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澎湃新闻「有戏」栏目)
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今年都可以算得上是国产剧的大年了,以往各年或者是「鹤立鸡群、独表一枝」,或者是「只有高原,没有高峰」,但纵观2017年的国产剧,不仅卫视剧和网络剧都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大爆款,而且有质量的好剧是一部接一部,好不热闹。
一、卫视剧
今年的卫视剧市场可谓是精彩纷呈。论质量,《白鹿原》独领风骚,《鸡毛飞上天》和《情满四合院》紧跟其后;论继承,《大秦帝国之崛起》和《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分别预示着历史剧的传统和新生;论收视,《人民的名义》横扫千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那年花开月正圆》也不免黯然失色;论争议,《孤芳不自赏》抠图在先,《深夜食堂》骂名在后,中间还有《我的前半生》和《欢乐颂2》的价值角逐……
《白鹿原》导演:刘进编剧:申捷
既然只是盘点,那就不做排名。但叙述的顺序本身也代表着我个人的喜好。回顾2017年的国产剧,个人最喜欢的、认为质量最高的,自然无过于这部《白鹿原》了。
再然后,剧组让整所有主创,张嘉译、何冰、秦海璐、刘佩琦、李洪涛、戈治均、扈耀之、雷佳音、翟天临、李沁、姬他、邓伦等,无论腕大腕小,无论年岁高低,一律先进村落里过男耕女织的生活,没有网络、只有劳动,男演员白天在烈日下割麦,女演员就在家纺线和面,吃熬白菜、喝山泉水、在澡房冲澡、去公共茅房方便。
有观众认为《白鹿原》不如原著,在我看来其实不然。原著是独以白鹿原上的几代农民视角来看上世纪的风起云涌,而电视剧却不单单是有农民视角,它是从各个阶层的视角来看农民关系。因此在剧中,荒诞和魔幻会被消解,只有当观众主动代入农民视角时,阅读小说时的感受才会回来。在剧中,地主和长工之间的关系被细致刻画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对农民的态度也很精细地描绘了,甚至土匪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打家劫舍或劫富济贫,而是变成了多元视角下的另一种农民。
申捷给陈忠实先生的原著做的是加法,这个加法,几乎没有一处是不到位的,也因此尽管《白鹿原》足足有77集,却丝毫觉察不出掺水的地方。
十年后,我们还会谈起它。
《鸡毛飞上天》导演:余丁编剧:申捷
如果说《白鹿原》的成功靠的是一群人十多年来的努力,那么《鸡毛飞上天》的成功可以视为几个人的合力。这其中居功至伟的便是申捷。
今年甚至可以说是「申捷年」,连续出了两部精品剧的他,其实还只是个少壮派。1975年出生的他深居简出,正处于创作上的黄金年纪,却可以安心地半隐居搞创作,他曾经这样叙述过写《鸡毛飞上天》的过程:
「接了《鸡毛飞上天》以后,我开玩笑说义乌是我的第二故乡。讲一个例子,到了义乌以后,我跟那些小贩一起吆喝去卖东西,开始还很不适应,到后来帮他们吵架、帮他们把架子架起来、帮他们进货,他们才开始把我当自己人。你必须把自己的落点和自己豁出去的东西给他们,他们才会把自己交给你。还有一个大姐开着小破车,那个大姐特别喜欢开车的时候慷慨激昂地跟我议论,一会一个车鸣笛过去了,吓得我一身汗。后来我从她身上找到了义乌官员身上的特点,义乌出戚家兵真的是名不虚传——他们身上有血性。但是他们对老百姓放开,归行划市,你去哪卖什么东西、你怎么卖,不会用规矩去管,只是把同行业的人划到一条街上去。我在第五次去义乌的时候,正好赶上圣诞节,去到一条街上,同时卖佛教用品、道教用品、基督教用品,就和尚、道士等等都在那条街上卖东西,特别有意思。还有就是听当地小贩说起,当年把自己和包裹一起从绿皮车窗里塞进去,因为人多又不在一个车厢,家长下来以后跑到车厢外,老乡会把孩子和包裹从车窗扔出来。当你了解这些的时候,心里会有莫名的感动。」
《鸡毛飞上天》这部剧的年代感做得极好。要还原一个时代,道具、服装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还原那个时代的精气神,还原那个时代人们该说的话、该想的事,要是没有这个哪怕再多那个时代的硬件背景也难以让观众回忆起已经消逝的岁月。
除申捷外,本剧的成功还离不开张译和殷桃的精彩表演,其中尤以张译在第十六集开头的一幕为经典。
《风筝》导演:柳云龙编剧:杨健、秦丽
今年年末的一匹黑马。积压日久的一部谍战剧,居然成色放在今天依旧可以笑傲众多偶像型谍战剧。
不以男女感情戏为卖点,也不回避潜伏在军统的我党党员手上会沾满鲜血的问题,不像《麻雀》那样偶像化,也不像《黎明之前》那样男主无害化,本剧男主是一个在红色政权里人人喊打的潜伏人员。
在面临着敌人怀疑自己、自己人痛恨自己和自己的身份证明丢失的情况时,男主应该如何自处?当自己的功绩也许永远都会不为人知时,男主应该如何让自己安心?
《情满四合院》导演:刘家成编剧:王之理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一部前年的积压剧,讲述的只是老北京城的故事,居然能突然火遍小荧屏,收视屡屡出人意料。
回过头来仔细分析,原因其实很简单。
一来这部剧讲的虽然是北京城的故事,但情感却是中国人所共通的,是邻里之间多少年来相处的一种模式,尤其是在新时代人和家庭分离的情况下,过去的这种邻里关系所产生的情感和龃龉更能让人怀念。
二来这部剧的戏骨云集,主角由何冰和郝蕾担任,这二位的演技自不必多说,此外还有沙景昌、方子哥、李光复、倪大红、毕彦君等。
《情满四合院》并不是强情节的故事,它和上面的那部《鸡毛飞上天》恰恰相反,这部剧不刻意展现时代背景,不刻意套用时代气息,不刻意表达深刻。有苦难,但没有大苦难;有伤痕,但没有大伤痕。
人和人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大矛盾,有的只是生活中的小摩擦。
《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编剧:周梅森
今年是现实主义大年,许多现实主义题材的剧蜂拥而出,好不热闹,除了表现时代进程的《鸡毛飞上天》和邻里生活的《情满四合院》,以及沧海横流一般的《白鹿原》外,还有今年最火爆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这是一部不需要作过多介绍的电视剧。在经过了前几集的低迷后,该剧突然高歌猛进,不断刷新国产剧的记录,引得同期的电视剧纷纷败阵下来。
为什么《人民的名义》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其实我们只需要看到其中两个大热角色就明白了:李达康和祁同伟。李达康是只注重GDP的一个官员,祁同伟是从底层爬上来却走不下去的一个官员。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军师联盟》导演:张永新编剧:常江
其实论及个人的喜爱之情,《军师联盟》犹在《人民的名义》之上,但毕竟上述四部都是现实主义题材,因此便将《军师联盟》放在后面了。
今年不仅是现实主义题材大年,也是古装历史剧题材大年,年初有《于成龙》和《大秦帝国之崛起》开了好头,年中有《军师联盟》掀起波澜,年末有《虎啸龙吟》(网播)和《天下粮田》压阵,虽然质量都算不上绝顶,但总算比起以往的惨淡局面好上不少。
这个「好」,还体现在历史剧呈现方式上的改变。
《大秦帝国之崛起》拍摄于几年前,那是传统的历史剧制作办法,但大家也清楚,自打十年前开始,历史剧的收视便一蹶不振,《大清盐商》《赵氏孤儿案》等许多剧都被湮没,因此这副历史牌该怎么打,就成了很多创作者一直苦恼的问题。
《军师联盟》就做了那个吃螃蟹的。它在历史剧的质感上,添加了大量的现代生活戏、无处不在的喜剧元素和漫画化的人物形象,其实就是在豪赌、试探,看口碑和收视的反应,看看能不能在市场和文化之间做好一个平衡。从这一点看,它比《军师联盟》这部剧本身还更有意义。
《大秦帝国之崛起》导演:丁黑编剧:张建伟
「大秦帝国」系列已经拍了三部,正在制作第四部。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市场上,坚持制作自己想做的影视作品,实属难得,但也许是一口气提不上来,目前的三部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第三部里的主要人物塑造是比较到位的,尤其是秦昭襄王嬴稷和芈太后,一方面是人物的台词,另一方面是演员的表演,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但除此之外的很多角色,则不大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说它像史书上记载的条目,这绝非夸赞它忠于历史,而是在说这是流水账。附在主线上的戏不能完全扣在主线上,也不能焕发出自己的生机,好似鸡肋一样索然无味。
当然,第三部的剧外故事也有很多,这里不再展开了。
《少林问道》导演:傅东育编剧:张晓峰
《射雕英雄传》导演:蒋家骏编剧:沈昱辰等
《射雕英雄传》本来档期排在的是年中,但本来要播的一部剧临时不播了,因此不得不将它拿来临时播出救场,在后期还没完成的情况下,我们能很清楚看到不少地方的后期还没做到位:比如剪辑时经常会出现越轴的情况,比如做特效经常会有穿帮的地方。但由于本剧大胆启用新人和老戏骨搭配的模式,对金庸原著进行了合理改编,也确实赢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
但某种意义上,这一部剧其实基调上和原著差得比较大。虽然有着草原的实景,却色调偏亮,镜头纵深感弱,定位偏移成了古装偶像剧。
而如果非要说一部今年的武侠剧,其实我更乐意谈一谈《少林问道》。作为一部武侠剧,无论是色调、质感还是演技,其实都比《射雕英雄传》要好。但因为去年这部剧在地方台播出后,我已经将它列入去年的国产剧榜单里了,因此今年不方便特地说它。
《少林问道》是一部有禅意的武侠剧,不同于其它以「少林」为名却总是在打打杀杀的剧目,这部剧里经常会有打机锋的台词出现,此外它并没有强制性「植入」,而是在对着剧情说话。《少林问道》想要传达的一个重要点就是:放下执念。
在佛家放下我执的念头以外,《少林问道》还塑造了几个价值观迥异的人。正是这几种对立的价值观,构成了《少林问道》所想要表达的哲学世界,这是一部有野心的作品。尽管它有着许多的问题,但我不忍心责备它。
然而从《射雕英雄传》和《少林问道》的收视对比我们能看到:前者即便主角没有明星,但顶着一个金庸原著的头衔,哪怕变成了古装偶像剧,剧集也依旧吃香;而后者却表明了原创武侠剧市场差不多宣告失利了的困境,原创武侠剧越来越难走、越来越不知道往哪走。
《琅琊榜2》导演:孔笙编剧:海宴
但本剧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温不火,不仅在剧外表现如此,剧中故事依然。《琅琊榜2》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反派,也许是主创想塑造出一个多元价值冲突的故事来,但问题在于只有多元价值,没有冲突。无论是黄晓明和刘昊然饰演的一派,还是毕彦君和尤勇饰演的另一派,彼此的交手都不足以产生剧烈的反应,这使得《琅琊榜2》难以突出人物、紧凑情节,最终无法掀起大波澜。
《那年花开月正圆》导演:丁黑编剧:苏晓苑
又是一部大女主戏,当孙俪继《甄嬛传》、《芈月传》后再度出演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时,年轻观众是会疲劳的,因此从市场调查来看,本剧的主要观众的年龄层集中在中年。
当然,故事一开始这部剧还是展现出很大格局的。无论是商战背后是政治博弈的隐线,还是女主周莹的个人奋斗,以及全剧精美的摄影,都使得它在豆瓣开局时拿下了八分多的好成绩。
再往后何润东温润如玉的形象更是俘获了很多观众的心。但问题也出在这里——
何润东的这个形象和全剧的基调几乎是没有关系的、疏离的。换句话说,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是跳出故事的、不能在这个时代生根发芽的,可以把他放在清末,也可以把他放在现代,毫无违和感。因此,当本剧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时,它的格局就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一直走到无法挽救的深渊里。
《我的前半生》导演:沈严编剧:秦雯
《欢乐颂2》导演:简川訸、张开宙编剧:袁子弹
《我的前半生》和《欢乐颂2》一样,都引起了社会上巨大的争议,尤其是在网络上。关于这两部剧三观问题的争论从剧集开播以来就没有停歇过。
这些三观问题集中在:《欢乐颂2》是不是在为富人说好话?《欢乐颂2》里穷人的形象为何总是那么龌龊?《我的前半生》里为什么会对出轨行为不加鞭挞?《我的前半生》里为什么女性要依附于男性?
其实,与其争辩这些剧的三观问题,不如看清一个事实:正是因为社会上对这些问题无法达成一致了,才会引起广泛的争论。
如果大家都不同意女性的任劳任怨,《渴望》怎么会火到那种程度呢?
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有观念停在过去的,有观念往前走的,而网络基本上比现实快那么几步,因此当这些剧播出时,围绕着他们所产生的争吵是割裂的,他们互相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与其研究这两部剧本身,不如去思考它们火爆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
《猎场》导演:姜伟编剧:姜伟
《外科风云》导演:李雪编剧:朱朱
和前几年比起来,正午阳光今年的口碑出现了滑铁卢。先是《外科风云》开场不利,再是《欢乐颂2》巨大争议,而年底的《琅琊榜2》也难以拥有第一部的好口碑。
但好在《外科风云》在经历了开头的不利局面后,迅速回升,目前豆瓣上已稳定在了7.5分。
《外科风云》和今年晚一点的《急诊科医生》有着相似的地方,都围绕着一个很多年前发生在医院的事故展开,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用更紧张刺激的结构来包裹,而后者则是想借着事故来阐述不同的价值观。很明显,后者的野心更大,但野心大所要求的能力也得大,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是《外科风云》更胜一筹。
虽然《外科风云》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但从前几集的戏剧结构来看,它是能抓住观众的观剧欲望的,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异常冲突的人物关系,唯一欠缺的就是故事不发生在医院的话似乎也没什么区别。
——而这恰是职场行业剧的大忌。
《外科风云》外,今年还有一部职场剧被人寄予厚望,结果高开低走,引起巨大争议。那就是被胡歌认为「看过的最好剧本」的《猎场》。《猎场》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姜伟,作为创作过《潜伏》的知名导演,他在这部剧里邀请了孙红雷、张嘉译、祖锋、万茜、柯蓝、董勇、赵立新、颜丙燕等众多演技派,可最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原因也很简单,受众定位问题。这部剧如果定位成一部偶像剧,那么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弹,可惜的是它偏偏要将自己定位成一部职业猎头剧,在这种两不靠的情况下,自然只能铩羽而归。
其它剧
今年的卫视剧里,除了上面这些剧外,还有一些剧是值得一提的,这里包括名不见经传的小众剧和质量较为一般的大热剧。
先说前者。
这里就包括范伟主演的《星光灿烂》、王志文和徐帆主演的《一树桃花开》、张嘉译和刘佩琦还有姜武主演的《生逢灿烂的日子》,以及翻拍自韩剧的宋丹丹主演的《亲爱的她们》。
有趣的是,这四部剧可以说都是现实主义题材(这也佐证了今年现实主义题材的全面开花),分别从个人奋斗、男女感情、时代人生和老年人生的角度,切入贴合了观众的生活。
既然是电视剧大年,那质量必然参差不齐,有好的就有不好的。
刚开年,《孤芳不自赏》就以前所未有的抠图闪亮登场,而后则有《深夜食堂》的开局惨败(尽管后面它的质量回升了,但观众已经失去了耐心),到了年底还有一部《极光之恋》以豆瓣2.2分一举夺得史上最低。
此外,还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唐荣耀》和《楚乔传》这样的热播剧,这些剧质量不能说好,但却能知道观众想要什么,比如赵又廷的夜华形象等。
这是必然现象,基本盘大了,才会有良性的「什么鸟都有」,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味只注重质量,也不能像前几年那样一堆粗制滥造,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才能出现「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情况。
二、网络剧
今年网络剧也可以说是全面开花,从前几年偶尔只有一两部网络剧到现在,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市场来看,已经隐隐然可以和卫视剧分庭抗礼了。
《无证之罪》导演:吕行编剧:马伪八
尽管今年网络剧的爆款是《白夜追凶》,但我依然要把最佳网剧的头衔给《无证之罪》。
虽然二者都是犯罪侦探剧,但《无证之罪》所能展现出的社会画卷,却是《白夜追凶》所不能及的。
当然,从最终呈现的效果看,该剧的结局是不妥的,它比前十一集都不如,而这一点也损害了该剧,使它无法成为最顶尖的作品。
《一起同过窗2》导演:毕鑫业编剧:毕鑫业
在今年动辄八九分的高分网剧攻势下,姗姗来迟的《一起同过窗2》不仅没有败走麦城验证续集总是不行的规律,而且依旧奋勇前进,拿下了8.9的高分。
此外,导演兼编剧毕鑫业在剧中有许多个人化的表达,比如时不时闪回一两集,比如时不时脱离主线几集,比如男主的形象非常不讨喜,这些都是不符合商业作品规律的,但毕鑫业依旧这么做了,而且观众们依旧很买账。——原因也很简单,它的故事足够好看。
《虎啸龙吟》导演:张永新编剧:常江
《大军师司马懿》可以算作有史以来第一部同时算卫视剧也同时算网络剧的电视剧了,即所谓的「薛定谔的《司马懿》」,身具卫网二象性的这部剧,本来是一整部剧,但因为种种关系被拦腰切成上下两部,下部《虎啸龙吟》便只在优酷播放了。
目前看来,下部里本来让很多观众担心的诸葛亮立住了。王洛勇的扮相不是很像诸葛亮的气定神闲,但是他写《出师表》时的感动、听刘禅背书时的欣慰都展现出了这样一个不世出的人物内心的柔软,而这恰恰是我们所不常见的诸葛亮的形象。
而作为传统史观里的负面形象司马懿,究竟在故事的结局处表现出怎样的形象,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白夜追凶》导演:王伟编剧:指纹、顾小白
终于到《白夜追凶》了,本月初,世界最大的收费视频网站Netflix买下了《白夜追凶》的播放权,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它标志着中国的网络剧也终于有迈向世界的可能了。
可是在这部剧播出之前,按制片方在微博上的说法,它连投资人都找不到,大家都不看好这部题材不热、演员不热的网络剧。然而就是这部剧,在网上一炮而红,铺天盖地的好评和讨论,这是过去那些大热网剧(如《余罪》等)也都不曾有过的待遇。
《白夜追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精密的设计。它开局有一个自圆其说的完整剧本,就像一台自我运行的机器齿轮,从开始到最后,每一个零件都用上了。
而在本剧热播的同时,最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则是主演潘粤明。在剧中潘粤明一人饰演两角,被观众戏称需要同时演哥哥、弟弟、装哥哥的弟弟和装弟弟的哥哥。
《河神》导演:田里编剧:刘成龙等
《海上牧云记》导演:曹盾编剧:田妍娟等
其实这两部剧是不该放在一起的。《河神》一开始就是打算做一个精巧的网络剧,而《海上牧云记》则被很多人寄予厚望想拍成史诗奇幻。
但因为种种原因,《河神》因为期望值和对比(播出时《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正在播出),一下子被很多人夸赞,但仔细看看它除了概念有趣、节奏轻快外,剧情上实无多少值得回味的地方。
《海上牧云记》则恰恰相反。一年前它以一款片花迅速进入观众视野中,很多人都对它寄予了厚望,可是在随后的一年里,它始终未能在卫视播出,最后直接变成了网络剧,当观众抱着希望来看剧时,却发现本剧尽管美术精良、镜头优美、演技到位,但剪辑拖沓、剧情中二,还时常闪回,不免让不少观众失望。
当然,今年的同类剧还有《无心法师2》,只是由于和前作比质量相差太大,就不去提及了。
《你好,旧时光》导演:沙漠编剧:八月长安等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导演:唐彬等编剧:吴桐等
《春风十里不如你》导演:马进编剧:周涌等
青春剧一向是网络剧的重点,一来因为观看网络剧的群体大都比较年轻,二来因为青春剧的成本较低。因此几年前脱颖而出的网络剧《匆匆那年》就是青春剧。
今年的青春网剧也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一起同过窗2》外,还有《少年有点酷》等,而其中最有话题度的无过于《你好旧时光》《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和《春风十里不如你》。
《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原作者是争议较大的作家冯唐,男主张一山和女主周冬雨都非常符合剧中男女主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量身定做的。但令人不解的剧情走向和空中楼阁的故事背景让这部剧未能获得预期的反响。
如果论及今年的网剧,其实还有《花间提壶方大厨》、《杀不死》和《乡村爱情进行曲》可以说道。
从这些网络剧里我们看到,中国的网络剧还更多集中在轻巧、快节奏等方面发力,又或者是作为卫视剧的「遗留」,而那些厚重、有深度的作品目前为止也只出了一部《无证之罪》,网络剧之路任重道远。
结语明年的蛋糕
从年初开始,我们就看到国产剧市场的不断扩张,陈坤、周迅、汤唯等一个个多年不拍电视剧的演员纷纷回到电视剧行业,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证实了国产剧市场的庞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秀电视剧才会越来越多,今年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希望明年能继续今年的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