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强调一下,咖啡证书并没有真假的说法,无论是谁都可以给你颁发证书,就像你给我200块也可以给你发个阿霖认证的咖啡大师证书。
目前来说,证书的作用大多是自我介绍的时候多了一项头衔,或者特意挂在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咖啡厅,显得不明觉厉,这都是给行外人看的。
其实,在业内我认为证书的作用并没有很大,行业认可度比较高的证书,像是Q-grader,SCA这些,可能会有些帮助,如对于研发采购品控等职位相对加分。但不代表一个普通咖啡师职位,会因为有了证书老板就会聘请你或给你加人工。
而真正说到对咖啡师有实际作用的证书,应该是人社部颁发的咖啡师职业技能证书,因为它是国家承认的,还会有相对应国家给到你的福利,像是我们良哥就是通过这个证书的加分,积分入户的。
接下来的部分,我们聊聊目前能接触到和考取的证书还有课程内容。
二、常见认证课
Q-Grader咖啡品质鉴定师
Q-grader学费大概在2万左右,是我上过最贵的咖啡课程了,而且这个课程只针对感官,不涉及咖啡制作,因此2万的学费只会学到感官方面的东西。夸张一点说,你完全不喝咖啡,没接触过咖啡,也是可以去考Q,并且有机会通过的。
Q-grader是一个行业认可度比较高的证书,像一些评委或者品控,都会要求有Q认证。而生豆商和烘焙师这类职业,本身就需要比较好的感官,有时也会上个Q来提升一下。
我个人当初也是冲着提升感官去学的Q,个人感受是课程超级高压而且很费精力。Q的课程考核也是我觉得最严格的,如果要通过考核,基本上都要把关键点和区别喝懂喝明白。
什么样的朋友适合考Q?
而对于普通爱好者或者非从业者,我并不建议去考Q。
第一是因为很贵,接近2w的费用,补考一科还要1800;
第二是Q只针对感官,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其他一些平替课程;
第三是上完Q还需要长期使用,否则感官记忆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每三年,Qgrader都要进行一次校正,来保证大家的感官没有出现偏差。
SCA精品咖啡协会课程
SCA的认证行业认可度还不错,有一系列的课程和证书的,除了基础模块,还分成了5个核心板块——生豆,感官,咖啡师,冲煮还有烘焙。
每个板块又分成初中高级,初级5分,中级10分,高级25分,累计拿到100个学分的话,还能有一个SCA的学位证,但悄悄告诉大家,很少人会去看这个证,所以不要太过在意。
个人认为SCA的课程大纲还蛮基础,考核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证书只是代表完成了他们制定的标准课程。真正学到多少东西,除了自己本身,最重要的是你跟了哪个老师,如果老师本身有料,上课通常都会夹带一些干货。
像我自己上了感官和冲煮的初中级,其实课程本身内容并不难,但老师所讲的内容会让你觉得值了回票价。最记得就是有时候去培训教室蹭课,有的SCA老师上课上到晚上六七点还不愿意下课的,真就干货满满。
SCA的课程适合哪些朋友上呢?
相对于Q课,我觉得SCA的课适合更多人来学习,特别是初中级课程,更多是建立咖啡基础逻辑框架。不过如果想学的轻松一些,最好还是有一些咖啡基础再报名。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SCA是分板块学习的,每一个方向的区别非常大,所以就别想着学了一个板块就能全部都了解。我们可以看自己感兴趣或者短板的部分,来选择课程。
相比Q课,SCA的课程会便宜不少,大多在6-10k不等,像是SCA的感官课我就觉得可以作为Q的平替,如果不在意Q的证书,上这个就足够了。
通常我建议刚开始可以学感官和冲煮,因为这两个方面的日常使用率比较高,特别喝咖啡是离不开感官的。而冲煮是金杯理论,能够很好地帮我们建立萃取的基本框架。
另外三个板块中生豆是最偏门的,也偏产业链上游,我就不多说了;咖啡师更多地是针对意式咖啡的制作,像是咖啡机使用、调磨、打奶拉花等等,更偏向技能类,适合从业的咖啡师,可以让你了解标准的意式咖啡制作流程;烘焙,就是咖啡豆烘焙的理论和实操。
其他认证课
以上两个是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认证课程,另外还有一些像PCA、IBS等等,相对会小众一些。
而IBS是意大利的一个体系,比较注重的是意式咖啡的标准化和流水线出品,适合咖啡师来学习。
零基础上什么课?
刚刚说到的这些课程我都建议是带一点基础再去上,否则可能会一头雾水。如果我们没有基础的话,其实还有其他选择。
三、总结
最后,如果大家要上课,最好选择年资较长且专门做咖啡培训的机构。此外,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点或者专攻方面,再去选择课程。像我自己就选择了感兴趣的萃取和需要加强的感官,学习起来效率更高。
如果刚入门还没有特别感兴趣的细分,可以先去学零基础的课程,等自己真的有需求或者感兴趣的点,再报不同板块的课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