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在春节假期新中式风兴起,马面裙热销的同时,许多人迅速切换到上班模式。画风突变,上班族“恶心穿搭”引发热议,“包治百病”的女生不知从啥时候开始提溜着塑料袋和外卖袋就出门了。这届网友怎么了?心理专家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
年轻人上班穿搭的风向变了
对此,有网友表示质疑,真的有不化妆、不做美甲、不买包包、不烫头发、不逛街的女生吗?在这条提问下面,许多网友给出的答案是,“我就是!”“太多人了!
去年,博主李蠕蠕发布一条“上班精致羞耻症”的视频,至今点赞已过百万,视频中原本懒得收拾自己的打工人,在看到同事精心打扮后,第二天也换上了精致妆容和靓丽穿搭,却因为显眼被同事和老板嘲讽,内心产生“我的能力配不上穿搭”的自我怀疑。
渴望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舒适区
在网友的描述中,复原出“潦草”穿搭的日常:“有没有和我一样,上班的早上只带车钥匙和手机,包也不背。”这一条获得数千网友点赞“同款”。还有网友说,“我只带手机就行。”
年轻人上班是这状态,跟在家有啥区别?有网友表示,“我现在都不爱照相了,开了美颜不像自己,关了美颜不想承认那是自己。”“照骗和真实都不接受,所以不拍了。热衷于花花草草。”“我热衷于养狗了,比熊是我每天的开心果。除了花花草草,我还喜欢上喝茶了。”
专家解读
其中既有实用主义心理,也有理性认知
采访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南京12355心理专家智库成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思政高级讲师韩宁表示,穿着打扮往往被视为展示个人形象、品味和身份的重要方式。如今有一部分年轻人似乎并不太注重穿着打扮,他们的衣着简单朴素,甚至有时显得有些随意。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当下流行一种平替心理,即追求平价替代品的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穿着打扮选择。在消费观念日益理性的当下,年轻人开始更加注重物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或潮流,而是寻找价格适中、品质不错的平价替代品。在穿着打扮上,这种心理表现为不追求昂贵的时尚品牌或潮流配饰,而是选择价格亲民、风格简约的衣物。这种平替心理体现了年轻人对经济状况的理性认知和负责任的态度。
有人因自信而不注重穿着,也有人出于反抗心理
自信心理在不注重穿着打扮的年轻人中也很常见。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强调了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认知。自信的人往往对自己有着积极的评价和认知,他们不需要通过外在的装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或吸引他人的注意。韩宁分析,这些年轻人相信自己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足以让他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他们可能认为,穿着打扮只是外在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才华、品格和个性。因此,他们更注重内在的培养和提升,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装饰。这种心理体现了自信者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和自信。有一句当下很流行的话“当我不在意任何人对我的看法时,我就是真正的自由者”,表达的正是这种自信。
韩宁表示,人具有社会属性,在不同社交圈中也有不同的穿着要求,有时候为了迎合社交圈可能不得已做出改变,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对外在形象产生焦虑或不安,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穿着打扮选择。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轻人能够抵御这种压力,坚持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不盲目追随潮流或他人的期望。
年轻人不注重穿着打扮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实用主义心理、自信心理、反抗心理、平替心理以及其他诸如舒适偏好、自我认同、社交压力和生活态度及价值观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年轻人在穿着打扮上的独特风格和选择。韩宁说,“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差异,不要过分强调外表的重要性,而是更注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