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求知欲很强的家长经常在问:为什么我儿子会是这个颜色?怎么跟他的爸爸妈妈长得不一样啊?爸爸明明是A色的,为什么儿子有B颜色的毛啊?为什么的A颜色的爸爸和B颜色妈妈生下来的小猫颜色跟预想的完全不一样甚至出现了意料之外的颜色?说回我们的小短腿Minuet,又称米努特、拿破仑(曾用名)、小步舞曲,作为一个全色系的猫种,在花色方面充满了很多可能。
猫咪的颜色和花纹主要由性染色体X和常染色体所决定:性染色体决定猫的颜色,猫的毛发只有黑色(及等位的巧克力色和肉桂色)的真黑色素和红色的嗜铬黑色素,即黑和红两种颜色。因为颜色的伴性染色体X遗传,公猫常只有一种颜色红或黑,而母猫则可能出现玳瑁色。
常染色体决定猫颜色的分布及花纹。
米努特常见的基因有:
显性基因:短毛基因,白斑基因,全白基因,虎斑基因,渐层色基因,金吉拉色基因等。
隐性基因:长毛基因,重点色基因,金色基因,巧克力色基因,肉桂色基因等。
注释1:显性基因(Dominantallele)用来形容在一种等位基因,决定子代的相对性状表现的等位基因中,力量较强的、能决定子代性状表现的基因。
注释2:隐性基因(Recessivegene)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二倍体的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一种使毛发中色素粒子的密集程度降低的隐性基因。因淡化基因的作用,真黑色素(black)的密集程度降低就会表现为蓝色(blue),嗜铬黑色素(红)就会变为奶油色(cream)。巧克力色(chocolate)变为丁香色(lilac),肉桂色(cinnamon)变为小鹿色(fawn)。
白色基因主要有显性全白基因,白化白基因(albinowhite),白斑基因。
大多数纯白色的猫为显性全白,少数为完全化白色斑点及白化白。显性全白基因可能会影响猫耳朵的螺旋器(organofcorti),造成听觉障碍。
白斑的形成相对比较复杂,白斑是由多种白斑基因共同影响。而有些不正常的白斑并不是受白斑基因的影响,而是基因突变,发育异常,疾病恶化或年龄衰退。
白斑基因因为拥有多种等位基因,且可能由多等位基因共同影响,现今并没有十分透彻的白斑基因研究。白斑基因S的研究目前相对比较完善,可以做白斑遗传的参考。
重点色(colorpoint)指猫的毛发受到重点色基因的影响,在脸部,耳朵,四肢和尾巴几个重点处出现较深的颜色。刚出生的重点色小猫是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低于母体内温度,在成长过程当中身体最冷的地方(脸、耳朵、四肢、尾巴)就会逐渐显现重点色基因的花色花纹,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颜色会越来越暗。在TICA标准里面,约有十几个品种可以孕育出重点色的后代。
重点色为隐性基因,必须有两份有三种不同基因。暹罗型重点(point),比如暹罗,布偶,喜马拉雅等。眼睛虹膜颜色为蓝色,基因型Cs/Cs。
缅甸型重点色(sepia),典型代表为缅甸猫,眼睛虹膜多为金黄色或绿色。基因型Cb/Cb
东奇尼重点色(mink),比如东奇尼猫,眼睛颜色多为碧蓝色。基因型Cs/Cb
银色和金色是因为猫的毛发受到多种基因的影响,使毛发开端的色素被抑制,只有在尖端保持原来的花色,其余部分表现为白色(银色)或微黄色(金色),原来的花色则可以是全色、玳瑁色或虎斑。
根据受影响程度的不同,共有“烟色(smoke),颜色约占的部分;“阴影色(shaded)”(或“渐层色”),颜色约占的部分;和“金吉拉色(chinchilla)”(“毛尖色tipped”,“贝壳浮雕色(shell)”),颜色约占的部分)三种类型.。
从基因角度来说,金色、银色是由颜色抑制基因I(inhibitor),阔带基因Wb(wideband),刺豚鼠基因A(agouti)不同的搭配作用而形成,这三种基因都为显性基因。
颜色抑制基因I会抑制色素颗粒在毛干上的表达,因此形成渐层系猫色。颜色抑制基因I为显性性状,猫咪只要携带一份颜色抑制基因I就会抑制色素的形成,形成颜色抑制。携带两份隐性颜色抑制i的猫咪,不表现为银色。(金色该等位基因型也为ii)
阔带基因Wb(wideband)会使猫毛干上浅色区域的色带变宽。阔带基因Wb的数量以及颜色抑制基因I及刺豚鼠基因A的不同组合造成了颜色的不同。即使携带相同数量的阔带基因Wb也可能会有不同的颜色。
隐性刺豚鼠基因a+阔带基因Wb=固色
隐性刺豚鼠基因a+阔带基因Wb+显性颜色抑制基因I(inhibitor)=烟色
显性刺豚鼠基因A+阔带基因Wb=金色系
显性刺豚鼠基因A+阔带基因Wb+显性颜色抑制基因I(inhibitor)=银色系
由此可以看出
有无刺豚鼠基因A及阔带基因Wb,形成了固色,烟色,金银色系。
有无颜色抑制基因I,形成了金色,银色。
阔带基因Wb的数量及类型(Wb,wb)的影响,形成了金吉拉色(贝壳色),阴影色(渐层)
金吉拉色(chinchilla)(毛尖色tipped,贝壳色shell)
金吉拉色(毛尖色,贝壳色)的毛尖端部分的颜色最少,约占毛干颜色1/8的部分。
阴影色(shaded)
阴影色(渐层色)相对于金吉拉色更深,银虎斑更浅。约占毛干颜色的1/4,。
阴影色猫咪由虎斑的弥散分布+颜色抑制基因I+较低程度的阔带基因Wb所构成。
他们可能由麻色虎纹(tickedtabby)或者弥散分布的标准虎斑(classictabby),鲭鱼纹(mackereltabby)
阴影银色的颜色介于银虎斑于金吉拉色(毛尖色)之间,通常由银虎斑与金吉拉色(毛尖色)繁育而来。
银虎斑(silvertabby)
银虎斑的种类就很多了,包含点纹(spotted),鲭鱼纹(mackerel),经典虎斑(classictabby)等刺豚鼠基因A+颜色抑制基因I+阔带色基因Wb。银虎斑可以包含所有虎斑纹路。
烟色(smoke)
常见的烟色(smoke)约占毛干颜色的1/2,属于颜色最暗的银色。
由于烟色不含刺豚鼠基因A,所以一般的烟色相对比较暗,灰。
当阔带基因Wb过度的表达会使有些烟色看上去像阴影色,难以分辨,只用通过DNA检测才能确认。因此在一些协会里比如CFA,金吉拉色,阴影色,烟色,取决毛尖颜色的多少。
绝大部分携带刺豚鼠基因A的猫咪鼻部颜色为暗红色或酱色,而浅烟色的猫咪因为不携带该基因,所以鼻部颜色为黑色。因此由猫咪鼻部颜色进行区分。
金色(golden)
在银色系的繁育当中,一些银色系猫并非纯合子的颜色抑制基因I,其后代可能只继承到刺豚鼠基因A和阔带基因Wb,没有继承到显性的颜色抑制基因I,而形成了金色系。
阔带基因Wb对于金色系作用更加明显,使浅色区域变得更加宽,色素颗粒的表达更加受限,毛发看上去金色系更加明亮,即便是金色系的猫咪拥有不同的刺豚鼠基因A,但是猫咪呈现出来的颜色却更加近似于阴影色和毛尖色,而非金色虎斑,
金色系的猫是可以携带任何纹路的刺豚鼠基因A。
金吉拉色、贝壳浮雕色的基本毛色表(银色系、金色系)
渐层色的基本毛色表(银色系、金色系)
烟色的基本毛色表(银色系、金色系)
以上资料、图片整理自wikipedia、messybeast、valleycatsinc、fanciers、catdogtest、Dr.Yaki、TheCatFanciers'Association、TheInternationalCatAssociation。
中间加入的一些个人理解,有误之处敬请指正,也欢迎各位资深专业繁育人加以讨论,希望会有更多可爱的小短腿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