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abinski征阳性最常见于下列哪一个部位病变
A.同侧胸髓
B.对侧丘脑
C.同侧马尾
D.对侧豆状核
E.大脑中央后回
2.一男性,23岁,日间参加长跑比赛,晚上会餐后入睡,次日晨起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下午则四肢完全不能动。检查:四肢肌力0级,腱反射消失,感觉无异常,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颅脑CT检查
B.腰椎穿刺检查
C.脑电图检查
D.血离子检查
E.拍颈椎X线片
3.一男孩,一月前下午放学时家人发现左眼裂变小,继之右上睑也下垂,晨起时正常。来诊时检查:双上睑轻下垂,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正常,令其反复做睁闭眼动作后,上睑下垂加重,最可能的诊断是
A.动眼神经麻痹
B.先天性眼睑下垂
C.周期性麻痹
D.重症肌无力
E.多发性硬化
4.交叉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应在
A.皮层感觉中枢
B.内囊后肢
C.丘脑
D.中脑腹侧部
E.延髓外侧部
5.24岁男性,10天前有"感冒"史,3天前起四肢麻木,无力,1天来四肢瘫痪,肌力2级,肌张力低下,各腱反射消失,感觉无明显障碍,双侧Babinski征阴性,治疗应首选
A.青霉素
B.甘露醇
C.安坦
D.皮质激素
E.新斯的明
6.格林--巴利氏综合征下列最具有特征性表现的是
A.末稍型感觉障碍
B.四肢弛缓性瘫痪
C.四肢腱反射消失
D.神经根性疼痛
E.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7.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破裂血管是
A.脉络膜前动脉
B.豆纹动脉
C.小脑上动脉
D.大脑前动脉
E.大脑后动脉
8.一侧瞳孔扩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消失,最可能是由于
A.同侧视神经受损
B.同侧视束受损
C.同侧外侧膝状体受损
D.同侧枕叶视中枢受损
E.同侧动眼神经受损
9.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包括面神经核与面神经)表现不同的关键是
A.有否肢体瘫痪
B.有否伸舌偏斜
C.有否病理反射
D.有否皱额闭眼障碍
E.有否提唇,鼓腮,吹气障碍
10.重症肌无力常与哪一种疾病同时存在
A.甲状腺炎
B.甲状腺机能亢进
C.胸腺肿瘤或胸腺增生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类风湿性关节炎
11.患者,男性,60岁,突然发生右侧上、下肢无力,不能讲话。检查发现右侧偏身感觉缺失、右侧偏瘫,右侧同向性偏盲,运动性失语。临床诊断脑血栓形成。其闭塞的血管最可能是
A.左侧椎动脉
B.基底动脉
C.右侧大脑中动脉
D.左侧大脑前动脉
E.左侧大脑中动脉
12.患者,女性,25岁,农民,发病后出现双侧周围性面瘫,吞咽困难,四肢驰缓性瘫痪,第三天发展至呼吸肌麻庳,应立即采取何种措施最为适宜
A.地塞米松
B.ATP.辅酶A
C.氯化钾
D.新斯的明
E.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13.神经系统检查见右侧眼球外展不能,露齿时口角左偏,右侧额纹、鼻唇沟消失,伸舌左偏,舌肌无萎缩,左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左侧上、下肢中枢性偏瘫,其病变部位最可能是
A.左侧桥脑
B.右侧桥脑
C.右侧内囊
D.左侧延髓
E.右侧桥脑及左侧延髓
14.周期性瘫痪病人反复发作,其间歇期的肌力多数为
A.明显减退
B.减退.伴肌肉明显萎缩
C.正常
D.正常.伴感觉减退
E.正常.伴腱反射消失
15.重症脑出血,首选的治疗原则是
A.预防休克
B.应用脱水剂
C.控制血肿感染
D.立即输血
E.给予苏醒剂
16.格林-巴利综合征起病三天内必有的症状是
A.四肢驰缓性瘫痪
B.肌肉萎缩
C.四肢手套.袜套状感觉消退
D.小便潴留
E.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17.患者男10岁,患发作性意识障碍2年,拟诊癫痫,服丙戊酸钠治疗,不能满意控制,拟进一步明确癫痫发作类型,下列哪种检查最有帮助?
A.头颅摄片
B.脑电图
C.头颅CT扫描
D.脑血管造影
E.脑超声波检查
18.患者26岁,男性。2周前感冒2-3天恢复。3天前背痛,同时觉双足,小腿发麻,尚能行走。次日麻木向大腿发展,走路时双足不灵活,迈步费劲,不能单独站立。小便费劲,三天无大便。检查:双下肢肌力1-2级,张力低,腱反射对称减低,病理征不肯定。双T8以下各种感觉消失,下述哪一个是最可能的诊断?
A.脊髓灰质炎
B.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C.多发性硬化
D.脊柱转移性肿瘤
E.急性硬膜外脓肿
19.重症肌无力胆碱能危象除维持呼吸外最合理的处理措施是
A.增加肌注新斯的明
B.加用阿托品
C.停用抗胆碱酯酶剂
D.停用抗胆碱酶剂加用阿托品
E.做Tensilon试验
20.23岁,男性。两周前曾有咳嗽咽痛症状。三天前觉背部酸痛,下肢乏力,麻木,两天前双下肢瘫,尿潴留。查体: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胸4节段以下深,浅感觉消失,膝腱反射未引出,Babinski征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B.视神经脊髓炎
C.急性脊髓炎
D.急性脊髓灰质炎
E.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21.一老年男性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天,今晨嗜睡。检查:左半身瘫痪,CT脑扫描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有大片楔形低密度灶,应首选哪种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