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中等,背腹极扁平。背甲长80.5~174.0毫米,缘不具细齿。背甲长卵圆形,前缘中部微凹,后缘圆,微缺。具中央嵴棱,其前后稍隆起。颈盾宽短,略呈倒梯形;椎盾5枚,均宽大于长,第五枚最宽;肋盾4对,一般亦宽大于长,有的第一、四枚肋盾宽与长相等。缘盾12对,两侧者小,自第八、九对起向后逐渐加宽。[5]
腹甲小于背甲,长67~113毫米,近长方形。前缘平截,后缘凹入。具3~4枚下缘盾。腹甲盾缝以肛盾缝最长,喉盾缝最短。盾缝长的顺序依次为:肛盾缝≥肱盾缝>胸盾缝或股盾缝>腹盾缝≥喉盾缝。背腹甲以韧带相连。各盾片中心均有疣轮,并有与疣轮平行的同心纹以及由疣轮向四周放射的线纹。[5]
四肢强,被有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前缘大鳞排列成行。前肢5爪,后肢4爪。指、趾间具蹼。尾长,几与背甲等长,其上覆以环状排列的矩短形鳞片。尾基部为7枚一环,4枚位于腹面,1枚位于背面,侧面各1枚;中部为5枚成一环,背侧部各1枚,腹面2枚;末端为3枚成一环,背一枚,腹2枚;尾梢为1枚鳞片。尾背鳞片大,从基部至尾梢一纵行约30枚。颏与喉部具扁平圆疣,股后及尾基两侧有长圆锥形棘突,雄性更甚。头、背甲、四肢及尾背均为棕红色、棕橄榄色或橄榄色。头背有深棕色细线纹,头侧眼后及颚缘有棕黑色纵纹。背甲有虫蚀纹及浅黄色细点。每一盾片上的放射纹为黑褐色,盾缘色较深。腹甲及缘盾腹面为黄橄榄色,有的缀有黄点。四肢前缘的成排大鳞上,有黄色斑点或桔黄色斑点。雄性头侧、咽、颏及四肢均缀有桔红色斑点。幼体头相对较小,盾片上的疣轮及辐射纹清晰。缘盾宽,在第八枚缘盾以后,背甲后缘呈锯齿状。与成体相反,幼体椎盾宽或微宽于肋盾,背甲灰绿、棕或红棕色。问杂细碎黑斑。头腹桔红色。[5]
播报
近种区别
平胸龟
乌龟
黑颈乌龟
体中等,背腹极扁平。背甲长80.5~174.0毫米。腹甲小于背甲,长67~113毫米,近长方形。
乌龟雄性背甲长94-168毫米,宽63.2-105毫米;雌性背甲长73.1-170毫米,宽52-116.5毫米。
背甲长123-257毫米,宽110-192毫米,头较大,宽30.5-61.5毫米,约为背甲宽的1/4-1/3,个别达1/2。
头、背甲、四肢及尾背均为棕红色、棕橄榄色或橄榄色。头背有深棕色细线纹,头侧眼后及颚缘有棕黑色纵纹。背甲有虫蚀纹及浅黄色细点。头腹桔红色。
乌龟头部、颈部的侧面有黄色的线状斑纹;背面为褐色或黑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斑纹。
背甲一般棕褐色或黑褐色,有些个体每一盾片的中央部色较浅淡。腹甲棕黄色,缀有不规则的棕褐色斑纹。甲桥棕褐色、黑褐色或棕灰色,与腹甲颜色明显不同。
生活习性
平胸龟主要生活在山润清澈的溪流中。在沼泽地、水潭、河边及田边也有出没,一般多在夜间活动,可攀附石壁或爬树,借尾部的支撑可攀登比自身长度大的墙壁、树枝。据室内饲养观察发现:白天多潜伏在池水中,到黄昏开始活动,有时会爬出池外到沙地上活动。野外观察发现:多见于黄昏与凌晨时刻。因此推测,白天可能潜伏在溪流的水底或石下。[6]
每年11月左右,水温降至10℃以下时,即进入冬眠,直至次年水温升到15℃左右时才能苏醒。如果人工饲养此龟,冬眠前应加强肥育,因为其耐饥饿能力较一般乌龟要差(据饲养观察,如果活动季节约1个月不喂食,即会死亡)。室内饲养的平胸龟多在水池内冬眠;野外,多在有水流的石洞中冬眠。[6]
平胸龟是中国淡水龟中最凶猛的一种,与其他龟的消极防御不同,平胸龟往往主动进攻。受到威胁时,则怒目圆睁,口中嘶嘶作响,张嘴欲咬,一旦被捉,则爪挠口咬,尾部左右抽打,剧烈反抗。平胸龟爪长腿长,爬行速度很快,每分钟7~8米。游泳本领也很强,在水面时,尾部末端翘起,四肢划水,游动自如。[6]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杭州、东阳、衢州、龙游、三门、天台、丽水、缙云)、安徽(广德、宁国、绩溪、屯溪、休宁、歙县、黟县、祁门、石台、青阳、南陵、旌德、太平、东至、郎溪、宣城、泾县)、福建、江西、湖南、香港、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石阡、德江、松桃、兴义、棒鲜、仓更、榕江古州镇)及云南各省区;在广西各地都有分布,百色、南宁、河池等地较多。[1][4-5]
繁殖方式
养殖技术
选择或建造好的环境
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最好是天然的地表水)、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龟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室外可设凉棚,在凉棚下建龟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为龟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一般采取精养,或半粗放养殖,建池时应注意规范化,尽可能符合龟的生活习性,应有水、沙地、石穴、食台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并且又便于饲养管理。龟池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设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面积一般以成年龟4~10平方米、幼龟3~4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上应设网盖,以防止其攀爬潜逃和敌害生物的侵袭;池内水深0.1~0.4米,进水管安装在池靠近网盖的下方;池内水陆面积比为:1:2~3,并设有栖息的沙地、石穴,需部分遮光,每池以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龟为好。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宜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龟。[6]
种龟的选择与喂养
繁殖、孵化
种龟的放养密度为4只/平方米,雌雄比例为3:1。种龟配种产卵期间,应避免其受惊扰或强光照射,人为制造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有沙地等适宜配种产卵的环境。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产出的卵应在半天之后收取,并轻轻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孵化箱中进行卵化,转移过程中卵的上下位置不能颠倒。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外,还应严格掌握生态条件,平胸龟孵化对沙的粗细要求较高,沙子粒径1毫米左右为好;沙子必须进行常规的清洗及消毒,沙层湿度为8~9%,以握沙成团,放手即散为准。孵化时须将受精卵有白色圆圈一端朝上,即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并用小指往沙子里挖一较小的凹窝,再将受精卵放在其上面,使卵和底部沙子之间形成一个小小的“人工气室”,有利于氧气的供应和调节,保证有较高的孵化出壳率。再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沙子。孵化室内的湿度为80%,孵化温度控制在30℃左右为的水。[6]
培养密度
平胸龟的培养采用分级饲养,按龟的个体大小的分级、组合进行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规格在50克以下100只/平方米;50~100克为50只/平方米;200克左右20只/平方米;300~400克为10只/平方米;500克左右为5只/平方米。分级放养入池前应5ppm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浴30分钟,一般成活率可达93%。[6]
饲养与管理
⑴饵料的投喂
稚龟孵出三天后活动量明显增加,开始觅食,按每百只稚龟投喂一个熟蛋黄的标准,开始定时投喂,在一月龄之内以黄粉虫、蝇蛆等动物性饵料为主。随着稚龟的不断长大饵料量应逐渐加大,保证够吃略有多余。五个月后应分级饲养,按龟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1~2月一次,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饵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投饵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2次(间隔8小时以上),每次投喂量均衡,可适当先投喂些动物内脏和下脚料,之后再投喂鲜活食料,投饵量控制在体重的10%左右。投饵应遵循“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同时也因个体大小、食欲、气候、气温、数量等实际情况酌情增减。[6]
⑵日常管理一是要做好水质管理
一、经常换水,不直接使用自来水,井水,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及粪便,保持清新无污;pH值6~8,稚龟还要保持水温在20~29℃。[6]
二、对新引进或捕捉来的龟要“驯化”,先暂时不要放入池中,应干放,适当泼洒清水,保持湿润,投喂活食,观察其吃食、活动正常再放入池中。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极下漫射光即可。[6]
三、要做好防治敌害工作,如鼠、蛇、鸟的危害。发现龟的眼睛发炎充血,应及时用红霉素眼药水进行治疗。[6]
此外,腹甲磨破发炎,腹甲溃烂,用1%生理盐水或0.5%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在患处涂上磺胺类药膏,对饲养环境也要经常消毒。以减少不必要损失,提高养殖效益。[6]
⑶越冬管理
平胸龟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其活动和摄食量逐渐减小,当池水水温降到15℃以下时,就基本上停止活动和觅食,处于冬眠状态,当外界气温降到0℃以下,池水表面冻结时,在几小时内就可造成稚龟死亡。进入越冬期后,就要将池中沙地加厚,要在池上加覆盖物,防止池水结冰。越冬期的龟并非完全处于冬眠状态,15℃以上会正常活动、摄食,此时应投喂少量饵料,以增强龟的体质。越冬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防御敌害,防止水质变坏。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各种加温或保温设备,如温室、热水管道等,或者利用温泉水、工厂余热水来提高池水温度,龟可不冬眠而继续活动、摄食,以利于加快其生长,缩短养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