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此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这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扩展资料: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1、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2、金钱名利淡如水,医德医道大于天;个人利益抛一旁,患者病情在心间。
3、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笔而识之。历今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4、廉洁行医始能一身正气,为民服务堪称人间天使。
应该是“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汉语成语,拼音为bódàjīngshēn,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其形容对象多为某某内容。成语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例句,瑚之为学,~,以经世自任。(《清史稿·陆世仪传》)
读。大医精诚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有高尚的医德,具有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普救众生的仁心。无论病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病人是亲人,还是仇人,一律一视同仁。看见病人的痛苦,要感同身受。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治病。没钱支付医药费,也要治病救人。
二是要有精湛的医术。光有一颗治病救人的心,却没有精湛的医术,不仅不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还无异于杀人。因为是药三分毒,药饵无异于刀刃(叶天士语)。医术不精,乱用药物给人治病,相当于杀人。
dà大yī医jīng精chéng诚
[táng唐]sūn孙sī思miǎo邈
fú夫wéi为yī医zhī之fǎ法,bù不dé得duō多yǔ语tiáo调xiào笑,tán谈xuè谑xuān喧huá哗,dào道shuō说shì是fēi非,yì议lùn论rén人wù物,xuàn炫yào耀shēng声míng名,zǐ訾huǐ毁zhū诸yī医,zì自jīn矜jǐ己dé德,ǒu偶rán然zhì治chài瘥yí一bìng病,zé则áng昂tóu头dài戴miàn面,ér而yǒu有zì自xǔ许zhī之mào貌,wèi谓tiān天xià下wú无shuāng双,cǐ此yī医rén人zhī之gāo膏huāng肓yě也。
lǎo老jūn君yuē曰:“rén人xíng行yáng阳dé德,rén人zì自bào报zhī之;rén人xíng行yīn阴dé德,guǐ鬼shén神bào报zhī之。rén人xíng行yáng阳è恶,rén人zì自bào报zhī之;rén人xíng行yīn阴è恶,guǐ鬼shén神hài害zhī之。”xún寻cǐ此èr二tú途,yīn阴yáng阳bào报shī施,qǐ岂wū诬yě也zāi哉?suǒ所yǐ以yī医rén人bù不dé得shì恃jǐ己suǒ所cháng长,zhuān专xīn心jīng经lüè略cái财wù物,dàn但zuò作jiù救kǔ苦zhī之xīn心,yú於míng冥yùn运dào道zhōng中,zì自gǎn感duō多fú福zhě者ěr耳。yòu又bù不dé得yǐ以bǐ彼fù富guì贵,chǔ处yǐ以zhēn珍guì贵zhī之yào药,lìng令bǐ彼nán难qiú求,zì自xuàn炫gōng功néng能,liàng谅fēi非zhōng忠shù恕zhī之dào道。zhì志cún存jiù救jì济,gù故yì亦qū曲suì碎lùn论zhī之,xué学zhě者bù不kě可chǐ耻yán言zhī之bǐ鄙lǐ俚yě也。
“大医精诚”出自《大医精诚》一文,《大医精诚》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意思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者,常常追求最好的思想境界。“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精”指熟练的专业技能,“诚”指高尚的道德品质。大医精诚说明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