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备资质从事除皱等项目,机构用低于成本的销售价格做宣传,然后漏打、少打甚至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8月9日,人民日报发文《医疗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后果》指出上述乱象。北京商报了解到,部分美容美发店甚至推出水光针等医美项目吸引顾客,生活美容与医美界限的混淆为这一市场添上了一份乱。
利益驱动商家铤而走险,但超范围从事医美项目,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最佳效果”、不谈“不良后果”,这些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扰乱医美市场。
生活美容or医疗美容
绣完眉毛再来个除皱项目,以低价引流,最终再为高价买单,《医疗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后果》一文提到有关乱象。
当生活美容想要进入医美市场分羹,无疑给这一市场添了一份乱。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部分美容美发店推出水光针等医美项目。朝阳区一家在美发店二楼的美容院提供水光针、热玛吉等医美项目。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时,该店工作人员表示,到时美容师会带到自家开的医院进行操作,但具体哪家医院,店家没有说明。
同样,消费者小金向北京商报记者抱怨道,自己母亲在三无美容院储值了几万元,没有无菌环境,美容院就敢给消费者打水光针、割双眼皮,怎么劝自己母亲都不听。
2002年颁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对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其中,“医疗美容”是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生活美容是用护肤品等非医疗保健手段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
机构宣传诱导顾客消费
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最佳结果”,不谈“不良后果”同样是人民日报里提到的问题。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裹挟是造成医美市场乱的重要推手,资本利益最大化,所以推动美容范围的扩大化。
监管不断加强
在宣传中只谈“最佳效果,不谈“不良后果”,以及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等种种情况都将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人民日报在《医疗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后果》一文里提到,陕西的袁女士在一家整形美容医院做完“热玛吉”项目后,面部出现烫伤情况,被确诊为面部烫伤二级,但在此前美容医院并未做出风险性提示,最后协商无果,诉诸卫健委协调,该美容医院才同意退费。
行业乱象频出,国家也不断加强监管力度。从2014年开始,国家每年都会发起打击非法医美行动,自上而下联动,规范医美行业秩序。
北京朝阳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巨峰认为,对于乱象首先重点应该加强资质监管。其次,医疗机构也应依法加强执业自查工作以消除安全隐患。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医美机构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以次充好”“知假用假”。孟立连认为,医疗美容有必然性,但不能无序、无限和无法,需要制度保障、标准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