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幼儿问题行为矫正幼儿问题行为矫正方案是矫正工作具体的操作程序。根据幼儿不同的问题行为及其所在的幼儿园实际情况,可采用不同的矫正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这里介绍几种典型的幼儿问题行为矫正方案。
一、采用正强化法矫正幼儿偏食行为的方案
矫正方案:
1.明确目标行为
教师首先要通过向幼儿家长调查和实地观察,全面了解幼儿偏食行为的具体情况。例如幼儿偏食的反应方式,反应特征以及反应程度;偏食的种类以及对偏食种类中常见的几种食物的偏食程序;偏食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教师在与不在情况如何,单独用餐和群体用餐反应如何,喂食与自己进餐表现如何在幼儿园与在家里偏食行为又有何等不同等。
2.定出目标行为的基线
抓住幼儿偏食行为的外在主要特征,也就较易能选择到简便相宜的基线测定方法。例如以情绪特征为主的偏食行为,显然以质量评定法较为合适,能较客观的定出目标行为的基线,作为娇治的起点。
3.选择正确强化物
要选择正强化物,即有效强化物,必须先了解该偏食幼儿对各种强化物的喜爱程度。通常我们可通用“强化物调查表”来达到这一目的。
强化物调查表是一份问卷,它可以依据幼儿园的实际可能,平时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以及通常对幼儿有兴趣的有效强化物自行设计,并根据不同的分类,分别列出,供幼儿口头选择,并按非常喜欢、无所谓、非常不喜欢三个等级说出自己对每项强化物的喜好程度。从而根据幼儿的选择结果,可帮助幼儿找到矫正中既有效又可行的强化物。问卷样本如下:
但你还不能确信某种特定项目是否起正强化作用时,你可以进行一下验证测验。只需挑选此幼儿偶尔出现的一种行为。在其后将这个项目呈现若干次,若幼儿开始经常的出现该行为,那么你所选此项目确实是有效的强化物;如果行为没有增加,那么就不是有效的强化物。4.确定合作人选
幼儿园一个班级一般有两个教师,首先这两个教师应领悟矫正计划,共同参与矫正工作,以求与教育的一致性。其次,偏食行为也会在家里发生,因此幼儿的家长也应该是矫正工作的合作者,若家庭能与幼儿园同步,那么矫治的效果会更好。
5.决定具体的实施程序
(1)矫正开始时,把计划告诉被矫正幼儿。教师应让幼儿懂得偏食是个不好的习惯,一个好孩子要有勇气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克服这一缺点;应让幼儿了解矫正计划的有关内容和要求,他别要讲清楚在任何情况下,可以得到强化物这一点,以激发幼儿克服偏食行为的自觉性,更好的同教师积极配合。
(2)适时适度的施加正强化。当幼儿偏食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在强度上有所减弱时,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教师就应立即给予正强化,让幼儿及时得到一种已经选择的有效强化物,以产生一种满意、愉悦的情绪体验。
实施正强化时,教师应让幼儿讲清所强化的具体行为。例如,偏食蔬菜的幼儿,能吃下一块青菜,教师就应在给予正强化是说,“今天,你能把青菜吃下去了,真好!”而且,教师还应同时辅以肯定的表情,如微笑或点点头等。
(3)逐渐脱离强化程序。当偏食幼儿达到期望目标时,即在强化物出现十次左右时,幼儿行为的出现率是令人满意的,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脱离强化程序,逐步减少强化次数,逐步降低强化物等级,并逐步消除具体强化物而使用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也可寻找环境中的其他自然强化物来继续维持所需的行为,直至在自然状态下行为得到改善。
6.加强认识教育
7.做好观察记录和评定工作
8.注意事项
(2)应用正强化法主要是要让幼儿的行为产生所需要的变化,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不良的结果。例如,偏食幼儿在进餐时拒食,家长为了让他进食,就一边给她讲故事一边喂他吃饭,这样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家长不讲故事,不喂食就不吃饭的现象。其实质是强化了不良行为,是不合需要的行为出现频率升高。
(3)要防止急躁。一旦目标行为明确后,教师在矫正过程中,还可把它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最终目标。例如,偏食蔬菜的幼儿,矫正目标是要能食用1-2种蔬菜,但一开始,教师不宜就以此为该不该强化的标准,而应把它分解为,见到蔬菜不再恶心,把它放在菜盘里不再影响他进食等等,每达到一步,都要给予正强化物从而导向目标行为的实现。
二、采用消退法矫正幼儿发脾气行为的方案
1.选择好被减少行为
选择好被减少行为,即是确定矫正的目标行为。
选择的行为要明确具体。不要指望采用消退法一次会产生重大改进,不要打算一下子在幼儿园里改掉幼儿的所有发脾气行为,而只能选择他的一个特定行为,例如,在游戏时,稍不满足就要乱掷东西的行为。
选择的行为一定要自始至终能采用消退法予以矫正的。由于消退期间,选择的行为有可能是先增加而后才开始减少,也就是说行为可能先是变坏,然后才能好转。所以,幼儿发脾气是具有拉扯自己头发或口咬他人手臂等过火行为就不适宜采用消退法矫治。一般地说,在教室上课时矫正发脾气也是不现实的,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正常教学秩序。
选择行为的强化物要能为教师所控制,以便可进入消退程序。例如,幼儿游玩时一定要获得最新的玩具,否则就要乱掷东西发脾气。最新的玩具这一强化物显然是教师可以控制的。
2.测定基线
实施消退计划前,教师要选定一合适的方法,记录幼儿发脾气行为的次数,以便在整个矫正计划过程中做对照分析。在记录期间,不要禁止使用不满意行为的强化物。例如,幼儿游玩时,乱掷东西的行为,我们可以选用次数评录法,记录幼儿在一次游玩活动内,发过几次脾气及每次发脾气连续掷东西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