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知道线条的种类和作用,掌握线条不同排列穿插的方法并
能用单线组合创作画面。感受线条组合的美,提高学生的绘画创造能
力。
[教学重点]线条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线条的各种排列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线条和绘
画方法。
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
(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一,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
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
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
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
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
(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
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
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
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
线条。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2、雄伟的塔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国家(地区)的塔造型不
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B.应会: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
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
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教具准备]:关于塔建筑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
(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
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
讲评。)
3、捏泥巴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掌握捏制
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各种活动,运用揉,搓,捏,粘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
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基本形态,捏制动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流程
1、设置情境,作品欣赏。
提问:你们玩儿地泥巴吗?你用泥巴做过什么物品?
品,使学生感悟美术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
忆、想象,培养立体造型表现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儿童的学习
兴趣,把能力的培养放到学习捏制的活动中。)
2、造型表现方法指导。
⑴提问:看了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引出课题:这是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的,今天我们就来用捏泥的
形式来表现动物。教师出示用泥巴捏的动物,板书:捏泥动物。
(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
提问:你知道小兔的身体有什么特征吗?
(通过观赏小兔图片和读儿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表现
的欲望,感触体验,逐渐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参与经验)
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⑶探讨捏制的基本方法。
①动手玩玩泥巴,看谁的方法多,先试一试再小组讨论。
②班级交流。展示方法:揉、捏、压、粘、刻等方法。
(体验、探究泥巴的性能与泥塑的方法。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
势。)
⑷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捏制的步骤。
①构思你要做的是什么动物。
②用揉、捏、压的方法做动物的头部和身体。(师演示)
③用粘、刻的方法在动物的身上表现它的细部特征,使动物更加
生动。(师演示)
(学生通过记忆、想象,培养造型表现能力。通过活动的形式来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能力的培养放到学习捏制的活动中。)
⑸小组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
①每6人为一组,商量如何分工制作。
②学生动手制作。
③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3、个人作品展示。“小小动物园”作品互评
⑴展示个人作品
⑵个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体会。
⑶可以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
⑷评价:评出每个作品的长处。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
小动物园(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4、小扇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现实生活中形象多变的扇子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可以用
哪些材料制作出漂亮的扇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
而制作出形象各异、材料不同、用途不同的扇子来,达到使学生学会
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
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
计、选材、制作等过程,可以充分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教学中,
强调知识、技能在美化学生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
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
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
用的小扇子。
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
美观的小扇子。
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
的个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四、[教具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探究学习、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
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
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
(2)扇子的形状分析: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
4.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
(2)折制、绘制扇面。
(3)安装扇柄。
(三)创新实践
作业注意事项:
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
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展评
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教学反思:
大多数孩子用卡纸作为制作材料,制作精美但缺少新意。个
别学生把在生活中仔细搜寻的透明半透明的纸片和塑料片利用了起
来,制作效果很不错。
5、漂亮的小钟表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孩子们所喜爱。通过这节“设
计应用”领域的课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教材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
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教材中还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
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
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
中开阔思路。
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
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
隐性内容与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四、[教具准备]:
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探究学习
选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
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
(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创新实践: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和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
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
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展评: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行变化。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
价值。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
教学反思:
我一共制作了三个范作:白色纸盒盖上用绘画法制作的伽菲
猫钟表、废旧光盘上粘贴的小熊钟表、将旧纸杯剪切改造的小兔子
钟表,三个范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表针的固定方法也不一样:
有的用铅丝固定,有的用图钉穿过,背后用橡皮泥堵住。通过对三种
范作的分析,学生在自行制作时也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小
闹钟也各具特色,有的甚至可以说十分精美。
6、下雨了
《下雨了》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学期的一课。按照新
课程标准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一课的内容,具体的讲:就是要求
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等方式大胆地将
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欣赏美术作品,能用简短的语
言表达自己。由于二年级孩子的学情,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画出五
颜六色的雨伞,略微了解雨中人的动态和形象。
二、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
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表现事物和情景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雨中的世界、下雨时的
启乐。
2、能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独特的视野。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下雨的录像:大雨、暴雨、小雨、雷阵雨……让学生
观察和感受下雨时的过程情景。
2、提问:雨是怎样形成的?下雨时自然界有什么变化?
(讨论发言:地面的水蒸汽上升遇冷空气形成。乌云、闪电、雷
声、雨滴...)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课本,分析了解艺术家是怎样表现雨的。
2、播放课件:记忆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说一说
下雨时所见到的情景,表演人在雨中的动态和雨具的使用方法。)
3、引导学生看课本,欣赏学生作品。同学们是怎样表现雨中
的人?采用什么方法表现的?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人与环境的表现方
法。(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
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三)学生绘画
1、板演: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人物动态,教师加以指
导和添加。
2、引导学生表现雨中有趣的情景和内容:下雨时你见到的情
景、有趣的事,你在雨中……
3、提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生动地表现雨中的人物
并添加环境。(观察了解雨中人物的表现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完成作业。)
(四)讲评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并交流。
(五)小结
下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同学们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人物活动
和雨中的趣事。我们要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及时画下来。
7、百变团花
一、学习目标:
i.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
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
学生动手能力。
2.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三、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提示课题。
①探索学习,学做团花。
②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
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
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
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
到的问题。
③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
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④发散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
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晶,我
们一起动手制作吧?
(三)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
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晶,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
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展示并介绍自己
的作品,赠送礼物。
8、摆花样
教学目标:
1、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
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2、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
更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3、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
极性。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
教学准备: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使学生感受到组合排列的美感,拓展学生思路)
展示课件(用不同材质、颜色组合图案或照片),初步讲解排列
组合的基本方法。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根据课件内容,
和学生一起分析范画的形状和颜色。
二、讲授新课
1、学习装饰方法,发现形与色的美。
教师在黑板上用各种形状随意拼画出几种图形。(太阳、房子、
花朵)并进一步说明在绘画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
法、颜色搭配要
好看。)
2、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们了解如何拼画组合。
和教师一起分析,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拼摆着图形。
3、巩固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用学习用具试着在课桌上摆放图形(可合作完成),并给
与鼓励。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拼画、组合的方法,
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题材不限。
三、布置作业
四、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并注意安全,进一步加深对造型的理解,激
发创作潜能,对一些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得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五、展示作品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做适当讲评,并予以
表扬或鼓励。
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表看法,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
六、小结
提示学生要热爱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开拓视野,做一个有
心人。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是“版画系列”种的
一节。严格地讲,它还不属于常规意义上的版画课,只是使学生认识
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和版画起始课。本课引导学
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种发现凹凸不同的材料的质感,并能用工具采
集下来,体会整个过程的经历,提出或总结一些问题和经验,并利用
采集到的肌理效果,展开想象,做添加,制成新的作品。
显性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
再创作。
隐性内容与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
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重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四、[教具准备]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
组织教学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
(二)探究学习
讲解拓印。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学生与教师演示做
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
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
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三)创新实践
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方法如下:
1、摆实物。2、蒙纸。3、拓印。整理用具,材料。
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
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
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四)展评
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
学生自己搜集的拓印资料非常充实,而且能充分利用它们
的纹理特点添加入画面。每一种物品不同的肌理效果能引起孩子们
很大的兴趣。
10、杯子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各种年代、用途、造型、材质的
杯子,穿插对局部设计意图的观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发
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是要与使用相联系的。同时,启发学生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用设计的思想进行杯子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
的知识。
2.掌握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
观的杯子。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1.(课件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
师: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只一次性纸杯。
你别看它长的普普通通,它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
它的家族成员可多啦,而且有着各不相同的外貌。现在,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杯子大家族”,去领略一下杯子的风采吧!
出示课题一一杯子的设计
二、杯子展厅
师:从古至今,杯子的主要功能便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古代的
杯子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参观一下“杯子展厅”,看看这些古代的
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古代的杯子
*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一一陶
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象牙雕夔(kui)鎏(pan)杯(商)——象牙
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
杯身上布满花纹。
*玉云形杯(唐代)一一玉
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结: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
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
是更加漂亮实用。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
子。
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
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
料制作的杯子。
三、分析探究
1.杯子的结构
师: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
构上却较为相似。以图片中的这只杯子为例,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
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一一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
杯身一一放置液体。
杯口一一方便喝水。
杯底一一使杯子平稳放置。
杯柄一一便于手握住杯子。
杯盖一一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杯盖的大
小要与杯口相符合。)
四、精品欣赏
1.新颖独特的杯子
师:为了让杯子显现出新颖独特,聪明的设计师们往往会将杯
身、杯口等设计得与众不同。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漂亮
的杯子图片。
(师点击图片作简单介绍。)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
称形。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
杯柄:这个杯子的把手弯弯曲曲的,有什么作用?
杯盖:这个杯盖有什么用?设计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特殊功能的杯子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
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添了许多新成员一一特殊功能的杯子。
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师简
单介绍)
小结:这些各不相同的杯子足以让我们看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
智。
五、作品设计
1.杯子的设计学问:
师:一只小小的杯子,里边可藏着不小的设计学问。想一想,
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首先,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其次,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2.如何绘制设计图
那我们该如何把想象中的杯子设计在纸上呢?一起看看同学们
的设计图,找找一张设计图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杯子设计图一一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
物品名和设计者。
再对其他的学生作品作简单分析。
六、学生作业
1.师: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既新颖独
特又美观实用的杯子?学生思考回答。
强调注意点:
(1)画面上包括三个方面:
*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右下
角标明物品名。
(2)文字请用水笔写。
(3)比一比,看谁的想象力丰富,表现力更强。
2.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七、举办“新颖的杯子”设计作品展。
1、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
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功能奖、最佳外形奖和
综合奖。
2、评价要求: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和研究;是否在设计作品
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既实用又美观的设计理念;能否绘制出体现自己
设计理念的设计图。
八、板书设计
14杯子的设计
杯子的结构一一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设计理念一一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部分孩子的作品过于注重杯子的附加功能,比如电子显示
屏、加热冷冻等,忽视了杯子本身要便于拿放、清洗等基本特点。他
们的设计更像是一个多功能的小家电。
n、绘画中的节日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
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
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
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
探讨的问题。
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
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丰富民族文
化、优秀传统的国家,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
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2)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谈出
自己的感受。
(3)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
(1)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
(2)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一、生活中的节日:
1.谈谈我们的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2.看看书中的节日,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春节、元宵杰、端午
节、泼水节)
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怎样庆祝的?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
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二、画家笔下的节日:
1.《枣园来了秧歌队》
2.作品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教学意图:学会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小朋友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哪些节日?
2.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
生的思维。
四、我们笔下的节日:
1.你想表现什么节日?
2.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3.作业要求: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
热闹的气氛。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5.展示我们的作品
6.拓展: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
教学意图: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感受制作过程的快乐,培养学
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2、好吃的水果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
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
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
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
脆脆的梨、红瓢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
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那
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
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
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
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
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
趣。
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
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
活美。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
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学习材料: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课件。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
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
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
水果外形特点、色彩。
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
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
想。(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
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
么?(学生畅想汇报)
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
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
童话是低年级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
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
13.刷牙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对自己生活情景的联想,不同表现角度和不同人物特点的学
生作品可以帮助和启发同学们的创作思路,特别选择了表现能力有
一定差异的学生作品,尽可能地帮助教师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望。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细节,并以生动
的观察和回忆作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锻炼学生
细心观察和大胆创作的精神。本课以一般的绘画创作为主要上课形
式,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尽可能细致地回忆和大胆地表现。根据学生
的不同特点,学生的作品表现形式既可以生动的动态形象为主,也
可以以表现某个具体的细节为主。同时,在生动表现自己生活的基
础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帮助
他们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
启发引导。可以在课前布置观察作业,还可以在课程启发阶段以教师
和同学们即时的动作进行启发。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牙刷、刷牙杯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电脑课件:《小松鼠刷牙》。
2.提问:看完动画片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刷牙?
3.揭示课题:画刷牙
1.观察:听刷牙歌,表演刷牙,同桌互相观察对方刷牙的方法
是否正确,刷牙的姿态是怎样的?
2.看课本,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画自己刷牙的样子。
3.先请几位学生板演,并指出他们的优缺点。
4.请“小老师”上讲台修改。
出示作画要求:
(1)画面构图要饱满,人物位置要突出。
(2)人物动态要明确,并适当添加背景。
(3)用彩笔直接画,用笔要肯定。
作业讲评,提出希望。
1.看黑板上小老师修改的画幅,进行欣赏点评。
2.投影展示同学们的作业,说出优缺点。
3.同学互相说说刷牙的必要性,教师提出希望:从小好好保护
牙齿,才能有好身体。
正逢学校进行“爱牙周”宣传活动,结合讲座、活动,我鼓励
学生认真观察,大胆表现,将刷牙的动作、表情、场景等等,都详
细的表现出来。加上学生自己的创造,这次作业的效果非常的好。
14、茂密的花
1、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
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
3、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1、重点: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2、难点:会用遮挡的方法表现茂密的花。
教具准备:
课件、范画
(一)欣赏导入
1、出不图片:
春天来了,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百花盛开了,将我们的生活装点
的更加美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提问:看到这么美的花,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谁能用一
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花!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形态万千的花朵,我
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就和花有关也用到了刚才一位同学所形容的词
语,茂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茂密的花》。
引出课题
(二)出示课题:《茂密的花》
我们要画茂密的花,首先,要了解一下一枝花。
(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了解不同种花的名称及外形
特点)
(三)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1、出示课件:欣赏花的图片。
(1)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些花,看每枝花是由那几个部分组
成的?(学生回答)
动画出示:花的组成花头花茎花叶
提问:一枝花,最美的是哪里?(花头),因此,我们在画花的
时候,要把花头画大画漂亮。
2、教师演示画花的方法。
(1)画花头:花儿最美的是花头,我们来观察一下花头有哪些
形状。它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呢?
花头的形状:扇形五角形心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花头的色
彩:色彩丰富鲜艳夺目
(2)画花茎,花茎是连接花头和花叶的,我们要画出用婀娜多
姿的形态,花茎用双竖线条来表现,有一定的弧度,看起来更美。
(3)画花叶:观察叶子的形状
叶子特点三角形圆形椭圆形
小结: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感,我们忍不住要用手中的画笔
把它们画出来。
我们画出来的花,和实际中花的样子,是有所不同的,可以采用
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更可以拟人化的画出自
己心中的花。下面我们看一组绘画花卉。
3、如何表现茂密的花?
我们今天要画出茂密的花,怎样才是茂密,怎样才能画出茂密的
样子呢?请同学们看图:
(1)看课件:
这两幅图中哪幅图中的花更多,为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怎样更茂密?(重叠、遮挡)
小结:花要画的多,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前后遮挡。大家说的
真好,小蝴蝶都来给我们家喝彩了!
板书:数量多,要有前后的遮挡关系。
(2)教师演示添花:(解决教学难点)
我们在一片草地上,画出一座茂密的花园,首先,画出前面第
一排的花,花头画的大一些,画出各种形状的花头的花,要画的有高
有低,这样更有层次感。然后画后面的花,注意穿插到第一排花两花
之间。近处的花画大,远处的花画小一点。被遮住的部分,不必画出
来。使得花儿占满整个画面。看了老师画的,大家想不想画呢?在
我们画之前,再欣赏一下大师的作品好和别的小朋友的作品,看一看,
也许会给你带来灵感呢!,
4、课件:欣赏作品(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欣赏能
力。)
(1)我们来看看中外画家所画的茂密的花。(出示课件)
我们欣赏到的是中外艺术大师所画的茂密的花,中国画家,用
我们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外国画家,一般用油画的手法
来表现,虽然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是都向我们展示了花的繁盛和美
丽。
不管是树上的花、花园里的花还是在花篮里的花都开得很茂密。
前面的花挡住了后面的花,有的叶子也挡住了花,使得这些花千姿百
态,色彩丰富。
(2)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完艺术大师的作品,我们看一看同龄的小伙伴,他们是怎样
表现出茂密的花的!
5、下面,终于轮到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也要用自己手
中的彩笔,绘制出自己心中的茂密,美丽的花!花仙子飞来了,她想
提醒一下同学们,怎样能画出一幅茂密的花。我们读一读她的话:
用绘画表现方式画出一幅茂密的花
1、花朵大,数量多。2、尽量布满画面。3、选择线描或涂色的
形式进行表现。
4、作业完成的要又快又好花仙子的嘱咐要记住哦!下面大家开
始作画。
(四)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1)指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进一步理解茂密的花。
(2)注意画面的饱满、紧凑。
(3)注意前后遮挡关系。
(五)作品展示
好了,在同学们的巧手下已经是繁花盛开了,谁愿意到前边来展
示你的画面,假如你是一只蝴蝶,你愿意飞到哪簇花丛中起舞?如果
你是一只小蜜蜂,你愿意到那朵花上采蜜?为什么?(让学生自主评
价)
(六)课后小结:
花开的很漂亮,能不能随意的摘下一朵来,据为己有呢?让我们
能珍爱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创造美,呵护美,让我们的生活的世界
更美好!
板书设计:
14、茂密的花:
1、数量多2、前后遮挡
15、大树的故事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喜欢
在大树底下玩耍、乘凉,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情景进行丰
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人
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打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
树杈、树叶等)。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
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
感受环境,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
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
说说平时见过那些树?
每棵树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千姿百态,它们也都有不同的故
事。
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观察树、学画树。
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
2、多媒体出示“各类树木”录象,让小朋友找自己画的是哪些
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
树有差距。
3、指导观察树:(1)树的整体外形。(2)树干:主干上粗
下细,挺拔或弯曲;树皮光滑或粗糙;树叉排列各异。(3)树叶:
形状各不相同。
看图编故事。
1、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上学生作品“以树为主的图画”,或课外
儿童画中以树为主带有故事性的绘画作品。
2、学生看图编故事讲故事。怎样使自己的画能编出生动的故
事?
添画。(1)添加内容:花草、房屋、汽车、小鸟、蝴蝶、活
动的人……(2)添加方法:可以树为主体添加背景,房屋等可与树
重叠。(3)图色要鲜艳。
3、学生画一幅以树为主的图画。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作业展示、评讲、课堂小结。
学生在画面上主要利用各种贝壳装饰,同时使用扣子、电
线、丝带、彩纸等。粘贴不是很方便但视觉效果很好。
16、会变的小手套
本课作为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
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
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
形象。
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
造思维的能力。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
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
四、教具准备: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
(-)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
具里包着什么?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总
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
板书课题一一会变的小手套
(三)包扎材料的选择。
1、包裹材料:小手套。
2、被包裹物: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
石等。
制作方法:
1、构思。
2、包扎。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
多节扎等。
3、添加装饰。方法:剪贴与描绘。
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
环节,做到画龙点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分组欣赏作品。
2、请几位优秀的小设计师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
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
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审美能力,通过自
己的制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
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17、动物乐园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特别强调了人与动物、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可使用胶泥、彩泥等材料进行立
体动物的制作。学生们可以分别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动物进行大胆
的表现和创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用雕塑材料直接进行基本形体
——球体、半球体等形体的塑造,对于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是进一步
的锻炼和提高。
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
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隐性内容与目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究能力。
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橡皮泥、彩泥、示范作品。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么?动物园都有些什么动物?动物不但可
爱,而且声音特别。听声音,辨别动物。播放音频资料(猫,狗,大
象,老虎,狮子,公鸡,猴子),找同学描述动物外貌特点,出示动
物图片。这节课就和动物有关。
板书:动物乐园
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
教师展示橡皮泥捏制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师演示动物捏制步骤,同时板书捏制步骤。
板书:1、基本形
2、突出特点
3、设计动态
4、装饰图案色彩
找生回想捏制步骤。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捏制喜欢的动物,参照课本作品或教师作品。
作业要求:突出动物特点,作品要新颖,牢固,美观,生动,完整。
各做成员完成作品后,以小组为单位放在一起,找学生评选出优
秀作品。
教师评价
(五)课堂扩展
教师展示生活废旧材料制作的动物,教育学生养成废物利用的
好习惯。
教师总结:同学们学会了捏制动物,而且突出了动物的特点。
同时也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呼吁身边的人们,杜绝捕杀、残害动
物的现象发生。大家可以在课下继续制作,动物乐园随时欢迎新客人
的到来。
教学反思:如何让一个泥团变成有头、四肢和尾巴等的小动
物,制作之前泥料的分配非常关键。所以在示范时我特意举了几个典
型例子,并插入了几个学生的小练习,讲、练结合的进行。终于解
决了这个问题。
18、节日的装饰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
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B.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
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