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身死之后,被放入棺木之中挑选个日子下葬,这个习俗至今在许多农村依旧沿用。现在城市中,人去世之后便被拉去火葬场,在熊熊大火之下燃烧成为一捧骨灰,然后放入一个小小的盒子之中。
不过,有不少在殡仪馆工作的人说,把尸体推进火化炉时听见过奇怪的“喊叫”声。有没有可能存在假死状态的人,家人都以为他真的死亡了,被送进火葬场火化导致假死变真死?
2022年5月1日网传上海某福利院一位死亡老人送去火葬,工作人员将尸体转运到殡仪馆。
当转运车开到殡仪馆时,工作人员从车上将“尸体”抬下车时,发现裹尸袋动了起来。这难道是所谓的“诈尸”?很显然,从福利院拉去火葬场的老人并没有死亡,还有生命特征。
还好工作人员发现及时,才避免了一场祸事。如果没人发现,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被推入焚烧炉,该是多大的罪过。
假死是指人看上去像死了一样,心跳、呼吸非常微弱,一般人从表面上很难看起来这个人还活着。假死现象的人处于深度昏迷,没有意识,如果不仔细检查会觉得心跳没了,呼吸也没了。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会被认为是死了。
那么,有没有人可能是假死阶段被送到火葬场,然后被烧死?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殡仪馆的流程,就知道是否会有失误的可能了。
自然死亡后,需要家人去办理死亡证明。医生确认身体无生命体征之后,就会开具死亡鉴定。
如果是假死,被送到冰冻室之后温度也非常低,此时就算身体还有生命特征,也很可能被冻死。
在送入焚烧炉之前,火葬场将会对身体进行最后一次整理、检查,确保不会将尸体之外的物体带入焚烧炉。
尸体被推入炉子后,内脏将会被锋利的刀片切开,防止送入炉子中发生爆炸。尸体上会喷上一层助燃油,有助于火化速度的加快。一旦被推入焚烧炉,可没有紧急停止按钮,就算此时是假死也会变成真的。
尸体送进去之后,温度会瞬间达到200度。炉子内也会根据尸体部位来调节温度,首先从头发、衣服易燃部分开始燃烧,随后温度会上升到400-500摄氏度,人体的脂肪将会被带动燃烧。
温度升到600度时,肌肉以及内脏将会被燃烧殆尽;骨骼、牙齿等人体最坚硬的部分需要超过1000度的高温,整个燃烧过程将会持续2小时。等结束之后,将会变成一堆灰。
但这些都是较为理想化的想法,如果在医院病重死亡,是否是真正的死亡医生能够鉴别。有一些在家中停止呼吸的,一般人都没有专业的知识,觉得没呼吸就是死了,也不会特定跑去医院再找专业的医生鉴定。
其次,大家对于死者都有一种敬畏、害怕的心理,一般的人都不会去看尸体。就像此次的上海养老院事件,如果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直接将老人拉去停尸房或者冷冻室,就算还活着都有可能被冻死。
所以从火葬场的操作流程来看,假死者被推入焚化炉的概率极低。
火葬场工作人员所说的“喊叫”声,莫非就是假死的被推进焚化炉发出的声音?
其实这只是人的心理作用在作怪,在火葬场听见声音就觉得害怕。
因为死者虽然已经没有生命特征,无法再发出声音,但肺部还会有一定的空气。高温之下气体会从肺部“跑出来”,通过喉咙出来时会让声带振动发声。
焚化炉是完全密封的,气体在内部不断膨胀会撞击炉壁,听见“砰砰”声。人体的皮肤、脂肪、肌肉在燃烧时也会发出声音。所以,正常的尸体送入焚化炉之后,在高温的焚烧之下都会有声音,这是正常现象。
在我们国家殡葬文化已经延续了千年之久,从土葬到火葬的转化有一定的好处,也有一些弊端。
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如果所有人都选择土葬,在未来将会没有地方能够再安葬下尸体。
火葬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不过火葬也需要使用大量燃油,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污染物。也有部分人接受不了火葬,将尸体燃烧殆尽觉得太不人道,认为“入土为安”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都各有利弊,尽管火葬被推行了几十年依旧有很多人难以接受这种方式。
其实,我国殡葬的方式也有多种,土葬以及火葬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殡葬方式。随着大家思想开放,逐渐也接受了更多新形式的殡葬。不管选择哪种方式,都是对死者最后的“安顿”。对于亲人而言,也有个精神寄托。
也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加完善的殡葬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够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纪念逝去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