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像我这样的人》歌词解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原谅我放荡不羁情商低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哆啦A梦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广泛欢迎,这个爱吃铜锣烧的蓝胖子进入中国后,陪伴了一代代不同年龄段的爱好者走过难忘时光。但很少有人会注意,蓝胖子的“父亲”藤子不二雄有着对武器的热爱,在他的作品中,不乏历史上的经典武器模型和未来高科技武器道具,但他更是一个极其热爱和平痛恨任何战争的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暗喻深刻的含义。
《无敌炮台》这集中,小夫挨揍后玩具也被小霸王胖虎抢走,富有同情心的主角大雄利用哆啦A梦的道具借给小夫无敌炮台。而小夫利用这部随时可以炮击任何目标的武器开始横行霸道,比胖虎有过之无不及,让人无法将其和之前凄惨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个故事昭示一个道理:强大武器肆意使用,必然会给和平带来巨大威胁,最后造就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独裁者。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不忘初心,也同样体现在国防实力强大之后,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如果某国军力强大后忘记了曾经被霸强欺凌的酸楚,将强大武器用于施暴,那么你就会和昔日的侵略者别无二致。
在《遥控船海战》故事里,小夫得意洋洋炫耀的战舰模型意外落入蓝胖子和大雄之手,小夫及其表哥操纵遥控飞机炸沉战舰模型,成了落汤鸡的大雄又以仿真可控核潜艇反击…两败俱伤后,作者通过小夫的表哥之口哀叹:战争就是消耗金钱的愚蠢行为!而在《神枪手》的故事里,射击天赋超群的大雄乘坐时光机穿越回十九世纪美国西部后,即使面对凶恶的歹徒,自己占尽上风,但也只是将目标指向对手的武器,而没有直接击毙对手。充分反映了藤子不二雄痛斥冤冤相报的战争劳民伤财的观点,更反映了他珍视一切生命的可贵品质。
另一个故事中,同时拥有了玩具导弹发射按钮的大雄、小夫和胖虎一度利用这种道具打的不可开交,最后不但自己饱受其苦,也给邻里和小动物带来灾难。最后,打算重归于好的几个小伙伴同时将导弹发射按钮丢开,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和好。毫无疑问,这一感人镜头暗喻着作者有多么渴望世界无核化,据说这个故事创作于当年美苏核竞赛时期。小小的动画,暗喻着作者在内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厌恶恐惧核武器扩散的愿望,联想今日美国试图通过中导等问题再启核竞赛,让人不禁要说,堂堂超级大国总统,还不如一个动漫作者!
一篇软文的作者曾感叹:哆啦A梦的蓝色,代表着和平的蓝天。现在看来,此话十分正确,男儿不可不知兵,但切不可好战!
我一向不怎么看奖项榜单。因此,当我发现《无敌破坏王》还不是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我心里是有些许惊讶的。同一年的《勇敢传说》获得了这一奖项。怀抱着很高的期待看完《勇敢传说》后,我的心理落差有点大,同时心里产生另一份讶异。我认为《无敌破坏王》是很优秀的故事,但《勇敢传说》在我看来并没有特别优秀。
我将电影的故事性看得非常重,对分镜剪辑、配乐、演技等方面的宽容度则比较高。仅就故事性而言,我认为《勇敢传说》是不如《无敌破坏王》的。当然我知道,奥斯卡评审的标准必然与我不同,毕竟「最佳动画长片」不是「最佳动画故事」。关于评奖的争论,我无意参与。我依旧打算从故事性的角度,来讨论《勇敢传说》。
首先需要强调,我所讨论的重点可能会更倾向于不足之处,尤其是故事性上的。这不难理解,《勇敢传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观众的要求和预期肯定会更高。
平心而论,《勇敢传说》并不是不好,它的故事是完整的。而且,从文化风格到剧情发展,《勇敢传说》都有自己的特色。母亲非常注重礼仪,女儿则很率性,二者的矛盾冲突让我有所期待。当看到母亲变成熊,与女儿公主互动,这一场景让我忍俊不禁。主角与母亲的隔空对话剪辑、一些伏笔的运用,同样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当心理预期值调到最高后,就会觉得《勇敢传说》还不够好。
所以,我将要讨论的就是,究竟哪些不足之处,造成了这种心理落差?
在观影最初,我就感觉到一股违和感。《勇敢传说》故事的世界背景是虚构的。主角是一个王国的公主,她很率性。但她的母亲是女王,反复强调公主要有公主的样子。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并没什么不好,只是放在那个世界背景就不是很有说服力。
主角所在的王国看起来就像是村落小镇,居住的王宫也只是石头堆砌的城堡,没有过多装修。这样的环境下,母亲反复强调公主形象,就显得小题大做。这就好比现实中,村长夫人教育女儿要有公主姿态,只会徒增笑料。
同时,母亲几乎以强硬的姿态要求主角接受联姻的现实,并表示,如果不这么做会引发战争。但实际上——为什么会引发战争?诸部落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什么?联姻能改变什么局势?——关于这些问题,电影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几乎可以认为,《勇敢传说》的故事背景是有欠考虑的。尽管人物的情感动机看起来都很真实,但不完整、不真实的故事背景,导致故事如同空中楼阁。故事背景不具有说服力,就意味着母亲逼迫女儿的行为不是很合理。这是造成心理落差的一个原因。
《勇敢传说》存在的另一个不足在于,故事主题和剧情脱钩,并产生了一定的说教倾向。电影片名就是“Brave”,但我看完电影之后,依旧不理解这个勇气到底是在说什么。电影在最后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有人说命运并非我们所能掌控,结局并不由我们自己决定。但我(主角)有更好的理解。命运就在我们心间,要有足够勇气才能面对命运。”
毫无疑问,这就是电影要表达的主题。但哪怕将主题反复读几遍,甚至是诵读英文台词,依旧很难让人理解。故事的主题不应是模糊的,而必须是清晰的。比如《无敌破坏王》的结尾,主角自述:“其实我并不需要一个勋章来证明自己是好人。”只要看完《无敌破坏王》,就能很轻易的理解这句故事主题,剧情也很好的证明了主题。
而在《勇敢传说》中,主角被要求政治联姻。但她不想接受这样的命运,于是求了巫婆。魔法降临,母亲变成了熊,这又是主角不想要的。于是,主角马不停蹄的想要让母亲恢复原样。最后皆大欢喜,母亲变回原样,女儿不用联姻。
整体剧情就是这样,但从中很难看出剧情与主题的联系。主角的命运到底是什么?母亲的命运是什么?王国的命运是什么?——关于「命运」二字,电影并没有表达清楚。如果说命运所说的是联姻,那么故事最后又不用联姻,这如何体现“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命运”?勇气二字究竟体现在哪一段剧情?
一如故事背景显得空中楼阁,《勇敢传说》的故事主题也显得空洞。事实上,好的故事一般都会避免主题过大,诸如命运、勇气等词汇常常会显得空泛。电影篇幅有限,故事主题越具体越好。宏大主题常常是以小见大的结果。
以上是《勇敢传说》让人感到心理落差的两个根源。尽管就剧情逻辑、人物形象来说,《勇敢传说》并没有大问题,但较为空泛的故事背景和主题,会让故事本身缺乏支撑。相比之下,《无敌破坏王》针对「游戏角色拟人化」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虽然《无敌破坏王》的故事背景是幻想的,但却更为完整具体,让人更舒服的欣赏剧情。
好啦,关于心理落差的讨论先到这里。接下来,我想更进一步的分析主创团队可能忽略的问题。让我们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勇敢传说》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从剧情来看,《勇敢传说》可以归类到《救猫咪》十种故事类型的「如愿以偿型」。或者换一个说法,魔法故事。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类型,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类型。通常来说,这一类型的故事由三个主要元素构成,分别是愿望、魔法和教训。同时,魔法故事的主题常常落在「回归原点」。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寻梦环游记》就属于这个故事类型。主角的愿望就是家人不阻碍他玩音乐,魔法则是进入了亡灵世界(需要得到家人祝福才能回归),而教训是“家人和音乐同样重要”。再看故事主题,主角回到了原点,认识到幸福就在身边,他想要的就是故事刚开始他已经拥有的。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美好,是魔法故事最深刻的寓意。
当然,魔法故事也有一些自己的小技巧。很多魔法故事都会有一个“知心人”的角色,他向观众解释魔法,同时也是主角的倾诉对象。在《寻梦环游记》中,那个骷髅爷爷就是知心人角色。此外,在设计魔法故事主角的愿望时,也要表达出一点:当心你的愿望。
结合以上的类型简介,咱们再来看《勇敢传说》。主角的愿望是改变母亲,巫婆早就提醒,要当心你的愿望。魔法不言而喻,母亲变成了熊。而教训则是,主角意识到和母亲的关系弥足珍贵,回归原点。看起来都没问题,但在魔法环节却没有处理好。
一方面,主角始终在否定魔法。回忆一下,《寻梦环游记》的亡灵世界不也有很多乐趣吗?主角一度享受其中。即便是诅咒性质的魔法,主角也有享受的过程。在品尝乐趣之后,故事再逐渐揭晓这些魔法的负面影响,将故事推向第三幕。
而《勇敢传说》的主角几乎在见到魔法的瞬间,就立刻拒绝接受。哪怕随后有一段无足轻重的游戏环节,但主角始终都在否定这一魔法。如果主角从来都不接受这一魔法,那这一魔法就显得毫无吸引力。我认为母亲变成熊的这一魔法并不算是很有创意。
另一方面,主角与母亲之间的互动不是很有说服力。《勇敢传说》并没有设计一个“知心人”角色,主角无法找人表达“母亲变成熊的影响”。尽管大家都知道熊是母亲,但与动物对话其实和对墙说话没什么区别,都是自说自话。
同时,虽然主角和母亲的关系是故事的重点,但母亲变成熊之后无法说法,这就意味着主角和母亲无法有效互动。两人原本的分歧那么大,但电影却不给他们言语沟通交流的机会,这并不是很合理的设计。哪怕是让熊说话,故事空间也会更大。说到底,我认为《勇敢传说》的魔法并不算是很好的设计。变身魔法的创意不算特别,魔法对剧情也没有质的影响。
总而言之,《勇敢传说》在配乐、画工、风格上的完成度很高,但在故事性上,我认为并不是很优秀,还有提升空间。作为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勇敢传说》只能说中规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