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摘除“四害之首”头衔的麻雀现在与申城市民和睦共处新民晚报记者种楠/摄
养殖牛蛙还能吃吗
牛蛙冲进微博热搜前五,是因为一份“网传”的野生动物销售名单。就在这份名单出现的几天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明令禁止餐饮单位、农贸市场、超市等以任何形式进行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图说:杨浦区江湾湿地里的野生白鹭新民晚报杨建正/摄
非常时期“非常决定”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表示,《决定》的出台实施,可能会给部分饲养动物的农户带来一些经济损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农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偿。
解释工作急需跟上
图说:在市郊古镇上,曾有中华蟾蜍被宰杀后,加工成“熏拉丝”出售新民晚报杨建正/摄
监管不力存在盲区
公众呼吁进一步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呼声一直都有,疫情发生后,呼声更为急切。姜龙说,其实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是比较到位的,真正需要重视的问题是监管不力、执法不严。
2019年,江苏曾查处了一起非法捕捉中华蟾蜍的案例,调查显示,查处的140多万只中华蟾蜍有70多万只流向了上海市场,一部分进了餐厅,一部分成了郊区古镇等处售卖的“熏拉丝”,上海鲜有饭店因为销售野味被查处,在因疫情“封控”前,“熏拉丝”也依旧作为特产在古镇等处被叫卖。
“野生动物的保护不能只因为疫情,而是要回到保护的初衷。”姜龙说,他在上海郊区跑了10多年,不能否认,现在与10多年前相比已好很多,但很多郊区仍有捕鸟、猎捕野生动物的习俗,“一方面,动物保护名录没有修订、保护级别没有升格,执法没有保障;另一方面,对野生动物的基准价值标准宣传不到位,捕猎者对违法成本认识不足。”
期待增加禁猎区域
“崇明设禁猎区后,情况有了极大改善。希望将‘西南三区’也划定为禁猎区,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这是姜龙和其他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