及待要把想法实现出来。而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你的创作会成为空中名片,在全世界面前展示?首都航空作为独具文化品味的航空公司,面向年轻、活力、热情、时尚的现代人群,以“首都的城市名片和建设世界城市的助推器”为定位,全力打造时尚、亲和、高雅的文化航空品牌。现为更好地塑造公司的企业形象,突出首航主体和品牌文化,特举办标识设计大赛,征集首航新标识。
梦想远航·大赛日程
首都标识设计大赛从2011年3月10日开启,至5月31日前获奖结果揭晓。参赛者直接将参赛作品上传至大赛网站:">
(二)Arting365创意擂台
联系人:曾小姐/崔小姐
关键词:博客;知识管理;个人知识
Blog-basedKnowledgeManagementforProductDesign
ZhangGuohai
(SchoolofAgriculturalandFoodEngineering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
Abstract:Onthebasisofanalyzingtheproductdesignknowledgemanagement,theknowledgetypesproducedintheproductdesignprocessisdescribedandthestructureofproductdesignknowledgeisproposed.TheBlog-namedframeworkofdesignknowledgemanagementtoolisputforwardandtheprototypeofdesign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isdeveloped.Concerningtheapproachandtool,thepotentialdesignknowledgeexistinginthedesigners’brainscanbedescribedandmanagedeffectivelyandefficiently,whichprovidesafeasibleschemeoftransformingtheindividual’sknowledgetotheorganization’sknowledgeandformingthecorecompetitivepowerofenterprises.
Keywords:Blog;Knowledgemanagement;Individualknowledge
产品设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创新过程,当前对产品设计过程中所需知识的获取、组织、传递及运用能力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品的创新。
一、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知识形式
(一)设计知识分类
产品设计过程主要涉及两类知识:一类是方法论,即管理技能方面的知识;另一类是有关目标市场的知识和产品涉及的技术知识,后者具有专业性,随着公司、市场、产品的不同有着显著的差别,而且随公司战略取向的不同而不同[1-3]。本文中将产品设计过程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统称为设计知识。
(二)设计知识特点
分布性及异构性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知识的首要表现形式。产品设计所需的知识不仅仅存在于设计环节,也存在于内、外部的沟通协同过程和生产过程等。
产品设计知识具有模糊性、层次性、耦合性的特点,使得产品设计知识的表现形式异常复杂,缺乏量化的描述特征。产品设计知识在不同的环节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也不尽相同,包括可以有文字记录的,如图形文件、文档文件、会议记录、协同记录等以及存在于职工头脑中的没有形成文字描述的经验知识等。
二、产品设计知识的体系结构
本文对产品设计中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采用如图1所示的体系结构进行表达。
图1设计知识体系结构
(一)协同知识协同知识主要表达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协同操作时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在线信息和协同历史;
(二)行为知识行为知识用来表示产品设计过程中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知识,包括产品设计行为知识和任务分配知识;
(三)资源知识资源知识用来表达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使用的工具、涉及到的设备以及企业、文档、设计历史等方面的参考知识;
(四)产品描述信息产品描述信息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模型、描述文档等用来描述产品本身内容的资料信息;
(五)约束知识包含了产品设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方法及标准等方面的约束信息。
三、Blog在设计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一)产品设计知识共享存在的障碍
产品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一个好的设计任务的完成需要各方面知识的积累,现在设计企业中存在以下问题,成为设计知识积累和共享的壁垒。
1.设计人员不愿意奉献自己拥有的知识市场竞争的加剧,设计人员工作的压力增大,使得他们认为自己独享知识可以为自己赢得竞争优势,而贡献出自己拥有的知识可能使自己处于不利之中。
2.设计企业及设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过慢信息量迅速增长,信息爆炸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作为设计企业知识利用的载体――设计人员也必须要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及内容不断更新。这样,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快速获得需要的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何把设计知识系统化,把知识链的顶末端完全呈现在设计人员面前是设计知识利用的一个重点内容。
四、采用Blog作为知识管理的工具的优点
(一)员工作为知识的贡献者,仍然持有对所贡献设计知识的所有权和维护权,并因此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敬,会因贡献自己的设计知识而感到自豪。拥有和贡献知识的多少成为衡量其荣誉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二)在Blog中,产品设计知识是实时更新的。设计人员作为知识的载体,可以利用Blog记录自己在设计中的行为和心得,而记录自己行为和思考具有实时性,设计企业员工的知识为企业建立起核心资源奠定了基础。员工可以通过Blog进行不断的学习更新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
(三)Blog可以记录丰富的背景材料,因此设计人员可以比较容易理解该知识的运用环境,而这些丰富的背景材料本身就是知识,为以后的产品设计提供详实的资料。
五、基于Blog的设计知识管理系统
(一)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构架
图2基于Blog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六、基于Blog的设计知识管理的优点
与传统的中央集权式的架构相比,基于Blog的设计知识管理具有许多优势。
(一)知识库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增长的,用户可以在自己的Blog上按照自己的职能和兴趣选取合适的知识库存取界面;
(三)可以动态形成不同的Blog群,促进设计知识的扩散与转移;
(四)Blog不仅记载了用户们自己奉献出的知识,还记录了用户的学习和资料的收集过程,整个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认知系统,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七、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实施
图3系统主要功能及流程
(一)用户通过Blog服务器注册个人Blog;
(三)进行Blog管理,包括撰写新的日志、对设计知识主题进行分类、Blog归档、邀请其他用户并对其权限进行设置;
(四)通过邀请等操作,动态凝聚形成Blog群;对Blog群的成员及其权限进行管理。
八、总结
产品设计是知识综合利用的过程,本文针对机械产品设计的特点,对产品设计知识中蕴含的知识进行了表达,描述了产品设计知识的体系结构。根据产品设计知识的分布性、异构性、模糊性、层次性、耦合性等特点及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log的产品设计知识管理构架,由个人Blog、Blog群、Blog管理系统构成了个人、组织、企业等不同层次的产品设计知识应用,并对其管理系统进行了实施,为产品设计知识管理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1]陈静.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技术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2]齐元胜.基于设计知识重用的集成产品快速开发技术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3]姜娉娉.基于知识的机械产品快速创新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4]孔林夫.工程设计知识表达体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9,34(6):617~624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词汇和短语:Whattime,gotoschool,getup,takeashower,usually,o’clock.
2.学习基本句型:Whattimedoyouusually…?Iusually…at…
Whattimedoeshe/she…?Heusually…at…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1:Leading-in导入
AnEnglishRiddle:
Ithasaround(圆)face.Ithasalongarmandtwoshortarms.Ithasnofeet,butitcanwalk.
答案:aclock(给出钟表的图片)―7:00―Whattimedoyouusuallydoat7:00?―guess“WhattimedoIusuallydoat7:00?”
Step2:Presentation呈现短语
1.getup
2.getdressed
3.run
4.brushmyteeth
5.eatbreakfast
6.gotowork
设计意图:(1)通过猜测和谈论老师早晨的活动来呈现短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2)为后面新句型的学习做好准备。
Step3:Presentation呈现句型
Iusuallygetupat6:00inthemorning.Whattimedoyouusuallygetup?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会运用目标句型。
Step4:Listeningexercises听力训练
1.听前:谈论生活习惯的不同(关于takeashower)
T:Iusuallytakeashowerintheevening.Whataboutyou?(问几个学生)
So,WeusuallytakeashowerintheeveninginChina.Butinwesterncountries,theyusuallytakeashowerinthemorning.Lookatthepicture.ThisisRick.Let’slistentoaconversationaboutRick’smorning.引出听力的人物Rick。
设计意图:(1)引起学生听的兴趣,了解听力内容的背景,为听的任务做好铺垫。(2)了解一些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对语言的学习起到辅助的作用。
2.听中:将书上听力1a的任务改为原文挖空
Interviewer:Whattimedoyouusuallygetup,
Rick?
Rick:Um,Iusuallygetupat.
Interviewer:Andwhattimedoyou
andtakeashower?
Rick:Iandtakeashoweratsixforty.
Interviewer:Hmm.Whattimedoyoueatbreakfast?
Rick:.
Interviewer:Andwhattimedoyouusually
?
Rick:Iusuallyatseventwenty.
Interviewer:Andmylastquestion.Whattimedoyougotoschool?
Rick:Iusuallygotoschoolat.
Interviewer:Thankyou.
设计意图:学生需要填的都是本节课的重点短语,写出来更能起到复现并巩固词汇的作用。
3.听后:影子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跟读模仿地道的英语发音,长期训练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感。
Step5:Groupwork:Makeasurvey四人小组合作
Fineout“whoisthefirst”?
IStudent1Student2Student3
getup
gotoschool
Letstudentsinterviewthreeoftheclassmates,andthengiveareportlikethis:
Inmygroup,isthefirsttogetup.She/Hegetsupat....
Andisthefirsttogotoschool.She/Hegoestoschoolat….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Step6:Role-play
TaskA.Listentotheconversationandanswerthequestions.
1.听前:谈论我的朋友Scott从不迟到,晚上起床的奇怪习惯。
2.听中:设计了4个问题让学生来回答
(1)Whattimedoeshegetup?
(2)Whattimedoesheusuallyeatbreakfast?
(3)Whattimedoeshedoexercise?
(4)Whattimedoeshegotowork?
设计意图:(1)这是本节课第二个听力任务,所以从形式采取问答形式加大了难度。(2)对roleplay这个范例对话有一个初步了解。为完成后面的任务做好准备。
TaskB影子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照旧模仿发音,培养语感。
TaskC根据2d的内容完成表格:
Name
Placeofwork
Timeoftheradioshow
Timetogetup
Timetoeatbreakfast
Timetoexercise
Timetogotowork
练习:填完表格,找同学根据表格复述Scott的一日活动。(给出框架如下:)
ThisisScott.Heworksat…,hegetsupat…
设计意图:是学生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为后面的任务打好基础。
TaskDMakeyourownconversationsaccordingtotheinformation.
Oneis…,theotherisaninterviewer.
NameTom
Jobaguitarist
Placeofworkamusicclub
Timeofguitarshow12:00am-2:00am
Timetogetup10:00atnight
Timetoeatbreakfast10:30atnight
Timetoreadnewspaper11:00atnight
Timetogotowork11:45atnight
找出2到3组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升华,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Step7:Test当堂检测(1-2分钟)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内容:
Good./Verygood./Welldone!/Goodjob./Great./Wonderful./Ilikeyourconversationverymuch.Thankyou.…
InventoriLogic模块提供了对设计自动化的支持。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通过使用iLogic中提供的自动化函数、界面的支持以及良好的扩展性对设计实现自动化,从而使我们更方便的重用设计,提高效率。
上期在介绍Inventori系列功能时,提到了iLogic的主要功能及其基本使用。本期,我们通过一些案例帮助用户了解iLogic在实际中的使用。
一、案例一:液压阀块及其装配
Inventor自带的iLogic教程中,有一个液压阀块(ManifoldBlock)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iLogic的能力和具体应用的方法。
首先,分析这个阀块装配,其核心就是阀块(图1左)。在阀块的设计中,阀块的尺寸参数,联接类型、油口的孔径类型及尺寸都是设计中需要管理的关键参数。
1.阀块类型(图2、图3)
说明:图2中,选择Standard类型时,三个面的油口孔径相同,对应变量参数名分别为:port_b_size,portc_c_size,port_a_size,通过if…Endif条件判断和赋值语句(=),完成参数的数值定义。
说明:图3中,选择“Tee”型联接时,三个面的油口都有效;选择Elbow(90°弯头)联接时,下表面的油口(Port_B)开口及螺纹特征被抑制,通过Feature.IsActive()语句实现对特征状况的控制。
2.油口位置
油口孔径有相应的规格,在Inventor中支持多值列表型变量,用户可以预先定义供用户选值。当数值较多时,Excel表格是不错的选择,iLogic提供了很强的Excel表格的操作能力,实现在Inventor中按照设计规则完成查询及选值操作(图4)。
在本例中,采用了第三方嵌入对象的方式,即Excel表格存放在Inventor文件内部。iLogic也支持将Excel可以放置在外部,区别就是在iLogic语句中,给出完整的Excel文件的路径(图5)。
说明:图6中,MaxOfMany():iLogic提供的一个数学函数,即比较括号内的数值,返回最大值,这里是比较几个油口的孔径,将最大油口孔径值赋给变量port。
GoExcel.FindRow():iLogic提供的Excel查询函数,这里是查询嵌入的表格,从其表单Sheet1,对应的Port_size列,找到数值等于Port的是第几行,将返回数值赋给i。
GoExcel.CurrentRowValue():配合FindRow()返回的行,读取该行中对应变量名的数值,本例中,通过查询表格获得了各个面的油口的位置。
3.属性定义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对设计零件的零件代号有特定的要求,在该例中,当设计为标准型时,“零件代号”从嵌入的Excel表格中查询获得,如果为用户自定义的,“零件代号”设置为“HomeMade”。
说明:图7中,iProperties.Value(“Project”,“PartNumber”),对应“Project”(iProperty的项目页面)中“PartNumber”(零件代号)的数值,从iLogic的iProperty对应的代码和iProperty对应的属性页面,很容易找到其对应关系(图8)。
4.阀块装配中的iLogic应用
在本例中,大家注意到阀块参数的变化是核心,但是阀块装配中如何直接控制阀块参数呢?之前,我们需要借助链接外部参数的方式(Excel或Inventor文件),而用iLogic方法就变得非常简单。如图9所示,通过Parameter()函数,我们可以直接将数值赋给装配下的零件的变量,这样就实现了在顶层装配下对底层零部件的控制。
在阀块装配中还有将模型中的属性及参数值返回到Excel表格中的应用,和前面读取Excel表格的例子类似,在此不赘述。
二、案例二:用iLogic实现货架设计
我们的一位客户设计商店里的货架(图10),根据用户的要求,规格尺寸(长、宽、高),层数、列数、材料和颜色都不尽相同。
(1)在利用iLogic解决货架模型之前,我们首先建立正确的货架模型结构并确定关键的驱动参数。根据货架的设计,分为三层装配(图11)。
(2)基于确定的结构和关键参数创建货架的三维模型。进行零件模型创建时,首先定义如下关键参数,并且命名以便于后续查找和iLogic应用(图12)。
(3)进行子部件模型创建时,首先添加约束,确定部件的位置关系;然后创建iLogic规则,定义参数关系和参数传递(图13)。
(4)创建总装时,首先放置子部件、零件,并且约束和定位;接下来创建用户参数,来定义关键参数(长、宽、高、层数、列数材料和颜色);使用iLogic语句,实现顶层参数向下游零件的参数传递(图14)。
(5)在本例中,定义了材料和颜色列表变量,在这里,我们使用了iLogic的document函数直接访问InventorAPI,获取到装配中的每一个零部件(ForEach…In…),然后将材料和颜色赋值给相应的零部件(图15)。
(6)创建iLogic用户界面,并添加产品配置关键参数和属性控件。iLogic提供了界面创建工具,方便用户交互操作。图16即为根据用户的产品特点,创建的用户参数交互界面。
三、案例三:iLogic在工程图的应用
经常听到用户希望把视图的比例和质量(去除单位)填写到工程图的标题栏内,以前用户必须通过程序调用Inventor的API来实现,而借助iLogic,实现的过程就变得异常简单。
首先我们在工程图的模板中,创建两个自定义属性,比如比例和质量。
接下来我们把创建的自定义属性添加到标题栏的定义中(图17)。
根据iLogic提供的工程图函数和属性函数,把指定的工程视图的比例和质量赋给相应的变量。
注意:图18中,ActiveSheet.View().Scale获取当前激活工程图下,指定视图名称的比例。
Round()是Inventor支持的取整函数,这里,是对质量保留3位小数。
InventorVB.DocumentUpdate()常用来当参数变更时,执行更新的操作,类似手工运行管理页面中的“更新”命令。
类似对工程图的操作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对放置视图位置的控制、视图高度的控制、图幅、标题栏样式和引出序号等。
四、案例四:使用iLogic导出文件
iLogic支持把Inventor文件导出到常用的格式,比如AutoCADDWG、DWF、PDF和JPG等。请看如图19所示打开的工程图文件,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使用iLogic提供的自动化函数,把它存成其他格式。
注意:Document.SaveAs()是iLogic中提供的文件另存为的函数。
Messagebox.Show()是iLogic提供的信息对话框方式,便于与用户交互。
五、语结
对于用户,iLogic将Inventor在设计重用方面的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归纳如下。
(1)设计规则和模型数据相结合的高效方式。
(2)更强的Excel和模型数据交互操作能力。
(3)对Inventor的支持面广,从文档类型上涵盖了零件、部件和工程图,从功能上覆盖了零部件参数、物理和外观属性和文档属性、特征控制和零部件控制(包括iPart,iAssembly)、BOM属性。
(4)支持规则运行条件定义(Trigger),便于自动化处理。
(5)它采用类似VB的解释型语言,用户易学易上手。
(6)iLogic既可以嵌入在文档内(内部规则)和也可以从外部调用(外部规则),方便灵活。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Blog
1研究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1],特别强调岗位的适应性。因此,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中心,偏重于系统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将不能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又称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颠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工作任务把工作工程和学习过程整合起来,将知识点点缀在工作任务的实现当中,通过工作任务的实现来完成学习的目标。该方法的核心是“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2]。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围绕真实情境下的一个既定的任务,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自主协作的环境中,通过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学习资源的分析,独立自主完成特定任务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不再是课程的主体,而是作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这样既使得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应用于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例如“静态网页设计课程”。该课程中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一个个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学习任务联缀起来,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轻松获得本课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2Blog的特点
Blog教学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⑴实现读写结合。用Blog可以记录每天的学习心得、问题或知识点的见解及所学精华。通过读写结合,实现了学习者彼此间的相互提问、经验交流。
⑶蕴涵了先进的教育理念。Blog教学蕴涵了建构主义、过程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先进的教育理念。Blog学习者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并能够在思考的基础上构建和提高这些知识,还能够做出关键决策。
⑷实现教与学的实时交流。Blog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很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教师可以通过Blog向学生规定同一学习任务或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Blog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惰况,随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3模式设计
基于Blog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指导,以Blog为平台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该模式图中,教师和学生通过Blog实现学习任务布置和学习信息的双向交流。
4教学模块功能及设计
在新浪网上创建一个博客:静态网页学习天地,并分别创建如下模块:
⑵任务库,主要存放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每周上机实训课前将实践任务及要求上传到Blog的任务库中,学生在课后或者上机课堂下载查看实践内容,并按要求进行操作。
⑶成果展示,教师对学生任务进行点评后,选取部分优秀设计案例上传Blog,方便其他同学之间的学习和观摩。采取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并从大家的评价中得到鼓励,从而激发更多优秀作品的产生。
5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第一步:根据教学要求,将制定的任务及其具体要求公布于Blog的任务库中。如图所示:
第三步: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发表到成果展示对应的博文下面。
第五步:根据学生反馈及教师评价,给学生的任务成果进行打分并公布出来,作为课程学习评价的一项衡量指标。
6总结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Blog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对模式中的各个模块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在静态网页设计课程中进行了教学,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经过验证,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动手能力也明显增强,结果证实了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的确可以有效应用在操作性要求高的课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壮国祯.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
[2]王琳.浅谈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文理导航(下旬刊),2012年第08期.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系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器件和集成技术的发展,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sLaw)的预言也在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中被印证了,数字系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在这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电子CAD、电子CAE到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随着设计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设计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EDA技术作为电子设计的通用平台,逐渐向支持系统级的设计发展;数字系统的设计也从图形设计方案向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方案发展。可编程器件在数字系统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不仅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而且利用器件的现场可编程特性,可根据应用的要求对器件进行动态配置或编程,简单易行地完成功能的添加和修改。
在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实时测控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这就对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要涉及大量的设计,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应用了大量DSP器件。数字采集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传统方法是应用MCU或DSP通过软件控制数据采集的模/数转换,这样必将频繁中断系统的运行从而减弱系统的数据运算,数据采集的速度也将受到限制。因此,DSP+CPLD的方案被认为是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最优方案之一,由硬件控制模/数转换和数据存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信号采集和处理能力。
1系统总体方案
数据采集系统是基于DSP的信号处理系统中的一部分。框图如图1所示。该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用于随机共振理论在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中。整个系统由信号放大、信号滤波、信号采样、高速数字信号处理、与主计算机的高速数据传输接口等部分组成。其中,信号放大是对输入信号进行调理以满足采样的要求;信号滤波是防止信号产生“混叠现象”;信号采样是完成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是在建立随机共振模型的基础上完成各种算法;与主计算机的高速数据传输接口是满足信号检测的实时性,将DSP处理的数据传给计算机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基于VerilogHDL设计的自动状态机由硬件控制A/D转换以及自动向FIFO中存储数据,采样频率由DSP系统输出时钟确定,当采样数据达到一帧时,FIFO向DSP申请中断,DSP系统启动DMA完成数据读取。这期间数据采集不中断,从而实现连续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实时数据处理。数据采集系统由A/D芯片MAX196、逻辑控制芯片EPM7128、FIFO芯片CY7C425组成。控制逻辑用VerilogHDL语言描述,并进行了仿零点和实际验证。
图2
2硬件电路设计
2.1A/D转换芯片
系统A/D转换由MAX196芯片实现。MAX196的特点为:
①12位A/D转换精度,1/2LSB线性度;
②单5V电源供电;
③软件选择模拟量输入范围,分别为:±10V、±5V、0~5V、0~10V;
④6模拟量输入通道;
⑥内部或外部采样控制;
⑦内部或外部时钟控制转换。
在MAX196的控制字中:
①A2A1A0为通道选择字:000~101分别代表通过0~5;
②BIP、RNG为输入范围和极性选择;
③ACQMOD:采样控制模式,0为内部控制采样,1为外部控制采样;
④PD1、PD0为时钟与省电模式选择。
内部转换模式时序如图2所示。当向MAX196写入包含通道选择、量程选择、极性选择的控制字时,完成A/D转换的初始化。控制字的ACQMOD位用来选择内部转换模式和外部转换模式,当写入ACQMOD位为0的控制字时,将启动内部转换模式,这里采用内部采样模式,一次转换需要12个时钟周期,转换周期由芯片内部时钟确定。写入一个写脉冲(WR+CS)可以启动一次转换。当在A/D转换期间写入新的控制字时,将中止转换并启动一次新的采样周期。A/D转换结束,输出低电平信号INT有效,信号RD读取A/D转换结果并复位INT信号,完整的一个转换周期结束。
2.2数据缓存器
2.3状态机模块
状态机(FSM)完成自动A/D转换和数据存储,控制芯片是EPM7128SQC100。该状态机由系统时钟驱动,产生RD、WR、INT信号,状态机能连续运行,不断地写命令字以启动A/D转换,然后读出A/D的转换结果并同时写入FIFO。时序图见图4。
复位时,产生写脉冲WR,芯片MAX196在WR的上升沿锁存外部输入的命令控制字,开始A/D转换。当A/D转换结束时,芯片INT变为低电平,在下一个时钟的上升沿,RD变为低电平,数据总线上输出数据。当RD信号低电平有效时,INT信号变为高电平,下一个时钟的上升沿,RD信号变为高电平,在RD的上升沿数据被锁存进FIFO。RD信号回到高电平后,WR信号变为低电平,于是又开始下一次转换。
3系统的VerilogHDL描述
电子系统设计中一般遵循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对系统进行设计、描述与仿真。考虑到模块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常常使用HDL语言来描述数字系统,如VerilogHDL、VHDL、AHDL语言等。其中VerilogHDL语言具有结构清晰、文法简明、功能强大、高速模拟和多库支持等优点,被近90%的半导体公司使用,成为一种强大的设计工具。
3.1用VerilogHDL语言描述MAX196
用VerilogHDL程序描述MAX196模块,可以把模块用于采集系统的仿真,以验证状态机设计的正确性。该模块主要有三个输入信号和一个输出信号,与芯片的控制信号是一致的。程序说明如下:
moduleadc(reset,rd_adc,wr_adc,int_adc);
inputreset,rd_adc,wr_adc;
outputint_adc;
regint_adc;
always@(posedgewr_adcornegedgerd_adcornegedgereset)
begin
if(!reset)int_adc=1;
elseif(rd_adc==0)beginint_adc=1;end
elsebegin#10int_adc=0;end
end
endmodule
3.2用VerilogHDL语言描述自动状态机
自动状态机有三个输入信号和两个输出信号,输入信号中clk由DSP系统输出以控制采样速度,reset信号复位自动状态机,int_adc是A/D芯片转换结束的响应信号;输出信号rd_adc、wr_adc控制A/D芯片的转换开始和数据的读出,以及控制FIFO将数据写入FIFO。程序说明如下:
modulefsm(int_adc,clk,reset,rd_adc,wr_adc);
outputrd_adc,wr_adc;
inputint_adc,clk,reset;
regrd_adc,wr_adc;
reg[1:0]present;
parameterreset_ad=2'h0,start_ad=2'h1,wait_ad=2'h2,read_ad=2'h3;
always@(posedgeclkornegedgereset)
if(reset)beginpresent=reset_ad;rd_adc=1;wr_adc=0;end
else
case(present)
reset_ad:if(rd_adc)
beginpresent=start_ad;wr_adc=1;end
start_ad:if(int_adc)
beginpresent=wait_ad:rd_adc=0;end
wait_ad:if(rd_adc)
beginpresent=read_ad;wr_adc=0;end
read_ad:if(int_adc)
beginpresent=reset_ad:rd_adc=1;end
endcase
3.3数据采集系统
MAX196模块和状态机模块组成高层模块——自动采样系统,通过模块实例的调用和端口映射语句实现模块的组合。特别设定输出信号int_adc,可使仿真波形看得更加清楚。程序说明如下:
Modulesimuadc(clk,reset,rd_adc,wr_adc,int_adc);//系统模块
Outputrd_adc,wr_adc,int_adc;
Inputclk,reset;
Regrd_adc,wr_adc,int_adc;
Adcadcmax196(reset,rd_adc,wr_adc,int_adc);//A/D芯片模块
Fsmfsmasp(int_adc,clk,reset,rd_adc,wr_adc);//状态机模块
3.4仿真图形
关键词:Blog;计算机基础课程;集体备课;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Blog简介
Blog源自“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然后Blog被动词化,意指写Blog、更新Blog,继而出现了Blogger(写Blog者)、Blogging(动词化的Blog的名词形式)、Blogosphere(简单地翻译为博客圈)等派生词。Blog被视为继E-mail、BBS和IM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沟通工具。相较于BBS和个人主页,Blog最大特点就是将个人主页的个体特征与BBS的共享性、公共性的特征结合了起来。
2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专门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不仅是大学生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招考人才时的基本指标。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等专业人才,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基于Blog的教师协同备课系统设计
3.1基于Blog的备课文档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备课文档一般包含: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方案、期末复习计划等。传统的备课文档都有一定的格式。教师的个体备课最后要形成的书面材料就是上述各种文档。在Blog这个平台进行备课时,教师的备课文档的书写主要通过可视化编辑器。
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备课文档形式已经非常成熟,教师在实行基于Blog的备课时,只需要按照以前备课的文档格式书写下来,再于Blog上即可。另外还可以以doc文档的形式上传至Blog的文件空间。我们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3.2基于Blog的协同备课过程
以Blog方式来进行集体备课,首先要明确集体备课要进行哪些活动,哪些活动可以在Blog平台进行,哪些活动需要进行面对面交流。首先对于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可以由组织者形成初案,再于Blog上供教师讨论交流,最后形成定案。
3.3Blog平台设计
(1)用户类描述
基于Blog的备课平台一般人员包括:一线教师、教育理论工作者、组织者、学生和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具体的类型及特征如表1所示。
(2)Blog协同框架设计
为每个教师建立Blog,按教研组建立群组Blog(如图1所示)。
(3)Blog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需求,本系统主要分为群组Blog模块、教师个人Blog模块,以及管理模块。具体的功能设计如下:
①群组Blog模块:
群组设置:群组名称、群组简介、群组公告
成员管理:成员列表、权限设置、成员邀请
其他功能:群内短信
②教师个人Blog模块:
日志管理:新建日志、日志的分类、置顶、删除、修改
分类管理:新建分类,分类排序,分类显示与隐藏
存档管理:自动存档,手动存档
作者管理:邀请作者
站内消息:使用该Blog的用户互发站内消息
③系统管理模块:
管理员管理:添加、删除管理员
群组管理:增加或删除集体备课群组Blog
数据库管理:备份、恢复、压缩数据库等
4基于Blog的教师协同备课系统的实现
4.1Blog平台的选择
Blog平台有很多,使用最为广泛的有:WordPress、MovableType、Drupal,这个是英文界面,国内也有汉化;中文的Blog平台有Bo-Blog、F2Blog、oBlog等。这些平台以PHP、以及ASP编写,各有优势和不足。本文选用了基于ASP的oBlog,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RSS
4.2系统功能描述
表2系统后台功能
功能区具体功能
系统设置网站信息配置、服务器组件配置、系统博客分类管理、系统日志分类管理、系统相册分类管理、修改注册条款
常规设置网站积分制度、修改友情连接、修改网站公告、用户后台通知、限制IP管理、更新系统数据。
管理员级别及设置添加新管理员、内容管理员分级、内容管理员列表、全部管理员列表、管理员登陆日志。
用户等级及设置新增用户等级、管理用户等级、用户改名、用户目录管理、生成用户静态页面。
模板管理添加系统模板、系统模板导入、用户模板分类管理、添加用户模板、用户模板导入
数据库管理压缩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恢复数据库、系统空间占用
系统分析数据年度分析、数据月度分析、数据时段分析
4.3系统的实现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完善每个备课细节,需要从互联网上查阅很多资料,他们可以将这些资料整理到教师个人Blog上,累积起来以供参考。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设计面向学生的网页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
另外系统还可以通过RSS的订阅功能,订阅其他教师的Blog,不用打开他们的Blog页面就可以在用户管理后台看到其他教师的最新日志。
使用基于Blog的教师协同备课系统除了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使教师之间有更多探讨的话题
和内容。在Blog上的交流让大家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1]陈向东,高丹丹,张际平.Blog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