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狗有法,管猫无法?今年8月,东方网《社区24小时》系列专题报道了闵行西郊九韵城基层社区干部引入智能猫屋管理小区流浪猫“一波三折”的故事。
图说:闵行西郊九韵城小区墙角上的告示。陈丽娜摄影
昨天(12月28日),由人民政协网主办的“城市暖阳——数字技术守护城市流浪动物”主题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社区干部与业界人士围绕城市流浪动物管理难题共商对策。
猫屋“老房翻新”升级为捕猫神器
代表委员们在上海的第一站,便是位于上海西郊的闵行区华漕镇西郊九韵城。这个拥有6000名居民的小区干净整洁,但在此之前,如何管理好小区里众多的流浪猫,也给社区管理者出了一道难题。
去年一个偶然的契机,社区引入了社会资本的第三方智能流浪猫屋。猫屋内有多角度摄像头,用户可以在线付费投喂,实时“云吸猫”,也可以规范定点投喂。
猫屋放在哪里对居民的影响最小、猫屋由谁来维护管理、如何抓猫并带去做绝育……经历了最初几个月的磨合期后,如今猫屋运行正常,小区里的流浪猫数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昨天,猫屋品牌方向代表委员们展示了最新研发的抓猫神器“猫见愁”——只需在原先猫屋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设备加装,辅以“猫脸识别”等黑科技,便能让流浪猫在较低应激反应的情况下被送到宠物医院进行绝育。
图说:在智能猫屋通道处装上带有拉链的布袋,便于捕猫。陈丽娜摄影
街猫负责人赵征宇表示,绝育过程中的抓捕一直困扰小区爱猫人士。过往的抓捕方式下,爱猫人士易被抓伤,流浪猫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到健康。“猫见愁”的研发,也为爱猫人士及社区推进流浪猫绝育工作,节省了较多的人力成本。
闵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蒋如林告诉东方网,今年闵行区通过政府引导、居民参与、企业支持这样一种方式,成功探索了流浪猫治理“闵行模式”。明年,闵行将在1000多个小区全面铺开流浪猫科学救助工作。
委员建议尽快完善宠物管理条例,厘清职能部门权责
受多重因素影响,流浪动物逐步成为困扰城市居民及社区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难题。
2023年仅上海就总计约有40万只流浪猫,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在座谈会上表示,要做好城市流浪动物治理这道题,需深入研究宠物经济和产业这个大命题。
图说:人民政协网主办的“城市暖阳——数字技术守护城市流浪动物”主题座谈会昨天在上海举行。陈丽娜摄影
此外,现有的《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中,养犬管理的职能部门涉及了公安、城管、文明办、卫健委、市场监管、绿化市容、城管执法、农委、房管局、街镇等单位,部门条线众多,容易造成管理职责边界不清、程序烦琐和处罚力度不强等问题,需要加强协同,明确宠物管理的牵头部门,明确职能和分工,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统筹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图说:与会嘉宾。图源:主办方
“流浪动物管理是政府部门面临一个新的思考,新课题。这是衡量一座城市包容性发展的温度计。”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认为流浪动物治理已成为国际大都会建设与城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周延礼说,流浪动物管理责任、压力都非常大,仅凭政府的力量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爱心企业能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政府也要从法律保障、市场监管、标准设定等诸多环节,系统性推动流浪动物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企业也可以多用金融保险工具,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及风险。只有各方通力协作,才能将这项关乎民生,饱含温度的保障网编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