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出钱,我就帮你做;出的钱多,还可以按照你的要求量身定做!”此对白,曾出自司法鉴定“黄牛”和“客户”的交谈。该现象被媒体报道后,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若在诉讼中,法官采信了此鉴定意见,势必影响案件的定性,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影响。
该鉴定结论出具后,可以运用到助产机构外出生的婴儿或申请随父落户的非婚生育无户口人员。除此之外,司法亲子鉴定还被用于财产继承、抚养权等诉讼案件及移民申请中,起到浑水摸鱼、以假乱真的目的。
众所周知,司法鉴定的背后有巨大的法律风险,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这些长期依附于司法鉴定机构组织或个人,已形成了一条黑色利益链,使得一些鉴定结论失去了科学性、权威性,甚至严重影响到司法公正,让人深恶痛绝。
据专家分析,目前大部分鉴定机构自负盈亏,有些逐利性强,为争取更多鉴定委托而故意放宽标准、放松把关,可谓“量身定做”出具鉴定结论。除此之外,司法行政机关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人员都得准入,导致有些鉴定人专业不对口,技术水平一般,责任心差,也会影响鉴定质量。
解决之道:加强监管不能停留于“喊口号”
12月18日,为进一步规范亲子鉴定工作,铲除“司法黄牛”滋生土壤,广东省司法厅等多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亲子鉴定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明确了严禁司法鉴定机构通过邮寄、快递、当事人自行送检等方式,获取亲子鉴定的鉴定材料,严禁委托其他鉴定机构或其他单位、个人代为提取鉴定材料等,并要求鉴定机构应设置专门的采样室,安装监控录像对采样过程全程录像。
该意见还提到,鉴定机构委托工作人员到当事人所在地采样的,均需实时拍照固定采样过程,照片包括但不限于:最少一名司法鉴定人与全体采样对象持唯一性标识的合影照(采样对象为死者除外)、检材及检材封装袋。照片和录像应集中保存到鉴定机构指定存储设备长期存储,或刻制光盘存入鉴定档案
事实上,一些人员跻身到司法鉴定行业上,并将其当作非法谋利的渠道,由此产生了“司法黄牛”“马拉松鉴定”“谁出钱帮谁说话”等乱象。
记者注意到,常见的司法鉴定乱象表现为: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质;鉴定机构超范围鉴定;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送检程序不合法,甚至针对同一事项,两个鉴定机构出具完全不一致的意见。
对此,应严格规范司法鉴定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等各方面的监督,决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有学者还指出,首先要提高司法鉴定的行业准入标准。第二,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第三,严格司法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严格执行违规处罚制度,杜绝“人情鉴定”“金钱鉴定”等舞弊行为。
不仅如此,还要强化司法鉴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保持建立司法鉴定资质的评定机制,将缺乏鉴定道德和不具有鉴定能力、资格的“司法鉴定人员”清除出队伍;其次,建立司法鉴定终身责任制,通过司法鉴定终身责任制强化司法鉴定人员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司法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树立司法鉴定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