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什么现在人们去KTV少了#的话题出现在微博热搜。
话题指出:中国现存KTV企业不及七年前一半,KTV行业这些年走下坡路,有娱乐消费市场需求变革的原因,而KTV主力消费人群也在悄然变化。
部分网友表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全民K歌”、“唱吧”等软件具备歌曲库全、歌单新、随时随地都可以唱等优点。
图为微博话题#为什么现在人们去KTV少了#网友讨论截图。
而传统KTV存在消费高、歌单老等问题,还需要和朋友同时有空才能相约,在现在更是难上加难。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化,中国年轻人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可替代的娱乐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面前。
那么问题来了,走出KTV的那些年轻人们,都去哪儿了呢?
去剧本杀沉浸式体验感拉满
图为昆明某剧本杀馆的场景布置。常舒钰摄
从热播综艺延伸至线上游戏,剧本杀逐步在年轻群体中普及。目前,线下剧本杀门店也迅速扩张,全国店面已超过3万家,数量最多的城市前三名依次是上海、武汉、北京。
玩家对剧本的品质、玩剧本的环境和互动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剧本杀店更注重剧本杀主持人和NPC的质量,店面和房间的装修大多根据不同剧本的主题进行布置。
80后创业者李丰豪的新店两周前刚刚开张,剧本杀是其中一项主营业务。“我自己是一个剧本重度爱好者,玩剧本杀能够让我从不断的重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体验跟自己平时生活轨迹不同的生活,达到放松和休闲的目的。”
95后剧本杀爱好者孙一然热衷于尝试各种社交与娱乐方式,她到店玩剧本杀的频率最高达到一周4次。孙一然表示,自己能够通过角色体验新的“人设”,过程中的参与感也更加平等,“我很享受和一群同样沉浸于这个社交方式的人一起‘刷剧本’,既满足了娱乐需求,也能交到爱好相似的新朋友”。
此外,桌游、密室逃脱等同类型游戏方式也是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去猫吧、狗咖“云吸猫、云撸狗”变成现实
图为昆明某猫吧。常舒钰摄
“猫狗双全”是令当下都市青年们羡慕的状态,吸猫、遛狗正成为一种“治愈”社会生活疲累的生活方式。
光是在二线城市昆明市内,在一款APP里能搜索到的“猫吧”就将近70家,放眼全国,这样的门店更是数不胜数。
图为昆明某猫吧中顾客在与猫咪互动。常舒钰摄
“猫吧其实就是一个休闲娱乐和歇脚的场所,环境相对安静,客人们可以一边和小猫一起玩,一边跟朋友聊聊天。”正值暑假,95后猫吧店主洪晓宇的店里大多是初高中学生至25岁左右的顾客。
“假期里我常常到猫吧来,也会和朋友们约在这里聚会。”正在上高一的马淑彦时常光顾猫吧,而这个空间也为她完成暑假作业提供了一个场所。
猫吧、狗咖不仅为“云吸猫”和“云撸狗”爱好者们提供了和宠物亲密互动的机会,很多人到店里和宠物相处后,也会直接把很合眼缘的宠物带回家。
去茶室走进“茶空间”和养生生活
这届年轻人,有多努力熬夜就有多努力在养生。作为饮品,茶天然无添加,在联合国公布的六大健康饮品中,绿茶就占据其中之一。当前,在走向奶茶、水果茶等新式茶饮的同时,部分年轻人也回归了饮茶行列。
图为位于昆明的新中式茶室。常舒钰摄
李锐在昆明经营一家新中式茶馆,他从事这一行已经3年,“在刻板印象中喝茶的人年龄段在四十岁以上,但现在喝茶已经趋于年轻化了,很多95后有买茶或者喝茶的习惯,我这里最年轻的客人是00后”。
咖啡馆的卖点之一是提供一个介于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第三空间”,而如今茶空间也具有相同的属性,既可以作为个人非正式的办公场所,又能成为一个洽谈、聊天、聚会的空间。
除此之外,人们可以通过品茶去了解接触茶文化,慢慢爱上茶道。
总的来说,层出不穷的社交方式正在满足人们不断细分的社交需求,拼团、拼组式的社交活动也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和兴趣相投的人进入同一个社交圈。
走出KTV后,当代年轻人走向更加能满足自己深度体验感的,私人化、定制化的社交方式。(记者:罗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