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蟑螂“小强”一炮而红。多年来,打不死的“小强”始终在网红榜上占有一席之地。“小强”家族众多,其中,美洲大蠊是蟑螂家族中体积最大的昆虫,同时也被发现极其重要的药用价值——它是蟑螂里面唯一可以入药的品种。
在四川西昌,就有一个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养殖基地,这里目前养殖有大约60亿只美洲大蠊,它们在短短6个月内完成一生的“使命”,被制成中药销往全国各地。
美洲大蠊与普通蟑螂有何不同?是如何养殖的?又是怎样被制成药的?近日,成都商报记者实地探访了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位于西昌的美洲大蠊GAP养殖基地,揭开鲜为人知的秘密。
探访
养殖间的“风吹落叶声”
这里住着60亿只美洲大蠊
24日,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等人的带领下,成都商报记者获准进入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位于西昌的美洲大蠊养殖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养殖基地占地12000平米,是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养殖基地,也是全国首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AP认证的动物类中药材美洲大蠊养殖基地。
穿过大厅的门,就进入养殖的核心区域,借助着手电筒的灯光,独立的房间呈现在记者眼前,看起来干净、整洁。“美洲大蠊的生活习性是喜阴暗,惧强光、噪音,喜温暖,爱潮湿,群居。”养殖基地负责人文建国介绍,这里共有23个房间,分布着孵化间,幼虫间和成虫间等。
打开成虫间,整个房间看起来像建材仓库,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箱子”,工作人员称之为“芯片”,每个“芯片”里住着密密麻麻的美洲大蠊,甚至连墙壁上、地面上也是黑压压的一片。拿手电筒一扫,美洲大蠊仓皇而逃,发出一阵阵“沙沙”声。当工作人员拿起一个“芯片”一抖,密密麻麻的美洲大蠊掉落下来,受到惊吓的它们迅速向黑暗处逃窜,一阵阵犹如秋风扫落叶的声音在房间里回响。
美洲大蠊均是立体养殖,它们住在一个个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60厘米的“芯片”内,体积只有0.096立方米。“这样一个‘芯片’里面有六至八公斤,大约住着2800只美洲大蠊。”耿福能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究竟养殖基地有多少只美洲大蠊,无法精确统计数量,“按照体积和重量计算,目前基地养殖有大约60亿只美洲大蠊。”
每天吃掉10吨食物
从孵化到采收需要6个月
文建国介绍,目前基地全部采用模拟生态环境养殖,室内的光线、温度、湿度等都进行了自动控制,只需少量工作人员。“每天都会给美洲大蠊配备定量的食物和饮用水,要让这些美洲大蠊吃得好、睡得好,只要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它们都可能不产卵,或者长势不好。”
“蟑螂白天隐藏,一到晚上才出来四处寻找食物,它们的食量很大,喂养它们的食物是用玉米、小麦、果蔬、微量元素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饲料配方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它们甚至比我们人还吃得好,要讲究营养均衡。”文建国说,每天基地的美洲大蠊要吃掉10吨熟食。同时,还要定期消毒和清扫,每天清扫的粪便就达到3吨。
“这两个是多功能提取罐,美洲大蠊就在里面蒸馏提取有效成分,而被提取后的美洲大蠊渣子,就变成喂鸡的饲料。”耿福能介绍,这些蒸馏出来的液体就通过管道,进入药品灌装车间进行装瓶,而每个车间都配备了指纹识别系统,车间里面的湿度、湿度、洁净度、压力差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车间里的洁净度达到了一百级,全过程采用全自动无菌生产。”在车间里,经过包装等一系列工序,药品就在这里生产完成。
揭秘
断头可存活7至9天
剪腿还能重新长出来
蟑螂最被人熟知的还是很强的“断肢再生”能力,这也是被称为“小强”的主要理由。在养殖厂房内,工作人员拿起一只美洲大蠊,去掉其头部,但它没有立即死亡,仍然活蹦乱跳。
“我们发现蟑螂具有很强的断肢再生能力,如果把它的头摘掉,因为它呼吸用的是腹部的气门,所以它的身体还能活动7至9天;如果把腿或者触角剪掉,它们几天之内就能长出来,蜕皮以后就能清晰观察到几乎完好如初,而它们一生可以经历十多次蜕皮,自我修复能力极强。”文建国介绍,曾有英国的科学家还做过实验,把一只怀孕的美洲大蠊切掉头部,美洲大蠊不会立即死亡,还能够正常产卵。
为何美洲大蠊有如此神奇的能力?文建国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这主要是因为拥有特殊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美洲大蠊的血压很低,在断头后不会出现大失血;它们的呼吸活动通过全身分布的气孔来完成,缺少头部不会影响它们呼吸;它们主要通过周围的神经来支配运动,没有大脑中枢控制仍然可以自由活动。”
科学研究发现,美洲大蠊体内有多种活性成分,已知的主要有多元醇类、肽类、粘糖氨酸、粘氨酸、多种氨基酸及多种促生长因子群。美洲大蠊的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种机制针对人体多种组织器官起作用,有促创面愈合、消除炎症水肿、抗肿瘤、调节免疫、保肝等功效。
正是利用了美洲大蠊的基因特点,科研人员将它应用于药物中,比如用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制成的康复新液,它主要有消除炎症水肿、促进创面愈合、调节免疫功能等功效,内服用于淤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外敷用于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等。
多重措施防止它们外逃
门口还有一条“护城河”
不过,也有很多网友担心,蟑螂繁殖能力极强,养殖基地有几十亿只美洲大蠊,万一它们“越狱”逃走,那岂不是一场生态灾难?
实际上,作为国家标准化的养殖基地早已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美洲大蠊是昼伏夜出的厌光性昆虫,善爬行,它们长期适应了基地温、暗、湿、静的生存环境,习惯了待在养殖间,它们也不愿意爬出来。”文建国介绍,一方面,美洲大蠊都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养殖,它们难以逃出房间;另一方面,从外界通往养殖间,至少要经过三道封闭的门,这也能有效阻挡蟑螂逃出。
另外,在养殖基地的四周,还有一条宽约一米的水沟环绕,耿福能笑着对记者说,这是一条“护城河”,基地采用的办法是“孤岛养殖”,“虽然我们人类看起来,就像一条小沟,但是对于美洲大蠊身长来说,就是一条河。所以,它们想要越过去是很困难的。”
令人不解的是,这条沟里面还养殖上千条鲤鱼,大的重量都达到了几斤。随后,耿福能拿着一大盒美洲大蠊倒进了水沟,只见一群鲤鱼哄抢,仅仅两三秒钟,这些美洲大蠊就被吃了个精光,“一旦有美洲大蠊掉入水沟中,立马就被吃掉了,这也是防止它们外逃的秘密。”
“即便有漏网的美洲大蠊逃出去了,但由于西昌白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加上空气干燥等气候特点,就算逃出也很难存活。”一旁的工作人员说,好医生药业集团养殖美洲大蠊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防护措施,目前还没有发生过美洲大蠊外逃事件。
产业
每年创造超10亿元产值
还可开发成保健产品及日化产品
“目前国内的美洲大蠊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可以开发的前景还很大。”耿福能表示,美洲大蠊不仅有巨大的药用价值,还可开发成保健产品及日化产品。目前,好医生药业集团除了品牌产品好医生康复新液外,还以美洲大蠊为原料推出了美洲大蠊研末、抗菌凝胶、牙膏、面膜等产品,全面发掘美洲大蠊的价值,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10亿元。“明年,我们的养殖基地及制药生产线将全面建成,规模和产值将是现在的三倍。”
记者了解到,除了药用之外,美洲大蠊还是一种美食,直到现在,在云南、四川、山东等地民间,仍然有生吃和油炸美洲大蠊的习惯,目前国内还兴起了一股吃美洲大蠊的美食潮流。“我现在每天都要吃大约10克美洲大蠊,已经坚持了5年。”耿福能告诉记者,经过研究表明,美洲大蠊体内含有丰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平反
全世界蟑螂有约一万种
美洲大蠊是唯一可入药品种
“现在不少人对美洲大蠊存在误解,这并不是我们平时常见的‘小强’。”耿福能表示,其实美洲大蠊还是一种“益虫”,“它们为我们人类的生命健康做出了贡献。”
据了解,“小强”家族种类繁多,美洲大蠊、德国小蠊、黑胸大蠊、棕色蟑螂、澳洲蟑螂等等各不相同。“在家庭、宾馆、酒店等场所我们经常能看到的蟑螂,其实是德国小蠊,携带病菌,污染环境,是世界级卫生害虫,也是最难杀灭的蟑螂种类,人人得而灭之。”美洲大蠊则是“小强”家族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成虫体长能达到4厘米,是蟑螂里面唯一可以入药的品种。
“美洲大蠊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昆虫之一,也是传统中药材,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后《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等多有记载,在2000年前,民间就将其入药。”耿福能表示,由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精制而成的溶液剂——康复新液,含有多种氨基酸、多元醇及小分子肽类等活性物质,是全球唯一主动修复黏膜和创面的药品,具有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及抗炎的作用。
记者从好医生药业集团获悉,目前,好医生美洲大蠊养殖及康复新液科研项目先后荣获了“华夏科技一等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四川省专利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好医生康复新液上市以来,已经在全国数千家医院使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消化科、口腔科、外科等多种科室众多疾病的治疗,目前已有超过4000万的患者通过服用该药物摆脱病痛。
为了纪念美洲大蠊为人类做出的牺牲和贡献,耿福能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下一步,集团将在西昌的美洲大蠊养殖基地,打造一座巨型美洲大蠊模样的塑像,还要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