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摩登田野构建美育课堂——新海派乡村美育实践
第二期数字时代设计课堂美育改革的动因与优化途径——以《交互界面设计》课程实践为例
第三期基于跨学科视野的社会美育教学实践——以“从海派到新海派:艺术社区系列展”为例
第四期爱上中国美——24节气非遗美育课程研发、教学实践及教材编撰
前言
2023年上海市学校美育评价案例征集活动一等奖宋天颐、苗荟萃
一、负责人简介
宋天颐,博士,MFAofAcademyofArtUniversity,上海美术学院讲师,“回声”非遗活化与创新工作室创始人,Parsons&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国际设计课程联合创始人。研究方向交互设计、数字时尚、非遗创新、时尚设计。
二、案例介绍
美育是养成美感的教育,从简单的美术教育到美育存在一定的过程,大学阶段艺术设计课堂中为引导学生对美的理解提出了:“何为美、为何美、如何美”,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大学美育的第一阶段。而更高阶的美育是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同时修炼德行,使其具有美的素养、美的理想、美的品格。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以数字科技为依托的设计美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交互界面设计》是设计课堂中与数字科技关联紧密的学科,与学科形成初期相比,社会在近年来又经历了新的发展,传统的课程教育也面临着与时俱进的需求。与此同时,时代进步带来的新科技也为课程提供了更多实践空间和手段,新文科概念的提出,为设计课堂的美育改革带来了价值引领、学科交互、技术创新的理论视角。
三、美育特色
《交互界面设计》课程在美育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切实可行的四大优化途径:
1.以“为何设计”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价值引领;
2.通过学科交互赋能设计力量;
3.配合可穿戴设备等教学工具达到技术创新;
4.将设计进行产业落地达到对课堂成果的延续。
四、成果集锦
学生感悟1
学生感悟2
这门课程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宋老师教授课程的方式非常生动而富有启发性,老师采用鼓励多于批评的教学方式,陪伴我们一步步探索和实践。第一节课,老师带VR眼镜给我们体验,我发现只有自己切身感受过之后才会对设计有更多更深的想法。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老师一般都给予正向的鼓励,我以后遇到要做界面设计的时候,也能自信地说:“我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