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开展线上教学的第五周,学院所有教师在过去四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总体来看运行情况良好,教学有序开展,师生适应性强,师生互动积极有效,线上教学顺利进行。现从以下方面作以总结汇报:
一、开课基本情况
班级
课程
教师
人数
平台
考勤情况
1
21国画一班
《山水基础临摹》
陈凯
20
长江雨课堂
全勤
2
21国画二班
张能锐
19
3
21绘画一班
《装饰基础》
王曦
22
4
21绘画二班
王舒
21
5
21书法
《篆刻创作》
杨国栋
25
6
21雕塑
《动物塑造》
曹淑海
16
腾讯会议
7
21公共艺术
《色彩构成》
李品
8
20人物
《意笔线描》
顾海涛
9
20花鸟
《小写意花鸟临摹》
渠国强
10
20油画
《油画全身像带环境》
张彩翼
11
20壁画
《软装饰设计》
12
20书法
《草书创作》
聂国强
13
20雕塑
《泥塑人体》
孙珊
15
14
20公共艺术
杨勇智
19人物
《图式研究与创作》
丁雷樊诚
19油画
《创作3》
刘宁
17
19壁画
《专业考察》
刘文健
18
19书法
《草书临摹》
宋玖安
27
19雕塑
《陶瓷艺术》
刘金龙
19公共艺术
《民间美术》
郝瑾
19级国画人物《图式研究与创作》课堂
19油画班《创作3》课堂
21级绘画班《装饰基础》课堂
20壁画班《软装饰设计》
20公共艺术《泥塑人体》
20级书法班《草书创作》课堂
20级国画山水花鸟班《小写意花鸟临摹》课堂
20级雕塑班《泥塑人体》课堂
20级国画人物《意笔线描》课堂
19书法班《草书临摹》课堂
20级油画班《油画全身像带环境》课堂
二、被“延伸”的课堂
油画教研室刘宁与学生的课后沟通指导
公共艺术教研室齐敬峰与学生的课后沟通指导
中国书画教研室樊诚与学生的课后沟通指导
油画教研室张春波与学生的课后沟通指导
壁画教研室王舒与学生的课后沟通指导
雕塑教研室孙珊老与学生的课后沟通指导
中国书画教研室宋玖安与学生的课后沟通指导
中国书画教研室顾海涛与学生的课后沟通指导
三、学术讲座丰富课余生活
为丰富和拓展校园文化生活、舒缓在校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学院聚焦专业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学者举办的专业讲座,给师生们安排了内容丰富的线上讲座活动,自开展线上教学以来学院累计组织开展各类线上讲座活动18次,丰富了课堂知识、拓宽了专业视野,为保障疫情期间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进一步烘托学院学术气氛起到良好的作用。
王鹏举办题为《图像·媒介·技术——当代工笔画创作的观念与表现》专题讲座
四、加强督导,确保在线教学质量
中国书画教研室听课《草书创作》
油画教研室听课《油画全身像带环境》
雕塑教研室听课《陶瓷艺术》
五、部分课程的总结与思考
课程名称:《软装饰设计》
任课教师:王舒
开课班级:2020级壁画班
【课程介绍】
《软装饰设计》课程是壁画专业大二的材料创作课,是一门集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思维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本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对软性材料的认知与运用,以材料为媒介表达设计理念,探讨从平面绘画到多维创作的可能性,为之后的空间壁画创作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
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学生实践的方式进行。
实践部分:安排设计任务,通过与学生互相探讨设计方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软装饰艺术的表现方法及其造型规律,从观念萌芽到最终效果展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材料语言的创作能力。
本课程共三周,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大部分同学没有材料无法进行方案制作,因此调整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以方案设计为主,梳理创作的设计过程与方法,培养感性创作,理性思考的设计思路。
设计内容分为两大模块:一是结合山东手造,将“两创”理念落实到课堂训练中,以赛促教,鼓励学生着眼传统文化再创造,进行软装饰设计;二是自由选题进行壁挂方案设计;作业要求明确创作思路,设计方案要结合材料能更好的表达观念。
高振堂教授课堂督导、点评
学生初方案讲解
【上课过程】
点评作业采用集中看稿和分别指导的形式,师生互动答疑,帮助学生选择最佳方案并进行优化,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制作等问题,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网络资源,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选用材料的质感表现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设计方案的最终呈现效果,以及规划后期复课后的实物制作。
课堂方案讨论
根据情况分别指导方案进度
【优秀作业展示】
第一部分:传统再造
作者:李慧敏、冯杰Tufting壁挂(设计方案)
作者:唐云舒不织布、棉花填充布包(设计方案)
作者:马颖、孟铄衍纸工艺(设计方案)
作者:李旭编织+立体造型(设计方案与部分完成效果)
作者:邱可欣布艺拼贴(设计方案)
作者:邱可欣布艺拼贴(实物展示)
作者:车玉婷羊毛毡雕塑(设计方案)
作者:唐璐编织壁挂(设计方案)
作者:居颖刺绣壁挂(设计方案)
作者:高云彤十二生肖系列粘土手办(部分设计方案)
第二部分:自由创作
作者:唐云舒纤维编织等多种技法(设计方案)
作者:唐云舒综合材料,亚克力裁剪、拼贴等(设计方案)
作者:车玉婷编制壁挂(设计方案)
作者:马颖、孟铄布艺拼贴、填充、纤维编织(设计方案)
作者:居颖Tufting壁挂(设计方案)
作者:刘园园编织壁挂(设计方案)
作者:刘俊业羊毛毡挂件(设计方案)
作者:刘俊业编织壁挂(设计方案)
作者:张雪、吴欣婷编织壁挂(设计方案)
作者:高云彤编织壁挂(设计方案)
作者:王天欣Tufting
作者:李旭编织壁挂(设计方案)
作者:袁忠阳马赛克镶嵌(设计方案)
作者:彭宇轩编织壁挂(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现代水墨人物画临摹》
任课教师:顾海涛
授课对象:中国画专业人物方向本科二年级学生
《现代水墨人物临摹》课云教学探索
【课程导语】
对东西方绘画而言,“线”都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元素。但把这种元素从物质呈现进而赋予其独立的美学内涵,乃至形而上的精神价值的传达,毋庸置疑,这是中国画的语性特征。而线的节奏和秩序,在水墨人物画的笔墨架构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构成作用。由此,运用“在线”的云方式展开对“线”的解读,是本课程的特质之一。
【教学特点】
整合现当代学院体系下优秀的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和借鉴当代各专业院校教学素材,为学生整理出不同时期以及不同风格的临摹范本,从而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以便更准确的对水墨人物画的现当代语境、语势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培养独立学习、研究的精神
本课程体现出从理论讲授,示范到实践能力培养等传统教学模式的进一步转变。授课教师在课堂讲授、点评的同时,着重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认知,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对每位同学作业讲评之前,引导其先结合作业和学习中的思考、认识作出自我解读,以此培养学生独立的学术判断力和探索精神。
鼓励笔墨个性与范本的对接
水墨临摹课程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对艺术感受转化为形式语言的启示的认知,是通过已知来忖度未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对临摹对象的还原和模仿。此外,水墨的属性决定了它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结果近乎创造和体验。所以,在课程中任课教师着重加强对学生笔墨感受的培养,使大家在临摹过程中发现自己,观照自身。
【课程安排】
第一周
第二周
1、结合学生作业点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其深化认识。
2、针对不同具体表现技法展开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找到规律,作出改变。
第三周
1、通过作业的深入程度,针对新问题答疑
2、结合三周作业作出课程总结
【课程成果】
【云课堂】
【作业选登】
我们专业几乎都是在画人,在近几周的写意临摹课程中,反复观察临本,抓住每个人的特点,动作神态,衣物颜色,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并结合的好是很难的,其所需大量的练习和经验。若将谢赫六法皆有贯通,则为上品。在行笔时所用线皆要考虑人物结构,遵循笔墨为造型服务,线条穿插讲究秩序性。谨记水墨人物画的三点,即形、趣、格,造型上多下功夫,用笔不要一成不变,注意笔墨和画面品质的高格调,高品位。要时刻自我总结,在总结中找问题,在问题中找答案。(国画人物二年级本科班\张雨圻)
这几周的人物临摹课因为疫情的原因改为线上上课,但并没有给我们的人物临摹带来太大的影响,顾老师在线上给我们细心讲解让我们对意笔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不断的临摹,让我对意笔人物的造型和技巧有了更深感悟,在不断的练习中更好的理解笔墨,这次课程让我更加了解国画人物,对于自己以后的中国画的学习也更加明确。(20级国画人物班\田乐琪)
在过去一个月的写意人物临摹课程中,让我感受到了水墨的乐趣,同时也意识到了造型基础的重要性,若型不准,则笔墨很难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在老师日常对作业的详细点评和对我们的问题进行细心解答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也体会到了笔墨的连贯性,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对比使画面变得丰富,通过用笔的起承转合、线与线之间的组织、顿挫来表现体积与结构,通过皴染使线之间产生联系,希望能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通过练习能对水墨人物产生更深刻的理解。(20级国画人物班\戴政琦)
这次水墨人物临摹专业课虽然是线上进行的,但效果不比线下差。顾老师每次上课都会先对我们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指出问题,也会倾听我们的想法,为我们答疑解惑。在这期间我也觉得很充实,学到了技法,开阔了眼界,从每天的作业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20级国画人物班\侯新慧)
在这几周的水墨人物画的学习中,无论是从造型、笔墨、技巧都得到了提升和锻炼,让我对水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虽然是线上教学,老师仍然会耐心指导解答我们的问题,让我们对自己的画有深入的了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方便我们的进步,和以后的学习。我相信通过老师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在这门课中有所收获,也为以后的国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国画人物二年级本科班\郭文玥)
本次的人物临摹课程,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我们全程是在线上进行学习,由于老师的认真负责,我们的学习效果并不比线下差。通过大量的临摹练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造型能力,也增强了我们对于线、墨的运用。直至今日我已经可以熟练运用,并让我对水墨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确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20级国画人物班\王秋茹)
【课程总结】
在三周的课程之中,大家的学习状态和专注度值得肯定。对于初次接触水墨语言的同学而言,无论这种主动性是源于水墨体验而渐生的兴趣,抑或出自对课程的本能回应。但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对内容不停留于简单的描摹,有了对自身自由度建构的主观意识。此外,针对多样的现当代水墨人物语言也有了初步理解,认识到了语言、造型、品质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尽管这其中由于基础和认知度的不同,结果的呈现也各不相同。
总之,水墨人物画的语言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系统,对它的学习同样如此。第一次接近水墨的二十位同学如同摊开的白纸,希望本次云课程能给大家留下一些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