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份安静、温暖、治愈传递给更多的人
看见毛毡的更多可能性
毛毡制作工艺很早就传入了我国。公元前307年,周朝赵武灵王提出“胡服骑射”服装改制时,毛毡的制作工艺被记载下来,作为可穿戴的实用之物在中国使用起来。
如今,在艺术家手里,毛毡又成为了艺术创作的最佳材料。随着制作工艺的精进,人们对毛毡艺术开启了新的认知,回归到材料本身去寻找新的艺术表现力。
今年年初,南宁市青秀区留白美术馆里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展览——展品都是用毛毡制作而成的玩偶。发呆的小女孩、做梦的小精灵……这些毛毡玩偶大小不一,大的比人还高,小的一手就能握住,观众在直呼可爱的同时,又惊叹于毛毡艺术的精美。
这个毛毡艺术展的作者名叫“骆馅饼”,她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毛毡艺术品带到了全国各地,让大家看到了羊毛毡的更多可能性。
“骆馅饼”的这些艺术品,都是靠一根戳针、一把锥子慢慢戳制而成。展览中最大的那个人偶,她花了足足一个月才完成。
耐心和创意缺一不可
毛毡材质以极强的可塑性和令人欲罢不能的柔软度受到广大手工爱好者的追捧,手工爱好者们将毛毡材料制作成玩偶、杂货、首饰、配饰等手工艺品,非常流行。如今在国内,利用毛毡制作艺术品的创作者也越来越多,南宁的手作人小妮便是其中一员。
小妮接触毛毡艺术13年了,她说,毛毡不仅仅是只需要“戳一戳”这么简单,如果要把毛毡做得活灵活现,需要巨大的耐心,不断地修改优化。
“例如‘植毛’,这是一种在制作羊毛毡小动物时经常会用到的手法。要想做出接近真实动物的毛发质感,就需要在小小的毛毡上一层层把毛植上去,往往需要将羊毛剪成想要的长度,再一缕一缕的植到毛坯上并进行细致地修剪。”
用手工毛毡传递爱
最近,用毛毡制作的仿真宠物在网上爆火。活灵活现的神态,生动逼真的外形,受到不少养宠人士的欢迎,“仿真宠物定制师”也因此成为一种新兴职业。
“我7岁的猫咪吉吉今年生病去世了,我想要做一只跟它长相一样的毛毡宠物做纪念。”市民周女士在网上定制了一只毛毡宠物,“当拿到和我家吉吉长得一样的毛毡宠物时,瞬间就哭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