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单元闪客之门第2单元变幻莫测第3单元动感十足第4单元奇思妙想第5单元酷炫空间,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闪客之门第1课:熊猫的梦第2课:蜜蜂采蜜第3课:熊熊之家,主目录,第1单元闪客之门(第1-3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通过学生对Flash的逐步了解,初步感受制作动画的乐趣,体验踏入闪客之门的喜悦。在本单元中,通过任务驱动、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意识,使学生了解并学习制作逐帧动画,并利用绘图工具、导入位图等方法来完善动画的画面效果。二、学习目标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Flash,因此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与制作简单动画来体会并理解逐帧动画的制作原理与制作方法。通过本单元循序
2、渐进的学习过程,学生将逐渐了解并掌握:舞台的设置、新建图层、使用绘图工具、导入位图、制作逐帧动画、测试影片并保存动画等技能与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性,通过对新软件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操作中的相通之处,从而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并解决问题。如:文件的“保存”与“打开”,这样的操作过程同PowerPoint、Word等程序的操作相似。如:绘图工具的使用与“画图”软件中更改颜色、绘制图形的方法类似。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就感。可在每课或每个单元结束时对作品进行展示,展示与评价中可以调动学生来进行自评、互评或加入教师评价,也可在评价中增加最佳创意、最佳美工、最佳技术等。通过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使不同层次(能力)
3、与爱好(侧重技术或美术等的不同方面)的学生提高兴趣、建立信心、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学生作品放到网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单元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重点的知识、技能,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积累,并注意养成制作动画的好习惯。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熟悉Flash的工作环境,学会常用工具及属性的设置。2.学会启动、退出Flash程序。3.学会使用绘图类工具绘制并修改图形。4.学会插入帧、插入关键帧来制作逐帧动画的方法。,5.掌握新建、移动、删除、隐藏、锁定图层的常用方法。6.掌握导入位图与修改位图的方法。7.掌握输入文字与编辑文字的方法。8.学
4、会保存Flash动画文件,并生成swf格式的播放文件。9.养成制作动画的好习惯。教学难点:1.绘图工具与选择工具、属性面板的配合。2.对逐帧动画的理解以及制作。3.对图层的理解与应用。4.位图与矢量图的理解。5.在动画中导入位图并修改的方法。6.认识并正确保存Flash动画的源文件与播放文件。四、学时安排本单元共3课,总计3学时。每课均为1学时。,单元目录,第1课熊猫的梦,(一)本课教学目标1掌握Flash的启动与退出,了解Flash窗口的组成。2掌握在Flash中绘制图像的方法,学会保存动画文件。3初步学习制作逐帧动画、预览动画并生成swf格式的文件。(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引入分析大
5、量的Flash动画使网络世界更加眩目,对于学生来说,那些精彩的动画具有神秘的气息,而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可以逐步帮助他们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在课堂的引入部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请学生欣赏两个不同的动画,最好是有矢量图与位图区别的Flash动画。在欣赏中了解矢量图与位图在动画中的最终效果,矢量图清晰度高,位图清晰度较低,从而引出矢量图是使用线段和曲线描述的图形,文件体积一般较小,优点是进行放大、缩小或旋转等操作都不会产生失真。这样可以自然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工具制作矢量图的绘图类工具。同时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能制作动画,也可以成为神秘的闪客,就像被称为“动画之父”的法国艺术家爱米尔科尔曾说
6、过“做动画的人像上帝一样在创造世界”,教师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操作中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类似问题。如:文件的“打开”与“保存”,这两种操作过程与Word程序中的操作差不多;Flash中绘图工具的绘制与色彩调整的操作方法与“画图”软件中的工具使用方法类似等。在制作中引导学生尽量不要模仿教师的范例制作,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创想空间,尽量不限制题材。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制作作品的目的要明确,避免有不文明的文字或画面出现在作品中,培养同学间的相互尊重等。,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
9、习,图1.1和图1.2是两个不同软件的工具面板,它们在形状的绘制、色彩改变等方面相似。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减少新软件的陌生与距离感。,学生当前在那一帧上绘图非常重要,否则动画顺序易混乱,原因:帧的数量,由于是第一节课接触,帧的顺序与数量还未形成概念,因此容易混乱。前后帧的画面是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画面内容相似,容易混淆。,(2)帧的理解与操作是本课的难点可以借助传统动画的制作原理来认识帧的概念,帧相当于一个静态的画面,不同的两帧或多帧画面循环播放就可以产生动画效果,而每一个变换的静止画面就是一个关键帧。要注意区分帧与关键帧、空白关键帧与空白区域,见图1.3。,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
11、生给予帮助和鼓励。,图1.4,本课以制作只有两帧的单图层逐帧动画为主,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动作较快的同学,可以制作两帧以上的逐帧动画,或继续完善动画的画面效果,如:表情、动作、环境等。制作多帧动画时容易出现随着帧的增加、制作的逐渐复杂,画面内容越来越混乱的问题。此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制作动画内容的主题与表达的意图,同时当画面内容过于复杂繁琐时,适当删除局部,突出主体,确保画面的可视性。本课通过学习让学生对Flash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即可,部分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好可以通过课下辅导的方法解决。本课可以设置为2课时,第一节课以绘画为主,第二节课以动画制作为主。,(三)教学补充在互联网上有许多gif格式的小动画
13、这些复杂的动画如果使用第1课制作简单逐帧动画的方法来完成的确有些困难。而这也正是本课需要解决的要点,在课堂的引入部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第1课的学生作品,给作品的动画效果提出一些建议,如:制作眨眼睛的效果、嘴部讲话的效果等,并可以尝试完善作品,通过完善的过程发现问题:修改部分图形时,导致该帧的其他部分会产生被遮挡、删除、位置移动等影像画面整体效果的变化。由于图形是以整体形式存在的,单独修整其中的局部操作难度非常大,并且效果不自然。引出本课的重要概念图层,图层与图层的关系,图层与帧的关系,本课要通过图层与帧的联合,制作出多图层的逐帧动画。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教师可以提出问
17、多层逐帧动画,见图2.2。,图2.2,多图层操作由于图层数量过多,因此容易混淆图层与帧的所在位置,此时可以这样解决:将图层重新命名,便于找到图层。将完成制作的图层锁定,但也要注意需要操作该图层时要解除锁定(被锁定的图层内容不能被选中,因此不能修改)。这些也正是制作复杂多图层动画的良好习惯,对于今后制作大型动画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第1课保存作品的操作,学生已经对保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可以加以强化。首先保存作品的格式为fla,这是Flash的源文件,它保留了图层、帧的信息,因此便于随时修改。将保存后的作品执行“控制”“测试影片”“测试”命令,或按Ctrl+Enter键可以观看动画效果。,(三)
20、合的动画作品,让学生感受绘画功底弱不会影响制作动画的最终效果。导入位图的操作并不难,但是要想将导入的位图修整好就需要一些技术了。在这里,教师可以将没有修整或修整有缺陷的使用位图制作的动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作品存在的问题,如:图像与背景环境的过渡是否自然等。让学生发现使用导入位图的方法制作动画并不是没有技术含量,只有通过良好的技术、精细的制作,才能实现好的作品。文字工具的使用在本课是第一次接触,主要运用软件间的知识迁移来进行了解,如:更改字体、大小、颜色等的操作。保存作品的内容增加了导入的位图,让学生了解到fla格式的源文件中包含图层、帧还有库中的位图,便于今后随时修改。,2.重点
21、内容分析位图的导入与修改是本课的重点,导入位图的方法很简单,只需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命令,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使学生对库的概念形成初步认识。前面的绘图类工具与修改位图图像的差异主要是绘图类工具更多体现制作者的美术功底,而修改位图则不同,尤其是在大家使用的位图相同时,更加体现出学生在处理图像时的创意、操作技术与制作的精细度。因此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如:图片是完整使用还是截选局部;图片应用于背景还是用于动画的运动主体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操作技术保障制作的精细度,确保动画的最终效果。修改位图图像时首先需要执行“修改”分离”命
22、令,使图像分离为沙粒状,这步操作的重点是要让图像可使用套锁、魔术棒、橡皮擦等工具对图像进行二次加工。修改图像的操作并不复杂,但需要灵活,因此何时需要使用何种工具要分析清楚。,修改图像的常见情况:*魔术棒:所选图像或背景颜色是单色时使用,但要注意魔术棒工具中控制选择范围大小的“阈值”设置。当颜色为渐变色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阈值大所选范围大,阈值小所选范围小。*套锁:随意性非常大,由鼠标绘制的范围决定所选面积的大小。适合将图像边线选择成不规则的边线效果,或模拟制作图像撕裂效果,见图3.1。*橡皮擦:随意性大,通过改变橡皮擦的笔触大小来修改图像。适合修改图像的局部。,图3.1,保存作品的fla格式的
23、源文件中包含图层、帧还有库中的位图,但如果需要将位图导出成图像时,图像品质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建议上交作品时再多交一个放置位图图片的文件夹,养成将制作所需不同类型的源文件单独保存的良好习惯,这样今后再有更多类型的文件时,如:音频、gif图像等,可以避免文件品质受损、丢失或应用于其他软件等特殊事件,为今后制作大型动画打好基础,见图3.2。本单元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重点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帮助绘画能力弱的学生建立自信,培养成就感。,图3.2,(三)教学补充当选择好要“导入”的图片,单击“打开”按钮时,由于图片名称的连续性(连续名称在两个以上,包含两个),经常会弹出如图3.3所示的
24、对话框。此时如果单击“是”按钮,则会导入与选中图像名称连续序列中的所有图像,并按先后顺序分成若干帧摆放在舞台中,类似于逐帧动画。如果只想导入选中的图片,单击“否”按钮即可。,准备导入01图像时,由于文件夹中01、02两张图片名称连续排列。因此,单击打开按钮时弹出对话框。,图3.3,单元目录,第2单元变幻莫测第4课:变相怪杰第5课:文字演变,主目录,第2单元变幻莫测(第4-5课),一、单元概述在本单元中,通过对形状补间动画的逐步认识,了解简单图形、复杂图形、文字等变形效果的制作,感受属性面板中的“形状”带给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快捷与便利。二、学习目标帧、关键帧、图层,以及绘图类工具在Flash中可
25、以说是最基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因此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在制作动画时的习惯养成(如:图层重命名、图层锁定等),为后面制作复杂动画打好基础。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通过本单元循序渐进的学习,将逐渐了解并掌握创建补间形状动画是通过确定,起始关键帧和结束关键帧,并将两个关键帧之间创建补间形状的方式,来实现关键帧之间形状的变形效果。变形效果可以针对图形与图形、图形与文字、文字与文字等制作,而文字的变形效果较特殊,需要操作“修改”“分离”的命令才能实现。简单的变形效果过渡较自然,复杂的图形可以通过添加形状提示点的方法,使图形根据提示点进行改变。要通过学习培养学
26、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文学修养等方面,使学生在学习操作技术的同时将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在学习中自然体会课程整合的学习方式。本单元重点了解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制作,形状变形的随机性与提示点的变形效果较难控制,因此单元结束后,要帮助学生反思、总结实现变形效果不同方式的前提条件与需求,并注意引导学生前后知识的积累与衔接,避免知识间的断档。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巩固帧、关键帧以及绘图类工具的操作方法。,2.针对图层的操作加强练习,并强化图层重命名、图层锁定等制作动画的良好习惯。3.学会创建补间形状的方法。4.学会简单变形以及添加形状提示点变形的制作方法。5.掌握使用“变形面板”旋
28、解了关键帧的意义与使用方法,但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逐帧动画过渡过于跳跃、不自然,如何解决呢?在课堂的引入部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请学生欣赏没有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猫和老虎”的效果,感受跳跃画面的不自然,再欣赏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效果,感受两种动画的不同,体会补间形状在其中变化的优势,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创建补间形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动画的源文件,以此引出问题:这么多的图层能不能简单地合并为一个图层来制作?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出动画的图形越复杂,图形的变形越混乱,要想动画效果过渡自然,分图层制作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变形效果操作步骤简单,很容易实现,正因为如此,也容易导
29、致学生无目的地制作,动画效果任意变形,没有计划性,使动画效果混乱不堪,可观赏性很差。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动画的选题,在制作中可以适当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范例,通过实践尽快掌握、总结操作方法与技巧。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虽然不难,但要想控制好形状变形也不容易,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不同形状的变形效果,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2.重点内容分析巩固上一单元所学到的知识非常重要,那是Flash中最基础的部分,对后面所学的知识起支撑作用。重点是图层、帧以及绘图类工具的使用,同时加强制作动画习惯的养成。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是通过确定两个关键帧,即动画的起始帧和结束帧,当这两帧图形不同时,通过鼠标右键的下拉菜单设置为
30、“创建补间形状”的方法,即可由计算机来运算出两帧图形的逐渐过渡效果,从而实现形状之间的动画变形效果。这种操作使动画制作变得更加简单、自然,但绝对不能代替逐帧动画!逐帧动画对图形、文字或图像没有任何要求,可以直接使用,并能很好地表现动作过渡的细节。而补间形状的动画制作需要将文字或图像分离成沙粒状,才能像沙子一样的任意变形,它主要表现形状之间的逐渐变形。“修改”“分离”的命令在第3课“熊熊之家”曾经接触过,被分离后的图像可以使用套锁工具、橡皮工具等进行再加工,如果不满意,还可以重新调用库中的图像。运用知识的迁移性,我们可以了解本课针对文字使用分离命令后,文字呈沙粒状,此时也可以单独处理文字,但要注
31、意被分离后的文字以图形方式显示,不能再使用文本工具进行编辑。,制作文字之间的补间形状动画时经常会出现动画效果不显示的问题,主要原因如下:两帧文字完全相同,导致没有动画变形效果出现。文字没有执行分离命令或只有一个关键帧的文字被分离,导致动画中的文字出现类似逐帧动画跳跃的显示方式。(三)教学补充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针对单一图形变形效果较为自然,如果图形过于复杂建议分成多个图层制作,否则画面会任意扭曲变形,导致动画效果混乱,见图4.1(当然这样的混乱效果并不是不可以使用,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礼花的制作等)。,第1帧,过渡帧,第30帧,单一图形,复杂图形,图4.1,当文字内容较多
32、时,使用“修改”分离”命令首先会将多个文字分离成单个文字,然后再将单个文字分离成沙粒状,此时文字转化为普通图形。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保证文本统一字体、大小、位置的同时,任意编辑文字的色彩、形状、位置等效果,(但要注意分离成沙粒状的文字不能再使用文字工具对其进行编辑)见图4.2。,单元目录,第5课文字演变,(一)本课教学目标1巩固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制作方法。2掌握添加并编辑形状提示点的制作方法。3学习使用“变形面板”复制并旋转图形。(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引入分析第4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制作方法,通过制作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变形的效果并非按照设想的来改变。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的引入
33、部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设计一个需要变形的动画效果,使用第4课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方法来制作,然后观察动画的最终效果,发现设想与实际的差异。也可以通过分析第4课学生作品存在的问题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即添加形状提示点可以改变动画变形的随机性。运用变形面板制作图形特效有很多方法,本课重点介绍的是通过改变图形中心点的位置、配合统一角度的改变,使图形旋转并复制,从而制作出横向的连续图案。当然可以引导学生,如果中心点位置不同、图形角度不同,配合旋转并复制会有哪些更加特殊的效果,这样来调动学生美化画面的想法,使作品看起来更富有个性、更丰富多彩。本课通过学习并制作文字的演变,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字的发展历
34、史以及我国传统图案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如将称为“带状图案”的二方连续,这些在美术课上曾经学习并绘制过的图形,运用所学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使学生体会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快捷,要利用课程整合将知识串联起来。,2.重点内容分析通过前面对简单的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学习,学生们已经明确了制作此类动画的主要步骤及原理。而本课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形状按照要求变形,即添加形状提示的方法。添加形状提示的目的:为了使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效果更加完美,让补间形状动画中两个不同的形状的轮廓按照提示点的方向有规律地变形,以此防止出现任意变形导致画面混乱的效果。添加形状提示点的方法:首先要确保
35、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已经制作完成,然后才能添加形状提示,否则此命令为灰色。接下来分别选择动画的起始关键帧和结束关键帧,并执行“修改”“形状”“添加形状提示”命令,通过调整提示点的位置来控制两帧的变化。但是由于两个关键帧中间的具体变形效果最终还是由计算机通过运算获得。因此,如果两帧提示点的摆放位置改变过大或添加的形状提示点过多,都将导致动画的变形效果失常或无效。完美的效果还需要多次试验并总结经验才能获得。,使用线条工具绘制单个图案时,按住Shif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可以出现水平、垂直、斜向45度的直线。也可以执行“视图”“网格”显示网格”命令,调出网格做为辅助的参考线。这些网格只起参考作用,不会出
36、现在最终的动画画面中。本课结合中国传统的祥云云纹来制作二方连续美化画面,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与传统,同时也是为了配合整个作品,使作品协调一致,更好地表现中国传统的韵味。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学生处理问题、考虑问题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二方连续,通过适当提示,引导学生夸张地调整中心点的位置、图形旋转的角度等,启发学生想像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美化画面的愿望,使作品看起来更富有个性、更丰富多彩。在制作时,中心点距离图案的位置使复制后的图案效果多变,如果控制不好,可以在复制之后单独选择部分图案进行调整。图案的样式不要
37、限制学生,当然教师也可以提供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图案作为参考,开阔学生视野。,使用变形面板制作二方连续图案,本课是通过改变图形中心点的位置,配合角度的改变,使图形旋转并复制成两个,再依次类推,将两个复制成四个从而制作出横向的连续图案,见图5.1。,本课不但要评价学生作品的技术应用,还要评价作品整体的画面效果,以及学生设计的二方连续。可以与美术教师合作评价,或者在学生间展开自评、互评等。,图5.1,(三)教学补充添加形状提示的命令只针对一个起始帧和一个结束帧,如果下一个关键帧要和前面的结束帧产生添加形状提示的形状补间动画,需要给前面的结束帧重新添加新的形状提示才有效,见图5.2。,第1帧第20帧第
38、40帧,前面的形状提示,后面的形状提示,图5.2,单元目录,第3单元动感十足第6课:快乐猫咪第7课:穿越森林第8课:蝴蝶飞舞,主目录,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活动主线是:元件的制作与创建补间动画的方法。通过了解元件的基本概念,掌握元件的基本制作方法,明确图形元件与影片剪辑元件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制作Flash中经常使用的创建补间动画以及引导线动画。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了解了帧的概念,并对创建补间形状的动画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也能够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出各种图形。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与创作实践学生对动画作品也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本单元在提高学生知识认知与实际操作技能上有了进一步要求
39、。学生要重点掌握Flash中最常使用的元件概念,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作品创作中。在熟悉元件的制作与使用后要逐步实践创建补间动画的创作,同时结合引导线的学习完善动画作品。,第3单元动感十足(第6-8课),知识:元件的功能;图形元件与影片剪辑元件在概念上与使用上的区别。图形元件一般指重复使用的静态图形,而影片剪辑元件可以是一小段独立的电影,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当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再引导学生两种元件从制作、应用、实例调用、测试后的实际效果(是否循环)等方面更全面的认识元件的强大功能。在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引导层路径的绘制以及被引导对象的运动特点。技能:创建图形元件;创建影片剪辑元件
40、;创建补间动画;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注意比较补间动画与补间形状两种动画的区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该对动画制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元件概念的引入,使动画创作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把创作一个Flash作品比作建设一幢大楼,那么元件的制作就好比在烧制一块砖、一片瓦。有了元件的概念,可以为学生扩展元件库的概念,可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共享与合作的乐趣。反思:经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动画制作方法,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原有知识的巩固与积累,要将所学知识点进行相互区分和相互关联,促进知识间的横纵联系,便于知识的灵活运
41、用。,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图形元件的制作方法。2.学会创建补间动画。3.掌握补间动画属性面板的设置方法。4.学会制作影片剪辑元件并调整元件属性。5.了解文字对象的编辑与动画设置方法。6.学习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1.图形元件与影片剪辑元件的区别。2.补间形状与补间动画的设置方法以及两种动画之间的区别。3.影片剪辑元件特殊效果的设置。4.引导线动画的合理运用。四、学时安排本单元共3课,总计3学时。每课均为1学时。,单元目录,第6课快乐猫咪,(一)本课教学目标1.掌握新建并编辑图形元件的方法。2.学会创建补间动画的操作。3.了解库并运用库管理和应用图形元件。4.了解DECO工具
42、的简单操作。(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引入分析众所周知,各种软件经常会升级或改版,这是为了让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更加强大,而这之前的不足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的,发现不足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在前面学习的运用Flash制作动画的方法有没有不足呢?有解决办法吗?本课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请学生欣赏以前制作的动画作品,尝试修改并完善动画,通过操作引出存在的问题:图层繁多,选择图形并修改时容易导致操作错误。相同的图像在多个关键帧中出现,需要修改多次,重复性操作过多,容易出现错位、错帧等问题。由这些问题引出弥补的方法,将同一图层使用的相同图像用“图形元件”来解决,自然过渡至本课所学的关键内容。教师要注
47、果调整两个关键帧之间任意位置上的图形元件时,将出现新的关键帧,见图6.5。这样的操作在充分掌握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后,会给动画制作带来快捷,但初次接触,容易导致操作混乱,产生的动画效果不尽人意。,图6.5,单元目录,Deco工具是一种类似“印章”的填充工具,配合属性面板,它可以快速完成大量相同元素的绘制,见图6.6。将其与图形元件和影片剪辑元件配合,还可以制作出效果更加丰富的动画效果。,图6.6,单元目录,Deco工具除了可以直接使用软件预设好的一些图形绘制以外,它还提供了开放的创作空间。在Deco工具的属性面板中,使用绘制效果中的编辑按钮调用制作好的元件,加上高级选项中的参数调整,就可以完成复
48、杂图形或者动画的制作。见图6.7。,图6.7,单元目录,选择一种绘制效果进行编辑,平铺后的最终效果,第7课穿越森林,(一)本课教学目标1.巩固图形元件的制作方法2.掌握应用“组合”、调整“叠放顺序”等多种技巧绘制图形。3.巩固传统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4.掌握文字对象制作传统补间动画的方法。,(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引入分析教师可以演示如图7.1所示的七彩填充的小球旋转下落,并且小球逐渐变小变透明的范例,然后向学生提问:使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否完成该动画效果的设置?你能在一分钟内制作完成吗?,2.重点内容分析本课的重点在于图形元件的绘制、传统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以及调整属性的详细设置。(1)
50、。注意在不选中线条的情况下,鼠标指向线条中间位置,指针变为弧线即可调整线条弧度;鼠标指针指向线条端点,指针变为直角可调整线条端点位置,见图7.3。组合(Ctrl+G)与打散(Ctrl+B)。在Flash中,元件、文字及组合图形(图形经过组合后便于画面的编辑)均可以被设置为传统补间动画,要注意的是文字与组合图形是将传统补间动画最后一个关键帧的画面转换成库中的元件“补间2”,这样虽然便捷,但对后期修改动画造成麻烦。与组合对应的操作是“打散”,打散后的图形经常被用于创建补间形状。,图7.2,图7.3,(2)传统补间动画的设置传统补间动画设置的对象应该是“文字”、“组合图形”或“元件”,此时两个关键帧
51、之间只能设置“创建传统补间”或“创建补间动画”,而“创建补间形状”则为灰色,只有当两个关键帧中的图形为打散状态才可使用。见图7.4。讲解上述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并真正掌握创建补间动画与创建补间形状两种动画的区别。,图7.4,(3)创建传统补间的属性设置创建传统补间的动画属性有“缓动”、“旋转”等属性设置,要根据动画的实际需要对属性进行设置。如:车轮向前行进选择逆时针旋转、汽车停车时越来越慢调整缓动值、将小鸟的飞行轨迹调整到路径使小鸟沿着指定路线飞等,见图7.5。,图7.5,2.设置传统补间动画时,可以单击“编辑缓动”按钮,对“缓动”属性作细致调
52、整,见图7.7。,(三)教学补充1.“对象绘制”选项。使用绘图类工具时,通常默认的绘制效果是打散状态的,为了便于图形间的叠放和修改,Flash在工具栏下方提供了“对象绘制”选项,绘制的图形会自动成为组合对象,便于修改的同时,还可以直接对其创建传统补间的动画设置,见图7.6。,图7.6,图7.7,单元目录,第8课蝴蝶飞舞,(一)本课教学目标1.巩固“图形元件”的制作与应用。2.学习“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方法。3.学习引导层动画的制作与合理应用。(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1.课堂引入分析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传统补间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可以实现简单的动画效果了。但是如果希望元件不仅仅沿直线运动,而是按照我
53、们期望的轨迹运动,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引入如图8.1所示的范例,演示介绍小球沿抛物线运动的方法。,注意强调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要点:为图形元件“小球”创建传统补间。在“小球”图层上“添加传统运动引导层”,使用绘图类工具绘制运动轨迹。在“小球”图层的起始帧和结束帧的位置,分别将元件中心点贴近至引导线两端。,图8.1,2.重点内容分析(1)引导层动画的创建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引入范例让学生简单了解制作引导层动画的基本步骤,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范例演示能够举一反三,自己制作出蝴蝶飞舞的引导层动画。通过操作,学生能够总结出引导层动画遵循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值得注意的环节:引导线只是辅助线段,最终不会
54、出现在播放的作品中。绘制引导线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绘图类工具,如:地球运动轨迹使用椭圆工具;昆虫飞的轨迹使用铅笔工具等。无论用何种工具绘制引导线,都要确保引导线是一根连贯的线段,否则引导线处于失效状态,只能按照默认的直线方向运动了。,(2)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在范例中,“转动的扇叶”与“蝴蝶”都是影片剪辑元件,不同的是“转动的扇叶”是在影片剪辑元件中嵌入图形元件制作的传统补间动画实现的动态效果,而“蝴蝶”则采用了逐帧动画的方式,这两种方法在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中较为常见。当然还有很多技术都可以应用在影片剪辑元件中,如:引导层动画、遮罩动画、按钮、声音等。值得注意的环节:在绘制逐帧动画的蝴蝶时,应该
55、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模仿,注意蝴蝶翅膀与身体的叠放顺序,蝴蝶翅膀不同时刻的形态,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并在此过程中练习“任意变形工具”的“旋转与倾斜”、“扭曲”、“缩放”、“封套”等不同选项的用途。在教材的范例中,每一只运动的蝴蝶动画对应一个运动引导层。使用铅笔等工具绘制引导层的路径时,无须考虑线条的颜色、粗细,该线条只表示一种运动轨迹,在影片播放时线条不显示。演示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元件中心与引导线路径端点对齐锁定。元件颜色的属性设置除了透明度Alpha以外,还有亮度、色调、高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改变这些属性,看看元件的外观有何变化。,(三)教学补充1.绘制引导层轨迹可以使用钢笔、铅笔、直线
57、上的“绘图纸外观”,观察元件运动路线。如图8.3。,图8.3,第4单元奇思妙想第9课:神奇飞熊第10课:水波荡漾第11课:心语星愿,主目录,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活动主线是:在熟练设置传统补间动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补间动画”、“遮罩层动画”的设置方法,认识Flash模拟镜头视觉效果的作用,了解按钮元件的基本制作与使用方法。通过制作活动,不断积累所学知识并将其综合应用,体验自主探究与自由创作的乐趣。二、学习目标创建传统补间动画是Flash动画创作中经常使用的。在其应用的基础上,本单元重点介绍了与之相似但操作更加便捷的“创建补间动画”、“遮罩动画”等常用技巧,并力求通过创作带有各种特殊效果的作品,
58、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注意本学科知识的迁移,要能够将第3单元所学的元件等知识灵活运用到本单元的活动中。,第4单元奇思妙想(第9-11课),在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元件的位置、大小、色彩等的改变要结合作品内容进行调整,不要过于花哨,导致作品视觉效果混乱。在遮罩动画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种特殊的动画设置方式创作出多种神奇的效果。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与迁移。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还应该掌握Flash创作中常用的交互手段:按钮。通过制作按钮、添加动作命令等,让动画作品实现人机交互,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本单元每个范例的制作过程都涵盖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