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天本来就是早早晚晚地来到各地。所以,各地的春耕内容不尽相同。
下面的一组图都是当下各地进行春耕和准备进行春耕的“田园风光”。猜猜看,你都知道这些农活是在干嘛吗?
这些春耕的内容,不但因为天南海北的地域气候差别大而各有不同,也由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产业分工越来越细,春耕的场所也早就从田野中扩展到温室大棚、育苗室、加工车间、物联网控制室……
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春耕图景,了解一下农业耕作小知识吧!
(北大荒股份八五二分公司在抓紧水稻育秧的清雪扣棚工作。摄影:韩松森)
图1:3月初,福建省厦门市的一处菜地(陈礼明摄)
问题:下图中的农用机械是干嘛用的?这个农活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起垄机。
起垄是农作物栽培的一道工序,作用是增加土壤透气性、植物光照度,以及有利于排涝灌溉等。
不是所有农作物都需要起垄,但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样的农作物,相同条件下起垄的一般都要比不起垄的收成好。
图2:2月18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乐土镇(张飞摄)
问题:小飞机是用来拍照的?放风筝的?防控疫情的?
答案:这是当地一家植保组织在用无人机喷药进行除草和杀虫。
图3:2月23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唐莹村(王娣摄)
问题:这个行走的“加湿器”,是在给庄稼喷灌吗?
答案:这是农机手驾驶喷杆式喷雾机喷除草剂进行灭草。
春天是庄稼生长的季节,野草也不甘落后。温度起来了、又有水又有肥,野草就和庄稼争夺养分。
事实上除草这个事,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开始做了。“锄禾日当午”中的“禾”,有人说是谷子(小米)、稻谷(大米)、小麦等禾本科农作物,但农民不会傻到把庄稼给锄掉,应当锄的是狗尾巴草等禾本科的野草。
图4:2月下旬,山东省东营市的一块农田(王中文摄)
问题:这回拖拉机不喷药了,后面的斗里(白色部分)装的是啥?
答案:肥料。
春季庄稼迎来生长季,经历阳光雨露,也需要人工施肥。
没有化肥,庄稼的单产将大大降低。
图5: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垦丰种业建边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实验。(郭利坤魏志国摄)
问题:这是在做什么实验?跟春耕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这是农技人员在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开展种子发芽率试验,保证每粒种子的芽率、净度、纯度等均达到国家标准。
图六:2月下旬,重庆涪陵(范永红摄)
问题:这是一种正在作业的小型收获机械。那么是收什么呢?
答案:大头菜(学名茎瘤芥),也就是我们常吃的榨菜。
前些天困扰武汉人民的“儿菜”(抱子芥)也是重庆四川一带人们最常吃的一种芥菜。
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自行搜索“棒菜”,看看是什么~
图7:2月下旬,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恒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棚(胡扬辉摄)
问题:这一板板黄色的小苗是什么?为什么长在大棚里呢?
答案:水稻的秧苗。
现在的水稻种植普遍实行了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或者抛秧。
由于大棚里的温度要比室外露天的高,所以先在棚里育好秧苗后等天气暖和到可以在大田种稻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种下去了。这样可以节省农时,提高耕地的利用率。
在寒冷的东北,东北大米基本上都是这样种出来的。有些农民育秧时,还要在大棚里生炉火加温呢。
图8:3月初,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党员志愿者帮助一个种植大户运苗(蒋友亲摄)
问题:图中的小苗苗是什么苗?当地为什么会种这种农作物?
答案:这是西瓜苗。
大面积的西瓜种植当然是西北地区了,不过华北甚至东北也大量种植。
但是,浙江的台州在东南沿海地区,雨水那么多,怎么也种西瓜呢?他们是采用了大棚搞设施栽培,冬春保温、夏秋避雨,重要的是当地的西瓜5月即可上市,靠着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不愁没销路。
图9:2月29日,陕西大荔县冯村的一家农业公司进行黄瓜嫁接育苗管理(田建荣摄)
问题:黄瓜为什么要搞嫁接?
答案:大棚里的黄瓜如果连续种植的话会出现“连作障碍”,容易被病虫害影响减产。
通过把黄瓜苗嫁接到黑籽南瓜、荒地瓜等“砧木品种”上,就获得了后者根系发达、生长势强、结瓜稳定等特性,从而实现增产、防病、提高黄瓜自身的抗逆性。
图10:3月上旬,黑龙江省宝山农场有限公司育秧大棚基地。(高玮摄)
问题:图中的农场工人们正在干什么?
答案:“扣棚”。
这是在东北种植水稻特有的一个说法。扣棚是每年开春种水稻的第一件事,也就是把塑料布搭在日光温室上。
为什么说是第一件事?因为温室里是育秧的,而此时天寒地冻,扣棚是为了让土壤早化冻——大概要到清明节前后才能开始育秧,五六月份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
图11: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指挥中心。(摄影黄永兴周雷)
问题:图中显示的是一套什么系统?
答案:这是智能化、信息化农业物联网系统。
农业物联网系统一般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种植或养殖业者统筹生产及发现问题。这些物联网系统使农业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农业生产趋向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现代集成工厂化生产。
图中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的这套农业物联网系统,在田间及重要农事环节共设监测点115处、辐射面积11万亩。打开“天眼”就能依靠“云端”及时准确指导备春耕生产。
图12:安徽龙亢农场抓住降雪时机组织开展雪中田管。(李峰摄)
问题:这种庄稼是什么?啥时候成熟收获?
答案:冬小麦。
之所以叫冬小麦,是因为这种小麦是头一年秋天或者初冬时播种、来年春末夏初时收获的,因此叫夏粮,这也是每年中国的第一波粮食成熟收获。
北方人吃的面粉,绝大多数是冬小麦。
在黑龙江和西北一些省份,还有少量的春小麦种植,这就是一年种一季了。
图13:海南农垦南金农场“工人先锋号”五区四队班组成员进行田间管理(摄影:李海球)
问题:这是一种什么水果?
答案:这是全国最大的菠萝蜜生产基地、“国家菠萝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图14:海南乌石农场开展防治病虫害、灌溉施肥等技术指导。(陈于翔摄)问题:这是海南的一种特有橙子品种。大家知道是什么橙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