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探索“一村一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积极对接市场,充分组织发动群众,以“村党总支+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了村里茶园资源,自2020年合作社成立至今,茶叶初制所已累计收购村民鲜叶达500吨,带动务工3100余人次,实现销售额4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现在,茶农不仅茶叶不愁销,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干塘村的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宁洱县普义乡干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兰庭介绍说。

勐先镇安宁村村民在蔬菜种植基地分拣优质小瓜

近年来,宁洱县全面建强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积极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型、特色产业发展型、股份合作拉动型、文旅融合带动型等多种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把人才、产业、技术、资金、资源有效链接,走出一条农民群众就业增收、村集体有钱办事、企业发展壮大的“村企民”三方共赢新路子。

固定资产投资,让“沉睡”资产“活跃”起来。宁洱县勐先镇是传统的蔬菜种植大村,但受困于长途运输,种植规模难以扩大,勐先镇安宁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投资90.5万元翻新改造朝阳寨粮管所,建成日产10吨冰块的制冰厂,大大降低企业用“冰”成本,企业在解决后顾之忧以后增加了种植品种、扩大了种植规模,截至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6300亩,覆盖农户1540余户,制冰厂的改建不仅夯实了农户增收基础,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10个稳定就业岗位,还每年为安宁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万元以上。

宁洱县梅子镇枧河村种植香椿

“现在是我们大量收购小瓜的季节,运输当中需要保鲜,需要2000个左右冰瓶,待西蓝花上市后,还需要冰瓶上千个,我们的冰瓶以前主要从昆明拉过来,路远费用也就大,现在安宁村有了制冰厂,为我们解决了这一块的难题,降低了成本。”宁洱润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管理人员说。

“我家小孩都在外面,我年纪大了无法外出打工,来这里打工每天有80元到100元的工钱,既能照顾家里的农作物,又能得到收入。”已经在人参果种植基地务工70余天的梅子镇枧河村村民郭付芬边说边眼疾手快地采摘着人参果,不一会儿工夫就装了满满一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宁洱县德安乡文化村“两委”协调村民将30余亩分散土地出租给公司种植黑木耳、小香菌,帮助村民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同时,除了出租土地,食用菌种植基地也带动了文化村村民产业发展和就近就业。“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每天能赚到100元,还方便照顾家。”文化村村民李振梅高兴地说。

普义乡干塘村村民摊晒茶叶

“我们在德安乡有两个菌类种植基地,以黑木耳和小香菌两种特色产业为主,香菌有20万个菌包,木耳有10万个菌包,现在正是上市期,总产值约620万元。”文化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管理员陆春祥介绍道。

股份合作拉动,让“小弱”集体“抱团”起来。宁洱县普义乡党委、政府瞄准市场需求,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机制,积极为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搭建平台,以普义村、曼芽村、田头寨村、端金村、三丘田村5个村集体联营,在普义乡集镇共同建设经营宁洱县首家村集体经济酒店,建立健全股东大会、监事会等制度机制,明晰产权关系、分配方式、监管约束,按照当前运营情况,酒店为周边群众提供3个固定工作岗位和不定期的临时性用工,每年可为5个行政村带来近2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宁洱镇民政村充分整合多个门面,借助工业园区建设的区位优势,筹措资金60万元,以村集体为主体成立宁洱宏民商贸有限公司,通过“村集体+致富能手经营”的合作模式,建成宁洱首家村集体超市,为产业园区企业和群众在村门口购物提供便利,2022年至今营业销售额达213万元,稳定提供民政村村民5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至5万元。

文旅融合带动,让“静谧”乡村“热闹”起来。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党建+乡村游”模式,村党总支牵头,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充分运用独特的茶马古道文化、普洱茶文化、传统建筑、自然风光等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点、茶庄、咖啡店、民宿经济等,打造最美乡愁旅游带,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23年,柯里村获评“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成功举办油菜花节、稻田摸鱼节、新米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3.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亿元。

国庆节期间,各地游客前来那柯里村观光打卡

“我们村党总支找准特色,以‘全域旅游’建设为重点,依托当地独特的茶马古道文化、普洱茶文化等资源,进一步盘活那柯里乡村旅游产业,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11户44名村民通过自主经营民宿客栈、特色小吃、民族手工艺品店等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达2.1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达20万元。这两年,来那柯里创业、居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乡村旅游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那柯里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黄有兵说。

“宁洱县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富民强村、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手段,2023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926.5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548.51万元,10万-20万元的村21个,20万-50万元的村55个,100万元以上的2个,带动群众‘家门口’就近就业约1.4万人。”宁洱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陈泳介绍说。

THE END
1.“政经分离”三步走走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政经分离”三步走 走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掇刀区始终坚持将推动农村“政经分离”改革作为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抓手,逐步建立起职责明晰、稳定协调的基层组织管理体制和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机制,实现村委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3113908.html
2.“四个+”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三农本报讯(记者仵树大通讯员高晓军张伟)近日,记者从漯河市郾城区委组织部获悉,今年以来,商桥镇从脱贫攻坚大局出发,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全市率先走出了“四个+”发展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 “党建+村级集体经济”。镇党委把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出了“换班子找能人、换思想找问题、换...https://m.henance.com/sannong/show.php?itemid=32975
3.光伏发电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3月21日,在资兴市清江镇黄嘉村,工作人员在屋顶巡检光伏发电站。2023年,该村将分布式光伏发电与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闲置空间资源和光照优势,整合相关资金,规划建设村集体经济光伏电站项目,实现“一次性投入,长期稳定的收益”目标,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互利共赢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https://www.czxww.cn/content/2024-03/25/content_1361833.html
4.红花套镇:“两村”模式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红花套镇:“两村”模式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陈姝琳 李嘉欣)“丰岛公司第一批冷库租金收入55.2万元已到账,这是我们开业后的第一笔大收入。”近日,红花套镇吴家岗村书记、裕农农业公司负责人陈仁斌在公司股东会议上兴奋地说,“按照目前公司运营情况,2024年我们4个村平均村集体经济收入...http://www.hbyidu.com/content/show?newsid=984317
1.长顺县:“三建三抓三坚持”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黔南组织工作网今年以来,发挥省、州选派20名科技特派员作用,深入现场开展服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200余个,建成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4个,帮扶合作社99个,组织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21项。举办农业类培训4期141人,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https://qnzzgz.gov.cn/document/show/22274.html
2....之治遵义绥阳:“产业发展+劳务合作”走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在村党组织引领下,天平村针对集体经济发展壁垒积极开拓眼界、转变思维,充分挖掘该村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探索多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产业发展+劳务合作”的集体经济新路子,实现了集体经济“双增收”。三个月以来,该村集体经济已实现纯利润32万余元,利润分配将主要用于补齐村级基础设施短板、矛盾纠纷化解等村级公益...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vGz0A/
3.长丰大力推广“红桥模式”走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双墩镇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董传发介绍,梁庄村今年上半年土地经营性收入188万元,净收益57万元左右,村里将计划继续延伸产业链条,如建立酒类、蔬菜瓜果类产业等,以拓宽增收新路子,壮大村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谋发展,村民增收有路子。长丰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刘兴村试点探索“党群共商、招引托管、风险...https://m.hf365.com/article/143211
4.这40个典型案例见证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成果!呈现三大特点15、内江市市中区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子 16、蒲江县巧用“四大改革法宝”创新构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机制 17、巴中市巴州区活用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 18、德阳广汉市探索构建新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 19、成都市郫都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创造全国经验 ...https://zangdiyg.com/Home/Article/detail/id/1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