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证明,这次来势汹汹的打假行动,“翻车了”。
那辆车最终被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为非重大事故车。事件反转,“狂飙兄弟”不得不公开致歉。
随着事件出圈,以打假为业的视频博主群体站上了风口浪尖。
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打假博主”群体以男性为主,开始主要是针对市场内的小商小贩,涉及的也主要是缺斤短两现象。打假时,他们或逼迫摊主砸秤,或将其“挂”到网上施压。由于一般都伴随着激烈的叫嚷等场面,这样的打假也被称为“咆哮式打假”。
在短视频领域,“打假”一直是条特殊的赛道,公众态度不一:有人赞为“社会良心”,能够净化市场,揭发乱象;也有人质疑他们不过是以暴制暴,刻意迎合看客的“爽点”,实际上正义事小,流量事大。
咆哮式维权,到底是为了维权,还是为了流量?网络打假维权的“边界”又在哪里?
打假赛道的破圈
在业内人士眼里,以打假为业的视频博主是去年开始涌现的,并成为一个单独的赛道。
打假博主“猛哥猛说”(以下简称为猛哥)做过传统媒体人,后成为短视频博主。2023年上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买海鲜的过程中拍到了商家缺斤短两的情况,那条视频的播放量为此激增。“当时我的视频平均每条有几百上千赞,但那条内容点赞量达到了几万。”
2023年中,打假赛道“破圈”。国内某短视频营销机构负责人郭亮告诉新京报记者,早期打假博主的转型路径都差不多,基本都是从美食和探店类博主转型而来。
多数人将目光投向了农贸海鲜市场缺斤少两的“鬼秤”问题。猛哥认为,鬼秤是较为简单的涉假领域,“真假对错非常方便呈现。”
自2023年中开始,许多打假博主在全国各地农贸市场开启了“巡回打假”。猛哥也决定投身这个赛道。他选择的打假第一站,也是农贸海鲜市场。
2023年6月,猛哥购买了一个称重砝码,来到沈阳某海鲜市场。发现市场零售区“集体使用鬼秤”后,他在视频末尾喊话市场管理方“发起集中销毁鬼秤的行动”。这条视频的播放量突破800万。“这就像是找到了流量密码。”猛哥说。此后,他又陆续更新了多条名为“××××市场秤准吗”的视频,单条播放量很快突破了1000万。
在农贸市场打假的系列视频中,猛哥虽然表情严肃,但仍能保持克制,很少与商贩之间发生激烈的语言甚至肢体冲突。然而并不是所有博主都能在维权过程中保持克制。“许多博主需要激烈的冲突场面,这样才有流量。”
从2023年年中开始,许多打假博主开始用劝商家“砸秤”的方式来维权。“永康大队长”(以下简称为永康)便是其中一位。
2023年6月,永康来到了珠海某夜市,很快找到一个缺斤短两的水果摊贩,并劝说摊主砸秤,理由是:坑了我,就不要坑别人了。最终,商贩砸掉了自己的秤。
同样,打假博主“子龙火眼金睛”(以下简称子龙)也常用砸秤的方式警告缺斤短两的商贩。子龙曾在广东与使用鬼秤的夜市商贩当面对质。在他咆哮式的质问面前,商贩自觉理亏,表示“老板我知道错了”,子龙则表示,光知道错了还不够,要自觉把秤砸掉。
多数网友在此类视频下表示支持:“做生意不诚实就该严打!”“还是罚得太轻,要罚得他倾家荡产!”“支持严惩不法商贩。”
但支持的声音当中,也有网友质疑打假博主维权方式是否过激:“为何要把人逼到墙角?”“这也太咄咄逼人了。”
业内人士表示,从2023年中,有博主发现咆哮式打假能快速起号之后,这个赛道里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激进。至2023年底,咆哮式打假彻底成为主流。
猛哥坦言,目前赛道内的博主分为两派,一种偏激进,用激烈的冲突替大众宣泄对不法商贩的不满;而另一种较温和,视频制作周期更长,会深挖某个乱象背后的链条。但是,“后者人少,大部分都是前者”。
人员鱼龙混杂,“翻车”越来越多
猛哥告诉新京报记者,2023年是短视频打假赛道的野蛮生长期。彼时这个赛道制作视频成本低,博主入门门槛低,但流量巨大。“人员鱼龙混杂,这是不争的事实。”
永康则对记者透露,近一年来,打假博主圈的翻车案例确实在增加。
永康介绍,圈子里有部分同行做起了敲诈勒索的勾当。“先拍商家的负面视频,然后向商家索要财物,有偿删视频。”据九派新闻报道,打假博主黄先生透露,圈内有博主借打假之名,行敲诈之实,“商家为了少生事端,面对打假博主,选择给钱了事。”
然而,更让猛哥担心的是,打假主播接连翻车,势必会影响整条赛道的形象,从而拉低赛道的商业价值。
此前被强逼砸秤的商家,他又委托朋友去暗访过,结果发现,商家确实没有再使用鬼秤。“这说明我做的这些事情确实是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
“其实我不想让外界认为我是打假博主,我对自己的定位更偏向是社会事件调查博主。”猛哥说。
“变现难如登天”
“打假赛道的流量变现难如登天。”这是国内短视频营销行业内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郭亮告诉新京报记者,流量和变现不是等价交换,许多赛道变现天然更难,“尤其是打假这种风格激进又得罪人的赛道。”
“我们这个赛道是典型的外冷内热,许多人没法变现,陷入了空有流量的颅内自嗨。”猛哥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打假赛道的内容风格相对激烈的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打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也影响了其变现能力。
打假博主们在直播带货领域也道阻且长。
有业内人士表示,打假赛道的用户画像以男性为主,他们往往不习惯在直播间消费。
去年下半年,食品类打假博主辛吉飞开启了直播带货之路。之后不久,他所售卖的货品就接连被爆出“虚假宣传”“带货奶粉疑似含有塑化剂”等争议。
关于变现的困境,打假赛道的从业人员似乎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猛哥说,许多人还沉浸在流量猛灌猛蓄的阶段,但又完全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流量变为真实的收入。
猛哥认为,必须坚持做到盈利,打假博主才不会为了点蝇头小利屈服于商家,打假视频才能客观。
打假有了新的法律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打假维权赛道热火朝天时,众多短视频营销机构却一直保持着克制。郭亮说,国内具备一定规模的机构对于打假维权赛道往往兴趣不大。“容易得罪品牌方,翻车概率大是营销机构敬而远之的原因。”
多位打假赛道的博主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自2024年以来,确实感觉到被限流了。“去年播放量稳定超过百万的内容,同样题材同样质量的作品现在再发,播放量仅有几十万了。”
因为怀疑被限流,猛哥与永康近期都减缓了发布视频的频率。猛哥表示,不想好的内容被限流所影响,这是一种浪费;而永康近期干脆停止了更新,“我现在也很迷茫,不知道这个赛道下一步会是什么情况。”
有人认为,现在的视频打假博主与传统的职业打假人有相似之处,有业内人士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确有此前的职业打假人转型成为了视频打假博主。
在重庆渝诺律所律师李俊鹏眼中,类似狂飙兄弟的维权打假人并不是一个新兴群体,视频维权打假博主也只是职业打假人在短视频时代下的进化体。
山东某市工商部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当地对待打假团体的态度就是“没有态度”。“如果收到举报就照流程办事。既不否定他们(打假团体)的正面作用,但也坚决打击某些打假团体歪曲事实实施敲诈的情况。”
对于打假群体,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其作出了“最低限度的限制”。曾参加过《条例》研讨会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条例》绕开了职业打假人是否是消费者的问题,没有否定职业打假人的积极作用,同时遏制了打假人滥用惩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根据《条例》,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同时规范了消费索赔行为:规定投诉、举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夹带、掉包、造假、篡改商品生产日期、捏造事实等方式骗取经营者的赔偿或者对经营者进行敲诈勒索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海市浩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梅心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该条法规对市面上违规、违法打假人设定了法律底线,明确了入刑标准,是对市面上极端打假行为的一种震慑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