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场景铲屎官一定非常熟悉:上一秒,你的猫咪还在安静地吃着猫粮,下一秒却突然在房子里跑来跑去,好像受到什么惊吓一般,但明明什么都没有发生,就很令人费解。
其实,除了猫咪,狗狗也有这种奇特的爱好,只是狗狗对主人的服从性更高,所以表现得没有猫咪那么明显罢了。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的爱宠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突然狂躁呢?难道真的像传言中那样,它们能听到(或看到)你看不到东西?
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宠物医生的介绍,这种突然跑酷的行为学名叫做“狂乱随机活动期(freneticrandomactivityperiods)”,动物这么做“只是为了好玩”罢了。不仅是家里的宠物,在许多驯养和野生动物物身上都可以观察到类似的行为。
虽然名为“狂乱随机活动期”,但这种行为不仅可以随机出现,也因能因为某些触发因素而出现(尤其是对狗狗来说)。比如说,当主人把小狗从笼子中放出来时,它们就很可能四处乱窜,以释放积累的能量;此外,主人下班回家后、狗狗小睡一会儿后,都可能进行短暂的运动;另一个“狂乱随机活动期”的高频发生时段是洗澡后,这可能是为了舒缓沐浴后的紧张或兴奋情绪(所以狗狗洗澡后抖动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弄干身上的水)。一般来说,像澳大利亚牧羊犬这样运动能力强、容易紧张的品种犬出现“突然狂奔”的频率会更高,这应该和它们需要频繁释放能量有关。
猫咪“狂乱随机活动期”出现的诱因又有所不同,通常猫科动物更有可能在黄昏和黎明时分(这是它们一天中最活跃的时段)奔跑欢叫;此外它们也倾向于在梳理毛发或使用猫砂盆后突然狂奔。
像雪貂和大象这样的野生动物也会出现“狂乱随机活动期”,此外,一篇发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LaboratoryAnimalScience》的研究发现,兔子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处于“狂乱随机活动期”的兔子可表现出突然狂奔、扭头转身、腾空跳跃等行为,这可能是一种兴奋状态的表现。
猫咪、狗狗的“狂乱随机活动期”是一种正常行为,但一些铲屎官因为不了解情况,常常会误解这种行为,担心宠物是不是生病了,其实不用担心,这样的行为不会给宠物造成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