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资料来看,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把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
(1)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他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3)美的东西不仅使漫无边际的,而且也是自相矛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此无法把美当成是某中美的东西
(5)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而美虽然与可欲有某种联系,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西方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一些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求解途径: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求美
(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7)关于美论的情景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一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的核心内涵是把美堪称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代表性观点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提出美是和谐
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行使这一特点。
从事物的客观书相中探求美的片面性在于:
(1)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
(2)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
(3)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是和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
二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也就是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种寻求美,其核心内涵是把美看成是理念。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一处“理念说”的是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美的本质
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而且也认为美是理念。
三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其核心的理论去向九十八玫瑰聂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其代表性的学说优美在愉快和美在无意识的欲望登
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中探求美的做法有和积极意义,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中探求美,是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深入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育人的主观世界之间的关联,这是合理性的,导致的结果是:(1)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2)个人都会从各自的心意状态触发取衡量美,甚至会出现“趣味无可争辩”的情形,如此一来,美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
真正从美学理论上来阐明美食愉快的是英国经验派的一些美学家
经验派的基本观点是重视感觉经验
真正严格地区分美感和快感的还是康德
荣格看来人的心理结构包括仪式,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四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的核心内涵是,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他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代表观念是有: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和罗马时期的贺拉斯。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把“关系”作为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地提出自己关于美的见解的,还是狄德罗。他把“关系”当成是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
关于狄德罗的观念,我们可以看出由三中关系:
(1)一是鼓励地就每一种事物的本身而言,也就是他在内在的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成。关系,从这种关系所产生的美,称之为“真实的美”
(2)二是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3)三是事物与人的关系
狄德罗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其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是某种鼓励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其不足之处在于,他只是从直观的形式来理解事物的关系,没有从人的实践活动来探讨这些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而且也没有找到那种关系才能产生美
五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的核心内涵是美在于现实生活中,代表观念是,席勒提出美是“活的形象”的讲法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
为什莫说“美是生活”符合生活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又悲也有喜,我们怎能说法凡是生活都符合人的本质
(2)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是生活”的讲法也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
(3)车尔尼雪夫斯基特别强调“我们无私的爱美,我们欣赏他,喜欢他,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
六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中求解美
康德在美学史上的地位,就在于他把美学研究引向了主观的方面。
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德人的审美实践活动。马克思展开了一系列的关于“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观点。
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重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他是要把我们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是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在我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中,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从五六十年代就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美学家们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位代表
(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
(3)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位代表
(4)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
美的可定义性问题: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现当代西方美学家为什莫会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
(1)现当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现当代艺术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艺术品育肥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美学家要给“艺术”下定依旧显得非常困难
(2)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蛋已定义的做法
美的观念: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1)在美的观念上。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美学的一些行而上学观点,转而从不安化,运动和多层次的结构中对美加以读解
(2)梅酒不是客观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也不是人的某种主观的精神属性,美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3)美在本质属性上就是一个开放型的系统
美的本质:在人生相与创造现相之间
一立足于人生的相位来解释美与人生之间的本质官来,无疑是一个有效的理论视角
二我们认为这种审美人生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人生的意识
(2)人生的反思与反悔
(3)人生的价值
三在求解美的问题时,除了驻守至为根本的“人生相”外,还应深入到它的第二相,即创造相
四人类的生命实践活动或人生境遇。是美和美的创造的以显明的重要根基
五处于审美关系中的美的创造是否充满生机。是否能镇长发挥,提高和丰富人的本质力量,人生的境况是一种不可缺的规定性力量
关于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1)人“是世界的美”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美是自由的形象
(4)美在创造中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也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现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量灌进去,是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
(2)人作为自然村在五,它的本质力量首先是它的自然力和生命力,是它的自然禀赋和能力,是它的情欲和需要
(3)我们说媒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说,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
(4)当一个人的本质力量的到了完美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到满足
如何理解美是自由的形象:
(1)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
(2)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不一定都是美
(3)从艺术创作和人类的审美欣赏来说,美的形象更是自由的形象
(4)美的理想就是自由的理想,美的规律就是自由的规律,美的内容和形式就是有的内容和形式
我们认为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其基本含义是:
(1)从美的形成来说,他是空间上的积累与实践上的绵延,相互交错,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
(2)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他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我们还来不及分析和推力,他就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下子整个抓住了我们
美的形成和创造依赖于那些基本层面
美的形成依赖于:
(1)自然物质层:审美对象各种物质属性的负荷,这是形成和创造美的基础
2024自考助学班
新人报考必看
免费领自考课程
自学考试网校试学
湖北自考培训课程
湖北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
刷题次数3425详情
湖北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刷题次数3109详情
湖北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
刷题次数3698详情
湖北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模拟试题
刷题次数4218详情
湖北自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拟试题
刷题次数2238详情
湖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
刷题次数3258详情
随时获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