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九届,作为一项高规格、高水平的专业赛事,“学生组”及“教师组”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竞赛项目之一,具有广泛影响力;每年有近1,500所高校的100万人次大学生参赛,超过80%的985、一流大学和知名设计院校参赛,阵容强、区域广、梯队全。比赛设“非命题”“公益”“命题”三个赛道,作品类别有人工智能+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影像、交互设计、环境空间、造型设计、时尚与服饰、数字绘画、数字音乐等。
大赛秉承“设计为人民服务,培养未来设计师”的理念,坚持艺术与技术并重、学术与公益并重,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设计,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成为未来的主力设计师。得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权威媒体的宣传报道及联合国机构的称赞。
大赛官网www.ncda.org.cn
1.大赛理念:设计为人民服务,培养未来设计师
2.大赛宗旨:专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设计创新与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成为未来的主力设计师
3.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4.支持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专题展示优秀获奖作品)
5.承办单位:未来设计师云、NACG、各省赛区高校
6.赛事平台:未来设计师云平台www.fd.show(作品提交、在线评审、展示观摩)
7.参赛对象
1)高校在读大学生(含研究生、博士生)及教师。2)以二级学院/系作为参赛单位统一组织报名,不接受个人报名。
8.三大赛道
非命题:不严格限定主题,以社会热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公益: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命题:接受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命题,按照各个命题要求创作作品
9.作品类别
A类:视觉传达设计B类:数字影像与视频设计C类:交互设计D类: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E类:工业产品设计F类:时尚设计G类:虚拟IP及表情包H类:数字绘画I类:游戏设计J类:数字摄影K类:数字音乐M类:人工智能+设计
10.赛制赛程
参赛流程
1.报名
2.获得参赛ID
组委会审核后发送ID及密码给参赛院校负责老师,ID非常重要,是参赛院校在未来设计师NCDA赛事中唯一的身份标识,用于管理学生上传作品,校内初选,提交参赛作品,接收大赛信息等工作,请务必妥善保管。
3.创作作品
根据大赛规则选择参赛类别,按照要求准备作品。
4.上传作品
5.校内初选
学生上传作品后,负责老师可在未来设计师平台预览挑选参赛作品。注:未来设计师平台可在线打分、评语、汇总,帮助学校初选作品。
6.提交作品参赛
大赛赛制
三大赛道
参赛身份
大学生:可以同时参加非命题类、命题类、公益赛事,分本科组(含硕士博士)和专科组。教师:可以个人身份参加“非命题”教师组比赛,也可以“指导教师”身份指导学生参赛。
2021.12方案发布,开始报名2021.12–2021.6准备作品,校内选拔,作品上传2022.7-8作品评审2022.9公布评审结果、作品公示2022.11(计划)颁奖典礼、颁发证书2022.11-2023.5优秀获奖作品全国巡展
三级评选
1)校内初选:参赛单位自行组织,赛事期间可免费使用未来设计师平台,完成作品上传、打分、筛选工作。筛选出作品后,在平台上统一提交参赛。2)省级评选:原则上以省为单位,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作品总数的45%(一二三等奖原则上为10%,15%,20%),获奖作品进入全国赛区评选。如个别省份作品数量不多,将考虑与临近省份合并。3)全国评选: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进入全国赛事的作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1)非命题类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入围全国作品总数的30%(一二三等奖分别为5%,10%,15%)。(2)公益及命题赛事的全国奖项数量请见各赛事规定。按照获奖情况,分别颁发省级证书、国家级证书。
分组评审
1)大学生组:非命题类作品,分本科(含硕士博士)、专科二组评审;命题类作品,本科专科一起评审。2)教师组:可以个人身份参加“非命题”教师组比赛,本科专科一起评审。
评审规则
1)非命题类作品:评审按照创意30%、制作30%、美观30%、作品规范10%(严格按照赛事提交要求)评分指标,按照每幅作品的平均得分评出相应奖项。2)命题/公益类作品:网络投票占20%,评委打分占80%,按照主题切合度30%,创意30%、制作20%、美观20%评分指标,按照每幅作品的平均得分评出相应奖项。
作品公示
参赛报名费
为保障大赛顺利开展,组委会决定按以下标准收取参赛报名费:
非命题类命题类及公益特别赛事单件作品系列作品(仅限A/J类组图)免费¥100/件¥150/系列
报名费由参赛人员所在学校承担,报名费将用于赛事评审、组织运营、制作证书等。
作品及提交要求
3.提交要求:每幅作品至少需要提交以下内容:
5.组委会不退还参赛作品,请投稿人妥善保管。
6.禁止赛事内一稿多投,即同一件作品在第九届未来设计师NCDA大赛中只容许投一次,如有违反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7.作品提交后,不得修改作者、指导老师等信息,请提交前仔细核对信息。
8.A类视觉传达设计类、I类摄影类接受系列作品;其他类别不接受系列作品,如有多图请排列在一个幅面内。
9.作者数量:平面类/服饰类/环艺类/造型类/网页类/H5类单幅作品作者不超过三名(含三名);视频类/动画类/交互类/游戏类单幅作品作者不超过五名(含五名);单幅作品指导教师不超过两名(含两名)。注:系统按以上规定及排名顺序,抽取作者及指导教师姓名制作证书。
大赛内容
参赛对象:
大学生:可以同时参加非命题类、命题类、公益赛事,分本科组(含硕士博士)和专科组。教师:可以个人作品参加“非命题”教师组比赛,也可以“指导教师”身份指导学生参赛。
1.非命题大类
A类:视觉传达设计,细分以下子类单独评审(至多三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B类:动画与视频设计,细分以下子类单独评审(至多五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C类:交互设计,细分以下子类单独评审C1C2最多三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C3、C4、C5最多五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D类: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细分以下子类单独评审(至多三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D1D2D3D4D5D6D7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规划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要求提交规格设计意图明确、构图饱满、特色鲜明、色调和谐、造型合理、比例正确、模型布线合理、材质应用和渲染效果精致优美、禁止抄袭和剽窃。作品文件:提交全套设计方案展板、不小于A3幅面、300dpi、JPG、RGB\CMYK,展板内容应包含作品名称、设计图、设计说明等。打包工程文件(含贴图、模型、材质文件、渲染效果图)。(如作品为环境设计制作的漫游动画作品需提交视频,mp4格式。)展示海报:将作品修改为A3幅面(297mm×420mm)、竖版、300dpi、JPG、RGB\CMYK,用于获奖作品集制作,巡展等展示作用。(视频文件不超过500MB,图片文件不超过10MB)
E类:工业产品设计,细分以下子类单独评审(至多三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E1E2E3E4E5消费产品装备产品与出行工具公共设施家居家纺文创产品作品要求提交规格呈交产品设计的三视图和效果图,附有设计说明作品文件:提交完整设计方案展板、不小于A3幅面、300dpi、JPG、RGB\CMYK。展板内容应包含作品名称、设计图、设计说明及创新点等(设计图可包含整体效果图、人机交互图、关键细节图、结构示意图、外观尺寸图及三视图等);打包工程文件(包含模型、材质文件);并附上设计说明。展示海报:设计方案综合图示和信息,将作品修改为A3幅面(297mm×420mm)、竖版、300dpi、JPG、RGB\CMYK,用于获奖作品集制作,巡展等展示作用。(图片文件不超过10MB)
F类:时尚设计,细分以下子类单独评审(至多三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G类:虚拟IP及表情包设计(至多三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G1G2虚拟IP表情包
G1虚拟IP设计——涵盖以数字平台为依托、数字为产品形态的IP设计(包括虚拟模特、虚拟偶像、潮流玩偶等)G1作品文件:提交全套设计方案展板、不小于A3幅面、300dpi、JPG、RGB\CMYK,内容应包含作品名称、设计效果图、分析图、设计说明等。打包工程文件(含贴图、模型、材质文件、渲染效果图)。作品可提交必要的视频展示,mp4格式。视频文件不超过500MB。展示海报:将作品修改为A3幅面(297mm×420mm)、竖版、300dpi、JPG、RGB\CMYK,用于获奖作品集制作,巡展等展示作用。(单个视频文件不超过500MB,单个图片文件不超过10MB,打包文件不超过4GB)
H类:数字绘画:(至多三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H1H2H3插画原画设定画作品要求提交规格以原创性为主要标准,创意特色鲜明,形式感强,制作精良;作品文件:不小于A3幅面、300dpi、JPG、RGB\CMYK。展示海报:A3幅面(297mm×420mm)、竖版、300dpi、JPG、RGB\CMYK,用于获奖作品集制作,巡展等展示作用。(图片文件不超过10MB)
I类:游戏设计:细分为以下子类别,各个子类别单独评审(I1至多五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I2至多三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I1I2游戏程序游戏美术作品要求提交规格以原创性为主要标准,创意特色鲜明,形式感强,制作精良;I1:作品文件:可执行程序包:以zip形式打包游戏/应用体验过程预览视频:录制程序实际运行画面,MP4格式,须明确清晰地展示主要功能设计、美术设计,画面清晰。300m以内。展示海报:A3幅面(297mm×420mm)、竖版、300dpi、JPG、RGB\CMYK,用于获奖作品集制作,巡展等展示作用。(图片文件不超过10MB)I2:作品文件:不小于A3幅面、300dpi、JPG、RGB\CMYK。展示海报:A3幅面(297mm×420mm)、竖版、300dpi、JPG、RGB\CMYK,用于获奖作品集制作,巡展等展示作用。(图片文件不超过10MB)
J类:数字摄影,细分以下子类单独评审(至多三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J1J2J3J4人像类人文纪实类风光类商业类作品要求提交规格作品题材、内容、形式不限,充分体现个人艺术风格的原创作品。倡导多元化的创作方向。提交规格作品文件:①文件长边不小于3000像素,JPG格式,系列作品可提交不超过6副的作品。②人文纪实类禁止画面任何的挖补、变形和修改,仅可简单的色阶调整和曲线调整。③除人文纪实类外,鼓励任何精良的后期制作。展示海报:将作品排成A3幅面(297mm×420mm)、竖版、300dpi、JPG、RGB\CMYK,用于获奖作品集制作,巡展等展示作用。(图片文件不超过10MB)
K类:数字音乐,细分以下子类单独评审(至多三名创作人员,两名指导教师)
K1K2K3K4音乐与视频设计数字音乐设计-歌曲类数字音乐设计-电子音乐类音乐科技设计作品要求提交规格以原创性为主要标准,创意特色鲜明,形式感强,制作精良
评分维度:1.创意与想象力2.制作品质3.艺术表现力4.个性与风格
M类:人工智能+设计,细分以下子类单独评审(1套作品限报1名创作人员,1名指导教师)
M1M2M3M4M5M6标志标识与VI系统AI生成设计3D办公用品AI生成设计3D室内装饰AI生成设计短视频AI生成剪辑制作AR海报与包装AI生成制作装饰绘画AI生成设计作品要求提交规格以AI生成作品数量+作品优化选择再设计(改进设计)+系列应用为主要标准,无明显同质化和雷同现象,个性特色鲜明,形式感强,制作精良.M1/M6作品电子文件格式:二维静态作品300dpi、JPG、RGB\LMYK。AI生成作品需在2个A3竖版幅面(297mm×420mm)上表现不少于20个标志的生成方案+1个优选改进标志(或装饰绘画)设计方案+优化改进标志设计生成的不少于20种VI应用系统(或10幅装饰绘画)。图片文件不超过10MB,动态VI作品提交GIF格式800*1200,不小于72dpi,节奏流畅不卡顿。
M2/M3作品电子文件格式:三维作品300dpi、JPG、RGB\LMYK。AI生成作品需在2个A3竖版幅面(297mm×420mm)上表现不少于3个3D效果图的生成方案+1个优选改进效果图设计方案+优化改进效果图设计生成的全套三视图(即有制作尺寸的平面图、立面图和破面图,图片文件不超过10MB)。
注:M1-M6所有作品均需标注应用的人工智能设计软件或APP的名称,运用编程技术的需至少有1幅编程源代码截图。
作品提交及上传流程
一、请在电脑端使用最新版谷歌浏览器完成
二、整体说明
1、作品提交平台,由“未来设计师大学生艺术设计作品云平台”提供,参赛期间学校可免费使用。2、参赛由每个参赛单位集中、统一最终提交。3、作品提交工作,化整为零,按照以下流程:“学生注册→学生上传→教师审核→教师统一提交→组委会审核”的流程。4、优点:1)学生上传,教师审核,减轻比赛负责老师的工作量2)作品统计,由系统自动完成,避免出错3)作品编码:系统自动生成,避免出错,提高效率4)作品保管:比赛期间,学校可在系统上集中、智能、高校、按分类管理作品5)作品展示:比赛期间,学校可以选择作品点击“公有云发布”,面向全球展示作品(比赛期间免费试用)
参赛学生/老师个人上传:即日起至2022年6月20日17点截止(截止后关闭上传通道)
奖项设置
1.奖项设置
全国赛区设一二三等级奖,优秀奖(优秀仅限公益、命题赛项),现场大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教师奖,团体类组织奖;省级赛区设一二三等级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教师奖,团体类组织奖等。等级奖:授予获奖学生或教师,全国赛区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优秀仅限公益、命题赛项);省级赛区设一二三等奖。
团体组织奖:授予参赛学校,依据参赛作品数量、获奖成绩、宣传报道(当地媒体、学校官网、院系公众号上及时转发大赛动态、报道学校组织情况、获奖情况等)、校内初选及组织工作规范度;引入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参与命题赛事,推荐知名高校参赛等标准评选,原则上设卓越组织奖20个、杰出组织奖20个、优秀组织奖30个。评分规则如下:(1)获奖情况:最高50分,一等奖10分/个,二等奖5分/个,三等奖3分/个,优秀奖1分/个(2)宣传报道:最高20分,全国媒体5分/篇,地方媒体3分/篇,学校官网自媒体2分/篇,院系自媒体1分/篇(3)推荐命题:最高20分,推荐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参与命题:20分/个(4)组织工作:按赛事规则流程提交作品,1-10分
优秀指导教师奖:省赛:一等奖指导教师(按各省/市/区教育厅方案);国赛:在一等奖第一指导教师中评选,原则上不超过100名,按照一等奖10分/个,二等奖5分/个,三等奖3分/个,优秀奖1分/个计算。
优秀组织教师奖:授予积极组织赛事的参赛学校教师,原则上从获得团体奖的学校中产生,获奖学校推荐,每校一名,组委会评定。
杰出贡献奖:授予积极推广未来设计师大赛的教师,如引入重大资源、命题单位,推荐知名高校参赛,组委会根据以上指标评选,原则上不超过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