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青少年宫spike机器人课程第二课招财猫(说课稿)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深圳市青少年宫spike机器人课程》第二课《招财猫》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材章节:本节课选自spike机器人课程第二单元,主题为“招财猫”。
2.课程内容:
-学习招财猫的基本结构,掌握其运动原理;
-学习使用spike编程软件,编写招财猫的运动程序;
-学习调试和优化程序,使招财猫运动更加稳定;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技术应用:训练学生运用spike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编写,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3.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招财猫的运动程序设计中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4.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搭建和调试招财猫,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掌握招财猫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原理。
2.学会使用spike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运动程序。
难点:
1.招财猫运动程序的精确调试。
2.创新设计招财猫的运动模式。
解决办法:
1.通过分步教学,先讲解招财猫的基本结构,再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其运动原理,辅以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在编程教学环节,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从简单的程序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编程技巧。
3.对于程序的精确调试,提供常见问题列表和调试技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安排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辅助材料:准备招财猫的图片、运动原理动画视频以及编程示例代码。
3.实验器材:准备spike机器人套件,检查每个组件的完整性和功能。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区,确保电脑等设备正常运行,并划分小组讨论区域。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招财猫的动画视频,展示其可爱的动作和形象,引发学生对招财猫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招财猫结构介绍(5分钟):展示招财猫的实物模型,讲解其基本结构和运动原理,如齿轮传动、电机驱动等。
2.编程基础教学(10分钟):介绍spike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示例程序引导学生理解编程逻辑和运动控制。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如何编写招财猫的运动程序。
2.实践操作(5分钟):学生利用spike机器人套件,尝试编写并运行招财猫的运动程序。
四、课堂提问与互动(10分钟)
1.教师提问(5分钟):针对招财猫的运动原理和编程技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创新环节(5分钟)
1.创意设计(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招财猫运动模式,并简要介绍设计思路。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总结(2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招财猫运动程序的调试技巧和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3分钟):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和下一步学习计划。
总用时:45分钟拓展与延伸1.拓展阅读材料: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spike编程从入门到精通》
-《招财猫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阅读拓展材料,深入了解机器人技术的最新发展和编程技巧。
-设计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招财猫运动程序,尝试实现更复杂的动作。
-探究spike机器人套件的其他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
-参与线上编程社区,与其他学生交流编程经验和创新想法。
-定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通过编写程序来巩固知识点。
-尝试将所学编程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如数学、物理等。
-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机器人竞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记录自己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形成学习日志。板书设计①招财猫的基本结构:
-齿轮传动
-电机驱动
②编程重点知识点:
-变量定义
-循环控制
-条件判断
③编程难点句子:
-“当招财猫的某个传感器达到设定值时,执行特定动作。”
-“通过调整循环次数和速度,实现招财猫的连续动作。”
-“使用条件判断语句,控制招财猫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教学反思与改进今天的课堂上,我观察到学生在招财猫运动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上遇到了一些挑战。在设计反思活动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在导入环节,我发现通过播放招财猫的动画视频,学生的兴趣确实被激发了,但他们对于招财猫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多。我应该在导入环节加入更多关于招财猫的文化介绍,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在讲解招财猫的运动原理时,发现部分学生对齿轮传动的理解不够深入。我应该在教学中使用更直观的教具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巩固练习环节中,学生在编写程序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在循环控制和条件判断方面。我应该在这个环节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前有更清晰的思路。
课堂提问环节,我发现学生的回答有时不够准确,这提示我需要更精准地设计问题,以便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针对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2.在讲授新课环节,使用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齿轮传动等运动原理。
3.在巩固练习环节,提供更多编程实例,增加教师的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编程中的问题。
4.在课堂提问环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确保能够准确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