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初起多自面颊部出现细沙样小红丘疹,呈散在或密集分布,随后融合成片,逐渐波及到整个头部,甚至延及胸背部乃至全身。有的皮疹表面附着白色鳞屑,有的形成水疱、渗液、糜烂,最后结成淡黄色薄痂。皮肤瘙痒难忍,患儿哭闹不宁,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1]。
全球小儿湿疹发病率为10%~30%,在我国,1~7岁的儿童发病率大概是12.94%,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6]。看着自家宝宝因湿疹饱受折磨,家长们别提多揪心!患上湿疹不可怕,找对方法是关键!
湿疹的病因及危害
(一)湿疹的病因
①超敏反应:引起超敏反应的因素多样而复杂,多数由消化道摄入食物性过敏原,如鱼、虾、鸡蛋等。此外,蚕丝、毛织物、肥皂、玩具乃至日光、寒冷、湿热及机械摩擦均可引起本病[2]。
②遗传因素:有些婴儿有遗传过敏因素,有些婴儿发病则可能是由于母体雌激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以致引起皮脂分泌过多,而发生脂溢性湿疹。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宝宝容易发生湿疹[2]。
(二)湿疹的危害
婴幼儿患湿疹后,孩子会用手搔抓皮疹部位,造成皮肤破溃,甚至继发感染,发烧,局部淋巴结肿大。由于湿疹伴有奇痒,患儿因剧痒而表现烦躁不安,哭闹不宁,夜不能寐,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2]。
宝宝湿疹,要找对方法!
上面我们提到了,宝宝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慢病,既然是慢病,治疗就不能想着一蹴而就,而是要正确地开展慢病管理,即:医养结合——规范进行临床治疗,长期坚持中药浴养,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重视患者心理疏导。
(一)规范进行临床治疗
由于患儿年纪尚小,治疗湿疹可首选外用药物。
①外用药物:外用激素首选弱效或软性激素,如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适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0.05%卤米松乳膏可用于2岁以下儿童,但连续使用不应超过7天[3]。
②口服用药:口服抗组胺药首选二代非镇静药中儿童合适的剂型,如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和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西替利嗪滴剂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氯雷他定糖浆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3]。
(二)长期坚持中药浴养
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长期坚持用小儿皮肤浴养弱酸药浴乳(沐童舒)对头皮及全身皮肤进行中药浴养,既能缓解红疹瘙痒,又能修复皮肤屏障,还能清洁养护皮肤[4]。洗澡后2分钟内,应立即涂抹润肤剂(皮肤舒爽凝胶),效果更佳。
(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①衣:宝宝衣服、被褥等尽量选用棉质材料,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衣着应宽松、轻软,衣物、枕头、被褥等要勤洗勤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要避免过热,尽量少出汗;别让宝宝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5]。
②食:饮食方面过敏体质或抵抗力弱的宝宝应尽量母乳喂养。选择辅食喂养时要依次增多,以便观察宝宝对何种食物过敏;食物应清淡少盐,以免体内积液太多而易发湿疹[5]。
③洗:宝宝要避免香水、化妆品的刺激,避免用强碱性洗浴用品,应选择弱酸性的中药药浴乳对头皮及全身皮肤进行中药浴养。
(四)重视患者心理疏导
小儿患处常出现瘙痒,小儿不自主搔抓会引发更严重的病症,并给患儿带来更大的疼痛感,引起患儿哭闹。家长需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安抚患儿情绪,可通过互动、讲故事、播放轻柔音乐等方式,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减轻瘙痒带来的不适。
温馨提示:湿疹不等于过敏
很多家长容易将“湿疹”和“过敏”相混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区分,小沐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一起看看吧!
参考文献:
[1]武欢欢.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1.7(5):3-5.
[2]吴媛媛,钱劲,英朱靖.婴幼儿湿疹的预防与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20):1259-1260.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皮肤科分会,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4):287-293.
[4]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中药药浴乳浴养应用专家建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20(5):501-502.
[5]振亚.宝宝湿疹,养护要细心[J].江苏卫生保健,201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