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只猫,那么你已半只脚踏入了艺术圈。
——养猫的都是艺术家。
从一个房间优雅信步走到另一个房间,猫咪们喜欢时不时泄露自己的哀伤与恐惧,或用利爪留下抓痕,或歇斯底里地怒吼。
但大部分时候的它们,是略带忧伤地在窗边安静地看着外界人流交织,沧海变迁。比起狗,它们的高度敏感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情绪多变,易怒,沉思,注视,观察,敏感……这些标签同样适用另外一个群体——艺术家。不得不承认,猫和艺术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部分艺术家,都有一只猫,并从它们身上获得最美妙的灵感:从古埃及的人面狮身像艺术品到法国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的画作里,以及众多雕版印刷画里,都能见到猫的身影。
2014年7月30日,就有人发起了一个“博物馆猫日”(#MuseumCats#)的活动。
全球各大知名博物馆纷纷晒出自己的镇馆之“猫”,从绘画到雕塑,工艺品到木乃伊。
▼MediaSpaceLDN
▼梵高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
▼安迪·沃霍尔博物馆
一枚彩蛋:1909年2月到1929年1月,这只叫Mike的猫咪一直担任大英博物馆的「门卫」。Mike的讣告还登上了《时代》杂志。
艺术圈这股致敬猫咪的复古风潮两年后又卷土重来,英国WorcesterArtMuseum近期做了一个关于艺术作品里的猫科动物的展览,展的名字就叫作“喵”。
比起猫咪的幽默感,艺术家往往更偏爱它们丰富古怪的表情,并将之收入作品之中。在几个世纪前的艺术品里,猫便已经是缪斯。
以下就是此次展览的部分展品,如果今年的5月到9月你将去往英国,爱好猫咪的你请一定不要错过。
▼HelenHyde,《墨西哥风情女子》,1912年浮世绘
▼WillBarnet,《冥想的米诺》,1994年
▼罗伯特·纳尔逊,《猫和老鼠》,1976年
▼泰奥费尔·亚历山大·斯大林,《冬天的猫》,1909年
▼科内利斯·德菲斯海尔,《猫》,1657年
▼藤田嗣治,《无名》或《女孩,猫和瓷砖》,1982年
▼伍斯特艺术博物馆馆藏,《埃及猫》,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72-525)
▼吉田古原,《黑豹》,1987年
除了线下展览,爱猫成痴的艺术家们还把热爱延续到了网络上。旧金山猫咪博物馆(CatMuseumSF)就是一个专门搜集猫咪的前世今生的艺术作品的网站。
他们称自己是探究人与猫科动物的关系研究者。主创们都是爱猫成痴的达人,连自我介绍里都用带猫的照片。
网站首页赫然挂着知名猫奴马克·吐温的话——“在所有上帝创造的生物中,唯一不能当成奴隶驱使的,就是猫。如果人、猫可以混血,人的品质将提升,猫的品质就会下降。”网站按照艺术品类别细分,古埃及艺术品、猫科电影节、猫咪出版物、猫咪卡通、猫咪儿童读物等等,事无巨细地搜集关于猫咪的一切。
他们定期结合网络推出关于猫的艺术作品展览。年初的时候他们做了一期关于电影里的猫科动物展览,以配合互联网猫咪电影节(theInternetCatVideoFestival)的进行。猫咪电影节在1月举办,期间博物馆都布置成电影剧照的展厅。
想起我国猫奴代表丰子恺说的一句话,“猫是男女老幼大家都喜欢的动物,猫的可爱,可以说是群众意见。”想必上述这些美好的艺术品,便是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