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幻影#《路过未来》,灰蒙蒙的天埋下生活的尘埃,不停留的故事里,未来正摇摇欲坠。
生活的味道最终是什么样的呢,大概很难用一种方向去叙述,感受得多了,遇见得久了,到了最后也就形容不上来了。抿抿味道,是浑浊的,不可定义的。
《路过未来》被渲染的是一部很有力度的影片,但是真正上映后,平淡的感觉几乎辗转住了各种口碑。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一次,却有点形容不上来那种情绪,像是真正的浑浊,带着焦虑,染过一点悲伤,留恋的是记忆里的一抹甜,还有柔柔的麦子香,可是被淡淡焦灼的气息覆盖住了原本的一切,仿佛知道点什么,又仿佛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在徘徊着,有目标无目的的流浪着。
没有太多歇斯底里的剧情,大哭与大笑都极少出现,情绪最激动的那一回,大概是在医院里的躁动,在逝去的人面前的爆发,像是一支窗口,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压抑着安静去生活的日子,只得了那么一个借口,终于可以冲着外面并不美好的风景,暴喊出来宣泄一下,继而又是沉默的一切,不是不出声,只是再没有力气,也没有意义,去大声的出声了。
很多人生,只会苦上加苦,不想麻木,但也没有更多的意外和惊喜了。人生到了最后,就是一部等待残旧的书目,晃晃荡荡,但求平安。
看得很压抑的一部电影,但是意外的满意,当人生的十字交叉走到悲哀的时候,一切平静如初。或者平静是最好的感受喜悦,也是最好的消化痛苦,不必选择。
路过未来,之后呢,未来去了哪里。
作者:小佛搞特
真正当过兵的人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官大一级压死人,而不是普通事业单位的上下级欺压。从这一点看,舰长,哪怕是再烂,甚至明知带着所有人都去送死,这一船的人都别无选择。唯一例外可以对军官动手的其实是第二季里面舰长决定叛国行为,下面可以对他动手甚至必要时击杀。从最后霍夫曼被流放,军事法庭都知道有猫腻,居然还做出放开叛变者,这点就可以看出,剧组里面压根没有人真正了解过军队。
我党的军队有一个铁律,也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军队通用的,高于一切的军事法律,一切的不合理和我们理解的权力。那就是服从上级,听指挥。(我们叫做一切行动听指挥)这其实是一个意思。军队的战斗力强不强,是否武器更新换代,时代变化,这点是永远不会变的。
我们平民在现实中,工作中,面对一些不合实际的命令,完全可以拒绝。比如说,前方有毒气,上面要我去关阀门,我觉得可能涉及我个人人生安全,拒绝。这点可以,但是军队绝对不可以。只要对方是你直属上级,你就必须执行,否则就是违抗军令,军法从事,最高枪毙。
同意,虽然是1942年,德军潜艇作战大获成功,士兵对于没能参与围剿商船有怨言,难不成这就叛变了?还有网友分析士兵错失了荣誉,晋升的可能等等,因此怀恨在心,意图报复霍夫曼,最终把他流放。
开什么玩笑呢?照这样理解,那么全世界各国,那些去偏远地段的士兵,每年坚守边疆是不是可以轻易造反,完全可以要求换成在大都市附近当兵,福利好,薪水多,居住条件还很优异。这根本行不通的好吧。
我们在职场中,工作不顺心,辞职,立刻这里,换一个地方,军队可以不是你随意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将,在军队中,其实等于把很多的基本权益都抹除了。除了服从,还是服从,你就算不服,也得服从。
就算你成功干掉舰长,但是在后面面临的军事审判中,绝对是死,甚至连累家人。小说中经常会描述这样一群人,就算古代将军中的将军亲卫,如果将领本身死了,不管出于任何原因,所有亲卫只有一个下场,就算死。唯一能做的,就算抢会尸体,然后在送回去,最后自杀,保全家人。看似很不合理,很没有人性的话,其实是现实中绝对存在的。
最搞笑的是,这么大的漏洞,这么明显有问题的航海日志,时候军事法庭也介入调查,居然是结果只有一个,出于宣传需要,释放所有人。就算戈林介入,保住这个被俘舰长(毕竟宣传为战斗英雄么),那么其它船员只有死路一条,直接枪毙。开玩笑呢?宣传部还会在意小喽啰,宣传英雄人物只有一个就好了。结果编剧直接恶心,举报人机轮长反而被审判,其它水手平安无事。
由此可见,真是毫无军事逻辑。兼职和国内的很多脑残剧一样。
这点我其实是要夸一夸很多抗日神剧,虽然很多桥段不合理,剧情雷人,但是细看之下,会有一个个桥段让我们观众膈应。那就是主角想快意恩仇,报复小鬼子,但是上级的一个命令,就没办法了,只能生闷气。然后是上级细心开导。
现实中,只有生闷气,没有开导。军事人员只有命令和服从,其它的战斗素养等等完全都是次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战时期,面对德国人的机枪扫射,英法联军的士兵只能像靶子一样,抬头挺胸前进送死。而且这种事情不止一次。
明明前面好几个师都是这样无情的被德国人机枪杀死,但是到了后面几个师,别无选择。直到当天下午,来自最高层的命令到了,才可以放弃排枪战术(很可悲,但是下面的军官没有做错,所有人都没错,这才是现实)。如果有人违抗了,这才是错。
所以,从霍夫曼流放的一刻起,其实剩下的人都必死无疑了。最搞笑的是到了第三季,又弄了一个富二代年轻舰长的设定,还是老套路。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第三集中,新舰长没有过错,是下面的错。其实剧情里大副觉得不合理,这个说法才是不合理吧。
声呐兵听见头顶有友军军舰通过,居然不汇报,不算他的错,还能算舰长的错。还有,脱离水雷围困,舰长下令紧急上浮,完全没毛病啊。螺旋桨都被链条搅动损坏了,不上浮,还等着在海底摸鱼吗?最搞笑的就是舰长的老妈,居然还求助大副的夫人,让他帮忙说好话。虽然我本人不知道潜艇操作,但是我觉得舰长本身指令没有问题。
潜艇本身就是可以执行紧急下浮,和紧急上潜的指令。这个在这里第一季的训练中都有提现。最明显的就是紧急下潜,多余舰员全部去舰艏,紧急上浮,全部舰员去舰尾。
如果是常规上下潜,其实就是开闸,放水,利用浮力上下,这种是最安全,最平和的方式。上浮,排空水箱,缓慢上浮。而第三季中,舰长指令就是排空水箱,利用浮力上浮,也不是紧急上浮(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字幕的问题)能有什么毛病?
还有,第三季有出现了大副破坏舰艇的和谐事件。这次居然是刮花潜望镜。我搞不懂这个逻辑,这个大副也认为自己很出色,应该担任舰长,然后这里舰长又是二代空投舰长。合着这样的不合理就又玩夺权?
那军队里的任何副指挥,是不是应该分分钟夺权,干掉正主,然后大权在握,老子总算是出人头地了。
我个人实在是看不懂,这种夺权的戏码,就像这里面强行插入的间谍戏,考虑了女同,女权,黑人,等等乱七八糟的设定。不过这也是美剧的特色,他们的政策必须要求兼顾各派人士的需求。所以在很多剧情加了乱七八糟的剧情,大家不用奇怪。甚至可能哪天白雪公主就是一个黑妹了。这部剧挂着名义是德国局,其实是美德联合拍摄的。总之,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设定,单纯看潜艇本身的拍摄手法,还有一些还是很不错的。这是老电影从海底出击里没有的。
比如,常规的潜艇出海训练。伪装商船的潜艇补给船。法国洛里昂的潜艇总指挥。刺猬反潜弹的设定,值日官设定。都是非常好的。这里第一季有一个字幕错误,就是第一警戒官。很多人以为是翻译错误,或者压根没有这个职务。其实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潜艇四大或者五大军官。舰长,大副,值日官,机轮长,航海长。其中,值日官其实是在舰长休息的时候,担任的临时最高指挥官。大副和舰长一般都是设定第一警戒官,而值日官,机轮长,航海长,为第二警戒官。其实说白了,就是潜艇兵种是设定两班倒的存在。有两套指挥系统。
职务上,舰长最大,其次是大副,再次是值日官或者航海长,最后是机轮长。前两者是第一套指挥系统军官,后两者是第二套指挥军官。机轮长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只管柴油机和发电机组的。甚至在德国大型远洋潜艇VX序列里,还好多一个物资军需官的角色。他也是潜艇上的军官。拥有指挥权力。
其次潜艇就是士官。一般是功能职务,比如舰艏,舰尾的鱼雷长,机电长,这个才是真正直接负责维修动力系统的,有些地方设定为机械维修师。声呐员,无线电员,防控警戒员,有些地方和探测员合并为一个,就是潜艇眼睛最好使的,必要时是带着黑眼罩,黑夜和白天拿着望远镜搜索目标。这个角色也是出来5个军官外,唯一一个配置望远镜的士官。军医等等。
剩下的就是普通水手。做过各方面的训练,还有甲板武器操作,装填鱼雷。日常保养等等一些列杂货。
那两个傻逼,开过拖拉机就想开车,是发神经嘛
那两个傻逼,见到那么大一包毒品居然不慌不忙就拿出去卖了,是失了智嘛
那个四眼仔,整天和脑残一样,整个破枪指来指去,又不敢开
卧底上位也太快了,啥啥都没干就一下以接班人培养了,这速度,亲儿子也没这么快啊<那两个傻逼,开过拖拉机就想开车,是发神经嘛
卧底上位也太快了,啥啥都没干就一下以接班人培养了,这速度,亲儿子也没这么快啊
毒老大死的也太快了,和对方老大吃饭聊天突然就进来个娘们一枪给干死了,还顺便干死了自己的老大,这剧情也是他么的,土皇帝安保也不行啊
几十个人抓三男一女还搞不定,奇了怪了,还两个傻逼一个怀孕的
男一打群架回来就要收网…………有线索嘛就收,要能收早收了还要卧底干啥
卧底因为身份特殊有纹身也就算了,那个联络人的头型、身材、穿着打扮…………说是流氓都高抬了
越说越觉得烂,把2分改成1分了
惊艳了我一整个夏天,好看的!好想看古的白二搭
在人性面前,人设都不值一提。
这篇聊聊白玦的成长线。
就从被嫌弃的第一集开场10分钟讲起吧。大家都知道对一部剧来说开场十分钟的份量。一般都是用来交代故事设定惊艳了我一整个夏天,好看的!好想看古的白二搭
就从被嫌弃的第一集开场10分钟讲起吧。大家都知道对一部剧来说开场十分钟的份量。一般都是用来交代故事设定,大背景,和交代主要人物性格。千古的开场其实是很中规中矩的。
白玦的出场虽然不惊艳,但是清晰的交代了人物性格,和他的成长线-克服恐惧。
是的,我们的火神战神,最终学要学会的是克服恐惧。
来,先交代人物性格。
也许是因为盲女题材吧,竟然追完了第一季
盲女题材,这个好理解,我一直希望自己非聋即哑,情感表达,很多时候语言没什么用,甚至不可靠、失控、起反作用
说“竟然”,主要是剧情本身有点弱,盲女墨菲的好朋友小毒贩泰森被人杀了,她锲而不舍,追查幕后凶手,中间牵涉的毒贩情节不合情理的地方太多,比如说,那个女警怎么可能与毒贩纳达尔养成那种关系呢?这太不“美剧”了一直追下来,是因为人物也许是因为盲女题材吧,竟然追完了第一季
我喜欢墨菲,喜欢杰西,喜欢菲利克斯——富家子,喜欢在导盲犬中心工作,被家人视为loser,善良,磨磨唧唧,对墨菲和杰西无限包容。我想,这个剧真正打动我的,除了女主的个性,大概就是这些善良的、有各种缺陷的人之间的友谊了吧。整个剧情的推动力,其实也在于墨菲和小泰森的友谊
期望值很低,结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很开心。
前半部分特别是片头没有那么精彩,拖拖沓沓,像为了具像化代码用一层层镜头这种看得我着急,差点开局五分钟就跑掉,不过王力宏的角色死了以后,剧情节奏会加速,感觉会更好一些。另一方面说,我不太喜欢前半部分也完全可能因为看的盗版没字幕声音也对不上,影响了观影体验;喜欢后半部分也受到了锤哥的影响,毕竟最近我真的很迷锤哥。
汤唯角色和锤哥期望值很低,结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很开心。
汤唯角色和锤哥的感情像玛丽苏小说里先婚后爱,不过这俩货是先“做”后爱。汤唯真的很漂亮,脸很美,手也很美。锤哥帅死了。
第一次看有人拍一堆外国人在中国街头枪战的剧情,啧啧啧。
最后锤哥角色杀大头目拿刀捅捅捅,超有节奏感,“叉叉叉,砍菜又切瓜”。技术宅热衷于健身,兼具了智慧技术与武力的时候,可以天下无敌,建议科学组的everybody学着点。
了解了一下大家的看法,被着重吐槽的是黑客技术的体现。我个人觉得没毛病,觉得这样展现完全合理。我自己写程序时候,首先打字速度就没这么快,也是很羡慕了。主角操作的时候可能主要使用了各种指令,不用慢吞吞现场编程,反正我水平不够看不懂。看的另外跟黑客有关的电影没有,可能别的影片有更好的表现方式吧。
发觉我看电影喜欢看细节或者说着重于局部,没有大局观,一般电影只要哪个片段精彩我就很满足,会仔细反复回味。但整体的结构或者整个框架我完全没办法重建。做人做事这样,甚至看电影也这样,没救了。
最后想说,之前看别人写影评总是用演员名字很出戏也不舒服,到我自己的时候发现完全记不住角色名字,整个影片下来只记得力宏的角色叫大伟了,就这一个名字实在是好记。
这段母子情,对双方也是相互救赎,尤其是对于母亲–玛琪亚来说,在因为灭村而陷入绝望、丧失人生目标的时刻,孩子–艾里亚尔进入了她的生命,成了她人生中的太阳。
只有十五岁的玛琪亚,在一边摸索中照顾着婴儿,一步步地教他走这段母子情,对双方也是相互救赎,尤其是对于母亲–玛琪亚来说,在因为灭村而陷入绝望、丧失人生目标的时刻,孩子–艾里亚尔进入了她的生命,成了她人生中的太阳。
只有十五岁的玛琪亚,在一边摸索中照顾着婴儿,一步步地教他走路、让艾里亚尔第一次叫她妈妈,她渐渐成为称职的母亲;但六岁的艾里亚尔在宠物狗死掉后、第一次面对死亡,他向母亲发问:“妈妈总有一天也会像这样先死掉吗?”玛琪亚却说不出话,她也害怕、害怕她异于常人的寿命会让艾里亚尔先离她而去,是艾里亚尔的出現给不懂爱跟没有家人的她带来了有着羁绊的温暖,所以她恐惧着所有她深爱的人、都会早一步离她而去、她又会是被抛下的孤身一人。所以在大雨中遍尋不著因為負氣離家的艾里亚尔時,玛琪亚焦急万分,深怕失去她唯一珍视的宝贝,当玛琪亚眼见艾里亚尔是为了讨生气且失意的母亲欢心时、并说出他要赶紧长大来保护妈妈,玛琪亚感叹着:“要是你永远不会长大就好了呢”这样一来她就不会看着艾里亚尔老去了。玛奇亚也立了誓言,不管发生什么事,她作为母亲,再也不会在艾里亚尔面前哭泣了。
———
成长至十五岁的艾里亚尔不解着、迷惘了,看着不会老去的母亲、而自己却慢慢高过了母亲的肩头,旁人对他们的观感也从母子、姐弟、甚至是私奔的爱侣,所以他动摇了、质疑起来他对母亲的感情、既然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那心里的这种感情是什么?是单纯对母亲的爱、还是男女之间的爱慕?
一方面他也害怕,当他逐渐成长、乃至老去,母亲却仍然是那个当年在荒野中捡到他的少女、当年那个缺乏经验却努力抚养他的慈母,他们的关系在旁人看来会变成什么?是父女?抑或是爷孙?而终究一天、他将先于母亲而去,所以少年害怕了。
对艾里亚尔而言、母亲救了婴儿的他、温柔的讲他抚养长大、纵使在他离开母亲而去仍依旧温柔的送他上路,母亲是他生命中的一切,所以他早早就许下了快点长大来保护因为敏感身分受排挤的妈妈,但少年却彷徨的什么都做不到;在无法压抑这种感情的情况下、他选择离开,少年希望自己成了家、做了父亲后,能了解母亲是怎么看他的、而他当年对母亲的情感是“亲情”吗?
当少年成了青年、并与童年的玩伴共结连理,他第一次除了母亲、有了说什么也要付出一切守护的事务,他的妻子、他即将降生的孩子。
当他从战场的生死关头中醒来、他再次见到了母亲,母亲仍然如当年一样,依旧温暖的笑容对他说着“欢迎回来”、就如同幼時以来一般,他才体悟到:“这份感情,是对母亲的爱啊”,所以他哭喊着、祈求着希望母亲不要离开,是母亲教会了她温柔、教会了她坚强、教会了他怎么爱人,他哭得声嘶力竭、道出了长大后再也没对母亲说过的“母さん”。
当他拖着伤痕从战场返回,抱着他刚出生的孩子、他也说出了当年他母亲也对他说过的:“真是奇怪的味道呢、像太阳公公一样温暖”,生命的邂逅、在此又循环了一次。
“我是母亲,我不能在艾里亚尔面前哭泣的”,但她还是哭出来了、伴随着她跟儿子从相见、拉拔他长大、与他生活的种种回忆,她哭得不成人形。純白的蒲公英,在山坡上綻放、如同當年孩子第一次叫玛琪亚媽媽的那天。
Ingrid!!!!
whyMurphy??????
why
为毛啊到底在干嘛到底在干嘛
【中指图】(不便展示
我的态度如图。
之前看了前六集,当时觉得又甜又暖的,谁知道yoo不是一次性放出的,下半场六集快一个礼拜了才放,还好朋友也在看,笑着一起追完了。
先说优点。
感觉国内目前这样的短剧还不多,五星支持支持。
不得不说的缺点就是!yoo这个平台真的好难用!完全搞不清哪一集对哪一集,排序既不是完全正序也不是倒序(十一集在十二集前面,十二集以后又是倒序排列,花絮、预告插在前六集和后六集之间),每个视频标题也不写清是第几集。拜托,我每天这么辛苦,晚上轻松一把刷个视频,还得在这开动脑筋解题找规律逻辑是么?
总之,瑕不掩瑜,吃饭好搭档,期待类似作品涌现。
相比起原生剧《傲骨贤妻》无处不在的打鸡血,《傲骨之战》虽然仍然以Diane和Luca两位女主为中心的大发魅力炸弹(Maia是谁?不认识。是那个打酱油的拉拉吗?),但在那些峰回路转的故事线背后,却总让人感觉有一股绝望气息弥漫和相比起原生剧《傲骨贤妻》无处不在的打鸡血,《傲骨之战》虽然仍然以Diane和Luca两位女主为中心的大发魅力炸弹(Maia是谁?不认识。是那个打酱油的拉拉吗?),但在那些峰回路转的故事线背后,却总让人感觉有一股绝望气息弥漫和笼罩在整个剧的始末。
Diane的micro-dosing(微量使用迷幻剂等极易上瘾的药物)、在丈夫Kurt和老年激进分子TullyNelson之间摇摆不定、极其不稳定的情绪失控和幻觉……
用Diane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
你为我解剖的时候,
一定会在我的心里看到你。”
——曾经最美的土味情话,却在倒数第二集的时候,变成了散落一地的玻璃渣。
一段尘封了五年的校园爱情,一个顶替双胞胎弟弟出现的存在,曲终人散,她因为生活所迫选择放手,而他却在追逐爱情的路上车毁人亡。
五年后,他们重逢了,她成了他的实习生,他也换回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在最初的日子里,他对她严苛又挑剔,而她对他疑惑又尊敬,在一次次的试探过招后,她逐渐开始接受现实。
我想,最初的北辰是决定与顾初做两条平行线的,他选择一次次的强调自己不是陆北深,劝顾初接受与放下北深之死,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把顾初拒之千里之外,就是要彻底尘封掉北深之死这段痛苦的回忆,同时,随之一起陪葬的,还有那段以北深名义开始的爱情。陆北辰对弟弟是愧疚的,不仅仅是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还有儿时的抓阄与北深被送回陆家的许多年,相比于失恋的痛苦,北深的死更加令他痛彻心扉,理智告诉他“放弃爱情吧”,所以,他选择了把一切都留在回忆里。
然而,爱情来了,什么也挡不住。随着顾初在第一个案件中被凶犯劫持,随着顾初实习期的结束,随着新实习生的替补,让北辰更加明白了顾初才是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唯一,感性终于漫过了理智,他开始主动向顾初靠近。而大大咧咧的顾初,虽然不如凌霜那么敏感细致,但爱情里的第六感依然是存在的,面对北辰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她不停地靠理智来告诉自己要忠于北深,无奈身体却一次又一次的诚实地靠近。她坚持学法医,是在完成“北深”的愿望,即使她的上司是与他有着同一张脸的双胞胎哥哥她也只进不退,因为在顾初心里,“北深”更重要,但她却万万没有想到,双胞胎的背后是那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天,顾初对陆北辰的称呼忽然从“陆老师”变成了“北辰”,其实并不突兀,只是因为顾初心里那根一直绷着的叫做“理智”的线断了。一段爱恋被压抑得越久越深沉,爆发的时候就会越激烈越狂热,顾初如此,陆北辰亦如此。
凌霜领盒饭在我的意料之中,无论是原著里北深挂了,还是剧里面凌霜挂了,都注定北深凌霜这对儿cp是无法走到最后的。北深与凌霜的爱情是热烈又绝望的,今朝有酒今朝醉,飞蛾扑火般的热恋,今天在一起是打得火热,明天他消失的时候就独守孤独,他们都是疯狂又极端的人儿,就如同他们重逢之时凌霜上来就咣咣扇了北深两个耳光一样,痛并快乐着,两个同样疯癫的人并进前行,早晚也会出事。
相比于北深的疯狂,北辰是冷静的,有大局观的,他与顾初的爱虽然几经波折,但却是细水长流。原著里,北深在最后一刻把自己的心脏捐给了北辰,初辰最终修成正果,而剧里的北辰直接被人电晕了从十三层扔下,好几次死不瞑目的特写镜头,这也是我对剧里的安排最意难平的地方。两个人跨过猜疑与生死,历经抵触与吸引,终究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分分合合之后,细水依旧长流。总要给爱情中的男女一些希望吧,爱情终究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编剧非要给初辰一个这样的结局,有必要么。解剖台边的表白一语成谶,乌龙走失后,带着另一半回归,连狗狗都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为什么人却不能呢。小说的最后,乔云霄在机场迎接回国的笑笑,笑笑历经一场荒谬的婚姻,终于让她的真命天子意识到了她的存在,曾经错位的情人终于配对了对儿,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