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2024秋拍一尊珍稀的铜彩绘维摩诘大士像鉴赏释尊形象

今秋拍卖在即,有幸在北京中贸圣佳看到一尊稀有的铜施彩维摩诘大士像。此像头戴纶巾,巾结系于脑后,巾带垂至左肩。面相奇特,五官刻画生动夸张。额头圆凸,额前有三道深深的皱纹,突出了大士年老的形象特征;眉弓高隆,长眉入鬓,眼窝深陷,鼻子高挺,阔口微张,具有异域人种的明显模样;唇边及腮颏鬚髯飘垂,其中两腮鬚髯最为突出,长垂至胸。躯体宽阔,身穿交领袍服,外披长巾,腰间束带,一副世俗士大夫装扮。衣褶大起大落,圆转自如,劲爽有力。衣袍及衣缘上分别刻有不同纹饰,其中交领上刻斜线纹,腰带上刻回字纹,胸前袍服上刻卍字纹,披巾上刻花卉纹,同时服饰上还施有红、白、黄等不同彩料装饰。双腿散盘而坐,左手抚在左膝,右手置右膝执拂尘,右侧身旁安有鱼形凭几。全像造型奇特,气势恢宏,身躯轮廓方硬,衣纹遒劲流畅,生动表现出一位仪态潇洒、气质非凡的世外高士形象。根据其体貌特征及动作姿态,可以明确判断它表现的正是我国历史上深受佛教信徒和世俗士大夫崇拜的佛教著名人物维摩诘大士。

维摩诘传入我国后深受我国佛教信徒和世俗士大夫崇信,千百年来其艺术形象塑绘不断,广为流传,是佛教和中国文化艺术中最受青睐的表现题材之一。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东晋顾恺之首创维摩诘像,“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其后的七百多年,许多艺术家参与了维摩诘像的创作,如六朝的陆探微、张僧繇,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五代至宋的贯休、李公麟。其流传的艺术作品很多,据北宋《宣和画谱》记载,宋代宫廷御府所藏以维摩诘为主题的画作有18幅之多,而大量的作品保存在敦煌、云冈、龙门等一些重要石窟寺中,其中炳灵寺169窟东壁10号龛和北壁11号龛遗存的维摩诘壁画像是现存最早的维摩诘题材作品,而敦煌莫高窟遗存最多,有五十余窟绘有维摩诘形象,时跨隋唐五代宋多个时期。尽管不同时代维摩诘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和意趣,但佛典记载的维摩诘那长者的风采、潇洒的风度、超逸的气质、深邃的智慧则是各时代共同的艺术追求。

这尊维摩诘像在形象塑造上体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其头戴的纶巾为维摩诘形象所独有,其深目阔鼻的面部表现亦符合维摩诘的印度人种特征,其身着宽衣大袍,伴有凭几的坐姿既符合六朝以来维摩诘的传统造型样式,亦与维摩诘超然自在、辩才无碍的思想境界完全契合。从这些特征足以判断,这尊造像表现的正是一尊典型的维摩诘形象。唯其不同的是,历史上所见维摩诘像手中持物大多为扇形的塵尾,而此像所执却是拂尘。所幸日本东福寺和台北故宫所藏维摩诘图像中的大士像都是右手执拂尘的样式,既可证明此像所执拂尘由来有据,亦可为其制作年代提供依据。

此像在造型风格上具有中世纪雕塑艺术鲜明特点。它的头面奇特怪异,表现手法高度写实;面部刻画虽然有些夸张,但无顾恺之笔下的“清羸示病之容”,亦无唐代如莫高窟103窟维摩诘豪迈壮伟的气势,而显现出平和含蓄、谦和机智的宋人涵养。它的身躯造型自然,姿态闲适,尤其是背部呈大幅度的弯曲状态,真实表现出年高德劭长者的体型特征;全身的衣纹皆以立体感极强的线条表现,衣褶稠密堆叠,线条圆转自如,尤其是头后纶巾的褶皱、系结和自然垂落的结带,形态栩栩如生;还有其身旁的鱼形凭几,造型简洁大方,风格浑朴稳重,恍若现实真物一般。这些特征体现了我国中古时期中原造像艺术的鲜明特点,在目前遗存的重庆大足石窟造像、广东南华寺木雕罗汉像、山东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像,以及其他散见的金铜、木雕等中古时期造像上,皆可看到完全对应的实例。据此足可判断此像时代当在两宋之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维摩诘像自东晋顾恺之首创之后历朝历代塑绘不断,现在留存的作品多为绘画形式,而雕塑作品虽然在石窟寺也有出现,但多为浮雕或高浮雕形式,罕见立体雕刻的作品。此像是目前所见唯一一尊圆雕维摩诘像,且为金铜材质,在艺术形式上堪称独一无二,其艺术价值自然不言而喻;而此像又以高超的雕塑技艺,精准地把握了维摩诘大士的身份及性格特征——世间富豪,出世菩萨,佛学渊深,辩才无碍,因此可以说它既是一尊稀有难得的佛教造像,也是一件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伟大的古代雕塑艺术作品。

参阅1

参阅2

参阅3

参阅4

参阅5

参阅6

参阅7

参阅:

1.云冈石窟第6窟北魏石雕维摩诘像;

2.巩县石窟第1窟东壁北魏石雕维摩诘像;

3.敦煌莫高窟103窟盛唐维摩诘画像;

4.故宫博物院藏传宋李公麟绘纸本《维摩演教图》,纵34.6厘米,横207.5厘米;

5.日本东福寺藏传宋李公麟绘绢本水墨《维摩天女像》,纵156厘米,横105.2厘米;

6.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绢本设色维摩诘大士像,纵107.4厘米,横68.1厘米;

7.2019年北京东方大观春拍清仿宋缂丝维摩诘大士像(Lot1752),纵56.5厘米,横27.5厘米。

梵尘妙相—佛教艺术专场

拍品赏析

lot1940

雪山大士像

中原明代

铜高18厘米

估价:RMB150,000-200,000

左右滑动查看

雪山大士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前苦修时的形象,唐代中印度译经僧地婆诃罗所译《方广大庄严经》卷七《苦行品第十七》记载其形象特征曰:“身体羸瘦如阿斯树,肉尽肋现如坏屋椽,脊骨连露如筇竹节,眼(目加咸)陷如井底星,头顶销枯如暴乾瓠。”十六国、北朝时期,此种造像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始广为流行,其后的历朝历代相沿不衰。其中,明清时期金铜和木雕形式的雪山大士像风行一时,至今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作品,此像即为其中典型代表。此像在形象塑造上完全遵循经典记载的造型特征,刻画细致入微,形象栩栩如生,铜质细密精炼,色泽沉郁古朴,真实再现了释迦牟尼佛当年苦行时的状态和样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尊明代雪山大士铜像,其年代、造型和规格与此像几乎完全一致,由此可见此种样式的雪山大士像当年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

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铜雪山大士像,高19厘米。

lot1944

自在观音像

北京宫廷清康熙(1662-1722年)

铜镀金高18.5厘米

估价:RMB150,000-180,000

此像头戴发箍,头顶安化佛阿弥陀佛。面相圆润,五官精致,面露法喜,安详自在。双耳垂肩,戴花瓣形耳珰。上身袒露,双肩披帔帛,胸前饰项链和花瓣形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带结飘扬,灵动自然。衣纹简洁流畅,衣缘錾刻精美的缠枝纹饰。左手搭于左膝上持宝珠,右手置胸前持净瓶。跣足,半跏趺坐于方形高台座上。台座正面刻大缠枝花卉,底沿饰卷云和蝙蝠纹饰,后部满饰规整的钱纹,有福从天降、福在眼前的美好寓意,装饰极为讲究。整像造型精巧,法相庄严,工艺精细,品相完美,为清康熙时期宫廷造像的典范之作。台座底部保存有完好装藏,使其继续保有宗教神性与加持力量。封底板密封严实,其上刻有十字金刚杵图案。表面保有原始香灰皮壳,古朴凝重,殊胜无比。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一尊铜镀金自在观音像,其年代、造型、尺寸、封底等与此像完全一致,可资参考。

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宫廷铜镀金自在观音像,高18.2厘米。

lot1954

无量寿佛像

北京宫廷清雍正(1723-1735年)

铜镀金高18厘米

此像头戴花冠,头顶束葫芦形高发髻,大耳齐垂,耳下垂大圆环,耳侧宝缯飞扬,双肩垂大发辫。面形圆润,五官刻画细腻生动,其中眼睛和嘴唇的刻画尤见功力,上眼睑和上嘴唇呈波浪形,嘴角上翘,下唇厚实,显然不是乾隆时期宫廷造像可比。宽肩细腰,身躯圆满匀称。上身胸前饰项圈和长链,双肩披帔帛,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手足戴有钏镯。帔帛以中原传统手法表现,衣纹流畅自然,而僧裙则以印度萨尔纳特式手法表现,仅小腿处出现衣边,这种表现手法多见于雍正时期宫廷造像。结跏端坐于莲花宝座上,两手置脐下结定印,手心托长寿宝瓶。莲座造型周正,仰覆莲瓣上下对称分布,周匝环绕,莲瓣匀净利落,头部尖锐,装饰繁复别致。莲座底部有底板严实密封,底板中央刻有精美十字金刚杵图案,底边斜向剁有剁口,用以固定底板,装藏完好无损,继续保有佛教神性和加持力量。整像造型完美,法相庄严,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具有清代雍正时期宫廷造像鲜明风格特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像品相完好无损,不仅花冠、璎珞、宝瓶等保持了原状,而且表面还保存了原始香灰皮壳,在现存清代宫廷造像中难得一见。

LOT1955

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北京宫延清乾隆(1736-1795年)

铜镀金高23.5厘米

估价:RMB180,000-220,000

此像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形似塔状,髻顶安宝珠,大耳齐垂于肩。面相饱满,额部高广,双眉上扬,双目低垂,隆鼻小嘴,鼻隆口方,法相殊妙庄严,神态宁静慈祥。宽肩细腰,躯体健硕壮伟。上身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着僧裙,衣纹写实流畅,衣边錾刻精美纹饰。结跏端坐于束腰双层莲花宝座上,双手置胸前结转法轮印。身下莲座造型规范,上下边缘分别装饰连珠纹和菱形纹,中央莲瓣宽大素朴,上下对称排布,完美地烘托了尊像的恢弘气势和神圣气质。整像造型大方,法相圆满,胎体厚重,工艺讲究,体量硕大,品相完美,充分展现了清代乾隆宫廷造像鲜明而独特风格特征和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清代乾隆宫廷造像佳作。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清乾隆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的衣边錾刻纹饰与此像完全一致,可以参考比较。

参阅:首都博物馆藏清乾隆宫廷铜镀金释迦年尼佛佛像,高35厘米。

lot1943

布袋和尚像

北京宫廷清乾隆(1736-1795年)

铜镀金高16厘米

估价:RMB80,000-120,000

此像头顶无发,面形圆胖,五官刻画生动夸张。额部高广,眉弓弯曲,双目睁视,阔鼻隆准;张口吐舌,开怀大笑,两腮和额头现出皱纹,生动表现出尊者喜笑颜开的面部特征。身躯肥胖,双乳隆起,圆鼓的大肚皮裸露于外。上身披袈裟,下身着僧裙,腰间束带。衣纹简洁,衣缘錾刻精美的缠枝莲纹饰。左腿横盘,右腿支起,呈游戏坐姿,右手置右膝执念珠(已失),左手置左腿握桃形宝物(已失)。身下为双层卡垫式方形台座,台座上亦刻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其中正面对称刻蝙蝠、双狮及寿字图案,具有福寿双全的吉祥寓意。此像在形象塑造上继承了中原地区大肚弥勒方头大耳、身宽体胖的特点,但工艺和量度上明显借鉴了藏式造像艺术传统,工料讲究,尺度严谨,人物形象既生动活泼又不失宗教神性。全像造型完美,形象生动,胎体厚重,做工精细,镀金明亮,保存完好,堪称清代宫廷造像中的上乘之作,是难得的收藏珍品。

参阅:2022年中贸圣佳春拍清乾隆铜镀金布袋和尚像,高15.5厘米。

lot1982

阎罗王像

铜高43厘米

估价:RMB100,000-120,000

阎王是中国民众最为耳熟能详的神灵之一,相传它能掌控人世间的生死轮回。其原型本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随佛教传入中国后成为佛道两教共同尊奉的神灵。此像头戴远游冠,为古时汉地王公贵胄所戴冠帽,体现了阎王在世俗社会中的尊贵地位。面庞方正,双眉紧蹙,怒目圆睁,形象生动威严。下颌蓄有浓密的络腮胡须,为其标志性的形象特征。上身内着翻领衣衫,外披长袍,腰间束革带,双足着履。胸前袍服上刻有龙云组成的圆形图案,龙与云的结合象征升迁和顺利,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端身正坐于方形台座上,左手平置胸前,右手置右膝持芴板。整像造型端庄,雕工完美,面部刻画极为生动,铜质精良,打磨精细,体量超常,品相完好,堪为一尊精美无比的明代道教造像佳作,既具宗教供奉意义,亦有生动大气的雕塑美感。

参阅:北京白塔寺七佛宝殿供奉明代铜阎摩罗王像。

lot1980

送子观音像

铜高47厘米

估价:RMB130,000-150,000

此像头戴花冠,顶盘高髻,髻顶披巾。面庞圆润,弯眉秀目,俏鼻小嘴,仪态娴静庄肃。躯体丰腴,上身披袈裟,胸前饰繁复的锁型连珠式璎珞,项链两端系带并打结,下身着僧裙,衣纹简洁流畅。跣足而坐,双腿外展,双脚并拢,姿态生动自然。右手搂抱小儿,左手托起小儿臀部。小儿方头大眼,头顶有一撮毛发,身体圆胖,上身着肚兜,下身赤裸,胸前饰钩锁型璎珞,手足有钏镯装饰,右手持毛笔,左手托银锭,形象活泼可爱。“毛笔”和“银锭”谐音“必定如意”,寓意十分美好。观音足下是象征海水江崖的圆形山石台座,台座之上有盘龙、莲花、莲叶等雕饰。台座后部生出两几,分别安置净瓶和香炉。整像造型新颖,形象生动,用铜厚重精良,品相完美无瑕,更兼题材寓意美好,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和供奉上品。送子观音造像始见于唐代,明清时期最为流行。它是我国佛教世俗化的产物,迎合了世俗社会多子多福的广泛需求。佛教经典也为其形象塑造提供了依据,如《妙法莲花经·观世音普门品》记载:“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其意是说,世人不论求男求女,观音皆能满足其愿望。

lot1979

疯僧像

铜高33厘米

估价:RMB200,000-250,000

“疯僧”又名“风波和尚”,生活在南宋初年,以“扫秦(秦桧)”的事迹闻名于世,与“颠僧”济公齐名,深受我国民间崇拜。此像面相清癯,浓眉小眼,鼻直口方,颧骨高隆,面露笑意,一副亲切慈祥的模样。身躯高挑,双肩耸立,胸部外露,肋骨突出。上身披袈裟,下身着僧裙,腰间束带,左侧腰带上挂一小葫芦。跣足而立,双腿呈外八字形。小腿筋骨暴露,恰与清癯的面部和突出的肋骨形成呼应。全像在形体塑造上吸取了五代贯休所创“梵相”罗汉的范式,即罗汉状貌古野,丰颊高鼻,形象夸张,神态超逸,而表现手法上尽情施展了宋代高超的写实技法;造型大气磅礴,姿态灵动自然,衣纹飘逸流畅,既完美表现了疯僧真实的修行状态和慈悲无我的高深境界,亦充分展现了中古时期中原造像古朴静雅的艺术风貌。虽然双臂残缺,但从雕塑角度来看无伤大雅,别有一种残缺之美。加之题材特殊,体量高大,铜质精良,堪称一尊难得的中古时期造像及雕塑佳作。

参阅:苏州西园寺罗汉堂供奉的清代泥塑漆金疯僧像。

lot1984

阿弥陀佛像

檀香木漆金高40厘米

估价:RMB250,000-350,000

阿弥陀佛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名称,是佛教宣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此像头饰螺发,头顶肉髻微隆,髻前安宝珠,大耳齐垂于肩。面形圆润,双目低垂,眉弓隆起,鼻梁高挺,双唇微合,尽显佛陀庄严慈悲的圆满法相。身躯颀长,身姿挺拔有力。上身披双领下垂式袈裟,下身着僧裙,衣质轻薄柔软,衣纹优美流畅。双腿结跏趺端坐,双手上下相叠于腹前,结弥陀定印,显现阿弥陀佛标准的造型样式。整像造型大方,法相庄严,工艺精细,漆金保存完好,尤其采用珍贵的檀香木制作而成,足显其殊胜难得。值得注意的是,此像背后有一长方形开口,为装藏之用,现装藏圣物不存,其内挂有一个心形装置,装藏形式独特罕见,堪为造像增添殊胜价值。

lot1985

罗汉像

木雕彩绘高62厘米

此像面相长圆,额部高隆,弯眉细目,隆鼻小嘴,嘴唇微张,面露笑意。身躯高挑,身姿端正挺拔。上身内着交领僧祇支,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着僧裙,裙摆自然垂落于坐前。衣纹大起大落,生动写实,颇具宋元造像遗韵。结跏端坐于山石形台座上,两手扶于身前的弧形凭几上。凭几造型别致,设计巧妙,其正面雕一蹙眉怒目、形象威猛的兽头,兽头上方置经书,兽头下方雕出竹节状兽腿和抓宝珠的兽爪。身下台座造型奇特,尽显罗汉居山修行的真实面貌。整像以优质木材雕琢,造型大气,神态安详,衣纹流畅,雕工精细,充分展现了罗汉自在安然的修行状态和慈悲无我的高深境界;其表现手法明显继承了宋元写实艺术传统,而整体风格也表现出宋元时期古朴静雅的艺术韵味;加之体量高大,品相完整,彩绘保存完好,是一尊难得的古代木雕造像精品。

1.辽宁省博物馆藏木雕彩绘罗汉像,高140厘米;

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木雕彩绘罗汉像,高58.5厘米。

lot1977

水月观音像

铜高21厘米

水月观音是一尊著名的观音菩萨种类和形象,出自唐代画家周昉的创作。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10记载:“(周昉)妙创水月之体”;该书卷3又载曰:“西京(长安)圣光寺------塔东院南,周昉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圆光及竹,并是刘整成色。”这是周昉创作水月观音的两条重要文献记载。因周昉所造观音画像与水中之月有关,所以当时人便称之为水月观音。此像表现的正是一尊水月观音的标准形象。菩萨头戴大花冠,头顶束飞仙髻,余发垂肩,两肩各垂一条长长的缯带。面相长圆,脸颊丰满,五官刻画柔美生动,突显出观音女性化的鲜明特征。体态丰腴,上身倚向左侧,右腿支起,左腿横盘,右臂搭于右膝,左臂支撑于身后岩石上,仪态闲适优雅。上身披天衣,下身着长裙,胸前挂花瓣串成大璎珞。全身衣褶大起大落,具有极强的写实感。宽大的衣边上刻有田格纹和缠枝莲纹,体现了浓郁的世俗情味。整体造型优美,气韵生动,形象庄严,装饰华丽,不仅精准地刻画了水月观音的形象特征,而且充分彰显了水月观音具备大慈悲和大智慧的宗教特质,是一尊十分难得的中原地区中古时期造像精品。

参阅:2023年博美春拍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铜水月观音像,高21.5厘米。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古天一,大羿,明石,华辰,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香港拍卖:(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THE END
1.1.弥勒菩萨的故事里为什么他要被称为未来佛在佛教传统中,弥勒菩萨被视为未来佛,即将来成为众生觉悟的佛陀。他的故事和象征意义深受人们信仰和尊敬。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弥勒菩萨的故事背后隐藏的哲学智慧,以及他作为慈悲与力量结合体的人物特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弥勒菩萨的故事。在《维摩诘经》中,提到一个名叫维摩诘的人,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和超...https://www.0enllpinf.cn/dao-jia-jing-dian/298229.html
2.古代智者摩诘与他的镜子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智者,他就是东汉末年的摩诘。摩诘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自幼聪明过人,对读书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从小就对天文学和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能够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能预测天气变化。 二、摩诘的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摩诘更加专注于学习。他不仅精通《易经》、《春秋》等经典之作,还广...https://www.xzwangq.cn/dang-dai-ren-wu/729221.html
3.梦幻西游2,维摩诘攻略秘籍,轻松闯关不是梦!一、了解维摩诘副本背景 维摩诘副本是《梦幻西游2》中的高难度挑战,它以古代神话为背景,玩家需在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副本中,与队友共同面对各种难关,在开始攻略之前,了解背景故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游戏世界,感受挑战的紧迫感与乐趣。 二、团队配置与角色选择 ...http://www.n1gui.cn/syzx/6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