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论文优选九篇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西方文化概论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2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外汉语专业西方文化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是立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培养学生运用西方文化知识与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了解西方思维模式、文化特征与中国文化的不同,消除民族间的文化隔阂和差异,更好地进行汉语教学。

第一,全面掌握西方文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体制的演变、宗教、科技、教育、哲学和文学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特点;

第二,在了解西方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到汉语文化、汉语语言的教学中;

第三,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避免文化冲突,更好地传播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

第四,掌握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中西文化对比和交流的基本技能,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总课时为36课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3.1本体知识

3.2能力

4教学方式的改革

4.1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西方文化概论的本体知识教学要突破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往往只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方式来进行。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某些教学内容简单、学生熟悉的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教师只是指出该部分的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课上课下给予学生答疑。另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提供学生武汉大学西方文化概论的精品课程网站;针对每个章节,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提供课前预习知识;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供课下巩固和拓展知识。

4.2开展专题介绍和讨论

4.3强调中西文化对比

5课程测试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方略

一、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二、培养和强化兴趣,激发求知欲。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教师在给学生开始上化学课时,以实验首先展示化学的奥秘世界:(1)把一张已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晾干的挂在黑板上,再用装有3%的氢氨化钠的小喷雾器喷射在白纸上,立即呈现“化学”二字。(2)水中生火(将一小粒白磷投入盛装沸水的烧杯中,用小气筒通入空气)。(3)清水变牛奶,白酒变汽酒。等上述实验使学生情绪高涨,渴望知道其中奥秘,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奥秘,将在初中化学中一一学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论文摘要:在信息亿社会中,人类的传统认识问题得到了扩展,信息化带来了人类认识模式的改变。这主要表现为:认识主体由单一的人发展到“人——机联合体”;主体间关系复杂化、抽象化,构成了一种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共生关系;认识客体符号化,实践活动虚拟化。在信息化社会视野下,反思信息化给人类认识方式带来的改变,重新审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突破主客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已经构成哲学认识论的当展路向。

在传统哲学的视域内,认识论研究基于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展开[f}l。这种把认识的主客关系作为重点的研究模式强调人作为认识主体是如何在实践中获得、检验认识以及认识之于实践的意义。换言之,该模式只是抽象地建构认识论体系,却忽视了认识论与现代科学的系统结合。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人社会生活诸领域,社会实践的发展必然冲击并改变这种模式。对传统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明,当代认识论发展的新路向渐成雏形。

一、信息化社会的创生

申农1948年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的《通讯的数学理论》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它与当时的系统论、控制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基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社会是什么W.JMartin认为:信息化社会是一个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或休闲的方式,教育系统和市场都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进步所影响r}0

信息化社会是工业化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形态。在这个以信息技术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社会生活各领域都信息化、符号化,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基于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信息经济活动蓬勃发展,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导。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信息经济同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成为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深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概言之,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是重要的资源,信息和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们以“加速度”方式积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提供多感官、多通道的信息。

二、信息化杜会对传统认识论的挑战

传统哲学认为,认识是人脑在实践基础上对外部现实的能动反映。在这里,认识内含三要素:作为主体的人脑、作为客体的外部现实和充当中介的实践。在哲学的文本研究中,实践中介论虽然频遭实践基础论和实践物质论的反对,但它一直以来还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勿庸讳言,实践中介论的表述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合理的。但是,科技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传统意义上的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实践活动都发生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变化,变化的原因就是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人类的大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如此繁多的信息包围着。信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信息化相伴而生,人脑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已经超出了单一的时空,扩展到全球历史的范围。各认识主体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蝴蝶效应日益显著。具体而言,信息化社会对传统认识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主体的改变

在信息化社会,认识主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从单一的个体变成了由人和计算机构成的系统。人工智能的出现实现了人的部分智能的外化和虚拟化,扩展和增强了人的认识能力。众所周知,人类曾不断运用物质性工具来延伸和提高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如望远镜、显微镜等。但计算机的问世是对人的智能的扩展。这种扩展在有的部分已经超出了人脑,有些人工智能同人一样也充当着认识主体的角色。

当今时代只是信息爆炸的开端,人们却无时不在感受着信息爆炸所产生的威力。认识主体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信息化社会带来了自动化的工作和数字化的生活娱乐。人类不再需要像工业时代那样事必躬亲,而只要准备好大脑接受信息,信息爆炸产生的碎片俯拾皆是。有时候人们不得不被迫接受信息。人们在惊叹万维网信息海洋的绚烂多彩时,却又在迷失中乐此不疲。在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中,人类主体与人工智能的互动性关联已经造成了传统认识论认识主体的迅速改变。

2_主体间关系的改变

3.认识客体的改变

传统认识论的认识客体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具体客体,信息化社会中的认识客体还包括信息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增强深化了人们对这三个世界的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客体被不断符号化,转化成信息化的客体。这种符号化的客体既非物质亦非精神,是超越于传统二元哲学思维之外的。换言之,这种符号化了的客体是信息化(数字化)了的虚拟客体,它是对真实客体的抽象与模拟,能较全面地反映真实客体的各类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主体与客体不再是一对一的间断性反映,而变成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连续性反映。客体的信息化使对客体的连续认识和认识成果的长久保存成为可能,但信息化的客体在人机系统中不断被创生、修改、变换、传输和删除,使得它的生成、运化和发展已非模型能精测实握,个体的认知难度由此增大。这种矛盾只能通过技术进步和主体间合作的加强来逐渐缓解。

信息化社会认识客体的能动性增强了,认识客体不再像过去那样羞答答地等待被主体认识,而是主动地大量涌现到主体面前。这导致主体信息量剧增、认识难度加大,同时促使客体社会化。客体的涌现倘若利于主体的认识,就能很快被主体发现并认识,反之便会阻碍主体的认识活动。虚拟客体的能动性是以主体的能动性为前提的,主体对物质和精神客体的信息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能动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直接影响着虚拟客体的能动性。因此,在信息化社会中,客体的能动性归结于主体的能动性,并影响主体的认识。

4.人类实践方式的改变

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在传统意义上,认识是观念性的活动,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在信息化社会中,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必然带来实践活动的巨大变革。实践渐渐远离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物质生产活动,而代之以复杂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构成了人们实践的对象。

三、哲学认识论研究的新路向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文化维度模式理论第三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文化价值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因为交际本身在扮演着传递文化价值观的角色的同时,也直接受到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产生变化与形成不同的形态。文化价值系统是评估一群人行为的理想或标准,它代表一组经由学习获得的法则,这些法则是用来解决文化所碰到的问题与如何做决策的依归。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具有很强的传承性特征。但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西方交际的不断深入,文化价值观逐渐呈现出适应性调节的变化性特征。当代大学生接受着中西方文化的熏陶,思维活跃,观念创新,在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到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广泛的移民潮,以及多元文化的发展,中西方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因此,一味地强调中西方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只注重差异比较研究,不仅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反而会阻碍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我们可以看到Hofstede的五个文化维度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文化间的交流而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大学生代表着最先进最前沿的思想,在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下,他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可以代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趋势,为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带来全新的动力。

由于主文化和客文化的不同,主文化又无法适应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进而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主文化与客文化的新的文化体系。但是第三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选择和树立文化价值观时并不能够准确甄别某种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因此他们在选择和树立文化价值观时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作为高级人才培养机构的大学有必要提出系统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引导大学生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交融和冲突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这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融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东平.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J].江淮论坛,2008(1).123-127.

[2]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65-175.

[4]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第2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李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迁及原因探讨[J].学理论,2009(12).207-208.

[6]李侨.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与相互理解[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系,2005.

[7]刘畅.中美大学生文化价值取向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英语系,2007.

[8]刘长远.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文化价值观变迁研究―中国青年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演变[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2008.

[9]潘,张子刚.从中国文化看霍氏文化研究的不足[J].湖北社会科学,2003(7).22-23.

[10]彭世勇.霍夫斯塔德文化价值理论及其研究方法[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1).95-99.

[11]彭世勇.Hofstede跨文化交际理论中个人主义层面质疑[J].汕头大学学报,2009.25(4).54-58.

[12]石健.转变中的价值观――中美价值观比较[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2004.

[13]施建亚,杨燕,孙妍.论西方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25-29.

[14]王莉.中美价值取向比较研究――差异性与相似性[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郑州大学英语系,2003.

[15]王巍.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深层文化的拒斥与融合[J].学术交流,2008(12).37-39.

[16]谢衡晓.从Hofstede的文化视角看中国文化在创新中的作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7-29.

[17]许力生.跨文化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87-97.

关键词:文化生态通识教育文化传承

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西方文化单边主义和“西方中心论”甚嚣尘上,在此情形下,作为拥有悠久雄厚、博大深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国,更应坚守民族文化阵地,充分保持民族文化自觉,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资源向世界推广,为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生态贡献智慧与力量。高校通识教育本就肩负着人文精神濡养的神圣使命,在此境遇下,更应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庄严责任,培育具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全球视野、民族情怀的复合人才。

一、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生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至世界各地,特别是20世纪以降,全球化到来之际,西方文化以更加强劲的态势席卷全球,在此进程中许多弱小国家甚至失却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加入西方文化运程中。[1]

我国具有悠久雄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即便在强势冲击之下,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文化身份,然而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觑。当下,特别是青年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举例而言,街市中随处可见牛仔裤和露脐装,为数不少的青年人对阿迪达斯、耐克、LV、GUCCI等国外大牌趋之若鹜,看电影务求美国大片,手机非iphone不用,餐饮追慕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旅行非欧美不行。过度追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遇事先问“有什么用”“给多少钱”,若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得不到随手即得的收益要么干脆不做,做了也是百般不情愿。言必称“民主”、行必追“自由”的大有人在,一些青年人不顾观点是否正确,必须争取发言权,不管师长的要求是否合理,必须追求绝对的自由。这些现象固然不是发生在全体青年人身上,但绝不应该视而不见。而提及原因,究其根本,不能不说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一些人对民族文化的评价是“土”“僵化”“过时”,而这些评价并不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而准确的了解之上的,更谈不上深入研究和分析。

西方世界希求全球一体西方化,这种企图既不合理,也不科W,世界文化本就应该百花争艳,丰富多彩,若单一推行一种文化,势必导致文化生态失衡。在此情境下,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唤醒民族文化记忆,传承、弘扬和推广民族文化优势资源,推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全球文化生态的和谐稳健发展。

二、全球化语境下高校通识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首先,唤起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

青年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喜欢刺激,爱冒险,很容易被陌生而新鲜的异国文化吸引,并不加区分地加以模仿,形成追求物欲、注重实利、逾越长幼界限、盲目追求自由等不良品行。当前,高校通识课程的着眼点应落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上。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经典的仁、智、和、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传统经典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唤起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鼓舞学生深入阅读和品鉴作品,并阐明全球一体化的利与弊,定能达到培养学生捍卫民族文化尊严、树立文化自觉的效果。

第二,着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从本质上讲,很多学生之所以追捧异国文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我们的民族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一旦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了热情,有了深入了解,便会主动地捍卫民族文化尊严,坚守民族文化自觉。高校通识课程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通过引领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源流脉络,结合品读和鉴赏经典作品,学生自然会领悟到民族文化的智慧、仁爱与美,伴随着理解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精神与人格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濡染,民族文化素养日积月累间得以形成。

第三,兼顾世界文化,培养胸怀天下、匡世济民的健全人格。

坚定了文化自觉,丰富了民族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通识课程中开设世界文化经典赏析,带领学生了解和接触异国文化,进行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观照,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科学意识和人文情怀[2],还有助于形成匡正天下的广阔胸襟和豪迈情怀。

第四,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通识课程教学过程中,讲解心理学、哲学、美学、阐释学、读者接受理论等知识和原理,引入历代学问家对同一问题的相似和不同看法,带动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做出判断,从同一角度对不同事物做出比较和鉴别,启发学生增强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辨识能力,形成正确而独立的思考习惯,加强批判思考能力。

三、当前高校通识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因应对策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统整性安排,在传承民族经典文化的同时,兼顾其他东、西方文化经典,帮助学生铸成心系民族、胸怀天下、匡世济民、胸襟豁达、旨趣高远的健全人格。[3]中国文化经典类课程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渊源流脉的同时,指导学生阅读前秦时期儒、释、道、名、法、墨各家经典作品,阅读各朝代诗词曲赋经典作品,其他东方国家文化经典课程可以有选择地安排埃及、波斯、犹太、印度、阿拉伯、日本、印度思想文化和经典作品讲析,西方文化经典类课程可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发生发展,指导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哲学经典,阅读西方各国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时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典型代表作品。

〖JP〗

第四,教学评价方面,宜采用重过程考核的形成性评价。改变“一张考卷定全局”的局面,将平时考核比例提高至70%-80%,平时考核由考勤、作业、演讲、读书质与量、阅读创见、品读深刻程度、小组合作情况、参加活动

情况等部分构成,期末成绩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采取论文、音视频、创意作品等方式。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在授课之初将学生分组,小组的任务是互相辅助、监督、合作完成既定任务。考核形式包含教师打分和小组成员互评、自评三部分。这种动态的重过程考核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能力。

综上所述,全球化格局下,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世界化”进程,面对西方霸权文化企图单边世界文化的严峻态势,肩负着人文精神培养的高校通识教育更应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以中国经验和中国元素建构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理念和生命价值观[5],培养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有本有源的新时代知识分子生力军[6],为创建和谐稳健的世界文化生态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力量。

[1]王岳川.“中国形象”在全球“国家形象”的地位[J].资治文摘,2012(6):24-25.

[2][3]周景辉,聂英杰.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42-546.

[4]聂英杰,周景辉.全球化语境下高校文学类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102-104.

综上所述,全球化格局下,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世界化”进程,面对西方霸权文化企图单边世界文化的严峻态势,肩负着人文精神培养的高校通识教育更应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以中国经验和中国元素建构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理念和生命价值观[5],培养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有本有源的新时代知识分子生力军[6],为创建和谐稳健的世界文化生态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力量。

作者:周景辉聂英杰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1]王岳川.“中国形象”在全球“国家形象”的地位[J].资治文摘,2012(6):24-25.

[2][3]周景辉,聂英杰.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42-546.

[4]聂英杰,周景辉.全球化语境下高校文学类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102-104.

论文摘要:自古以来,动物词汇与人类文明密不可分,它们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本论文着重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的比较,体现出它们独特的内涵意义,并最后总结出翻译这些动物词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引言

中国从原始的氏族社会开始就有图腾文化,图腾信仰实质上是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原始的祖先崇拜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观念,龙便是很好的图腾崇拜的代表。但是龙的形象在英语文化中则全然不是这样的象征意义,龙在西方表示邪恶和丑陋的意思,其形象在两部动画—《怪物史莱克》和《花木兰》里就有很好的诠释。

因此“adragonofwoman”是“凶悍的女人”的意思,而不表示“龙女人”。词的人文涵义往往能折射出该民族特定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如妇女的地位和种族歧视等(戴2001:1)。英语中的动物类词语用来指女性时,贬义词多于褒义词或中性词,在美国俚语中就更加突出了。如“cat”指“心地恶毒的女人”,“dog”指“”,“pig”指“”等等,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的人文性毫不掩饰地透露出了对女性的鄙视,反映出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胡2004:64)。鉴于东西方民族人文心理等各种差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处理,照顾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比如在翻译“亚洲四小龙”要翻译成“fourtigers”,而不能翻译成“fourdragons”。

二.中英文动物名称的文化内涵比较

(一)文化内涵基本对等

在中西方两种民族文化中,猪都有“脏,丑的”涵义,所以肥的像猪可以翻译成为对应的英语“asfatasapig”;而云雀都有快乐活泼的意思,所以有“ashappyasalark”和其完全对应的中文“像百灵鸟一样快乐”;猴子在两种文化中都是调皮的玩物,所以“拿别人当猴耍”可以翻译成“makeamonkeyoutofsomebody”。

(二)不对等现象或文化缺省现象

众所周知的龙在中西方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代表性的还有狗等。狗在西方表示“友谊”,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其褒寓意如Olddogwillnotlearnnew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luckydog(幸运儿)等。但是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往往带有贬义,所以有很多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如“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等。如果你在中国也用Youarealuckydog就可能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当汉语的“走狗”译成runningdog,西方人感觉这狗很好而且很可爱,活蹦乱跳的。Anolddoglikeshimneverbarksinvain.Wheneverhebarks,healwayshassomewisecourse句中的“anolddog”“老狗”,汉语中是骂人的词,而英语中却指“年事已高,却经验丰富的人”,故为“行家老手”之意,对应过来就像汉语中的“老马识途”中的“老马”。故这句英语译成“像他这样的行家老手,从来不会随便发表意见,一旦发表,总有高见”。

三.翻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翻译中英文有关动物的文化内涵词时,有以下几种情况:1.甲乙语言中有相同的喻意但是设喻形式或喻体略异。2.甲乙语言中喻意相同,但是喻体相异,即意合而“形离”。3.甲语言中喻体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乙语言中只存在与之有相同喻义的表达法(卢2006:297)。

(一)直译

对于中西方文化对等的动物内涵,我们尽量采用中英文中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翻译,这样既没有歧义,又易拉近中西方人的距离。如前面提到的中英文基本对等的动物词语天鹅,猪,鸭子等等。天鹅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优美,所以翻译是就直接可以说“asgracefulasaswan”,在形容人的姿态笨拙的时候就可以说“asclumsyasaduck”。

(二)意译或取其比喻义

虽然中西方文化中有很多相似的表达,文化内涵意义相同的地方也时常碰到,但是作为两种不同的语系,其大多数的文化内涵是不相似的或者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中西方民族文化内涵不同或者相反的词语,要异译或直接取其比喻意。例如,虎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动物之王,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狐假虎威”等都表示虎的权威。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虎恐怕要退居二线,让位于狮子了。所以在翻译这些的时候一定要做相应的调整,如“thelion—kingofanimals.”翻译成中文则是“老虎—山中霸王”。“深入虎穴”翻译为“beardalioninhisden”。有些英语短语在中文中很难找出对应的有相同文化内涵的动物名称时就要去其动物名称的词语,灵活得取其比喻义,如“asmerryasacricket”,“ascunningasadeadpig”,要分别翻译成“非常快活”,“十分狡猾”。

四.结论

本论文从比较分析了动物词汇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内涵,结论得出:文化内涵相等或极大相似的文化内涵词可直译;而对于具有相似内涵的动物文化词,翻译时要做相应调整;最后对于中英文化中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词,要意译或取其比喻义。

但是就翻译时是否要考虑受众心理的问题,在我和一位著名的法国作家交谈的时候,他曾经在提到美国作家大卫·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时,非常不解甚至是愤慨。他认为杨宪益的译文很好地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而霍克斯预想将中国文化变成西方人的东西,反而弄巧成拙,既失去了中国文化的原有韵味,也不是完全的西方人的红楼一梦。这位法国作家进一步解释说,古典的东西就是原本的富有文化底蕴的东西,而读书的期望就是要吸收原本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忠实于原文,不要随意篡改原本的东西;即使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心理也不行。所以对待这些不同内涵词,翻译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审慎处理。

参考文献:

[1]戴水姣.《英汉动物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浅析》[J]外语教学16期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关键词】文化;思维差异;跨文化交际;全球化;个人主义

一、前言

差异无出不在,它们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从民族诞生起就已经出现了。二十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将所有的民族变成了“全球村”。全球化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不但但是金钱和商品--而是世界人民的不断融合。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摩擦和障碍出现的时候,问题也就呈现了,等待我们去解决。文化会影响人们看对和理解世界的眼光,毋庸置疑,不同的民族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不同的中西方思维。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意识形态更加注重直觉感官——这同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特征。作为中国传统发文化影响的结果,中国人常常看重直觉,倚重学习过程、经验和感觉,以及在交流中通过直觉“以己度人”。为了减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毋庸置疑,这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从而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技巧,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摩擦。

二、思维差异的根源及表现

1.差异的根源。美国学者DavidBrown认为,“文化是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同的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集合体”。文化差异是思维差异的原因,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文化系统是两种独立的系统。东方文化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文化均发源于河流。在中国,母亲河是黄河,而在印度母亲河是印度河。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在中国的唐朝,中国文化逐渐传播到日本,融入到日本社会,甚至重塑了日本文化。虽然和中国文化属于不同的国度,却仍然属于同一系统。两条母亲河诞生了东方的文化,而另外一种文化却诞生于波希米亚平原,这一文化发展成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这两种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基础。就像东方文化,欧洲文化穿越了河流。由于地域等原因,中西方文化在最近的几个世纪很少交流,所以它们仍然属于不同的体系,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思维差异的表现。西方文化基于个人主义而不是集体主义。例如,在美国,你同样可以谈论个人的权利,而非将社会凌驾于自己。在中国有明显的不同,社会和家庭凌驾于自己之上。西方文化是以冒险和探索精神为基础的。西方人喜欢发现新事物,发明和拓展。例如,蹦极在西方文化被认为是普遍的行为,但是在中国你将很可能发想没有人做这样一件事。西方文化以科学为基础,这种文化尝试着解决人民和自然的关系。西方世界使用法律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中国的近代却很难发现中国适合的法律,两千年来,中国是一个以人情为基础的国度而非法律。西方用上帝和宗教来解决人类和思想领域的问题。一旦问题发生,首先做的可能是向上帝祷告。

中国文化以集体主义为基础。中国人将国家和家庭置于自己之上,中国文化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为了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人一直努力做到天人合一,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人主张中庸之道,为了解决人和思想的问题,中国人强调修身养性。中国人擅长平衡和中庸,即人们通常不主张走极端,平和的心态总是被强调,中国人对天地有一种敬畏之情,即敬仰天地,思乡怀土。

价值是关于什么是对错,什么是正常与非正常的,什么是正确与错误的。价值通常被一系列的因素所影响,例如家庭,媒体,学校,宗教,民族等。中西方文化之间世俗的差异导致了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人则侧重个人主义长达数世纪。西方人给出的个人主义的定义与中国人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完全不同。换言之,中西方用截然相反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主义。

三、跨文化交际中冲突解决方法

1.深刻了解中西方思维差异的方式。我们不能否认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征,也只有先通过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及特征才能逐步了解这个国家。所以我们不能说这种文化是好的或者坏的。平等与互相尊重对于每种文化都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学会协调对于同一种事情的不同思维甚至是同一人,同一个世界。我们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每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来往往。当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同一片临近地区,思维差异都越来越明显,我们应该尽力避免冲突的发生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关于其他文化的基础知识,从而不至于误解他人的行为和习惯,虽然在文化领域中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但却有更先进或者更适合的区分。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接受另一种文化。甚至文化对于地球的历史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应该去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来完善自己。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能够更了解双方的文化,从而让交流顺利进行。

2.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背景的差异,通常我们为了减少交流的误解首要做的事情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虽然文化和交流模式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共同点不应该被忽略,因为能用共同点来融化差异,消除摩擦。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于加入到跨文化交际异常重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利用现行教材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例如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史,西方文化概论,外国文学史等书籍,通读这些教材可以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这为我们了解中外文化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料。

四、结语

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性文化,注重人本身和正义,重感性轻理性,喜欢附和他人,强调处事做人中庸;而西方文化注重科学,重物质轻精神,重分析轻感性,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学习一门外语并不单指学习语言本身,还包括文化、思想、习惯和价值观等。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了解两国的文化及思维差异,扫清障碍,让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晓凌,汪北华.从思维方式差异看中西文化差异[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2]袁春梅.论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3]杜云辉.东西方思维差异与跨文化交流[J].中国科技翻译,2000(04).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联,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文化的内涵,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以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为例,提出了解决以往教学中文化意识欠缺的策略。

语言源于文化,并且和文化紧密相联。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语言和文化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人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作一探索。

1.文化的内涵

2.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人类文化世界的建构和运作正是通过语言的命名活动和语言的制约作用得以实现的。语言又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语言对于表达人类复杂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必不可少的。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是我们理解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基础和前提。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在他的《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3.教学的误区

由于我们对文化的认识不够,跨文化意识薄弱,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处理不当,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文化意识欠缺的现象。英语文化意识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大多数学校还是薄弱环节。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原本就很容易引起文化障碍,制约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轻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的目的被认为是让学生背熟语法规则,然后按照背熟了的语法规则做题,得高分,很少思考为什么要学这门语言,怎样才算学好了这门语言。英语教学一直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教师把重点只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没有对文化知识给予同样的重视,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因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少,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扫除因这种差异而引起的文化障碍,进而达到成功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境界。

4.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4.1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

4.2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并正确运用词语。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而成的。一些很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惯用语、谚语、理语和格言等都来自于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文学名著,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让学生理解其深刻内涵。如Shylock(夏洛克)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人物,作为典故比喻那些贪得无厌的高利贷者,而Solomon所罗门)比喻非凡的智慧,出自《圣经》的传说。又如,tomeetone’sWaterloo(遭遇滑铁卢之战),指十九世纪初,拿破仑称雄欧洲一时,最后战败于比利时的滑铁卢。这一词语被人们用来比喻“惨遭失败”。再如peasant(农民)一词,在汉语中是中性词,但对西方国家来说却有某种反面的、消极的意味,指“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在西方称农民为farmer。又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在汉语中,狗含有贬义,而在英语中狗是宠物。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必须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4.3开发校本课程,系统介绍西方文化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校本课程正是实施这一理念和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渴望更多、更系统地了解西方文化,因此,英语教师可摸准学生的兴趣所在,结合教材内容,编写《学点英文谚语了解西方文化》、《中学生英美概论》、《知多少》、《你喜欢的英文歌曲》、《西方节日文化》等学生感兴趣的校本教材。使学生更全面、深人地了解目的语文化。

4.4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综合素养

语言习得理论告诉我们,语言自然习得的过程是无意识的,是潜移默化的。英语的学习也一样。由于电视、多媒体等能创设仿真的英语交际情景,在课堂中适当地引人这些媒体所提供的地道活泼的英语素材,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地道的英语文化,从而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地借助电视、网络等学习英语,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拓宽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跨地域文化的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英语教学资源,如:(1)英语影视节目(2)英语教学网站(3)各类多媒体英语教学光盘(4)英语教学的报刊杂志等拓宽英语知识面,提高语音素质、丰富英语文化,有效提高英语综合文化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4.5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也要在课外最大限度地创设英语文化氛围,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通过课堂内外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和意识,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4.5.1开办英语角,由外语老师与学生交流。有条件的话也可请外教或外国朋友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

4.5.2开设研究性课程,以跨文化研究为主题,系统地传授英美文化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小课题,如:“美国的饮食文化”、“英国的婚俗”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电影和录像、请教专家等方式进行研究、调查和分析,并最终写出报告。这样的课程学习在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协作能力。

4.5.3利用西方的一些重要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举行英语晚会,举办英语知识竞赛,使学生了解西方的节日文化,了解西方习俗。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5.正确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怎样看待自己的文化和人家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决不能认为哪一方的文化更好,语言更美。”(王宗炎)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要正确地理解外语并恰当、得体地使用外语,不仅取决于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而且取决于对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异的了解程度。因此,了解、熟悉本国文化有利于外语学习。并通过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传播中外文化的使命感和文化融合意识。

预计1个月内审稿省级期刊

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

预计1-3个月审稿CSSCI南大期刊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

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

旅顺博物馆学苑主办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办

THE END
1.你认识这些动物了的翻译是:Doyouknowtheseanimals中文翻译...[translate] aextrinsically-formed 外在形成 [translate] ablow tops. 吹动上面。 [translate] a你认识这些动物了 You knew these animals [translate] 英语翻译 日语翻译 韩语翻译 德语翻译 法语翻译 俄语翻译 阿拉伯语翻译 西班牙语翻译 葡萄牙语翻译 意大利语翻译 荷兰语翻译 瑞典语翻译 希腊语翻译 51La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8219553
2.BBC英语学习Feife 好了,如果你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疑问,可以把问题发送到我们的邮箱,邮箱地址是questions.chinaelt@bbc.co.uk,你也可以通过微博 “BBC英语教学” 与我们取得联系。谢谢收听《你问我答》节目,我是冯菲菲。下次再见!文章来源:BBC英语教学想了解更多国际教育动态?新浪2019国际学校择校巡展不容错过!3月-5月,全国多...https://edu.sina.com.cn/zt_d/bbclearningenglish/
3.“你有什么宠物吗?”“有,我有三只兔子和一只乌龟。”的英文翻译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你有什么宠物吗?”“有,我有三只兔子和一只乌龟。”的英文,“你有什么宠物吗?”“有,我有三只兔子和一只乌龟。”翻译,“你有什么宠物吗?”“有,我有三只兔子和一只乌龟。”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http://dict.cn/%E2%80%9C%E4%BD%A0%E6%9C%89%E4%BB%80%E4%B9%88%E5%AE%A0%E7%89%A9%E5%90%97%3F%E2%80%9D%E2%80%9C%E6%9C%89%EF%BC%8C%E6%88%91%E6%9C%89%E4%B8%89%E5%8F%AA%E5%85%94%E5%AD%90%E5%92%8C%E4%B8%80%E5%8F%AA%E4%B9%8C%E9%BE%9F%E3%80%82%E2%80%9D
4.剑桥小学英语Unit4:宠物小学英语教材剑桥小学英语 Unit 4:宠物 Unit 4 1.A chant. 第四单元 1.边听边说唱 Have you got a pet? Yes,I have. 你养了宠物吗?是的,我养了。 What have you got? A cat and a dog,a mouse and a frog. 你养了什么?一只猫和一只狗,一只老鼠和一只青蛙....https://m.kekenet.com/menu/201212/214166.shtml
5.英语翻译1你饲养过哪些宠物?2.让你做出购买决定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英语翻译1你饲养过哪些宠物?2.让你做出购买决定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你能够接受的宠物价格?4.你希望我们出售哪些宠物? 下载作业帮APP学习辅导没烦恼 答案解析 结果1 举报 1 What kinds of pets have you raised? 2 What's the key reason for your purchase decision? 3.What's the price of pets that you...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32c22ef7bfdf2a2158edb48073754293.html
6.你应该照看好你的宠物的英文供应链协会提出的标准供应链模式英语缩写是 A. SCOE B. SRCO C. SCOR D. SCRO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属于根的是 A. 萝卜; B. 土豆; C. 洋葱; D. 地瓜;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https://www.shuashuati.com/ti/8782b3b9b89f4c6fb057764a9907ce84.html
7.养宠物英语怎么说8. What do you call your pet dog? 你管你的小狗叫什么名字? 9. He has so many dogs as his pets. 他养了很多小狗作宠物。 10. The old man treats his cat like a son. 这位老人对待他的小猫就像对待儿子一样。情景对话 A:Jimmy? Jimmy? What are you doing in the kitchen? https://m.qinxue365.com/yyxx/137562.html
8.如何用英语向医生描述你的症状?《空中英语教室》(Studio Classroom)为中级英语,内容以杂志文章为主,电视节目与广播节目的英语对话为辅,深受广大英语学习者的喜爱。 点击查看其网站空中英语教室的公开课视频用英语怎么表达分数呢? 如何用英语表达分数和小数? 学习与眼睛有关的英语词汇及用法 学习与眼睛相关的英语片语 天气好热用英语怎么表达? 学习...https://www.1speaking.com/video/hospital59_m.htm
1.你有什么宠物的英语翻译成英语中文你有什么宠物 英语 翻译What pets do you have 重要词汇 词汇 说明 记忆技巧 What 高考,CET6,考研 do 高考,CET4,考研 have 高考,CET4,考研 do 高考,CET4,考研 you 高考,考研你有什么宠物相关的英语/英文短语 你有一只什么宠物的英语短语 参考资料: 1.百度翻译:你有什么宠物 2.有道翻译:你有什么...https://yingyu.xiediantong.com/en/702077ff210a2232/
2.你饲养什么宠物英语怎么说水滴英语作文网你饲养什么宠物英语怎么说 To ask what kind of pets someone keeps in English, you can say "What kind of pets do you have?" or "What pets do you own?". The word "pets" refers to domesticated animals that are kept for companionship or enjoyment, and are not usually used for work or ...https://www.adreep.cn/gz/ask-459142.html
3.你有一只什么宠物中文翻译成英语双语例句短语释义你有一只什么宠物用英语翻译编辑:维尼 发布时间:2023-08-17 03:33:20 更新时间:2023-08-17 03:33:20 关注:340 你有一只什么宠物 中文 翻译 英语 What pet do you have 复制 拼音对照:nǐ yǒu yī zhī shén me chǒng wù 参考资料: 1.百度翻译:你有一只什么宠物 2.有道翻译:你有一只什么...https://www.yuqimai.com/english-translation/b8ec4b7e69901bac/
4.我的宠物英语作文我的宠物英语作文我心爱的宠物 My Lovely PetOne day,my father bought a little cat for me. I was very happy. It has two small ears, two black eyes and quite a lot of brown hair. I like it so much. I often play with it, so it bees my good friend quickly. It does not eat very...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81031.html
5.60部经典狗狗电影,你看过10部以上的算我输!!!60部经典狗狗电影,你看过10部以上的算我输!!! 导演: 平松惠美子 地区: 日本 年代: 2013 片长: 117分钟 简介: 电影描写的是在宠物不断被遗弃,被杀害的今天,一群为了拯救宠物而勇敢斗争,不断努力的人们。故事发生在一只被收容在动物管理所内,日后即将被杀的名叫向日葵的母狗,为了保护3只幼犬,狗妈妈对人类...http://www.zzfmdn.com/article/932001
6.雅思口语安娜口语学习记录Part2安娜雅思口语素材她非常有爱心,对自己的宠物就像孩子一样。而更令我感到有趣的是,她会花时间去研究宠物营养学。甚至一些简单的疾病,她都知道该如何处理。和她聊天总能让我快速学到 一些新东西。她曾经告诉我外面售卖的宠物零食有添加剂,对狗狗健康是有害的。她还会和我分享什么食物是对宠物健康有益的。认识 anna 后,我学会了...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135178/article/details/125627503
7.10个不常见的小红书虚拟资料赛道商品,找方向的请进,产品经理,Rss...笔记就发资料的片段,总有1个点打动你; 简介直接告诉别人‘我是卖资料的’,筛选人群。 笔记形式:日常随手拍(数量少)、读书视频(资料片段) 客户人群:提升认知、命里缺钱但想改命的人 03 宠物行为 说到宠物赛道商品,第一反应是猫粮、猫砂、猫爬架等实物商品 ...http://m.saikr.com/a/598053
8.儿童英语口语300句,错过可惜了!40. What is the color of your new book? 你的新书是什么颜色的? 儿童英语口语300句: 41. How big is your house? 你的房子有多大? 42. How long is the street? 这条街有多长? 43. What's the name of the cat? 这猫叫什么名字? https://www.e2say.com/articles/530/
9.2025考研英语:经济学人:你的宠物猫认为你很酷英语阅读能力依靠什么?必然是词汇的积累,但,仅仅是词汇的积累是不够了,更应该了解英语句式,不同句型所表达意义。如何培养自己的阅读语感呢?那么就跟着聚创考研官网小编每天学一点英语,一起为考研筑起坚实的地基。阅读是需要积累的,就像我们需要经常和人沟通才会促进我们的表达能力一样~小伙伴跟着小编一起,每天坚持打卡...https://www.juyingonline.com/news/355650.html
10.饲养宠物狗的翻译英文怎么写?了解如何用英文表达“饲养宠物狗”也是对这种活动的进一步认识。在英语中,“饲养宠物狗”可以翻译为“raising pet dogs”或“keeping pet dogs”。这不仅反映了照顾和培育狗狗的责任感,还强调了与狗狗分享生活的快乐。 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在不同的语境下,“饲养宠物狗”的翻译可能会有所变化。例如,“taking care ...https://www.chongwugo.cn/65927.html
11.有关宠物英语作文集锦7篇有关宠物英语作文集锦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宠物英语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宠物英语作文 篇1 我的宠物狗 My Dog ...https://www.unjs.com/zuowenku/51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