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欢纸艺,也推一推我和朋友的一点设计。
我持续在搞的纸艺总共有3类。
一类是硬卡纸的原创+魔改设计,基于动物3D原型设计的产物,通过压痕内外折、黏贴等手法形成的立体动物纸塑,最终的产出是玩具、摆件和壁饰,制作往往相对会比较耗时一点。比如这是“鼠年最后”的老鼠,又比如虎年的一个小设计……
最后一类是现在在搞的手工刻绘,将任意照片重新设计后,构思黑白图,再在车膜上雕刻出来,可以贴到车、电脑、手机、家具、墙上形成一套完美装饰。比如现在抖音《匠纸艺术》上的内容。
大家好!
我是守护,我选择用不同的视角寻找不一样,我相信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有他非凡的一面,需要去发现和学习!
说到手工空心面,还有段数千年的历史。听老人们讲述,在战国时期,秦王嬴政为完成六国统一之大业,率兵日夜征战,常常数日水米不进。
一日行至秦岭南麓,此乃山之阳面,日照充足。秦王见路边农舍一名老汉正在悬挂一排细如发丝的面条,胃口大开便令其煮食,老汉将面迅速煮熟并浇以农家酸菜汤汁大碗呈上,秦始皇吃后觉得酸香扑鼻,细滑爽口,美味无比。
问之,老汉答曰此乃手工挂面,因面形状“长瘦”,故又称“长寿面”。秦始皇闻后大喜,遂重赏该老汉。从此,地方官吏就将手工挂面连年进贡给朝廷,被列为皇家御膳养生佳品。
手工空心面在民间传承几千年了,邻水县九龙镇手工空心面,也是久负盛名的代表之一。其面特点:细如丝,神奇中空,回锅如新,食之柔滑…。
说到邻水县九龙镇手工空心面,还得从该镇华光村包水清、包东德兄弟俩的家人说起。
其实,邻水县九龙镇手工空心面也是靠祖传一辈传一辈而来的,全靠精细工艺流程。
寻访包氏手工空心面制作技艺与“茎直中通”的奥秘,60岁的包水清介绍说,这里有好几家做手工面的。随着时代的推移,其他的都转行了,仅包氏兄弟俩还坚守着这份传统制作工艺。
包水清介绍说,靠着父辈们代代口传心授和几十年的坚守,兄弟俩技艺十分娴熟,特别是弟弟包东德的技艺可谓炉火纯青,和面、醒面、上杠、切面、搓大条、盘条、搓小条、上筷子……上架,拉面,经过几十道工序,50公斤面粉在包东德的手里已是面细如丝。
“沿用传统的揉、搓、盘、缠、开、拉等工艺,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马虎不得。”包东德介绍说,整个制作过程,面条需经多次发酵,这是挂面“空心”的关键。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因“茎直中通”(每条挂面的横切面都有针尖般小孔),故有空心之称。
如今的九龙手工空心面,以独特工艺和鲜美风味曾为贡品,也深受川内外消费者喜爱,产品还远销国内外。(天府人)
易拉罐制成的冰雪铠甲
雁鸿与倪成玉老师
而在成为手工博主之前,雁鸿读的是医学院,还当了两年的内分泌科护士,开过饰品店,也做过化妆师。她因手作《延禧攻略》中的绒花头饰入行,又在此后的追剧日常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头饰创作灵感。她拜师学习非遗手艺花丝镶嵌,同时也练就了把易拉罐、泡面桶和坚果壳……变废为宝的本事。
废物利用,用140多个易拉罐做出冬奥冰雪铠甲
2月中旬的成都郫筒镇阳光和煦,一头披肩长发的雁鸿坐在工作室的小院子里,围着两大箱过年时攒起来的易拉罐聚精会神地忙活。洗净、剪开,再拿机器磨掉外皮上的颜色,雁鸿获得了一大沓银白色的铝片。用它们当原材料,她想做一身冰雪铠甲。
为了赶上冬奥会的热乎劲,雁鸿的工作室里一连几天都不关灯,表妹和闺蜜陪着她挑灯夜战,裁剪易拉罐,根据画好的纸质模型,再把铝片裁剪成两个指关节大小的三棱花形甲片。爸妈听说闺女在赶工,也从家里赶去工作室帮忙。最终,这身用140多个易拉罐,裁剪成2600片配件的冰雪铠甲在2月16日完工,雁鸿和团队把它带去康定拍摄了定妆视频。
雁鸿说,其实用易拉罐做素材是给自己增加难度。做各类中式头饰,铜片是最常用的素材,它经过厂商的加工,材质也更加坚固。但易拉罐却要从裁剪打磨开始,全程手工处理。
除了易拉罐,雁鸿的仓库里还堆了好多别人当成垃圾,她却视作宝贝的东西,其中就有泡面桶和坚果壳。开心果壳刷上金色涂层,就成了黄金铠甲的甲片。把泡面桶周身做个裁剪,再包上一层金箔,变身各种各样的头饰。在雁鸿的手工世界中,材料选择存在一种怎么方便怎么来的偶然性,从生活中找平替也是她早期作品中常见的小妙招。
半路出家的手艺人,带作品走进米兰时装周
2019年,雁鸿受百度百家号邀请,和其他6位青年创业人赴英国牛津大学演讲。当时,她以《中国创作的一万种可能》为主题,讲述了自己做国风饰品的前因后果。为了给台下的老外们展示一下古老中国的技术,她带上以仿点翠工艺制作的清代钿子头饰一起去牛津,还原了热播剧《如懿传》中周迅的头饰造型。
那时的雁鸿毫无视频拍摄和剪辑的经验,一部手机,一台电脑,雁鸿做,老公拍。他俩临时下载了一个Pr剪辑软件,“因为网上大家都说用这个剪”,慢慢跟着视频教程一点点学,迈出了做博主的第一步。
2020年,雁鸿的事业又一次迎来了高峰,由她手工制作的11款头饰在米兰时装周亮相。印尼服装设计师珍妮丝(Janice)在刷YouTube时无意间看到了雁鸿制作的头饰,便通过网络辗转联络到雁鸿,问她是否愿意给自己设计的印尼民族风服装做头饰,一起到米兰去走秀。
受到疫情的影响,雁鸿并没能去米兰,她把作品寄到印尼,再由设计师寄到米兰。通过媒体报道,雁鸿看到秀场现场效果拉满,以印尼舞蹈wayang为灵感的服饰,搭配原始素材来自中国的头饰,模特的造型呈现出跨文化的独特时尚感。
从体制出走,在职业转弯中发现“手工红利”
即使现在是走出国门的手工达人,起初雁鸿要从医院辞职的时候,父母并不赞同。以传统的眼光来看,1989年出生的雁鸿属于乖乖女类型,她在川北医学院学习了五年护理,实习成绩优秀,毕业后可以留在广东的医院工作,但为了离父母近一点,她回到家乡最好的医院做护士。
在长辈眼中,这是一份稳定又体面的工作,但做了两年之后,雁鸿还是想辞职。她说,那时候只有一点微薄的积蓄,但就是觉得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于是坚定地从待了七年的医学圈出走。
有趣的是,雁鸿的手工启蒙,就在这个时期开始。在化妆培训课上,她第一次见到老师带来的仿点翠头饰,这种从汉代流传至今的工艺让雁鸿着迷。以金属为基底,再以翠鸟的蓝色羽毛粘贴覆盖在表面,雁鸿回家上网一通搜索,了解了仿点翠制作工艺,并开始自学类似头饰的做法。
化妆师挂靠在婚庆公司,每接一单都需要自行帮新娘搭配妆发。雁鸿说,按照行业里的生态,平均三个月左右就要更新一波头饰和耳环,每次都要花个大几百甚至上千块钱。买的次数多了,雁鸿对经典造型有了大致的了解,她觉得自己也能做。
创办手工工作室,动员亲友跨界创作
随着工作室创办起来,雁鸿闷头做手工,老公大强作为她的经纪人负责安排所有商务合作和媒体邀约。在雁鸿微博发布的视频作品中,大强还承担了拍摄和剪辑工作。
因为一个人做手工忙不过来,雁鸿的闺蜜和表妹陆续加入了手工制作行列,妈妈则担任工作室的生活老师,负责做饭和打扫。忙的时候,雁鸿爸爸也自告奋勇前来帮忙剪易拉罐。雁鸿笑嘻嘻地吐槽,老爸有时候下手太猛,剪出的铝片大小不一,不太好用。当年极力反对女儿离开医院的家长,如今已经成了创业路上的头号铁粉加义工。
现阶段的团队还不止这些人,妥妥的都是“亲友团”,雁鸿婆婆年轻时自己开店做裁缝,最近也被拉来当帮手。雁鸿说,头饰做好了往往需要服装来搭配,她会优先从网上买,实在搜罗不到合适的,她就画出图,让婆婆踩着缝纫机一点一点做出来。
婆婆年轻的时候擅长做西装和裙子,现在让她搭配着头冠做洛丽塔婚纱,可让老人家犯了难。雁鸿就以分解图的形式,把衣服拆解成各个部分,几次做下来,婆婆也逐渐适应了年轻人跳脱的审美风格。
随着商业合作越来越多,雁鸿和大强想过专门请一个剪辑师帮忙做视频。一次尝试之后,俩人觉得效果惨不忍睹。“自己的视频,只有自己知道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于是他们回归到大强粗剪,雁鸿写文案、配音加精修的工作模式。在新搬入的工作室里,雁鸿一个人想创意,全家出力打辅助。
随着头饰做得越来越多,雁鸿也开始了一些跨界尝试。“神十三”出差半年后凯旋,雁鸿捕捉选题的雷达随之开启,“用易拉罐仿制国宝天球仪,致敬中国航天”视频诞生。这次,她拉上了自己的朋友,在天文方面颇有研究的蜀郡做考证资料。最终花费20多天,仿制出精确到每一颗星宿位置的天球仪。
曾因花丝镶嵌抓狂,却意外拜师传承非遗
最近,工作室的几名主创一起在成都报了个班,学习古代服装制作的形制。雁鸿说,此前他们根据古画制作和头饰配套的服装,但忽略了画师经由透视效果使服装变形的状况。懂行的网友一看,就跟雁鸿说不对劲。在这方面,雁鸿特别听劝,也没什么偶像包袱,愿意修改自己的作品。
意犹未尽的雁鸿回家自己练习,却进入了一种“在老师的指点之下什么都能做出来,一离开老师怎么都能出错”的状态。她举例说,以花丝镶嵌做出来的长命锁形状立体,她做出来的却显得扁平。
自此,雁鸿开始了一段道阻且长的专业学习之路。在短视频“耗时300小时,用纯银花丝镶嵌打造杨贵妃唐风头饰”中,雁鸿想做出贵妃在盛宴中跳霓裳羽衣舞的头饰。这次试水可把她为难坏了,半夜两点多,雁鸿还坐在工作台前焊接,随着更多的钗焊接在底座上,熔点改变了,另一头的钗怎么都焊接不上。折腾到四点多,雁鸿才想出分头焊接,从中间拼装的办法。这次的作业让雁鸿感受到花丝镶嵌的难度和魅力。
在倪老师看来,雁鸿变废为宝的手艺完全可以继续做下去,但学好花丝镶嵌,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非遗传承人。雁鸿说:“现在跟着师父学习之后,我觉得我更愿意成为一个中国匠人。我们中国的花丝镶嵌这门技艺,一定要被大家看到,一定要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