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良渚玉器;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1良渚玉器
2文创产品设计
3良渚玉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
3.1以型延展。以型延展所的不仅限于形的本身,它在内涵上和外延上都大于“形”。在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客观地记录与反应良渚玉器实在的、硬性的、物化的形态,还要阐释玉器背后的精神的、文化的、有生命力的灵魂。“型”指玉器文物的形象、纹理、材质等外部造型,那么移植玉器文化符号到所要设计的文创产品上,除了提炼造型、纹理等,更重要的是注重文物文化内涵的表达,在造型做到“形似”,却又不是一模一样的复制,在“似”与“不似”之间,尽情展现玉器文化符号的文化魅力。良渚博物馆设计的龙泉青瓷两节琮茶叶罐和龙泉青瓷笔筒,不仅提取玉琮形态元素、精简元素纹饰结构,更重要的是抓住玉琮“天圆地方”的内涵思想,设计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良渚玉器文化形象特点的文创产品。
3.2抽象展现。对良渚玉器进行抽象表现也就是利用象征、比喻、联想等手法间接体现玉器的“形”。这样的设计手法往往让产品更具表现力,挖掘玉器文物背后隐身的潜在理念,融合到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形成心灵和精神上的情感共鸣。例如故宫淘宝的“西窗剪烛?香薰摆件”取自烛台为灵感,融入窗花的元素,花窗采用海棠的外形,内部镂空花鸟图案。当在蜡烛点燃后,光影绰约,暗香浮动,正宜剪烛西窗,畅叙衷情,也不禁让人联想到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情感意境。
3.3转化改造。转化改造简单理解就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形式和特点转变成另外一种状态、形式和特点。良渚玉器文化代表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能生搬硬套把原始时代的价值符号直接运用到现代生产生活中,而是要通过转化改造原有的文物形象,设计成符合现代审美特征的文创产品,带领良渚玉器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雍正也摆剪刀手”系列的表情包设计这样颠覆性的巨大反差转化了消费者对历史人物、文物的刻板印象,迅速拉近与消费者间的距离,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3.4隐喻感知。隐喻又被称作“暗喻”,在良渚玉器文创产品设计中,人们通过文创产品的外延意义来感知、体验、想象、理解此产品的造型、意境,隐喻传递文物背后的人文内涵。“隐喻感知”的设计方法一般不会直接传递信息,而是以较易解读的方式隐喻传达信息内涵。例如植物符号中葫芦作为“本体”,福禄作为“喻体”;动物符号鲤鱼作为“本体”表达的是繁荣、富裕、喜庆的祝福之寓意;文字符号“卍”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喻体”为吉祥万德;玉琮、玉钺等礼器作为“本体”,象征吉祥和尊贵的统治地位。
3.5随形赋意。在传统良渚文化被设计利用到文创产品中,我们可以根据被设计产品自身的特征来赋予它不同的涵义和背景。对于良渚玉器文创产品的发展,要将良渚文化传统元素和现代文化符号结合成新的文化符号,这是现代人一种文化创造的方式。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文化内涵的新文化符号,其“所指”具有任意性,其“能指”要充分体现良渚文化,融会贯通玉器符号的语义学关系,才能在社会约定俗成的文化关系获得人们的普遍认知。例如良渚文创中《稻道时光米漏》把炭化的稻米和沙漏相结合,沙漏在流逝稻米的过程介绍了良渚文化到先到的中华文明史,赋予此产品特殊的意义,还展现了我国良渚时期的农业基础。
4总结
良渚文化距今时代久远且带有神秘色彩,玉器虽受国人喜爱但却远离日常生活,让人们与之有距离感,通过文创产品既能让人们感受良渚文化的魅力,感悟先民的生活日常还能拉近与玉器文化的距离,发扬玉器文化魅力。本文探究良渚玉器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方法,通过对良渚玉器的历史背景、文创产品市场前景以及对玉器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的分析整理,从设计角度总结了良渚玉器在文创产品中“以型延展”、“抽象展现”、“转化改造”、“隐喻感知”、“随形赋意”、“情境共生”的设计方法。希望文本能为良渚玉器文化创意产品注入新的活力,使文创产品开发系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保留传统文化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的同时设计出兼具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