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实训总结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工工艺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ZhangXiaoguang

(NumericalcontroltechnologyDepartment,BaoTou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BaotouInnerMongolia,014030)

Abstract:“TheNCmachiningprocess”isanoccupationorientationcoursefocusedonNCmachiningprocessplanning,simultaneouslyisoneoftheprofessionalcorecoursesofCNCtechnologyprofessional.Thispapertalksabouttheimplementationofthecourses,theaimistoincreas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improveteachingeffect.

Keywords:CNCmachiningprocess;integrationoftheoryandpractice;PracticeTeaching;trainingtasks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是以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制定为主的职业岗位方向课,同时又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较强,适合于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基于上述条件,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对该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并对该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课程总体规划

二、课程实施方法及评价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采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首先将项目任务书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具有主动权,知道该课程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也尽量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多媒体、现场教学等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授。

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倡导、师生互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本课程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均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讨论教学法。同学们通过讨论,可以从别人或别的小组获取不同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他人,提高学生交流思想、看法和协作的能力。

3.教学方法选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项目6为例来介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在现场采用讲述、演示、实操方式介绍数控铣床主要技术参数、基本结构、加工特点、加工范围及加工精度,然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教学课件进一步学习项目6的教学内容,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零件零件数控铣床加工工序设计。如定位装夹方案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等。在本课程每一个项目工作中都运用了引导教学为主及讲一点、示范一点、练一点,讨论、总结、互动的单项训练、单项考核教学法。

4.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已编制出了数控加工工艺文件。为了巩固数控加工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当中,我们增加了实训环节,学生要在计算机房用数控仿真加工软件进行虚拟加工。通过增加这一环节,改变了以前该课程只能纸上谈兵,对与错只能等到学生工作后去验证的被动局面,老师可针对学生在仿真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化辅导。

5.教学考核评价我们对原有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课程中的每一个项目工作完成后,都要进行单项考核。学习情境所有项目工作及考核结束后,最后进行阶段考查、答辩、评价、总结,使学生对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在学期最后进行综合性的课程考核,并总结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结果分析

1.学生认为自己更为主动,学习效果也很好。

2.课程内容的安排更趋合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有所提高。

3.教改之前,学生对数控加工工艺了解少,不知如何去学;教改之后,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表示受益很大。

4.上岗后对工作上手很快,缩短了用人单位培养周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基于协同模式的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对该体系及其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实践教学;协同实训;岗位协同;专业协同

为了顺应社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竞相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旨在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协同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在该实践教学体系中采用协同实训模式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具有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研发能力的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应对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的客观事实,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协同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

按照《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改革。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环节的安排与实施,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知识理论、科学技术转变为能力;在专业教学计划上没有系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成效的评价上,也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方案。鉴于此,按照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以农产品加工理论与工程技术为专业核心内容,本着将知识、技术转化为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应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试行更加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2食品类专业协同实训模式的构成

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从食品科学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研发能力为目的,构建形成由资源协同、专业协同、岗位协同三要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深入调整与改革,主动适应现代农业产后领域科技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表1协同实训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容

协同要素主要内容

资源协同实践教学资源的全面协同(主要为实验产品)

专业协同不同专业间的协同实训(主要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岗位协同同一专业不同岗位之间的协同实训(如食品工艺加工岗位、质量分析与检测岗位、营销岗位等)

2.1资源协同

2.2专业协同

2.3岗位协同

岗位协同主要解决角色模拟的问题。职业针对性、岗位适应性是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教育的鲜明特色,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能体现“岗位”。

为此,实训教学的岗位协同,首先要明确参训学生的业务岗位,做到“一人一岗,各司其职”,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其次要协调好不同岗位间的业务关系,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不同业务岗位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原理。为了使学生尽可能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必须实行定期轮岗实训。多角色协同实训以学生小组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学习实践氛围。

3协同实训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协同实训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整体优化原则,依据系统工程的原理构建了主要以岗位和专业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通过搭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平台、采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该体系的设计目标是打破现有的“学科型”体系,建立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大的框架,提出实施举要,制定保障机制。按照“重在素质、面向应用、系统发展”的建设思路,最终实现“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良好发展局面。对学生而言,弥补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对教师而言,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专业本身而言,优化学科建设,改善实用性较差等缺陷。

3.1资源协同方法

以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系为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设课程《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实训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即可完成各工艺实验的生产任务,又可用于《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艺产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同时实验所得产成品满足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感官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等实验课程的实训任务。资源的协同使用减少了原料及产成品的浪费,实现了实验资源在同一专业内部及不同专业间的优化使用。

3.2专业协同方法

3.3岗位协同方法

岗位协同是基于一种行为引导的教学观。即:实践问题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这一过程模式。

食品类专业应从实际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出发,以仿真工厂化结合生产实习、实训的方式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按照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环节,主要围绕着三部分内容设计实验和岗位实践内容(如图2),即食品产品的开发(模拟企业研发部门)、食品加工(模拟食品生产车间)、食品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模拟企业质量控制部门)。每个部门再选择设置具体的岗位,明确应达到的基本能力,开展实验、实习等活动,岗位之间互相协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实战性,以农产品加工生产实验为核心,实验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可行性分析、质量检验、经济核算等内容的食品开发的全过程。它的综合性、设计性体现在知识的综合与交叉和实验方法、操作技能的集成等方面,涉及到人文社科、管理学、生物学、化学、营养学、工程学、工艺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把《食品工艺学》、《实验设计与统计》、《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管理学》、《企业管理》等课程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在实训过程中,由实训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明晰不同岗位的处理流程。为了全面提高实训者的综合实践能力,定期实行轮岗实训。

4结语

建立基于协同模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更提高了学生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和技术集成运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基础宽厚、知识面广、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淑萍,任福战.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192-193

[2]邱晓文.基于协同模式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09(7):30

[3]江英,陈国刚,童军茂,刘娅.对加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4):150-151

关键词:任务驱动数控编程实训

在数控编程课程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实训指导教师在工艺和操作技术方面多加指导、多加启发,鼓励学生钻研和思索、革新和创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绘图能力、编程能力,还可以锻炼其机床操作能力,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2.分析任务,展开新课

学生在接受了任务后,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对所接受的任务进行分析、探讨,制订解决的方案或方法,用制订出来的方案或方法来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如在对零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数控加工工艺原则,确定整个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确定毛坯,确定加工的工艺基准;拟订零件的工艺路线,包括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正确划分加工阶段、合理安排加工工序,选择工装、刀具、量具,并对其加工工艺参数进行确定,确定对刀点与换刀点。同时,对某一道相对复杂的工序,可指导学生首先在确定定位装夹方案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的夹具,完成本工序的加工。该夹具的选择应具有定位可靠、装卸方便、操作安全、方便省力、夹紧可靠且适当等特点,适用于数控机床的加工使用。

3.完成任务,总结评价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将已经调试好的零件加工程序,存于3.5寸的软盘,将其导入数控机床,安装好所需刀具,夹紧工具,对刀找到编程原点,进行数控加工。但须注意的是,虽然在实训前教师讲解演示得比较详细,实训过程中也进行巡回指导,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致使零件加工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直至最后成功。同时,由于基础不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有高有低。教师在检查学生加工的零件后,应根据他们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对其操作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鼓励,对问题较多的学生,应重点指出问题所在,增强其判断能力,让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下一课题。

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0030-02

一、设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必要性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

训是指学生在学完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一种或多种专业技能后,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过程,包括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零部件图的绘制、成形零部件的加工、模具的装配、试模及实际应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内容。学生需要完成从图纸绘制到零件加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由于受教学体系和实验手段限制,目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大多只能进行冲压模具拆装和模具冲裁综合性实验两个基本型实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认识,实践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欠佳,缺乏自主创新实验,对于细节知识很难理解,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行模具创新设计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有必要开发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不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模具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原则

(一)项目设计突出应用性,体现创新性。冲压模具技术不仅在模具设计、技术研究和加工制造中大量使用CAD、CAM等技术软件,而且在包括CAE分析软件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在内的应用和开发方面也有许多新的发展,教师必须克服机械式的验证实验模式,除基础实验外,应结合新技术开发一些更具特色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实训。

(二)项目设计源于科研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成果经过适应化处理,可以开发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在减少经费开支的条件下,增强自主创新实验力度,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另外,可以将科研课题融入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验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设计空间,开拓学生的思维,把实验当做一种开发过程来完成,使学生对模具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任务内容

从“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将实训项目内容分解成以下几个部分:

(二)成形工艺分析。基于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成形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具体成形方法和成形步骤,确定总体设计方案,采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成形工艺获取最好的产品。学生通过工艺分析掌握模具材料、成形工艺、模具设计等知识,培养分析能力。

(三)模具设计分析。基于成形工艺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模具装配图和全套零件图,让学生掌握CAXA、Pre/E、AutoCAD、UG、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零件图的绘制标准、装配图表达、模具结构表达,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创新能力。

(五)模具制造。根据优化后的设计图纸,分析加工工艺,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卡片,然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车床、铣床、钻床等各种机械设备,对各个零部件进行加工制造,最后将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装配调试。学生通过加工实践,掌握模具制造工艺、机械加工的知识、机床的操作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六)冲压成形工艺实验。将调试好的模具安装到相应的成形设备上,完成不同参数的冲压成形工艺实验,对成形产品进行质量和强度分析等,并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成形工艺、成形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和熟悉产品的质量和强度评价分析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七)项目成果。实训结束后,学生要对项目进行总结,提交模具设计全套图纸(二维图和三维图)与设计说明书、实训总结、其他的过程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影像)等项目成果,培养和提高材料撰写和总结能力。

关键词:实训最为忙碌的人理论联系实践仿真操作

黄炎培先生曾在《职业教育怎么样办》中说:“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训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实际有效的生产能力。”这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带好每一次的数控实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觉得经过这次的实训以后,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其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受益――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该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学措施。

1如何来改变学生对实训的态度(思)

对于我们职中的学生来说做到自觉喜欢的去完成实训是很难的,大多都是不自觉的厌烦的去参加实训的,并且对于实训对自己带来的收获也认为是基本没有。那么我做为实训老师对于他们这种态度首先要有清楚的认识,要明确改变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要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中,在每天的细节教学中。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老师的带头榜样作用。在实训的一开始老师就要对这次的实训,做一个充分的阐述,明确目标于要求,让学生们有个底,并要反复说明再此期间老师会照顾到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实训,让学生对于这次的实训保持比较高的信心。

在实训期间要做到以下几点。

(2)做到经常在学生的身边,不要等同学在实际操作中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来问你时,才去帮忙解决问题。学生看到老师不在也懒得自己认真去做,或是想问但又怕麻烦,老师不在也不高兴问老师了。这些都会大大的降低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也自然而然的认为老师也这么懒我们干嘛不能偷懒呢。所以在实训过程中老师要成为在车间“最为忙碌的人”,以指导着、讲解着、观察着。学生看在眼里自然而然会接受和服从着,养成老师交给他们的实训习惯。

老师要成为一个帮助学生达到自己目标的“好帮手”。作为教师在实训期间我们就应该给学生情感上的,习惯上的,信心上的支持与帮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来面对实训。

2如何增强学生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和编程的知识掌握(知)

在实训期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实训过程的基本部分,是加工好零件的前提条件。

(1)对于加工工艺这部分知识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结合每个零件的加工老师慢慢讲授,学生慢慢积累的过程。

步骤如下:

①每个零件的加工之前多都要和学生进行多要事先和学生讲解下此零件的加工工艺,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②用VNUC数控车床仿真系统软件进行初步的加工演示,验证刚才工艺设定的合理性,从而让学生在认知上明白工艺设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于这部分的工艺设计也牢记在心。

③在实际的加工零件的过程中去巩固这部分工艺内容。并且自己产生对这个零件的加工的一些想法――有时会和老师交换意见。

这时候的学生是在自主的学习着,接受和消化着知识,这是老师希望看到的结果。

(2)编程知识方面的提高。我采取的方法如下。

①讲解时多联系实际,不要把有些知识说的太抽象,如:坐标轴X、Z轴,我给学生比喻成零件的高度轴,零件的长度轴。讲解零件上某一部分的走刀路径时,尽可能的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普车实训过程中相似形状的走刀路径来思考回答怎么走刀,再帮助学生整理走刀路径并讲解与之相对应的编程格式。

②多用仿真软件配合讲解的知识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感官上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模拟,通过模拟找出自己在平时编程中很难发现的想格式错误和指令错误等等,帮助学生找出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在―写―输―模拟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和掌握。

3如何来提高学生数控加工中操作技能(行)

我把操作技能分为两大块:面板操作控制技能和学生测量计算控制误差技能。

关键词:通用机床;零件加工;一体化教学

为适应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应构建适应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专业发展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要进行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的完整性课程体系设计,以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

《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等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包含《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等多门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在教学计划上安排了车工实习、铣工实习。本课程针对本地区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通用机床实训要以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质为主的思路,整合机械制造技术与车工实习、铣工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在典型通用机床操作、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和车间生产管理岗位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该课程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序化,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以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素质;第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进阶,便于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第三,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该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质为思路,着重以培养学生具备现场工艺工程师的综合能力为整体目标。

二、“任务驱动法”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施

通过对企业实际生产零件的搜集和表面特征分类,以适度、够用原则确定《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的教学内容,共设计8个工作任务。对每个工作任务都进行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载体要求的设计。

三、教学组织方式改革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训学时,在《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课程实操教学中,实行小班制教学方式,通过适当分组,基本实现一人一机操作。该课程教学计划共6周,每周24学时,共144学时,分两学期上课,每学期3周、72学时。在安排教学时,前一学期就将一个班(40人左右)分成车、铣两大组分别进行教学,下一学期两大组交换。而已分成车、铣两大组的学生又分别分成上午组和下午组,这样每组10人左右,可以保证一人一机一天操作4学时,晚上车、铣两大组分别集中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整周连续教学,每周理论课8学时,实操课16学时,保证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2。这样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教学学时,同时提高了实训设备的使用率。

四、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是实行以项目带动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和提升理论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零件图(项目)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按自己编制的工艺进行零件加工(包括选择切削用量)、部件装配和精度检测。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各种加工方法和设备的合理运用;建立材料、工艺、加工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推动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学会学习与工作,培养求知精神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是靠过程控制保障的,过程控制的重点是实施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情况的过程考核。本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按照完成实训(加工)报告单规定的内容占总成绩60%、平时出勤考核占10%、期末考试占30%的比例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完成的每个工作任务情况进行记录考核。考核任务完成过程、结果记录及总结、教师根据记录的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情况作出的评价。此种方式考核将彻底改革以往只靠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模式,考核内容发生质的变化,在确保个人相对独立完成自己承担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使考核的结果更客观、更准确、更可靠,更能反映职业教育本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严格,教师的责任更大;也更便于学校对整个教学过程分析、监督、检查、指导,使学校更准确地掌握教学实际情况。考核的作用也由单一评价功能转变为督促整个学习过程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因为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自我纠正,可以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效果。

本课程改革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法,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适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者特点,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职业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为做而学”,而教师的角色则成为学生工作情境的创设者、引导者,进行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这样使学生在做中学到职业技能、体验职业氛围和养成职业素养,达到零距离上岗的基本要求。教学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其主体地位,他们更容易融入教学过程中,学得更加深入。

关键词:制茶实训;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技能

一、以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

实训条件建设和实训教学是专业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为此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外实训条件的建设,近几年以来本专业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除了与生物专业群共有的农产品加工教学车间(配备茶叶中功能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干燥所需设备及小型的中试设备)、分析检测等实训室外,目前已建设完成了茶叶审评实训室和茶文化综合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为培养本专业学生从事茶叶产品加工岗位、品质控制岗位、茶艺展示岗位等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备;同时具备了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

三、立足浙江省的名优茶生产实际,突出教学重点和实用性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产区广阔,茶叶生产的地域性强,由于各地生产茶类不同,传统制茶习惯也不同,实践教学必须结合地方实际。茶树品种及栽培技术不同,生产的茶类加工技术不同,尤其是传统名优茶的加工技术更为独特。如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是我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中的一种,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其炒制工艺独特,品质优异,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因此制茶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结合地域实际。

制茶实训课程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同时,也根据学生生源地范围和实习基地余杭潘板地区的浙江省名优绿茶,注意讲授余杭径山茶、红茶等其他茶类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掌握其他茶类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讲述不同茶类在加工工艺技术上的有效结合丰富茶叶产品类型,使茶叶这一传统产品时时焕发新的魅力。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服务地方经济。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制茶实训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对“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学院鼓励专业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顶岗实践,成立了茶产业科技服务团队,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开发与服务,给当地茶农及茶企业开展现代农民培训工作,指导学生参与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深入校外实训基地参加茶叶加工的生产实践,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经验。另一方面杭州茶文化的底蕴相当深厚,专业教师通过带领专业全体学生参观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茶叶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国际茶叶深加工产品展会、杭州茶博会等,聆听科技、市场前沿专家报告,增加学生对专业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部分主要由专任教师担任,实践部分由余杭潘板浙大茶学试验基地等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及加工能手担任,企业教师主要指导制茶技术,专职教师在负责学生管理的同时,利用知识小课堂,解决学生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1.教材建设与规划。制茶工艺影响茶叶品质,我国传统的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六大茶类由于制茶工艺不同,色、香、味、形均不同。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加工在保持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一些新的加工技术被应用到茶叶加工中,不仅丰富了产品类型,而且提升了茶叶产品质量。例如为了改进绿茶的香型品质,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对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在绿茶加工中,部分地引入红茶或乌龙茶的萎凋、晒青或做青工艺,对绿茶香气改进有明显效果,在实际生产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利用多茶类加工工艺的结合,可以将乌龙茶的做青工艺自然形成的特有花香品质溶入到绿茶等各类茶中,为创造新型茶产品提供了可能。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实训教材,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应结合地方实际,符合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及时添加我国制茶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方向,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制茶实训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本专业教师通过上述几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在课程教学上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生产实训”的一体化,实现了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零距离的贴近,保证学生获得了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相接近,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获得了真正的工作体验和职业训练,学生反映良好。

[1]陆松侯,施兆鹏.茶叶审评与检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关键字:数控技术实训实训教学四个阶段

一般情况下,在中职学校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先进行1~2年的理论学习,包括《机械制图》、《车工工艺学》、《公差测量与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到学校实训车间操作实践,最后到企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训在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训教学要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的进行。为了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大致把中职学生的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通车床实习,熟练操作车床,熟悉数控实习环境。

第二阶段:计算机数控仿真软件练习,编制加工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能力。

第三阶段:编制程序,数控加工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第四阶段: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经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提高。

【关键词】实际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目前,数控技术作为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新技术、高科技、综合性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应加强数控加工技术的实习教学,加快由传统的实习内容向新技术,新工艺内容的转变,同时在实习中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工程素质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加强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步骤

在教学实践中,数控机床加工教学实习具体分为五部分,即加工演示,课堂理论讲解,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编程实践操作,创新设计编程及加工。

三、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科学地解决问题,工程实践能力―――实施各种工程计划和活动的能力,学习能力―――接受新的知识,综合运用各专业知识。采用注重实际问题分析的实践教学方法,还注意运用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法。(1)练习方法1:学生单独或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掌握自己应知应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练习方法2:按照由简到难的原则,分段讲解突出重点,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程序和加工方法;重点应放在了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工程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设置等。

【关键词】数控加工腔体工艺MasterCAM分析MasterCAM

一、腔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本文所加工的腔体零件是典型的铣削类加工零件,成批生产,结构形状复杂,是适合数控铣削加工的一种典型零件。下面就该零件的工艺分析过程进行分析。

(一)零件图样分析

1.结构分析

如图1-1所示该箱体零件有圆柱面、圆孔、沟槽、平面等。

图1-1

2.精度分析

由于该箱体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一般为R3.2所以加工较方便,普通的加工中心能够保证。其尺寸精度为正负0.1,也容易控制,一般的加工工艺就能保证。

(二)定位基准

由于该零件是单件小批量生产不便于设计专用夹具,价格昂贵,所以底面作为定位基准,用杠杆百分表进行找正,压板压紧。

(三)工艺方案拟定

通过查阅数控加工工艺教科书和操作加工的经验,得出各部位的加工方案如下:粗铣-半精加工-精铣周边-精铣底面-点孔-钻孔-锪孔。

二、腔体零件的数控加工工序分析

数控加工工序为工序1加工零件,加工内容是:铣削加工腔体。下面就数控加工工序进行具体分析。

(一)加工顺序

该工序的工步有六步:粗、精铣削、钻孔等加工零件,根据先粗后精原则:

工步1:粗铣削加工零件。加工内容是整个零件,由于零件的造型比较复杂,所以用的是MasterCAM对加工的零件进行编程,对零件进行加工,零件的周边留1.5mm的余量,底面留0.8mm的余量,此次粗加工分二步进行,第一次粗加工选用φ12R2的圆鼻刀,切削的力比较大能够满足粗加工的要求,去除大量的加工余量,第二次粗加工用的是φ10R0.5的键槽刀,加工的部位是第一把刀的残余加工,为后面的半精加工做好准备。

工步2:半精铣削加工零件。加工内容是整个零件,用的是MasterCAM对加工的零件进行编程,对零件进行加工,零件的周边留0.6mm的余量,底面留0.3mm的余量。此道工步分一次加工,在半精加工基础上进行加工:

工步3:精铣削加工零件。加工内容是整个零件,用的是MasterCAM对加工的零件进行编程,对零件进行加工,先精加工零件的周壁,再精加工零件的底面。

工步4:点孔定位。加工内容是为钻孔加工准备。

工步5:钻孔加工。加工内容:加工所有的孔。

工步6:锪孔加工。加工内容:锪平φ8深0.5mm的孔。

(二)装夹方案和夹具的选择

由于该零件是单件生产不便于设计专用夹具,价格昂贵,所以以底面为定位基准,零件底免约束工件Z轴移动X、Y轴旋转三个自由度。然后用杠杆百分表打平行,再用压板压紧。

(三)走刀路线的确定

下图所示为精加工的第一步加工的走刀路线,选用φ10R0.5的键槽刀,步距为恒定的1mm,加工周边余量为0,每次下刀0.2mm,S3000r/min,F3000mm/min.

下图所示为精加工的第二步加工的走刀路线,选用φ10R0.5的键槽刀,步距为恒定的1mm,加工底面为0,每次下刀0.2mm,S3000r/min,F3000mm/min.

(四)选择刀具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编写相应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五)确定工序尺寸

因为是用MasterCAM对该箱体进行编程然后对其进行加工,所以工序尺寸由软件MasterCAM控制。

三、总结

通过对该零件的工艺分析、数控机床的选用,零件工艺方案设计,包括进给路线、加工余量、切削用量、机床夹具的选择等内容。最终完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数控加工工序卡片,工件的定位和夹紧方案草图,数控刀具卡片,数控加工进给路线图。并且在学习以上知识的同时也练习了CAD、MasterCAM、数控仿真加工、数控机床加工等知识。

[1].梁训渲.,周延佑机床技术发展新动向.2001

[2].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数控系统分层.2001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多年从事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数控实践教学存在着若干问题:

2.学生实习的内容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3.机械加工工艺知识面窄,给数控实践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学生数控知识面培养不够,并且经历实践操作环节很少,对设备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的危险问题考虑不到,也影响了数控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2]

4.由于设备少、资金紧张等多方面原因,数控实践教学多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实际零件加工的演示,学生无需或很少动手,学习效果较差。

针对上述在数控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数控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组织实施方式和实践教学内容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应该从不同层次认识数控实践教学,从而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实践操作性。

二、问题的解决

1.揭掉“数控”的神秘面纱。

一般人提起数控总感觉数控很神秘,经过这几年的数控教学,我的认识是数控并不神秘,其实所谓的“数控”也就是机械加工,再进一步说就是无人值守的全自动的机械加工过程。因此既然是机械加工,所以学习数控最主要的是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而工艺知识正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因为机械工艺知识的获取不单单是靠教师对工艺知识的理论讲解,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积累工艺经验,只有在实际加工中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工艺知识才会有积累。

2.进行数控实践操作必须具有的知识基础。

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而数控实践教学实质是实习加实训。在进行数控实践操作之前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实习,专业基础实习主要是进行金工实习。通过金工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方法以及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的加工工艺特点,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选择。

学生在掌握了金工实习所要求的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可以对比学习,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而且很多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对数控加工也是通用的。

3.综合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完成数控实践教学

首先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在虚拟加工的软件环境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然后在真实的生产设备上进行加工,这样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为学校节省了大量加工材料和刀具材料等不必要的浪费。[3]

4.重新设计数控实践教学的考核

对于数控实践教学来说,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手动操作方法,对于自动加工,只要学生编写程序没有错误,只要按下“循环启动”按键,让程序自动运行便可以了。而手动操作数控机床主要是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操作,也就是“对刀”操作。所以学校考核只要进行“对刀”手动操作的考试便可以了。如表1所示是本人从事数控实践操作过程中定制的数控手动操作的评分标准。

总之,“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在机械类专业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实践指导作用,我们的教学手段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和教学改革不断趋于完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只有在数控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数控实践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发挥强有力的就业导向作用,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车工教学应用与实施预期效果

由于学校以往硬件设备的限制,车工实习课往往是“黑板、粉笔、几十个学生、一台车床、老师的一张嘴的组合模式”,一方面造成学生兴趣缺失,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近几年,随着车工实训中心的建成,使硬件设备逐步完善,为项目教学法在车工实习课上的应用提供了条件。为此,笔者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一、项目内容的实施

首先是老师要备课,熟悉书本内容,了解社会现状,了解现在的工厂、生产车间的要求等。吃透书本内容知识点的深浅、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能力、学校的环境、学校的实际实习条件等等因素,确立项目内容,使学生能在本次的项目完成后,知识点得到深一层的提高,并且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融为一体。

项目加工。这一过程是学生对基础理论学习的延伸与提高,是学生获得专业职业技能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鼓励他们按他们自己编制的工艺规程加工一遍,看是否能行得通。作为实训环节,教师要在指导中有意引导学生认识课本知识与该项目工程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学生互评。项目加工完毕后,组织学生互评,修改自己的杰作,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具体实例

项目内容:按照零件图纸,在CA6140车床上完成零件的加工。

毛坯:Φ45×120mm钢件

地点:车工实训中心

(一)、第一阶段(1小时):制定项目计划。

(二)、第二阶段(1.5小时):项目实施。

开启九台CA6140车床,每小组三台,开始检查设备、装工件、装刀、对刀,进行零件的加工。老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的操作规范,另一方面需要对每小组进行观察,为项目的评估做有效的准备。当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可先让他们小组内解决,本组解决不了,小组互相帮助。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努力自主学习的技能,往往比老师的直接讲授要深刻得多。

(三)、第三阶段(0.5小时):项目评估。

(四)、第四阶段(课后作业):项目反思。

要引导学生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反思,将在制定项目计划、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书面总结,小组内交流、班级内交流,帮助学生完成整个项目最后的提升。

三、项目教学法达到的预期效果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本门课的实施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理论、职业素养、工艺分析能力,又提高了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等认知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自我学习能力的养成。项目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些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1]彭德荫.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6).

[2]董国成.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0).

THE END
1.日本手艺人制作仿真食品,制作的食物栩栩如生日本手艺人制作仿真食品,制作的食物栩栩如生鱼鱼美食汇 重庆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穷小子逆袭成亿万富翁,不料有钱人也会烦恼 二驴侃剧 1654跟贴 打开APP 如来佛的接班人是谁?女老师精通西游,讲得头头是道 七兜酱妹子 200跟贴 打开APP 俄罗斯的武器弹药为什么打也打不完,越打越多,越打越精神? 佚...https://m.163.com/v/video/VOGJDFRV3.html
2.人体硅胶,仿真人硅胶模具制作知多少人体硅胶,仿真人硅胶模具制作知多少 据说,人体硅胶是由食品级的仿真人硅胶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而且人体硅胶这个词就带有“人体”二字,说明其与人体还是有一定的相容性。 下面就先讲解一下人体硅胶使用的4个处理步骤: 1、 准备好人体模型,在抹上人体硅胶之前,记得先均匀涂上一层脱模剂(凡士林),若人体模型的脑袋...http://gb.szrl.net/news_detail/newsId=1770.html
3.成都源天食品模型有限公司免费黄页网 产品 免费发布信息 所属行业:玩具模型玩具仿真模型 供应厂家:成都源天食品模型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四川 成都市成都市高新工业园东区 公司网址:https://www.b2b168.org/huangye/10097152/ 主营产品:食品模型; 仿真菜; 菜模; 假菜; 仿真食品模型; 仿真食品; 仿真模型; 食品模具; 成都食品模型; 重庆食...https://www.b2b168.org/huangye/10097152/
1.仿真食物模型:食品制造与营养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仿真食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模拟出不同食物组合的营养价值和健康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膳食选择。此外,仿真食物模型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帮助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更好地监管食品安全。 尽管仿真食物模型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首先,建立一个准确的仿真食物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这需要...http://www.ch1688.cn/89.html
2.冰球模具甜点制作法故障知识行业资讯美食食谱冰球模具制作 冰球模具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冰球,还能用于制作各种美食,如巧克力球、果冻球等。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如何使用冰球模具制作美食。 一、准备工作 1. 材料准备 - 冰球模具:选择高质量的硅胶冰球模具,易于脱模且耐高温。 - 食材:根据你要制作的美食选择相应的食材,如巧克力、果冻粉、果汁等。 - 辅助...https://m.wuxinghui.com/news/show-399907.html
3.定制适用3D立体仿真玉米慕斯模具卡通蛋糕果冻巧克力冰淇凌烘焙硅胶磨...定制适用3D立体仿真玉米慕斯模具卡通蛋糕果冻巧克力冰淇凌烘焙硅胶磨 小号4寸玉米 模具 食品级*图片、价格、品牌样样齐全!【京东正品行货,全国配送,心动不如行动,立即购买享受更多优惠哦!】https://item.jd.com/10109311194521.html
4.加成型仿真人体模具硅胶东莞市鸿风硅胶材料有限公司加成型仿真人体模具硅胶为双组份加温硫化硅凝胶,通过FDA检测,可室温固化也可加温固化,有无色或皮肤色油状液体,硫化后成为柔软的弹性材料,可制作人体义乳假胸硅胶、胸贴、鞋http://www.hbguijiao.com/rtgj/86.html
5.模具厂实习报告6篇(全文)安装方向:模具正前方铸出的F做正面标记,涂红色,模具在左右两侧铸出的“LH”“RH”(上下模)作为侧面标记“LH”涂白色,“RH”侧涂黄色;重量标志:重量大于1吨的模具在左右两侧铸出模具重量上模重,下模标下模和总重量,涂白色。 产品标记;在模具上模中部的右侧铸出以下部分内容涂白色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si3xujq.html
6.厂家直销仿真人体模具硅胶材料人体硅胶娃娃液体人体硅胶...主要用于防滑垫,人体外形、性用品、胸贴、肩垫、贴片、等柔性硅橡胶,制品还可用于仿真人体面部模具硅胶主要用于人体面部,仿人体肢体造型,触感柔软,由于是食品级,可用于制作食品模具,***的硅胶制品等。 三、人体硅胶使用工艺: 1、将A、B两组分按重量1:1混合均匀,经真空脱泡后即可浇灌。室温(28度)30分钟操作时间...https://www.china.cn/guixiangjiao/4416899832.html
7.模具实习总结(7篇)模拟仿真加工能较好地克服学生初次操作机械设备的畏惧心理,避免学生初次操作机设备时因手生易造成的人身和设备事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习成本。 模具实习总结 篇4 继20xx年暑假金工实习后学院又组织在20xx年假期参加工具钳工的培训考证 现将20xx年度实习情况汇报如下:(共分两部分:安全规程和综合件加工装配)...https://www.liuxue86.com/a/4869179.html
8....仿真馄饨模型厂家订做菜模食品模型「塑料树脂工艺品」经营范围食品模型模具的研发、生产、制作、销售;食品模型模具展柜、展架销售及租赁;酒店用品的销售;工艺礼品的销售及租赁;商务信息咨询;市场推广服务;代理各类商品、工艺品、食品模型及技术的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上述经营范围涉及许可经营项目的,凭许可证明文件、证件在有效期内经营,...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detail/100214990810.html
9.2023参观工厂的实习报告总的来说xx薯片的生产过程还是比较卫生的,这让我改变了对国内一些食品公司的印象,因为以前总是把大公司和小作坊联系在一起,其实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在xx公司的参观时间很短,来回共花了三个半小时,而在xx仅停留了一小时。回来的路上,我突然有点迷茫: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并没有看见适合大学生毕业生做的...https://www.oh100.com/a/202310/735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