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家庭宠物在共生关系中是“不一样的物种单位共同生存持续发展,二者失去其中一个共生关系就会被打破,剩余一方的特性就会改变”。因此,共生单位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双赢关系。只有同心协力,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简言之,共生在生活中与竞争相互对立存在。饲主不应以自身的喜好强行改变动物的习性,应当尊重宠物的意愿,尽量按照自然生存的方式让宠物生活[1]。
2.2.共生理念的意义
基于人类与宠物共生的理念,探究宠物和饲主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他们的共生环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将宠物用品和人宠共生的理念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究宠物和饲主的心理生理,设计出相对应能满足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需求的相应产品,以达到宠物与饲主间的和谐共生。研究现代家庭宠物的发展和变化,对比国内外的人宠交流的长处短处,进而将人宠环境三者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宠物空间的特征进行总结,总结了智能化宠物产品设计要素设计的原则和宠物社会空间设计的原则。
3.人宠关系现状
在新时代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情形下,人类与宠物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工作的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老年人空巢情况越来越多,养宠物的人也逐年递增[2]。人们也不止把宠物当作一个工具更多的更是一位家庭成员。
4.健康完善的人宠关系
建立融洽和谐的人和宠物关系,可以参考以下三个原则:1)安全原则:人类与宠物交流时非常关键的载体就是宠物用品。为了防止宠物受到尖锐物品的伤害,宠物用品在设计时要避免尖锐物,还要防止漏电伤害到宠物。2)简单易用的原则:由于家养宠物的智力普遍不是很高,大多数的宠物用品将以相对简单的方式使用,这对饲主来说使用相对简单的产品也是一件好事。3)实用原则:当人们设计研究宠物产品时,大多数都会追求外观上的特点特色、是否有独特的造型给予人吸引力,而忽略使用产品的是否方便。因此,在后期设计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基本形式,还要考虑它的实用性。
5.共生理念产品设计需求
5.1.交互需求
人类是宠物用品的第二使用用户,产品使用是否便利,在用户中的反馈如何,取决于人类在养宠物时产生的问题是否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拥有成熟的交互方式。饲主在会发现通过一些交互行为会使原本的宠物用品变得更加有趣、高效。通过研究互交互设计下的宠物用品,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和宠物之间的互动中心理和行为特征,这就能有效地实现人与宠物之间的沟通。
5.2.审美需求
在人宠共生环境中人类是占据主导的地位,同样也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单位,主人是否接受一款宠物用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款宠物用品的是否达到他的审美点上。功能是体现产品最低标准的属性[4]。
Figure1.Maslow’shierarchyofneeds(selectedfromtheWikiSharedResource)
5.3.情感化需求
在宠物用品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当将情感化设计考虑在内,基于本能行为分析的宠物产品的基本功能,从宠物的习惯和日常需求开始。同时注重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提高宠物用品设计的情感价值。通过满足宠物用品的基本实用功能,增加家庭宠物产品与人、家庭猫的相互作用,丰富家庭宠物用品的功能种类。
5.4.共享化需求
Figure2.Humanpetsymbioticcattable(selectedfromOneZeroUrban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