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儿早期家庭训练ABC家庭训练

本篇简要介绍一些活动以及亲子游戏来提高儿童与周围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兴趣,同时提高他们认识自己,认识周围事物的基本能力。

1.孤独症是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在3岁以前就能发现,他们的行为方式与周围的交往活动方式,语言与兴趣和一般的孩子有明显的不同,而他们的外貌看起来则往往与正常儿童没什么两样,漂亮,聪明又可爱。

2.孤独症的孩子与人打交道有困难,他们往往不关心周围发生了什么事,而愿意自己玩,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自娱自乐而从不理会别人对他会有什么看法,甚至当别人对其呵斥,也常不以为然。

3.他们中大多数有语言发育的延迟,有的还十分严重,可能一生缄默而很少讲话,大多数患儿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当他们想要什么的时候不讲话,而常常会去拉父母,让他们去做,好像他们的手是他的工具一样。

4.他们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大多会有一些困难,在他们开始学说话时,常常不懂得话的意思,而只是完全重复大人教的话,如同鹦鹉学舌一样,他们常常总是不回答别人向他提出的问题,而是重复别人向他提出的问题,并且有时多次重复一句话。

5.他们自我意识方面的发育迟缓,常常不懂得用“我”表达自己,用“你”表示对方,常常在该用“我”时会用“你”,这种代词使用混乱的现象,有时持续到5,6岁,他们也难以建立“我的”和“你的”概念,不管到什么地方,看见他喜欢的东西便拿,都看成是自己的东西。

6.他们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即使父母找小朋友到家里玩,他们可能避到另一房间或躲到一边玩自己的而不理他们;有的则站在一边看他们玩或跟随他们蹦呀跳呀,这是他们开始对人对伙伴感兴趣,我们不仅不要指责,阻拦他/她,相反要引导他与小朋友一起玩。

7.孤独症儿童好像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叫他们常常不加理睬,同他们讲话常常不看和他们讲话的人,甚至他们去拿什么东西的时候也只是眼斜看,或用“余光”,在看他要拿的那件东西,有时即使双手扶着他的面颊要他看着你,往往他也不看你的目光,而宁可斜眼看别处,父母不要着急,要耐心引导。

8.在大人的指教下,他们可以学会说社会性的问候语“阿姨好”“老师好”,但他们不喜欢使用,所以在父母的要求下,问候人时常常不看人,也常常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甚至背对着被他问候的人。

9.我们可以从日常的或有意安排和设计的活动中,启发他们与社会接踵的动机,并使他们从社会相互交往中获得快乐,安慰,从而进一步刺激他们对周围环境,人和事物的兴趣,以逐步改变他们脱离环境,封闭自我的行为方式。

10.嬉戏活动时父母与婴幼儿可以经常进行的一般交往互动游戏。

有的是我们通常就熟悉的,只是我们并不在意。譬如:把孩子举起来或放下接住,也可以边举起边向他轻柔的谈话,微笑或者发声或者唱,使他不会感到很紧张;可以重复多次,也可以抱着摇晃他。用这种方式不仅增进与人的交往,也是增进皮肤,身体与外界接触的一种训练。

11.为提高他们的社会性接触交往,对友好的身体接触做出适当的反应,可以选择他们喜爱的绒布(毛)玩具,与他们面对面坐在床上或地毯上或任何感觉舒服和放松的地方,用这些玩具放在他们眼前或左右移动(慢动)或用这些东西轻轻地给孩子抓痒,并且微笑地看着他说“痒痒。。。痒痒。。。”,可以反复的进行。用你的目光和微笑不断地寻找他的目光与他对视。

12.对人或对生命物体的兴趣不大,缺乏与人的目光接触是孤独症儿童常见的表现。

“藏猫猫”便是一种非常简单而传统的嬉戏活动。玩的方式有多种,如爸爸或妈妈抱着儿童,使儿童的脸朝抱者相反的方向,另一方藏在抱者的后面并且来回移动身体,以使儿童看到面部同时发出"瞄--瞄--”的声音以吸引儿童;也可以与抱者儿童的母亲对坐,举起一块手绢放在你们中间,这样使他看不到你,然后说:“宝宝在哪里?”再把毛巾放低,直到你能看出他的面孔,捕捉他的目光,同时发出"瞄--瞄--”的声音吸引他。

13.进一步的藏猫猫的活动。

可以用一块大一点的手绢或毛巾,最好是色彩鲜艳一些的,把毛巾搭在你的头上让它遮住你的眼睛和脸,让儿童看不到你的脸和眼睛,但你可以发出呼唤他的声音,你突然放下毛巾并发出"瞄--瞄--”的声音,同时以惊喜的神色寻找患儿的目光。也可以反过来玩,即把手绢搭在他的头上遮住他的眼睛,然后说:“宝宝在哪里?”突然把手绢放下,马上看他的脸和眼睛说:“宝宝在这里!”并用惊喜的眼神吸引他。

14.不少患儿不喜欢别人亲他或者接受情感的拥抱和亲吻。

如果我们重复地教他并给他奖励,他是可以学会的,一旦学会亲昵之后再要求他亲“爷爷”“奶奶”等人。开始学习时你发出指令后,让他的嘴贴到你的脸,此时立刻赞扬他,让他离开你一会儿,再呼唤他重复如下的训练。每次重复直到有一天你不必拉他到你身边,你说:“亲亲我”,他便会过来亲,这时你渐渐地把自己的脸放的稍高一点,让他努力一下才可以够着你的脸,这样就由被动地变成主动的。

15.更高一级的“藏猫猫”活动

参加这个活动需3个人,游戏开始时,妈妈找爸爸与患儿在一起,对他说:“爸爸(妈妈)不见了,藏起来了,我们去找他(她),”这时爸爸(妈妈)藏在衣柜里或另一房间里,让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引导孩子找到对方时,装作很惊奇和愉快的样子,叫到“找到了!”当玩了几次以后,孩子熟悉这种游戏方式就要引他藏起来,让爸爸妈妈问“宝宝在哪里?”最好呼唤其名,“XX在哪里?”当寻找时,带着孩子藏起来找爸爸妈妈,大声说:“我在这里!”“XX在这里!”孤独症儿童自我意识的建立比较困难,常常不懂得“我”就是自己。

16.一起来玩的玩具

孤独症儿童往往存在辨认他人的困难。有的2-3岁或更大一些的患儿还分不清“爸爸”“妈妈”“奶奶”…代词的理解或运用十分困难。通过这一有趣的活动来帮助和加速他们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爸爸找妈妈与孩子一方,另一人为一方,面对面坐下用孩子最喜欢的小汽车推给对方说:“汽车开到爸爸或妈妈那里!”对方接到后在汽车上面放孩子爱吃的东西退回孩子以方说:“汽车开给你”,孩子接到车得到好吃的东西,妈妈接着教孩子推到爸爸一方同时说:“给我汽车来点好吃的!”多次重复其间使用的代词,称谓,姓名可以变化,替代,但这种变化替代不要太快,要做到孩子已掌握或基本掌握时再变化。

17.给和拿的游戏同样是训练儿童辨识人和学会交往技能的活动。

活动前准备好一大盒子(一篮子)物品,也可以有食品,但不必是孩子最爱玩或最爱吃的,但也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参加者围坐在一起,妈妈拿起一样东西如苹果给孩子说:“把苹果给爸爸”,若不理解可以指一下,孩子把苹果给爸爸时,爸爸要表现得很高兴的样子说:“谢谢”并拥抱孩子。

18.认识自己和名字

使孩子学会当听到有人叫自己名字时,会回头注视呼唤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进行这一训练,大声地叫他的名字,如果他回头看着你,便立即奖励他;如果他没有反应,你便主动进入他的视线范围并寻找他的目光同时叫他的名字,唤起他的注视。与孩子接近的范围可依其具体情况来调整,很困难的时候甚至可以与其面对面坐着,用双手扶着孩子的头的两侧,用你手的力量来辅助孩子头的转动,同时你的头或身体也活动,还叫他的名字,一旦他回应你,便要立即奖励他。当开始有反应以后,逐渐拉长你们两者之间的距离并反复练习直到叫他十次有八次回应,说明他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

19.孩子进一步认识自己

当孩子对自己的名字能做出回应,如回头或用眼光注视你以后,可以给他一面镜子,让他看镜子里面的自己。这时训练者便指着镜子里面的他,同时说出他的名字;还可以带他到穿衣镜前,指给他看他在镜子中的模样,让他走到镜子前摸一摸“自己”,或者在镜子前做一些动作,这样他会看到自己怎么动,镜子里的人就怎么动,从而提高对自己的识别能力。这样的活动十分有趣,每天可以重复多次。其间,当然也可以配合用他的照片以及他和家里其他人的照片教他指出自己,或指出别人。

20.孩子学会听简单指令

如“过来”,“坐下”这种看起来简单但往往孩子不见得能做到的事,也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学会的。这一活动最好有两位大人参加,如爸爸与孩子在一边,妈妈呼唤孩子的名字并叫其“过来”,当孩子作出反应或走过来,妈妈指着身边的椅子或说“坐下”,当孩子听从了便立即奖励他。如果不能全部做到,如只回转身体而不走,或者只走一点而不过来坐下。此时,爸爸应作出辅助,辅助包括将孩子往妈妈那边指,若还不走向妈妈那边,就扶着孩子往妈妈那边送,让他坐下,此时也应立即给予奖励。如此的活动重复多次,直到叫他产生反应并听从“坐下”的指令。训练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即“过来”及“坐下”,听从“过来”是一级反应,“坐下”是二级反应,可视孩子的能力水平来决定这一训练份“一级”做还是“二级”一同进行。

21.会按照训练者的语言要求执行“走”.“停”,“坐”

训练开始时拉着孩子的手一起走来走去,其间发出“停”的指令便立刻停下来。假如他不理解,便扶住他让他保持站立不动的姿势,当他站住不动时便立即给予奖励。在停止大约3-5秒钟后再发出“走”指令,看他是否自己开始走,假如他还不会自己走,便要扶住他往前走,走几步再发出“停”指令,看他是否懂得“停”下来,假如他自己停了下来便夸他。然后又发出“坐下”的指令,看他是否能听懂或按照指令去做,假如他坐下了,便要立即夸他“真棒!”多次重复以上的训练,直到他在十次训练中做对了八次,才可以认为基本掌握,还要在次日及隔日反复练习。训练中注意不要每次都按“走”,“停”,“坐”这样的顺序来发出指令,以免造成一种刻板的程序化的行为。

22.学会理解“接”,“给”,“推”,“扔”,“踢”这种经常用于活动的动词并会做这些动作

开始你手里拿着一个球并吸引他的注意,对他说:“给你球”或“接着球”,当他和你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时,便说:“接着球,推给你了!”当孩子把球接住后,就对孩子说:“把球推给我!”当孩子把球推给了你,你一定要立即夸奖他:“真棒!”或“谢谢你!”假如你和孩子是面对面地站着,便对他说:“接着球,扔给你了!”这时你把球扔了出去,可能他接着也可能没有接着,但是,只要他做出接球的样子,就要给孩子奖励,说他“真棒”,“真好”,要重复练习。为了避免孩子的挫折感,不致失去参加活动的兴趣,在几次的抛接球活动中都没能接着球时,训练者可以站在孩子的后面扶住他的双手帮他把球接住。当然这时球就由另外一个人来扔了。尽管这个球是你帮他在接,但是你也一样要为他的参与喝彩。除了学习接球以外,还要教他扔球,踢球。孩子学会一些游戏,活动,对他们融入其他儿童中去,提高他们的交往技能也会有很大的好处。

23.和孩子一起玩模仿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

这是一种即可单独地与孩子玩,也可以多人一起玩的活动。可以由训练者带领做一些动作,同时让孩子找参加活动的人一起模仿他做的动作,并且边做边说“请你照我这样做!”,“请你照我这样做!”动作可以由受训练者适时变换。开始的时候,受训的孩子可能不会跟着做,甚至连看也不看,这时在一边的辅助人员要手把手地扶着孩子做。训练者做的动作可以多次重复一样的,动作的难度和重复的次数也可随着受训儿童的水平调整。大家一边做一边说唱“请你照我这样做!”即可以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可在群体游戏中得到快乐,从而渐渐地愿意参与活动。

24.备红色和绿色的积木各5-6块,和孩子一起玩“搭一座塔”的活动。

开始训练者拿出一块红色的积木,并对孩子说:“你放上一块红的”,若孩子拿上一块绿的,你重复说:“放上一块红的”,若孩子还是没有拿对,很可能他还分不清“红”和“绿”,训练者便要扶着孩子的手拿出一块红的往上搭,并说“红的”。然后可重复往上放也重复说,只要孩子放上红的,就要表示高兴,鼓励,要欢呼着说:“真棒!红的”!当孩子比较熟悉时便可撤出帮助,训练者搭一块,让孩子搭一块地交替进行。在游戏中初步辨色,即锻炼了其交换轮替的游戏规则,同时也是互动的机会。

25.与孩子玩“找一样的”活动

事前准备好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各两套,训练者和孩子的面前每人一套。训练者可任意出示一种图形放在孩子面前并说:“找一样的”或“找和这块一样的”。当孩子找对时,立刻给予奖励或鼓励,然后再拿出不同形状的另一块,并说出与前面相同的话“找出一样的”或“找和这块一样的”,如此依次拿出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相配,当都配对以后,可以将指导语改成“拿出圆形的”,“拿出方形的”….依此类推,当你发现孩子还不理解“圆的”,“方的”….的时候,你便帮她出示圆形,方形的…等等,边拿出配对的图形同时要清晰地说出“圆形”,“方形”…多次呈现多次说出形状名称。

26.学会辨认各种常吃的水果和蔬菜

你在桌子边的筐里装着苹果,香蕉,梨或其他孩子熟悉的水果和爱吃的蔬菜,如大白菜,胡萝卜,土豆等,让孩子坐在你的对面,逐一呈现以上的水果,在孩子面前引起他的注意同时说:“苹果”,“苹果”,他看到了苹果摸一摸,找一点已切好的小块苹果给他吃,他如能跟你说“苹果”,“苹果”是最好,若不会说也不要紧,反复多次呈现之后,依次改换找其他水果,通过看,摸,尝,让他真正认识各种水果,教他认识蔬菜也可用类似的方法。对于水平相对高一点的儿童,可能不是单独地认识常见的水果和蔬菜,而是渐渐学会分类。

27.孩子认识常用的餐具

把孩子用的餐具和茶具,如碗,盘,勺子,筷子和杯子(带柄或不带柄的)分别放在餐桌的左右两侧。开始一件一件地拿起餐具呈现在孩子面前,并对他说出餐具的名称,可重复2-3次,然后放下,再取另一件餐具呈现在他面前,照样同时说出该餐具的名称,如“碗”,“碗”,“碗”,“勺子”,“勺子”,“勺子”,说每一个词语的间隔1-2秒比较合适。每次训练5-10分钟左右,然后可以让孩子起来活动一下,如在房间里转一小圈,以此作为奖励,然后再叫他回来继续以上的方式辨认盘子和筷子,或者杯子和瓶子,所呈现的餐具或茶具前后两件东西的差异最好要大些,如碗和勺子,盘子和筷子;若勺子和筷子都是长形的,而碗和盘子都是圆形的比较相近,便会增加辨认的难度。学习认识杯子和瓶子也与此方式类似,以后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来巩固,准备进餐前和孩子一起摆放餐具,茶具,这样一方面训练其认识日常用品,另一方面训练其听从指令,配合协作以及交往技能。

28.会帮助别人

29.“洋娃娃”,“过家家”的游戏

帮助孩子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以及“伪装”角色的活动,特别是孤独症儿童对“伪装”“扮演”常常不理解。这一活动帮助他理解并增强社会情感和发展思维想象力。活动前准备洋娃娃和洋娃娃用的“小被子”“小毛巾”“梳子”“小碗”“小杯子”等。训练者先给孩子示范或领着他的手说:“来,我们帮助洋娃娃盖被子”。这时训练者带着孩子给洋娃娃盖上。过一会儿说:“他起床了,我们帮他洗脸”。这时训练者握住孩子的手拿起“小毛巾”做给洋娃娃洗脸的动作,可重复以上活动方式进行下去。如给洋娃娃梳头,喝水,吃饭等,每做完一个动作便立即表扬,奖励孩子,举起你的大拇指,对她说:“真棒!真能干”或为他欢呼,让孩子经常玩这种游戏,内容也可变化,并且从你带领示范让孩子独立做,可以从简单的“盖被子”“梳头”到脱衣,穿衣,这样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30.假装开汽车的游戏

可以把一排椅子摆好成一直线,让最前面的一张椅子倒换过来成反方向,让孩子坐在第一张椅子上面,手扶椅背,假装是司机在开车,爸爸,妈妈依次坐在后面假装是乘客,然后说:“开车了”,“嘀嘀嘀”“请大家坐好”。假如孩子的年龄小或功能水平还是不够,那么建议训练者可以紧挨着孩子坐,扶住他的手搭在椅子背上,嘴里发出开汽车的声音,过一会儿后可发出刹车到站的声音,说:“到了,请下车”,或“开车了,请大家买票”,准备好小长条纸片,假装是“车票”,其间可也假装对司机或售票员发问“到哪里了”可辅助回答“到动物园”,“到XX公园了”等等,有条件时还邀请他的小朋友一起来玩。这样不仅引导孩子发展其想象力,也锻炼了他的语言以及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31.区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

拿三个盒或篮子分别装上有明显特征的妈妈的物品,爸爸的物品,孩子自己的物品(包括玩具,用品等),例如一个大盒子里放着妈妈的小化妆箱,小钱包,装饰头夹;一个大盒子里放着爸爸用的剃须刀,眼镜,钢笔;一个大盒子里放着孩子的玩具汽车,小蜡笔,小画书。训练开始时先向孩子一个盒子,一个盒子的展示,说:“这是妈妈装东西的盒子”,“这是爸爸装东西的盒子”,“这是宝宝装东西的盒子”,然后把盒子依次打开,一件件物品呈现在孩子面前说:“这是妈妈的化妆盒,这是妈妈的……”“这是爸爸的眼镜,这是爸爸的……”,“这是宝宝的小汽车,这是宝宝的……”。每件物品在给孩子看完之后,就放回原来的盒子里,目的是让孩子懂得区别个人的私有物品,若需要别人的东西要通过别人的同意方才可以拿取。到时,教他说:“妈妈,我可以看你的头夹吗?”妈妈说:“可以”,于是打开妈妈的盒子拿出头夹给孩子看。要是妈妈说:“不可以”,那么就不能让孩子拿妈妈的东西。

B.交流语言篇

本篇简要介绍一些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儿童认知能力,语言的理解及沟通能力。运用的方法和训练的用具都很简单,因此十分适合家庭训练的需要。

2.铃儿响叮当:可以准备几个彩色的氢气球,在每个气球的下面拴上小铃铛,把其中一个氢气球用彩色丝线系着,拴在孩子的手腕上或脚腕上,妈妈轻轻碰一下气球,气球就会左右摆动,引起小铃铛叮叮当当地响,彩色气球的视觉刺激和铃铛的听觉刺激都可以引起宝宝的注意,这样宝宝就会注视气球,并且高兴得手舞足蹈,宝宝的手和脚动一动气球就会随之飘动,引起铃铛叮叮当当地响,清脆悦耳的声音加上彩色飘动的气球,会使宝宝感到新鲜和愉快,不断发出高兴得笑声叫声。

4.呼吸练习:首先要训练呼吸器官,在此基础上使孩子能够更好的使用呼吸器官来控制说话时的气息。如我们教孩子吹蜡烛。如点燃一支小红蜡烛,放在孩子面前,开始让孩子去模仿大人吹的动作,将蜡烛适当离孩子近一点,大约20公分左右,当他在使劲吹气时,可能会夹杂一些声带的杂音,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做出夸大的动作,让孩子去模仿,可以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并且使声带振动,发出啊(a)……扑(p)的声音,再将难度加大,距离拉远。训练中,不断辅以强化物及语言提示。既训练了呼吸又可以过渡到简单的发音。(还可以让孩子吹口琴,吹哨子,吹纸片,吹气球和吹热水等等)

5.发音训练:孩子从不开口不发音到开口发出一个毫无意义的单音,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如给孩子创造一些情景,在游戏中刺激孩子大声地笑或跟孩子玩挠痒痒,逗孩子发出笑声。也可以故意让孩子不高兴或大声地哭,这些都可以增加孩子的胸肌,膈肌及腹肌的运动,有意识地使他呼吸加快,刺激声带振动并让其咳嗽,清喉咙,还可以在大人讲话时,有意识让孩子去摸我们的声带部位,让他去感受我们在发音时的声带振动,并作出一些夸张的动作,大声发音使他能清楚地触摸感受发音时的振动。

7.模仿大人的动作,如张大嘴发“阿---”的声音,让孩子模仿漱口的动作,把水含在嘴里,头上仰,在靠近喉部的地方使水在口腔中转动。给孩子吃一点坚硬耐磨的食物,如牛肉干,红薯干,牛皮糖等等,加强孩子的咀嚼及口腔,颊部的功能运动。

8.模仿各种生活中能听见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火车鸣笛声,敲鼓声,上课的铃声,下雨的打雷声,刮风声,哭声,笑声或者各种动物的叫声,如乌鸦的叫声,狗猫牛等等的叫声,有条件的时候可以把这些不同的声音转录下来,让孩子多听多学多练,促进学会模仿声音的能力。如模仿汽车声—嘀嘀嘀,火车声---呜呜呜,打鼓声---咚咚咚。

10.自我欣赏模仿发音训练。训练发音过程中,一方面让孩子注意模仿口形,还可以将训练人的声音以及孩子的模仿声音录制下来,做成录音带或录像带,让孩子多听,熟悉的声音孩子听起来有亲切感。听到看到自己的声音会很高兴,也很有兴趣,这时再去教孩子的口形模仿,孩子就会慢慢注意别人的口型,去体验自己的模仿。

12.教孩子正确模仿六个元音的发音,同时配有磁带发音及卡片:

1)张大嘴巴发“阿----”“a”,再拐一个弯,加上“姨”发出“阿姨”。

2)把嘴撅起,将小手卷起,放在嘴边形成一个小圆圈,发出“喔----o”的声音

3)把嘴张大,下颚往下咧,将手指放在上下齿中间,模仿大白鹅“e”的叫声。

4)把孩子的衣服放在旁边,边指衣服边发出“i”的声音,上下齿轻轻分开一个小缝,舌尖顶住牙齿,或教孩子认识数字“1”。

5)把嘴撅起往外吹气,模仿火车“呜呜----u”的声音。

6)把嘴撅起不断往外送气,使嘴巴渐渐变小,发出小鱼的“鱼u”音,边发音边让孩子看小鱼在鱼缸中游动。

在游戏互动中加深孩子的记忆,将六个不同元音字母用卡片分别贴在黑板上或墙上,边指边认,与孩子互动,让孩子模仿。

13.在模仿发音过程中,孩子发出的音可以是汉语中的语言,也可以是非汉语中的音。即我们所说的孩子有时说个不停,但大人就是听不懂,这时候父母可以顺着孩子在发出某个声音或音节时,去模仿孩子的发音,在语气,语调声音的高低快慢上,要与孩子保持一致,这样会使他感到很高兴,就会去注意模仿发音人的口型,这时候可以再继续模仿这些音,让孩子多听几次自己发过的音,即熟悉,又很有意思,慢慢就可能注意自己是如何发出这些音的。

14.单音的训练,要多以生活情景,生活常识内容为主,让孩子尽量在学习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如模仿“喝”,“吃”,同时一定要辅以水杯及水,或吃的食物,边吃边做口型模仿加动作提示,一旦对简单的指令听懂,理解,并有发音的欲望,可跟随模仿时,将已掌握的感性认识内容过渡到图片上的抽象理解。

15.学会洗脸,认识自己和别人的五官名称,并且知道洗脸过程所用的物品。每天同孩子洗脸时先拿来毛巾,香皂,并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出来,再让孩子摸一摸水是烫的还是凉的或温的,并通过表情,动作让孩子理解语言,把香皂抹一抹,双手搓一搓,用水冲一冲,让孩子能逐渐听懂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最后用毛巾擦干手,用毛巾擦擦脸,擦擦眼睛,鼻子,嘴及耳朵等等,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洗干净的脸,洗干净的手,并通过高兴的表情以及口形的不断变化,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如毛巾,香皂,及脸,鼻子,嘴,手,镜子,边拿实物边发音,边指五官边发音,天天巩固,天天强化。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附儿歌: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嘴巴在哪里?嘴巴在这里,用手指出来。耳朵在哪里?耳朵在这里,用手指出来。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天天指认,天天理解,天天有声音的刺激,天长日久音节总会出现。

16.教给孩子辨别不同的味道,以帮助,巩固对不同食物,水果及饮料名称的理解。如通过游戏将一些常吃的水果准备好,然后用布条蒙上孩子的眼睛,分别给孩子吃不同的水果,如吃苹果,让孩子摸一摸苹果是圆的,有一个柄,咬一口,吃起来是甜的,边吃边问孩子是甜的?还是苦的?并让孩子辅以表示动作,点头表示甜,摇头表示苦,边吃边训练发音,tian甜,ku苦等等,逐渐举一反三,让孩子接触酸的,咸的,辣的食物,以提高对不同味道的理解。

18.叠音的训练。我会叫爸爸和妈妈:分别准备一张爸爸和妈妈的照片,让孩子与爸爸或妈妈面对面,或让孩子坐在爸爸或妈妈的腿上,逗引他看着爸爸或者妈妈的脸,双唇紧闭,然后发出辅音“b”或者“m”的声音,然后辅以“a”的声音,分别组成爸爸或妈妈,要反复练习,快速读连续读,读正确时要亲吻爱抚孩子,以加深对叠音的理解。大量的生活物品配对,对物品进行分类训练,如妈妈,爸爸,宝宝的生活用品分类:毛巾,牙刷,服装用品分类:衣服,裤子,袜子,鞋,以及书包等等,边分类边教孩子认读,仿说,以提高对物品的认识理解,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

19.在孩子学会某些单音以后,要不断巩固这些已掌握的音节,同时还要辅助孩子使用简单的动作,如用眼光或用手指表达自己的要求,因为在没有足够的口语能力之前,他要表达自己的要求,想要做某些事情或要某种物品,需要配合手势语言完成,这时父母要切记,孩子有需要拉你时,首先要提醒孩子先注视你,再用手去指出他所要的东西,然后口型模仿发音,千万不要凭你的经验看出孩子的要求,或孩子一哭一闹就满足,孩子有要求正好是训练发音的好机会,你要用孩子已掌握的音节去问孩子是要?还是不要?是这个还是那个?让孩子选择,并给予一定的手势或身体辅助,然后强化已掌握的音节,再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即让孩子发出某种声音,有时这种声音能够保留下来。

20.单词训练。先以名词训练为主而且一定是孩子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如让孩子边指边认,可能开始发音不够准确,但不要操之过急,如教孩子指认家庭成员,可以是照片上的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等等,再以后辨认常见的生活用品,如电视,钟表,桌子,椅子,暖气,空调,衣服,裤子,毛巾等等,只要是孩子指对就一定要给予食物或语言的强化奖励。

选择物品:从三个常见物品中选择其一,并讲出正确的名称,尽量给孩子创造情景氛围,如:要带孩子外出,拿出三个物品让孩子选择,一是毛巾,一是枕头,一是鞋,让孩子选择外出怎样才能去?如孩子选择正确,外出需要穿鞋,并能准确叫出名称,说明孩子已经将物品与外出建立了联系,以后进行多项选择,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

21.训练孩子的应答反应,多数孤独症儿童叫其名字没反应,不理也不看,更不会答应,所以要让孩子有反应,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如观察孩子平时的兴趣爱好,有的孩子爱吃糖,妈妈叫他名字前先告诉他“我这儿有糖”让他知道,说糖他一定看,而且会跑过来,还要回答“哎”这时再去满足,这样往返训练多次,可能中间训练5次有一次没糖,但他这次过来,同时答应“哎”,可以换成是他感兴趣的玩具,再以后喊他过来以后,给他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如让他看着妈妈的脸,回答“哎”然后再给他吃糖,往返多次孩子会形成一种定式,妈妈叫名字并且回答“哎”就会有糖,看了妈妈回答“哎”也会有糖,在看妈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等待过程,以后叫他,他就会先过来---再看妈妈---然后回答“哎”----得到糖,其中包括了听到指令,先做出反应,然后执行,最后达到目的。

23.训练孩子对动宾词组的理解,以及发音的模仿。一定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强化,如孩子要喝水,一定训练发音,“喝”(动词)和“水”(名词)要让孩子会联系,在孩子最需要也是最渴的时候再出现,这时,千万不要再让孩子用手语代替。开始阶段孩子会哭闹,对于会模仿发音的孩子,会讲单词的孩子,要训练使用语言表达,开始阶段会很难,但只要努力坚持,我们的孩子是一定会做到的,只要孩子模仿发出“喝水”,就一定要给水喝,记住,一次不要太多,当孩子喝完还要时,又是一次语言的强化机会,万万不可错过良机,一定抓住每一次的训练机会。让孩子边做动作边与词配对,如喝水去找杯子,写字去找笔和纸,切西瓜去找刀,让孩子即可以做出动作,又可以去与名词配对,并能发出动宾词组,还可以进行反问句训练,如问孩子“喝水用什么?切西瓜用什么?写字用什么?”让孩子一一对应回答,然后再反过来问“杯子是做什么用的?刀或笔是做什么用的?”让孩子学会理解,加深记忆表达。

24.让孩子做选择回答,如一边是爸爸,妈妈,宝宝的照片,一边是一本书,一把梳子,一个球让孩子随意雁M/F$bT9'W如爸爸看书,妈妈梳头,宝宝玩球,三种物品之间无任何联系,只是让孩子从不同方面进行选择,以不断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并提高孩子的语言组合能力。

26.不断扩充对形容词的理解及表达,如教会孩子认识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胖瘦,薄厚,粗细等等,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按照一定规律相互配对,让孩子边学语言边加深记忆理解,如:将食物,玩具按大小分类或配对,对于大和小的概念,可以将二者形成鲜明对照,如给孩子一个大篮球,妈妈拿一个小皮球,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告诉孩子哪个大哪个小;再拿两个苹果一大一小,让孩子选择要大的还是要小的;给孩子喝娃哈哈,一大瓶和一小瓶,让孩子去拿大瓶的给妈妈,把小瓶的留给自己喝。总之二者之间开始一定要有明显的差距,以便很容易区分,这样孩子掌握起来和分辨的时候易于区别。将孩子常吃的小食品,糖块,葡萄干按多少分类,将绳子按长短,粗细分类,以此类推。

27.学会提出简单的要求。如大家围坐在餐桌前进餐,每人面前都有一个杯子,大家顺序选择自己要喝的饮料,也让孩子用语言选择是喝可乐?还是矿泉水?是否放冰块等等。如孩子用手指但不讲话,就不要给,一定要他用语言表达后再去满足。吃饭时,故意给他碗里盛一点饭,在他吃完需要再盛时,辅助他用语言提出要求,再去满足,以此类推。在孩子最需要你帮助他时,如进餐时只给他碗,不给他勺子,等待他说“要勺子”,喝矿泉水时,故意给他瓶子,但不给他打开,等待他说“打开”时,再去帮助他,如他要画画,只给他纸,不给他笔,等待他向你要笔时,再把笔递给他,总之创造一定的情境,同时也让孩子学会等待,会用简单语言提出要求。

28.简单句训练。孩子在双词训练突破后,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加上连词和助词,以及形容词,介词,就会形成简单句,尤其是要围绕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强调儿童对句子的理解并做表达。

29.给孩子选择较丰富的语言刺激场所,而且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可用询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把有关的目标句子讲出,如带孩子外出,先问他要去哪里啊?如选择去公园,接下来问“我们怎样去,是走着还是乘车?”如果乘车是几路车到了公园门口,再问孩子是看花还是玩碰碰车,也可随身带上公园,汽车,花草,碰碰车的卡片,边选择边挑选卡片,边进行语言训练,还可以每做一件事,将孩子的选择留下录像或照片,以便日后让孩子看看自己的录像及照片,回忆自己有意义的一日生活,帮助孩子提高语言的表达。

30.利用儿歌游戏配上适当的动作,帮助记忆,增加趣味。如认识自己身体部位的儿歌:头,肩膀,膝盖,脚,眼睛,鼻子,耳朵,嘴,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有关天气,小动物,人物的儿歌,这些儿歌都有不同的伴奏带,初期节奏较缓慢,可以以适当的表情,语调及动作,先让孩子多听几遍再逐渐跟着模仿,逐渐跟着一起唱。

32.教给孩子的一日生活,起床:早上叫醒孩子起床后,告诉孩子今天天气特别好,穿一件单衣就可以,将上衣,裤子分别拿给孩子,让他自己穿,告诉他扣好扣子,再让孩子自己去拿袜子穿好,边穿衣服边问孩子,这件上衣是什么颜色的?上边的图案是什么?共有几个扣子?袜子是什么颜色的等等,边提问题边让孩子回答。刷牙洗脸:洗漱之前先上卫生间,帮助孩子料理好,然后教其刷牙,洗脸,按不同程序分别进行,进餐前分别摆好桌子,椅子,让他把筷子,碗从柜子里拿出来q2i侭笻`C8丝诎诤茫⑹宄耸孀挪煌氖澄锒松喜妥溃呓捅呷煤⒆又溉喜煌氖澄铮ㄖ魇常笔常盟Щ嵫≡袷澄铮岢鲆螅ldquo;我吃面包,不吃馒头”“我要夹肠,不夹鸡蛋”“我要喝粥,不喝牛奶”等等,会说粥烫晾晾再喝等等。总之学习语言离不开生活,我们在教孩子学习语言中,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针对每一个阶段孩子掌握词汇的多少,来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

33.学会打招呼。教给孩子学会礼貌用语,能够先从自己家的成员做起,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主动和孩子打招呼,也教给孩子主动问爸爸,妈妈好。不小心碰到孩子要主动说“对不起”,家里来客人,教给孩子主动叫阿姨,叔叔,伯伯等,客人离开时要主动讲“再见”,出门看见邻居的爷爷,奶奶要主动问好。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到公共场所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些日常行为规范,礼貌用语,要从小做起,从小养成爱干净,讲卫生,懂礼貌,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34.培养孩子学会看内容浅显的画书,并能将主要内容复述。如下雨了兔妈妈没带雨伞,兔宝宝拿雨伞去接兔妈妈。先给孩子多讲几遍,然后让孩子看书做简要复述,以后一边复述一边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后来可以加进好多的修饰词,如:天阴沉沉的,快下雨了,兔宝宝有些着急了,妈妈外出采蘑菇没拿雨伞,兔宝宝着急的都要哭了,突然他想起来了,穿上雨衣拿着雨伞去接妈妈了,兔妈妈看见宝宝送来雨伞,心里可高兴了,夸宝宝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通过看书,学习书中的语言,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将不同的单句组合成复句。

35.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每天早饭前的点名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相互认识,在游戏中教会孩子认识同伴,并能叫出名字,如组织孩子们拉成一圆圈每人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老师开始弹琴,小朋友开始传球,自报姓名,对其他小朋友加深认识和了解,这样经常性的游戏,可以引导孩子们之间沟通,自我介绍,互相接纳,建立友谊,促进交流。

36.增进交往的游戏:(1)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2)洗手歌:哗啦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伸出手儿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边听音乐边动作,促进孩子的语言,增进孩子的交流,使孩子感到集体的温暖,逐渐热爱集体环境。

C.行为发展篇

本篇介绍的内容包括帮助儿童正常的行为发展的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缺陷行为的矫治。

1.孤独症儿童存在哪些行为方面的异常?

孤独症儿童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缺陷,常常会出现一些行为及情绪方面的异常,具体包括:

(1)缺陷行为:即正常同龄儿童会,但患儿却不会的行为。如:不会穿衣,不会自行进食等。

(3)情绪方面的异常:如:发脾气等。

这些行为及情绪方面的问题不仅使患儿有别于其他正常儿童,而且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社会适应,因此必须及时干预。

2.如何干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情绪异常?

3.常用于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矫正方法有哪些?

可用于儿童行为矫正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于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矫正方法包括:正性强化法,负性强化法,隔离法,消退法,塑形法,锁链法,系统脱敏法等。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对于缺陷行为,可选用塑形法,锁链法和正性强化法;对于过度行为,则可选用负性强化法,消退法等。应熟悉各种行为矫正方法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如此才能做到合理的选择和运用。

4.进行行为情绪问题矫正的大体步骤是什么?

对于孤独症儿童进行行为情绪问题的矫正时,要遵从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目标行为:目标行为是通过行为矫正希望建立的行为,或通过行为矫正希望消除的行为,是行为矫正治疗希望达到的目标。应通过对患儿病情的全面观察和评定确定目标行为。

(2)确定行为基线:在确定目标行为后,应对患儿目前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如此才可确定比较合理的小目标,循序渐进地建立或消除目标行为。

(4)做好记录,及时发现行为矫正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

5.什么是正性强化法?

正性强化法是一种常用于建立目标行为时的行为矫正方法,是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于正性强化法,即奖励来增加患儿这种行为的出现频率,从而逐渐建立起符合要求的行为,即目标行为的方法。行为之后的正性强化法或奖励称为强化物。在运用该方法对患儿进行行为矫正时,首先必须确定目标行为,之后应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在目标行为出现时,应及时予以强化。

6.怎样选择和使用强化物?

当在正性强化物中具体使用强化物时,要向患儿说明所强化的是哪个行为,要在该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强化,每次强化只给少量强化物,并应同时给予社会性强化。

当所期望的目标行为逐渐建立后,则应逐渐减少可见的强化物,而以社会性强化物继续维持这个目标行为。

7.什么是负性强化法?

负性强化法是指儿童一旦出现一种所希望建立的良好行为,则立即减少或去除他正在经历的厌恶刺激或情景,从而提高该行为的出现率,逐渐建立起良好行为的方法。如:患儿因为哭闹而被限制外出玩耍,这种被限制即为一种令患儿厌恶的刺激。当他不再哭闹时,则消除这种厌恶刺激,允许患儿外出玩耍,如此便强化了他的不吵闹行为。如此不仅矫正了患儿的哭闹行为,也帮助患儿建立了新的,良好的行为----不吵闹。

THE END
1.优应逗猫玩具下载官方版app2024免费下载安装最新版标签:设计 介绍 给猫咪设计的应用 逗猫玩具,一般又称逗猫玩具app。 优应逗猫玩具,一款给猫咪设计的应用,在屏幕上模拟会动的小金鱼、小老鼠、瓢虫、激光笔、逗猫棒、毛线球、蝴蝶、蜂鸟、蜻蜓、壁虎、兔子、羽毛等猫咪玩具,让可爱的宠物猫猫抓着玩。优应逗猫玩具的使用方法:1. 点击设置,选择优应逗猫玩具显...https://m.liqucn.com/os/android/rj/208751.wml
2.躲猫猫滑梯,儿童室内滑梯,小型组合滑梯上海怡健游乐提供优质:滑滑,淘气堡,组合滑梯,儿童滑梯,室内淘气堡,幼儿园桌椅,室内滑梯,早教设备,玩具积木,健身器材,儿童秋千,电动淘气堡等.游乐设备的专业厂家.欢迎您来电咨询:021-36355776http://www.henanqinglian.cn/cp117.htm
1.小学音乐教案(附各年级教案)板书设计 欣赏《士兵进行曲》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1.导入 2.聆听第一乐段 教师从《玩具兵进行曲》导入,复听乐曲引起学生的回忆,在有趣音乐中进入《士兵进行曲》的学习。 教师播放乐曲 (1)学生感受并能说出乐曲坚定、雄壮的情绪。 (2)随音乐模唱第一乐段旋律。 教学环节教...https://m.ruiwen.com/jiaoan/6937698.html
2.毛绒玩具玩具设计填充玩具定做毛绒公仔东莞市宏源玩具有限公司(https://hywj01.gys.cn)主营产品包括毛绒玩具、玩具设计、填充玩具定做、毛绒公仔等,东莞市宏源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先生,东莞市宏源玩具有限公司希望能与您成为合作伙伴http://hywj01.cn.china.cn/
3.玩具设计师中文版下载玩具设计师游戏汉化安卓版下载v1.4《玩具设计师 中文版》是一款以玩具设计为主题的趣味休闲手游,游戏中玩家需要把握好对于设计、涂色以及售卖方面,更好的通过后自己的设计来迎合众多玩具爱好者的喜爱,只有通过大量的售卖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去进行二次的设计生产,喜欢的朋友记得下载玩具设计师 中文版。 游戏特色 1、玩具设计师 中文版多种不同的动物...https://app.3dmgame.com/android/171575.html
4.咕噜噜小班降领域教案(通用18篇)设计意图:幼儿天生喜欢玩,尤其对户外器械、玩具情有独钟,利用器械开发孩子的活动潜能,从而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锻炼目的,一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次活动借助自制的梅花桩,让孩子们尽情的与之亲密接触,自由玩耍,从而激发和探索孩子对废旧易拉罐的玩法,通过走、跑、跳、爬等锻炼孩子的基本动作以及发展孩子身体协调...https://www.cnfla.com/jiaoan/1294860.html
5.美华裔设计玩具全美销量第一灵感来自逛街和聊天虽是为设计玩具而做的调研,但也需了解包括服装、科技、影视娱乐等多方面。就在这期间,祁梦媛发现毛球挂坠是最流行的时尚元素,几乎所有品牌包包上都有,同时可穿戴设备是科技产品领域很热的品类。她尝试将两者结合,将可交互的毛球穿戴到身上,成为一个穿戴式可交互的宠物玩具。于是Pomsies的概念就诞生了:毛球是猫猫的...https://www.gqb.gov.cn/news/2019/0522/46181.shtml
6.W.KONG的七十二变潮流玩具设计灵感集086 猫猫 087 奶油菌 088 庞静 089 夏禹 090 瓜小西 091 蚯蚓小姐 092 苏子龙 093 白公子 094 刘昌禾 095 徐洁 096 Raiden 097 ES女王样 098 付焜楠 099 熊艺为 W.KONG 七十二变展览展示 本书是一本汇集了99 位插画师、设计师和手工艺术家根据国内知名潮流玩具品W.KONG设计的潮流玩具作品集。 W.KONG...https://www.huikeart.com.cn/bookDetails?id=UB7263a6187fe81
7.家装模型库3D模型下载6·1儿童节来临之际,设计家将带你们重返童年,重温妙趣,寻找属于你的未泯童心~ 主要元素 儿童节可爱家居 糖果色家具 趣味感儿童家具 宝宝玩具集合 猫咪爱好者 Cat Person 每一位喵星人都幻想着有一天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喵喵集中营,猫形懒人沙发、猫耳双人床、猫形抱枕、猫形挂钟、猫架...家里每个角落都是猫猫的世...https://www.shejijia.com/model
8.可爱猫猫头像图片可爱猫猫头像高清设计图片素材大全摄图网汇聚可爱猫猫头像图片大全:可爱猫猫头像设计素材、可爱猫猫头像素材、可爱猫猫头像高清图片、可爱猫猫头像背景图片等。你可以找可爱猫猫头像设计灵感、摄影创意,我们欢迎您下载可爱猫猫头像vrf正版授权图片,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keaimaomaotouxiang.html
9.小班《一起玩》活动教案(精选10篇)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设计让幼儿先玩自带的玩具,然后再借别人的玩具玩,并在借别人玩具时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因为现在的幼儿在平时生活中不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不喜欢和其他幼儿共同分享自己的玩具,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主动和同伴分享玩具,感受快乐。达到了活动目标。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an/502436.html
10.小班艺术领域教案音乐(15篇)设计理念: 《玩具进行曲》是小班上学期主题四教学活动二中的教学活动,我在原来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开发,设计了一节音乐活动。意图让孩子听音乐做模仿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并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做出不同的反应。 小班艺术领域教案音乐3 教育作用: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30107142718_2211914.html
11.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一起玩》(通用8篇)美术:宝宝的小花被我们都是好孩子看图讲述:搭积木玩具交换玩玩具宝宝要回家我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玩具好朋友玩具回家(认识颜色标记)玩具找朋友(认识形状标记) 四、环境创设: 布置玩具的家: 1、自带玩具归放。 2、与幼儿讨论设计标记,按标记归放玩用具。 https://mip.jy135.com/ziyuan/jiaoan/550030.html
12.十四个月宝宝如何早教1、玩具躲猫猫 在这个阶段,宝宝有一项能力开始成熟,就是懂得物体存在的概念。以前看不见就想不到,但现在不一样了,能记得玩具藏在哪里,我们就可以设计相应的早教游戏,帮助宝宝强化这一能力。 适合月龄:14~20个月 开发方向: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准备物品:玩具,两块纱布或者手帕 ...https://www.yjbys.com/edu/youjiaozaojiao/419985.html
13.15个月宝宝智商高的表现权威文章一、玩具躲猫猫 在这个阶段,宝宝有一项专业能力一开始健全,就是搞清楚小物块存在的界定。以前看不见就出乎意料,但现如今不一样了,能你是否还记得玩具藏在哪里,我们就可以设计概念相对性的早教游戏,帮助宝宝提升这一专业能力。 适合月:14~20月 设计开发方向:观察专业能力、推理能力 ...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148291.html
14.设计艺术学院2021届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本次毕业展主要包括我院2021届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玩具设计、首饰设计的毕业作品,全面集中地展示了毕业生的学习成果,以作品为媒介反映了对设计多思维、多视角、多领域的思考和探索,也体现了对设计不同的理解与追求。一件件作品凝聚着师生共同的心血,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地域特色的展示与传达,有对特殊...https://sjys.hbafa.com/info/1015/1236.htm
15.《真好玩》幼儿园教案(精选17篇)玩具真有趣(语言)送玩具(综合) 这是小兵(音乐)送小动物回家(体游) 设计意图: 刚开学,小班幼儿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送人园的时候都哭哭啼啼,离不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怀抱,但在园老师就成了他们最亲密的人。我和搭伴老师精心照顾每一位幼儿,同时根据小班幼儿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实施...https://m.yuwenmi.com/jiaoan/youeryuan/2401988.html
16.猫捉老鼠游戏教案(精选20篇)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二、发给幼儿材料,制作"猫捉"玩具 1、把事先复印、剪裁好的猫脸图发给幼儿,请幼儿用双面胶把猫脸图贴到纸杯上,把图贴到乒乓球上。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230402145305_6791550.html
17.猫器官su模型草图大师猫器官模型图片素材免费下载3D溜溜网su模型库,汇集多类型猫器官su模型素材,帮设计师根据不同场景,寻找免费下载的草图大师建模的模型图片素材,找草图大师猫器官模型素材就来3D溜溜网。https://su.3d66.com/sketchup_relation/relation_87511.html
18.2019宠物界领袖嘉宾云集,干货知识现场分享——中国青年网此外,设计玩具不应该只考虑让猫咪爱玩,还要重点考虑“是不是真的展现了人和猫咪之间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没有被融入到玩具功能,那养宠人士就不能和猫有更好的沟通、交流,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被斩断了,与之相应的是很多消费的动机和潜能也会消失。所以希望有更多能够展现猫和人之间关系的玩具能够被设计出来,被更多的...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finance.youth.cn/finance_cyxfgsxw/201904/t20190428_11939126.htm
19.喵星工程师:机器猫的制造日志erniebot.embedding开源吗幸好,我的家中的智能设备都是小米的,而小米的智能家居协议是开放的——这简直就像是找到了猫咪的秘密通道!通过研究Mi Home Binary Protocol,我可以了解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接口,设计出相应的控制工具。 python-miio:猫咪的新玩具 更好的是,有个叫做python-miio的工具,它已经封装好了控制小米智能家居的功能,就像是给...https://blog.csdn.net/thomas20/article/details/13547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