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玩具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仰韶文化遗址的儿童墓葬中,就出土有陶鸡、陶狗,后经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考证,这些小陶鸡、陶狗就是最早的儿童玩具,是儿童们生前喜爱的小动物。在马家窑、马厂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有彩陶时期的各种动物和器物模型。到了汉代,早期青瓷中出现了瓷质的动物玩具,随后的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陶瓷玩具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以后,泥质、木质、布质、竹质等各种民俗玩具逐渐增多,陶瓷玩具逐渐减少。余姚河姆渡遗址也曾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鹅蛋形陶埙,就是最早发现能吹出音乐的玩具。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也是8000年的历史泥玩具有捏塑与烧制的两种,瓷玩具要比其他瓷器更难烧制历史悠久,大汶口发掘的陶猪也是一件焙烧过的泥玩具,距今5500年的历史,瓷塑玩具系列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隋唐时期,陶瓷玩具在延续两晋、北魏优良陶瓷传统下,又有了更大的发展。国家统一,政治开明、经济发达大大推动了市场的繁荣,在制瓷方面广泛使用匣钵装制产品进行烧制,其产品更加温润透亮,深受皇家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青睐,同时白釉、唐三彩低温釉的出现也加大了陶瓷玩具的丰富性。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隋代“李小孩墓”随葬品中就有陶瓷玩具多件,有小动物、小人物娃娃、小簸箕等,制作非常精细,但是造型显得很拘谨、生硬、严肃有余,活泼不够。
民间陶瓷玩具是速朽的艺术,它被随玩随丢,自生自灭,历来不受珍视,民间陶瓷玩具又是不朽的艺术,它繁衍发展,传承不绝,源远流长,化身万千。其中不少至今尚存的精品杰作,依然洋溢着艺术的魅力,仍能让人从中获得审美的满足。陶瓷玩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给一代代的孩子们带来过许多温暖,欢愉和启迪,这些美好的感受伴随着我们的童年时光,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