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兰州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兰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各有关单位:
一、规范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
(二)严格执行政策标准。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建设法律法规等规定,按照规划部门核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绿色低碳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抗震设防和养老、教育、健身、人防、停车位、充电桩等规划要求。设计图纸应当按照《建设工程图纸数字化管理标准》(DB62/T3227)进行规范化绘制。
(三)严格人员资格管理。落实工程勘察设计成果逐级校审管理,严格图纸签字人员资格要求。民用建筑项目负责人应当由注册建筑师担任。建筑、结构专业负责人应当分别由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担任;甲级、乙级岩土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设计,应当由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担任项目负责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设计,应当由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或具备本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其他专业实行执业注册制度的也应由注册人员担任专业负责人。
(四)强化既有建筑项目设计管理。规划批准或容许既有建筑进行改建、扩建、加固、装修、改变用途等的,建设单位应当严格落实《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等强制性规定,按照先检测鉴定、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组织专业技术单位开展工作。严禁以局部鉴定代替整体鉴定,严禁以鉴定报告代替设计方案。建设单位未按规定组织检测、鉴定或者检测、鉴定深度不满足设计施工需要的,设计单位不得开展施工图设计。
二、优化报审审查工作
(五)准确填报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是工程规划设计目标性能的体现,是施工图技术审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参建单位业绩认定、城乡建设管理等工作的重要参考。建设、设计单位运用“图纸平台”报审设计文件时,应当准确填报工程类别、规模、面积、高度、投资额、结构形式、抗震设防信息、消防信息、平均能耗指标、平均碳排放强度下降信息、人防防护性能等信息,做到真实准确、应填尽填。
(七)精简审查环节。鼓励各地探索推行一般工程施工图二审终结制度(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从其规定)。审查机构的首次审查必须做到审查意见一次性告知。对审查机构未做到审查意见一次性告知,或勘察设计企业未按照审查意见一次性修改到位,导致二审未合格的,项目属地住建部门可对有关责任单位进行约谈,涉及违法违规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八)更好发挥施工图审查作用。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加强计算书审核力度,守牢质量安全底线,按照《《甘肃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要点》《甘肃省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要点》《甘肃省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技术要点补充规定》等严格把关,不得擅自减少审查内容、降低审查标准,科学把握技术审查深度,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审查。要强化程序性审查政策把关作用,在“好房子”基本性能保障、推动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九)探索推动建筑单体全生命周期赋码管理。施工图审查合格后,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房屋建筑统一编码赋码功能,审查机构按照《房屋建筑统一编码与基本属性数据标准》(JGJ/T496-2022),统一通过“图纸平台”对通过审查的建筑单体进行赋码,单体及其编码信息在合格书一并展示,并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3.0》要求,于2024年6月底前完成应用房屋建筑编码实现单体工程信息的自动归集共享。纳入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的兰州、兰州新区,根据试点目标,在统一赋码的基础上,可自行选择赋码环节,进一步研究建立建筑单体划分、赋码、落图的工作规程和操作指南。
三、严格施工许可和质量监督手续办理
(十)落实施工许可电子证照。项目属地住建部门要切实落实施工许可电子证照要求。除涉密项目外,核发施工许可电子证照时,应当按规定核验施工图审查电子合格书。新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附件中项目明细单应列明建筑单体及其编码。申请基坑开挖施工许可的,需严格核查勘察成果的审查结论。
(十一)严格实施质量监督。各地在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时,应当督促报监项目及时通过“图纸平台”准确录入施工许可信息和各单体建筑参建单位信息,加强关键节点和设计变更等重点环节监督检查。我厅将按计划推动“图纸平台”同“甘肃省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互联互通。
四、规范设计变更管理
(十二)严格落实设计变更批准程序。除原审批部门已公开发文明确不需要重新审查的事项外,涉及立项、规划、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初步设计审批、人防、消防设计审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等的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办理变更批准手续后方可变更施工图纸。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就实际变更内容与批准变更内容是否一致进行审核。
(十三)统一图纸变更形式。为落实闭环运行管理要求,实现图纸“一键迭代归档”,保证竣工图编制归档质量,“图纸平台”中所有图纸的变更应按照图对图、文件对文件的原则一一对应进行替换变更,确保“一图到底”。如需额外补充图纸的,设计单位补充图纸目录进行上传后,均按重大变更流程管理,进行施工图审查。
(十六)落实现场履职责任。分部工程验收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要严格执行《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有关强制性规定到场参加验收,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下按规定对勘察设计及变更等情况进行检查,并按照“举牌验收”制度留存影像资料,随同工程档案一并保存。关于分部工程的划分,按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执行。
五、强化竣工图档验收审核
(十七)规范竣工图档验收。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数字化竣工图档的编制和验收,验收结论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专家组竣工验收意见中明确。建设单位对图纸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六、推动实施全过程工程造价目标管理
(十九)鼓励开展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引导项目承发包双方严格履行合同约定责任,从严控制设计变更。鼓励建设单位委托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运用“图纸平台”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实施全过程工程造价目标管理。
(二十)加强计价管理。作为施工过程和竣工结算依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变更,应当已按规定审查批准。数字化图纸和竣工图纸视为发承包双方已共同确认的结算文件组成部分,根据合同约定作为施工过程结算、竣工结算的依据,未经对方同意,另一方不得进行重复审核。
七、推动BIM技术全过程应用
(二十一)推广BIM正向设计交付。设计单位增强自身正向设计能力,鼓励建设单位在合同中委托开展BIM正向设计。设计单位在“图纸平台”上报数字化图纸时,同步上传正向BIM模型。上传的BIM模型,应当满足“图模一致”要求,当设计单位根据图纸审查意见修改数字化图纸时,应当同步修改BIM模型。
(二十二)促进BIM技术全过程应用。鼓励审查机构在施工图审查工作中开展BIM模型辅助审查。设计单位确认交付BIM模型后,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可通过“图纸平台”结合各自实际需求开展深化应用。BIM模型同数字化图纸出现不一致时,以审查合格的数字化图纸为准。
八、强化参建各方主体责任
(二十三)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和质量责任。所有设计变更均需建设单位在“图纸平台”选择变更类型、填写变更原因和变更说明,如实录入已核发的施工许可证证号,上传变更设计批准材料和有关依据材料,负责发起变更流程,协调组织各参建方办理变更手续。委托开展施工图深化设计的,深化设计内容须符合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且应征得施工图设计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同意。
九、强化组织实施
(二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住建部门要高度重视图纸全过程数字化闭环管理工作,优化管理方式,细化管理措施,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3.0》和省级统一部署迅速升级完善各自工程建设审批系统,深化全过程审批业务信息、建筑单体信息同省级和国家系统对接,探索建立建筑单体编码全生命周期校验机制。加快各地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升级改造,按照省级部署尽快完成同“甘肃省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快建立完善工程项目参建各方有效制约、监管部门有效配合的全过程监管服务体系,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十八)加强宣传推广。各级住建部门要大力宣传推广图纸全过程数字化闭环管理工作,组织辖区内建设、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认真学习。要把图纸全过程数字化闭环管理纳入标准化工地建设内容,积极组织开展示范观摩活动,不断总结、探索、提高,持续推动数字化图纸闭环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切实提升建设管理水平。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加强舆论引导,增进社会公众对改革举措的了解和认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为推进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其他
为应对突发事件,避免生命和财产损失进行工程应急抢险,需要紧急变更原设计文件的,按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