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动物园里,有一个平常绝对没机会进去的秘境——动物厨房,它的官方名字叫营养中心,大小动物们的每日伙食都来自这里。春节临近,早上8点半,我来到动物厨房,刚进门,一阵阵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这里算得上是动物园里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了。
刚出炉的杂粮糕正中央有一张配料桌,摆着即将配送到各个动物房里的食物——清洗干净的新鲜果蔬、还有点烫手的现做刀切馒头、煮熟拌好的玉米粒,以及生的、熟的各种肉类。最意外的是,我还瞥到了一只小脸盆里装着肉蒸蛋,不知道是哪位动物朋友这么好口福,竟然吃得跟我家里伙食差不多?
今年50岁的程舸巍,是杭州动物园(少儿公园)营养中心主任,在动物园里工作了近30年,他是动物厨房的“厨师长”。
老程在为动物们准备饲料“这些我们人都能吃的,动物的嘴巴可是很刁的,稍微不新鲜一点的东西就不会吃了。”所以,老程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验收食材。
动物厨房工作人员在搬运食材为了保证新鲜度,动物吃的食材每日配送到,需要一样一样清点验收,个头大小、新不新鲜等等。比如苹果和梨,表面看不出来,却很容易烂心,通常还要现场切开来看看,替动物小主们把好关。等食材到位,就到了加工步骤。中央厨房从饲料间变成营养中心算上“厨师长”,动物厨房的厨房师傅,一共4个人,都是杭州本地人,平均年龄50+。两人负责素食,瓜果蔬菜部分;两人负责荤的,鱼类、肉类的加工外加送货工作。
老程(中)和动物厨房的同事们两个操作室空间相连,形成一个宽敞的“中央厨房”。老程说,这里以前叫“饲料间”,后来改成了“营养中心”,大家也习惯叫这里“动物厨房”。可不嘛,饲料两个字,听起来就不太美味的样子,完全跟眼前这些舌尖上的食材不匹配。
厨房里,还有齐全的各类烹饪工具——3个超大容量的电饭煲和2个大蒸箱,都在奋力工作中。还有6个大冰柜,里面除了冰着给动物吃的酸奶、水果外,还囤着不少肉类年货,给春节假期做足准备。
冬天天气冷,用蒸箱蒸食物通常要比夏天用时更久,所以厨房师傅们一般早上八点不到就已经开始准备。打开其中一只电饭煲的盖子,里面正在煮牛肉,切成大块,小火慢炖,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这是准备给熊吃的。
熊不都是直接吃生肉吗?老程说,不同于野外运动量大,动物园的熊生活状况不同,所以会适当选择熟肉,同时还会搭配果蔬、杂粮等,便于它们消化。应季而食动物每天都是提前“点菜”给动物吃什么,其实也不是由厨房师傅们说了算,而是各个饲养员提前“点菜”。点菜单,点的是第二天的食物,根据每天动物们的身体状况来提供,动物厨房收到单子后就会进行配餐和加工。
有时候,动物里面有孕妈妈了,或者刚生完宝宝要“坐月子”,营养要跟上,饲养员就会在点单的时候,贴心地多加些蛋白质、维C含量高的食物,厨房师傅看到单子会心中有数,哪一房有喜事了,哪一房又添新丁了,从每日点菜单就能看出来。对了,一直惦记着的,那盆肉蒸蛋是怎么回事?
答案是给耳廓狐吃的。耳廓狐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之一,它是一种杂食动物,几乎什么都能吃。蒸蛋的肉是牛肉,禽蛋配肉,主要是为了给它丰富营养,换换花样。老程说,给动物吃东西,一个是要吃得杂,各种营养元素都要具备;一个是要应季而食,尽量吃当季的食物。送餐上门到点开饭但不是一日三餐上午九点,运送食物的小车准时出发,一站一站给动物们送餐上门。
拿到食物后,饲养员们通常还要再进行二次加工,根据动物们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性,再重新分餐。
动物也跟人类一样,到点开饭,但不是一日三餐,而是有它们在动物园里各自不同的生物钟,比如猛兽类就要给它们饿饿透,到下午放饭,饱餐一顿。
饲养员给亚洲象喂食食量最大的亚洲象,一天就要吃好几顿,花样很多,除了200斤颗粒饲料,还有胡萝卜、黄瓜、玉米棒、红枣、香蕉、苹果、竹叶、南瓜和厨师们做的杂粮糕。
老程把山楂用竹枝穿成“糖葫芦”能享受到这份新年福利的,主要都是灵长类。比如环尾狐猴,厨师长老程把一颗颗山楂用长长的树枝串在一起。吃挂起来的山楂串,对于这些小可爱来说,不只是吃,还相当于是找乐子解闷。
环尾狐猴品尝山楂“糖葫芦”像这样又好吃又好玩的解闷食物,夏天的时候运用得更多,动物厨房会专门为动物们制作各类水果冰,装在塑料瓶里,一瓶瓶分给大猩猩。一会儿敲敲,一会儿咬咬,增加取食难度,主要就是为了给它们“找点事情做做”。
长着“国字脸”的黑帽悬猴爱吃实实在在的馒头
小熊猫喜欢牛奶红枣水果捞
环尾狐猴品尝春节限定版“糖葫芦”
鸸鹋(érmiáo)埋头享用玉米蔬菜“沙拉”
金刚鹦鹉爱吃核桃、玉米,还会剥皮吃香蕉
特别提醒:今年春节假期,杭州动物园免费对外开放。不过动物园也托我们转告大家,动物们已经吃得很好啦,再给它们喂吃的就太多了,所以请大家游园时不要再随意投喂食物,让动物们过一个健康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