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时代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前半生”么?
虽然2017年才刚刚过去一半,但如果要预测2017年全年数字医疗领域全球十大事件,WebMD这场28亿美元的“世纪婚礼”一定不会被遗漏。
而今,WebMD以28亿美元的身价易主KKR,这似乎在暗示中国的数字医疗开拓者们:那个紧盯着美国对标公司的“前半生”已经过去了,要想开启自己“后半生”,关键在于自省以及观察同行业小伙伴们的创新思路。
本报告以“消费升级”为政策背景框架,调研了720位移动医疗用户,并深度专访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医生、平安好医生、杏仁医生、企鹅医生、腾爱医生七家中国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公司高层,以期摸清当下中国在线付费问诊的风向。
中国市场增长迅速,美国市场趋向纵深
而与美国这个移动医疗发展先锋不同,中国市场因其特殊的医疗体制与资源禀赋,其发展趋势已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路径。
医生端画像:谁在回复你的在线问诊?
七大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群体概况分析
财新健康点智库对七大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端的运营状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了平台医生画像间颇为有趣的差异和共性。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平台间医患获客方式的异同。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等都是陌生医患关系首诊(咨询)。而杏仁医生有所不同,定位为医患工具平台,帮助医生提升工作效率,为诊后医患沟通带来便利的专用工具,因此其重点发展的是熟人医患关系。
医患运维:收入激励为王or内容为王?
仅仅能够吸引到优质医生用户进驻平台并不足以维持平台持久的生态健康,如何能确保医生与用户在平台上的持续互动关系,是平台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这便需要平台在收入与激励模式上多下功夫。健康点调研发现,尽管各家平台各有千秋,但有两条实现路径,决定了它们在付费在线问诊的不同选择。
七大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运营现状及分析
春雨医生、好大夫、杏仁医生、平安好医生、企鹅医生、腾爱医生都属于第一种路径——开放海量医生入驻,医生凭其问答量获得收入。各家平台均表示,无法简单计算医生在其平台上的平均收入,因为医生因职称、口碑等因素各异,且开通服务的类型和提供服务的频次不同,收入差距很大。
第二种路径的代表则是丁香医生。丁香医生的问诊产品起步很晚,2016年4月才开始筹划其前身的测试性产品“来问医生”,从上线伊始就决定只做付费的在线问诊产品。
付费趋势已经形成!WHO,WHY,HOW?
显而易见,在线问诊平台想往付费模式转变的意愿强烈,那么付费在线问诊的患者端市场趋势是否已形成?
对此,健康点智库于2017年5至6月间在线发起用户问卷调查,收集了来自春雨医生、丁香医生、杏仁医生三个平台共计720份的有效读者反馈。与此同时,健康点智库对七大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付费咨询情况进行了调研,整理成了如下表格。
七大互联网医疗平台付费咨询情况调研
线上渠道与线下联动是否并举?
“流量为王”这一互联网法则在轻问诊平台同样适用,但是与单纯追求线上流量的传统做法相比,现阶段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显然更注重与线下的联动。正如春雨医生新任CEO张琨所言,互联网医疗经过近三年的打磨,已经从“颠覆医疗”的思想转变为“拥抱医疗”。
从线上渠道合作的情况来看,被调研的七家互联网医疗平台中,成立较早的好大夫表示,目前没有接入第三方渠道,专注运营自己的平台。
七家被调研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线上渠道合作上的策略各不相同,但对于线上与线下医疗机构的合作或自建,都表现出相当的重视。
在线问诊在中国的最早探路者春雨医生现在也有了新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巩固C端在线问诊业务,另一方面是帮助医院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能力,把医院、药企、保险等合作伙伴连接起来,这相当于在传统HIS供应商的基础上做增量市场,重运营、轻产品、强服务,更好的与C端用户连接在一起。
与春雨医生同为先行者的好大夫向健康点明确表示,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是必须的,称互联网医疗的定义不是把治疗搬到互联网上,而是通过互联网贯穿患者医疗需求的全过程,做医疗资源配置和流程的优化。
与好大夫偏重互联网医院的模式相比,丁香医生、杏仁医生和企鹅医生都选择了“更重”的线下路径。丁香园已在杭州建立了两家实体诊所,并拿到了基本医疗保险资质。杏仁医生则依照自己“基于熟人医患模式”的线上、线下结合思路,在沈阳打造了首家杏仁医生多点执业门诊,并计划在2017年内完成其线下Wework模式的诊所在国内四个城市的落地。企鹅医生也将加入自建诊所的队伍,目前在北京、成都和深圳三地均有诊所。
本文转载自健康点healthpoint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