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及文献检索之间的关联,强调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及文献检索相联系的重要性。
1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
专业英语并不是简单的等于英语语法加专业词汇,它的语言体系及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正确认识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的关系,可以使两门课的学习相辅相成,达到共同提高。
1.1联系
(1)构词法和词性转变。专业词语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记忆,这就需要在词汇教学中补充构词法知识。学生第一年的公共英语学习中,对英语单词的构词法有系统的学习,这为他们学习专业词语及专业词语构词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元素的英文表达很多都是以-ium结尾的。这些以-ium结尾的单词的字头与元素符号相符合:如calcium代表Ca(钙),aluminium代表Al(铝)等。专业英语中,词语常常是混成的,如:redox=oxidation+reduction氧化还原作用=氧化+还原;bromocresol=bromo+cresol溴甲酚=溴基+甲酚;electrochemistry=electrical+chemistry电化学=电的+化学。
专业英语词汇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大量缩略词或符号使得词汇最大简约化,如EDTA(ethylenediaminetetetraacetate,乙二胺四乙酸),ppm(partspermillion)百万分之一,ATP(adenosine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等。
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一样,都存在词性的转换的规律,如:
滴定titrate(动词)titration(名词)titrimetric(形容词)titrant(名词,滴定剂)
中和,中性neutralization(名词)neutralize(动词)neutral(形容词)
1.2区别
(2)被动语态多。据统计,被动语态的句子在科技英语中约占1/3,比非科技英语中被动句出现的频率高一倍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在科技论文中着重讲述客观现象和科学真理,在意思表达上被动语态通常比主动句更简洁明了,与日常英语和文学作品不同。
如《工业分析专业英语》中课文“RedoxTitrtion”,若学生对氧化还原的理论知识已有所学习并较好掌握的话,那么这篇课文学习起来就很容易,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性;反之,即使老师认真讲解,学生也未必能理解,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提高。
2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含义(InformationRetrieval),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InformationStorageandRetrieval),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询(InformationSearch)。
文献检索中检索工具和检索对象很多是英文的,专业英语是文献检索的语言工具,文献检索又是专业英语的应用,把两门课程相结合成,使学习更系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结论
工业分析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及文献检索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正确处理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及文献检索的关系,有利于各门课之间的学习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同时使得专业英语的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朱飞艳.高职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91~93.
[2]杜志云,林丽.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J].广东化工,2007,34(5):105~106.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外语经济学把研究外语、外语人的本质以及外语人的能力视为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一个单独变量,力图通过提高外语人的能力实现外语对经济的助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外语教育应该意识到高端外语人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意义,以外语经济学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外语经济学;高新技术产业;高校外语教育;高端外语人才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22
基金项目:1.河南省科技厅2012年度调研课题“河南省国际创新型理工科+外语复合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项目编号:122102310525)阶段性成果。2.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外语经济助推河南高新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529)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11—28
作者简介:张瑞芳(1981—),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英语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与发展,外语已成为我国涉外经济领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外语经济学把研究外语、外语人的本质以及外语人的能力视为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一个单独变量,力图通过提升外语人的能力有效地消除中外贸易交流中产生的困难,实现外语对经济的助推作用。[1]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代知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无论对发展现代化技术还是对促进就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知识密集、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周期短、学科带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其商业运行的时效性和国际交流的必要性,因此,高端外语人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端外语人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高新区经济以其高附加值、高回报率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使河南高新区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截至2012年4月,河南共有省级高新区10家,国家级四家,这些高新区成为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引擎。作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产物,高新区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消化、吸收外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涉外经济活动离不开外语,尤其是世界性工作语言英语的介入。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动态和高新技术的高端外语人才。
首先,高端外语人才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能够担当起对外交流的重任。语言承载着文化。一种具体的语言与另一种具体的语言所承载的东西是有区别的,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规范、社会机制和经济秩序等几乎所有的约束、文化以及理性、思维定式、人生观、道德、公平、正义和价值取向。[2]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具备扎实的外语听、说、读、写、译基本功,熟悉对象国的民族特点,并且对其母语国家的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透彻,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十分具有优势。
二、目前的高校外语教育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河南大部分学校实行的是学习两年大学英语的模式。所有非英语专业不分学科,统一开设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听、说、读、写、译由一门课程全部承担。尽管我们一直在倡导坚持分类要求和因材施教,但是大部分高校还是沿用传统方法,新生入学后,没有英语测试,除音、体、美专业外,其他专业使用统一的英语教材。这种不分层次的做法使得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如听天书,疲倦懈怠;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在重复学习,提不起兴趣。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听、说能力差,即使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也因为基础英语不扎实使得专业英语课流于形式。
三、以外语经济学为指导,探究高校外语教育
要想培养出目前经济市场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高端英语人才,高校外语教育应该以外语经济学为指导提高外语人的能力,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外语人才,实现外语对经济的助推作用。
(一)分专业培养高端外语复合型人才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4]然而,由于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实行了文理分科,让出身文科专业的英语专业学生掌握科技、军事等专业的知识难度非常大。要想让外语人提升能力,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培养全科“高、精、尖”的通才不太现实。笔者认为应该术业有专攻,分专业培养不同的外语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提高师资水平
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我国英语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端外语人才的保障。目前,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都缺乏高水平的教师。现行的职称评估机制不偏重教学、教师培训机构不健全等都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管理者应该建立合理的师资培训基地,制定良好的师资培训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制定健康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鼓励教师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切实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落到实处。
(三)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学习模式的观念,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中国学生在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又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后进入高校,而许多高校的课堂除了形式上与中小学不同外,仍然是教师一言堂,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此而产生懈怠情绪。如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道理一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评判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不是靠简单的记忆和理解,而是在更为直接的理解、实践、再理解、再实践和提高的循环中实现的。如果在进入大学后就能让学生进入企业体会一下赚钱的艰辛和自己的不足,他们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
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许多高校都是通过“道德修养+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的形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评定机制不能激励人才的培养,也反映不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将与其合作的企业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在高校进行理论的教学,在企业中建立学生的实践基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改变现有的考评形式,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和每门课中学生练习、操练的比重,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学生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高校外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涉及到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更关乎到市场经济。高校外语教育应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把学校教育与企业结合起来,立足于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市场需求的中长期预测为基础,以语言经济学为指导,提升师资水平,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分专业、分类别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端外语人才。
[
参考文献]
[1]张德福.外语在涉外经济中的功能探究[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5).
[2]张德富.外语经济学研究什么[J].商场现代化,2011(8).
[3]马慈君.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