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西班牙科学家J.L.Domingo在一篇综述中写道:
即时至今日,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仍旧悬而未决。
(作者:亦明,来自:天涯社区)
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所有的生物的所有基因的化学成份都是一样的,都是由核酸组成的。不管转的是什么基因,是从什么生物身上来的,它的化学成份也和别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都是由核酸组成的。吃到肚子里去,这个基因同样要被消化、降解成小分子,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所以可以放心,这个外源基因是不会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利用的。”(见方舟子:《为什么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另外,在人、畜的肠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与食物中的转基因直接接触,转基因分子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这些微生物的细胞之中。这种可能性也已经被科学试验所证实。[见:NetherwoodT,Martín-OrúeSM,O’DonnellAG,GocklingS,GrahamJ,MathersJC,GilbertHJ.AssessingthesurvivaloftransgenicplantDNAinthehumangastrointestinaltract.NatBiotechnol.2004Feb;22(2):204-9.]由於细菌没有细胞核,并且其基因组没有染色质包被,所以转基因与肠胃微生物基因组发生重组的可能性比人类基因组要大得多。[见:BaurB,HanselmannK,SchlimmeW,JenniB.Genetictransformationinfreshwater:Escherichiacoliisabletodevelopnaturalcompetence.ApplEnvironMicrobiol.1996Oct;62(10):3673-8.]假如这种重组确实发生(目前尚未证实),则转基因就能够在人体内长期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有可能与人类的基因组发生重组。
1998年秋,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Pusztai)就在电视上公开宣称,他的实验证明,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实验鼠肾脏、胸腺和脾脏生长异常或萎缩或生长不当,脑部萎缩,多个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坏,免疫系统变弱。
1997-1998年,英国等实验分析发现转基因食品导致某些动物健康异常和种植区域出现异常。英国政府资助的研究显示,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现了肝脏癌症早期症状、睾丸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萎缩等异常现象。
1998年,欧盟国家通过法律,把转基因农产品作业严格限制在实验室环境或封闭区域之内。
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JohnLosey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用涂有转Bt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2004年先正达研发的转基因Bt-176玉米爆发丑闻,德国黑森州北部农民从1997年开始试种Bt-176玉米,并用作奶牛的补充饲料,2000年当农民开始提高该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后,所有的牛都死了。2004年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踢球植物学研究所海尔比克教授发现,Bt-176中的用来毒杀欧洲玉米螟的Bt毒素,无法分解,最终毒死了奶牛。
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份改变的现象。
20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一项持续4个星期的实验表明,被喂食了转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产生了炎症,小白鼠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原更加敏感,并据此叫停了历时10年、耗资300万美元的转基因项目。
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琳娜·艾尔马科娃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食用非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2007年,在奥地利政府的资助下,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都山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剂)和转基因玉米MON810(Bt抗虫)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发现转基因产品影响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2008年,意大利的科学家发表了一个长期实验的研究果。他们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喂养雌性小鼠长达24个月,结果发现食用GM大豆的雌性小鼠肝脏出现异常。(ManuelaMalatestaetal.Along-termstudyonfemalemicefedonageneticallymodifiedsoybean:effectsonliverageing.HistochemCellBiol,2008,130:967-977。)
2007年10月和11月,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导致伤害蝴蝶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程度已经超出可接受水平。为此,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决定、禁止该转基因玉米的种子销售使用。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2009年12月,法国科学家发表了新的研究结果並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二种转基因玉米(NK603,可耐受广谱除草剂--农达;MON810,含有一种BT基因,可被转译成Cry1Ab毒蛋白)以及美国CovanceLaboratories公司出产(但代表孟山都)的一种转基因玉米(MON863,含有另一种BT基因,可被转译成Cry3Bb1毒蛋白)主要对大鼠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这些副作用是性别依赖的、也时常是剂量依赖的;其他副作用也见于大鼠的心脏、肾上腺、脾和造血系统。(Jo?lSpirouxdeVend?mois,Fran?oisRoullier,DominiqueCellierandGilles-EricSéralini.AComparisonoftheEffectsofThreeGMCornVarietiesonMammalianHealth.IntJBiolSci2009;5:706-726)
表观遗传或非基因变异是指不需要改变基因编码,而只需要通过某些外来特定化学物质对基因进行适当“修饰”就能改变生物性状并稳定遗传的现象。表观遗传或非基因变异现象表明,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过程和性状变异决不仅仅为基因所决定,生物体内的非基因化学物质有时很有可能对生命活动过程和性状变异产生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即便不直接侵入人类基因组,外源基因也有可能通过与转基因食品物种原有基因的相互作用产生出人类食物中从未有过的新蛋白或其他次生代谢物质,这种新蛋白或新物质通过食品摄取进入人体后,就有可能对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物理与化学逻辑‘梗阻’”,或诱导产生生命进化层面的延时性渐进性生殖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人类生殖功能丧失。
上述推测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JeffreyMSmith的研究已经发现,在老鼠的食品大豆中添加含转基因的成分后,老鼠不仅都产生了莫明其妙的经常性紧张好斗的日常行为变化,而且其肝脏特别是睾丸均呈现病态反应,吃了转基因食物的老鼠繁殖的后代体内不同的部分都也出现了致命的病变,55.6%的小鼠在一出生或是出生3周内就死亡。如果人类在食用某种转基因食品后能够立即呈现出某些明显病变,人类尚有可能通过迅速停止食用该食品而将其危害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不过,当某种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生殖伤害一旦呈现多世代的延时性渐进性反应时,人类就不可避免地会迅速走向灭绝。
鉴于食用了转基因大豆的老鼠及其后代出现的令人震惊的延时性伤害,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具有延时伤害能力的生化武器”。由于啮齿类动物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面都与人类相似,因此,这个实验结果理应引起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高度警觉。
(摘自《转基因食品:一种可能的延时性生化武器》,作者易里是一名从事植物遗传学教学、科研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员)
一份科学家们在欧洲议会提出的报告称,农产品公司Monsanto为转基因抗草作物生产的”抗农达“除草剂与人类细胞早死、出生缺陷、癌症和流产有关。
一种在澳大利亚广泛销售的婴儿配方奶经测试,含有未标明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成分,而该国广泛种植抗农达油菜和棉花,这份报告的提出对其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转基因大豆:可持续?环保?》这份报告融合了阿根廷科学家AndrésCarrasco和其他合作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证据。他们发现抗农达除草剂中的活性成分、甘草磷和其它化学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对健康有重大不良影响。该份报告还提供了全球有关转基因大豆产品影响的研究论文或文件。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毒物的化学研究》上。
转基因的抗农达大豆在北美和阿根廷的种植面积占大豆总量的90%,而在巴西、巴拉圭、乌干达和玻利维亚,该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量也与日俱增。来自Monsanto公司的数据显示,自从1996年美国种植转基因抗农达大豆以来,抗农达除草剂的销量剧增。现在,针对该大豆生产的有毒除草剂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已开始日益显现。
在提出该份报告的布鲁塞尔欧洲议会上,Carrasco教授指出,阿根廷最近几十年来,儿童癌症发生率增长了300%,而婴儿出生缺陷率更增长了400%,而转基因抗农达大豆也同时期进行大范围种植,以提供饲料给欧洲和澳大利亚农民养殖的转基因动物。他说:“我认为甘草磷的毒性被大大低估了,在特定条件下,它可能是剧毒物。”
该报告提供了一些研究证明:转基因抗农达大豆喂养的雌鼠的子宫和卵巢有明显病变;兔子肾脏和心脏的酶功能紊乱;仓鼠的生长速度减缓;小狗的死亡率增大;子代的不育不孕机率增加。
澳大利亚非转基因食品促进组织基因伦理的执行理事BobPhelps认为,澳大利亚对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转基因成分的处理是非常不恰当的。他说:“S-26奶粉都被检出含有转基因成分,但是,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还是不愿进行食品召回,而Coles和Woolworths超市也拒绝下架S-26配方奶。”
他进一步指出:“法律规定转基因成分必须标注。如果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不解决这次事件,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就应该介入。”
他最后提出:“Gillard领导的政府必须支持独立派议员NickXenophon和绿党议员RachelSiewert上交的食品标签法修正案。这样,父母才能通过食品标签为自己的孩子选择非转基因食品。我们呼吁政府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在内等新型食品的监管,修正1.5版标准中的法律漏洞,强制转基因和其它新型食品进行标注。”
澳大利亚:转基因婴儿奶可能滋生超级病毒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澳大利亚一组科学家于近期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转基因牛奶,尤其是转基因婴儿用牛奶,有很高的可能性滋生出强抗药性的超级病毒。
据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9月30日消息,来自澳大利亚国家大学的克里格南教授表示,有很多转基因食物含有抵抗抗生素的基因,这些基因会给人类、动物和环境带来不必要的危险。克里格南和他的团队研究成果表明,目前澳大利亚超市货架上的大部分婴儿奶中均含有转基因成分,而病毒在食用了这类食品的人身体中的进化程度与方向均与一般食物的食用者有区别。尽管对每个个体来说,产生超级病毒的概率非常小,但是一旦这些转基因奶的受众扩大到百万人甚至千万人的级别,人类将面临风险。
2007年9月,世界著名的科学出版物Nature旗下的杂志《NatureBiotechnology》主编AndrewMarshall邀请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高级神经功能研究所的伊琳娜伊尔玛科娃(IrinaErmakova)展示她关于抗除草剂转基因黄豆动物毒性实验的结果;同时邀请了四位专家与她展开面对面的辩论,并公开发表了辩论的全文。Marshall主编加上了如下的按语:
Anunprecedentedstudyclaimingthattransgenicsoybeanscompromisethefertilityofratsandthesurvivalandgrowthoftheiroffspringhasgarneredwidespreadmediaandpoliticalattentionbutremainsunpublishedinthepeer-reviewedliterature.Here,anaccountoftheworkfromtheprincipalinvestigator,IrinaErmakova,isappendedwithcommentsfromresearchersinthefield.(NATUREBIOTECHNOLOGYVOLUME25NUMBER9:981-87,SEPTEMBER2007)
伊琳娜伊尔玛科娃用从ArcherDanielsMidland(ADM)公司在荷兰的分公司购买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RRsoybean以下简称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作对比喂养大鼠。她的研究发现,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的大鼠的后代死亡率高;体型和体重降低;没有生育能力;肝脏和睾丸发生病理改变。伊尔玛科娃重复实验五次得到同样的结果,共使用了48只雌性和52只雄性第一代大鼠。观察了396只第二代大鼠。
受邀的四位专家对出伊尔玛科娃的结果提出了内容广泛的质疑。出人意料的是,他们质疑的第一个问题是:伊尔玛科娃喂给大鼠的黄豆,根本就不是她所声称的抗除草剂转基因黄豆。以下就是四位专家给伊尔玛科娃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ErmakovastatesthatRRsoybeansandproteinisolatewerepurchasedfromADMintheNetherlands.ADMdoesnotsell(andhasneversold)pure100%RRsoybeanpreparations.ItisaccordinglynotpossibleforErmakovatohaveobtainedRRsoybeansfromthissourceasstated.ThebestthatcanbesaidisthatcommercialproductssoldbyADMwouldhavebeenanindeterminateandvariablemixtureofconventionalandnon-GMsoybeans.Thesemostlikelywouldalsohavecomprisedamixtureofcommercialsoybeancultivarsratherthanasinglecultivar.ADMdoessupplyidentity-preservednon-GMsoybeans;however,mostofthesetoowouldbemixturesofnon-GMcultivars.
MylaboratorydidreceivesoyclearlylabeledasGMandnon-GMsoy.QuantitativeanalysisofRRsoyusingthe‘CP4-LEC-RTPCR’constructconfirmedthepresenceofthistransgenein100%oftheGMsoyflour.Inthetraditional,non-GMsoyflour,onlytraces(0.08±0.04%)ofthesameconstructwerepresent.Infact,wecheckedallkindsofsoy.TheanalysisofGMsoyandnon-GMsoywasperformedby‘blinded’operators(seeFig.1).(NATUREBIOTECHNOLOGYVOLUME25NUMBER9:1351-54,SEPTEMBER2007)。
在附图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转基因大豆制品的PCR都有一条清晰明确的DNA条带(1、2、5、6、9、10、11、12)。而非转基因大豆制品用肉眼无法看见DNA条带(3、4、7、8)。K+和K-分别是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检查一下ADM公司在荷兰的公司到底卖不卖转基因黄豆。先请看看ArcherDanielsMidland(ADM公司)2007年的公司年度报告:
“ArcherDanielsMidland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商,保持着长达百余年的持续盈利记录。正如在我们的封面上所说明的那样,ADM公司独一无二地处于三大全球趋势的交汇点:对供养日益增长的,更为繁荣的世界人口的食物持续增长的需求;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从可再生资源中获得交通运输能源的需求;对改善环境的需求持续增长。
每天,ADM公司收购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菜籽油、可可,然后进行贸易、运输、储存并把它们加工成食品原料、动物饲料、可再生能源以及工业产品。公司再把这些产品供应给全世界的客户,主要是大型的食品和能源公司以及工业企业。ADM公司在60个国家从事着经营活动,拥有一个超过240家加工厂和27000名雇员组成的全球性网络。”
从另外一个网络讯息,我们可以了解ADM公司在荷兰的情况:ADM的欧洲主要基地是在荷兰,ADM从美国出口的大豆到鹿特丹的欧罗波特,在那里ADM公司粉碎黄豆。通过欧罗波特ADM公司处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黄豆。
ADM’smainEuropeanbaseisintheNetherlands,andmostofthesoyaADMexportsfromtheUSAgoestoEuropoortinRotterdam,whereADMcrushesit.ADMhandlesbothGMandnon-GMthroughEuropoort;
4月15日至6月5日,在俄罗斯一年一度的的环境危害防御活动中宣布了一项独立研究的结果。科学家已经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是有害的。研究人员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动物将失去繁殖能力。实验选择农业中广泛应用的含有不同比例转基因成分的普通大豆,喂养具有快速繁殖率的坎贝尔仓鼠2年。另外一组比对仓鼠,喂以在塞尔维亚难以发现的纯大豆,因为世界上95%的大豆是转基因大豆。
科学家们还发现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危害。第三代仓鼠的口中长出了毛发,(这种)情况为什么发生还不清楚。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明白为什么动物食用转基因食品时,会产生破坏性的效果。他们说,只有通过停止吃这些食品才可以消除这些影响。因此,科学家建议禁止转基因食品,直到它们被证明具有生物安全性。
俄罗斯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与法国和奥地利的一致。其中,在法国,当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玉米对哺乳动物有害后,立即禁止其生产和销售。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指出,目前要对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长远危害下一个结论,还为时过早。他们坚持认为有必要进行全面的研究。他们建议在莫斯科附近的“安全基因科技”创新中心——“Skolkovo”,实施该项目。
FoodSafety-ContaminantsandToxins.UnpublishedstudyreviewedinJ.P.F.D’Mello,CABIPublishing,2003.
FinestructuralanalysisofpancreaticacinarcellnucleifrommicefedonGMsoybean.MalatestaM.etal.EurJHistochem.,47:385-388,2003.
Ultrastructuralmorphometricalandimmunocytochemicalanalysesofhepatocytenucleifrommicefedongeneticallymodifiedsoybean.MalatestaMetal.CellStructFunct.,27:173-180,2002.
Ultrastructuralanalysisoftestesfrommicefedongeneticallymodifiedsoybean.VecchioL.etal.EurJHistochem.,48:448-454,2004.
Transgenicexpressionofbeanalpha-amylaseinhibitorinpeasresultsinalteredstructureandimmunogenicity.PrescottV.E.etal.JAgricFoodChem.,53:9023-9030,2005.
BiotechnologyConsultationNotetotheFileBNFNo00077.OfficeofFoodAdditiveSafety,CenterforFoodSafetyandAppliedNutrition,US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4September2002.
GMOinanimalnutrition:potentialbenefitsandrisks.PusztaiA.andBardoczS.In:BiologyofNutritioninGrowingAnimals,eds.R.Mosenthin,J.ZentekandT.Zebrowska,ElsevierLimited,pp.513-540,2006.
EffectsofdietscontaininggeneticallymodifiedpotatoesexpressingGalanthusnivalislectinonratsmallintestine.EwenS.W.andPusztaiA.TheLancet,354:1353-1354,1999.
Newanalysisofaratfeedingstudywithageneticallymodifiedmaizerevealssignsofhepatorenaltoxicity.Séralini,G.-E.etal.Arch.EnvironContamToxicol.,52:596-602,2007.
AthreegenerationstudywithgeneticallymodifiedBtcorninrats:Biochemicalandhistopathologicalinvestigation.KilicAandAkayMT.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46:1164-1170,2008.
IntestinalandPeripheralImmuneResponsetoMON810MaizeIngestioninWeaningandOldMice.FinamoreAetal.J.Agric.FoodChem.,56:11533-11539,2008.
Along-termstudyonfemalemicefedonageneticallymodifiedsoybean:effectsonliverageing.MalatestaM.etal.HistochemCellBiol.,130:967-977,2008.
Geneticallymodifiedsoyabeaninrabbitfeeding:detectionofDNAfragmentsandevaluationofmetaboliceffectsbyenzymaticanalysis.R.Tudiscoetal.AnimalScience,82:193-199,2006.
家畜已被转基因饲料喂养许多年。这是否意味着用于牲畜的转基因饲料是安全的?当然,这意味着影响不是急性的并且不会马上显示出来。然而,旨在评估转基因饲料缓慢发生、更微妙的对健康影响的长期研究,表明转基因饲料(对家畜)确有不利影响,证实了上述实验动物(呈现)的结果。
下面的问题已被发现:
Athree-yearlongitudinalstudyontheeffectsofadietcontaininggeneticallymodifiedBt176maizeonthehealthstatusandperformanceofsheep.Trabalza-MarinucciM.etal.LivestockScience,113:178-190,2008.
FateofgeneticallymodifiedmaizeDNAintheoralcavityandrumenofsheep.DugganP.S.etal.BrJNutr.,89:159-166,2003.
DetectionofgeneticallymodifiedDNAsequencesinmilkfromtheItalianmarket.AgodiA.etal.IntJHygEnvironHealth,209:81-88,2006.
AssessingthetransferofgeneticallymodifiedDNAfromfeedtoanimaltissues.MazzaR.etal.TransgenicRes.,14:775-784,2005.
DetectionofTransgenicandEndogenousPlantDNAinDigestaandTissuesofSheepandPigsFedRoundupReadyCanolaMeal.MazzaR.etal.JAgricFoodChem.54:1699-1709,2006
商业化的转基因改良食品没有营养价值。目前,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在某些情况下还低于天然食品的营养。有些转基因食品在测试中被证明有毒性或过敏反应。
这些例子包括:
·转基因大豆的抗癌异黄酮含量比非转基因大豆低12-14%
Alterationsinclinicallyimportantphytoestrogensingeneticallymodified,herbicide-tolerantsoybeans.LappeM.A.etal.JMedFood,1:241-245,1999.
·经过基因改造含有维生素A的油菜大大减少了维生素E在油脂中的含量,并且改变了油脂成分
Seed-specificoverexpressionofphytoenesynthase:increaseincarotenoidsandothermetaboliceffects.ShewmakerCKetal.PlantJ,20:401-412,1999.
·人类志愿者试吃转基因大豆豆粕表明,转基因的DNA在加工过程中能够生存,并在消化道中可以检测到。有证据表明基因横向转移到了肠道细菌中。
AssessingthesurvivaloftransgenicplantDNAinthehumangastrointestinaltract.NetherwoodT.etal.NatBiotech.,22:204-209,2004.
Thefateoftransgenesinthehumangut.HeritageJ.NatBiotech.,22:170-172,2004.
抗生素耐药性的基因横向转移和通过转基因食品进入肠道细菌的Bt杀虫基因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经过基因改造后的肠道细菌能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或成为Bt杀虫剂工厂。虽然Bt的自然形态已被安全地作为农业杀虫剂使用多年,转基因的Bt毒素已进入农作物,在实验室动物试验中被发现对健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
BacillusthuringiensisCry1AcProtoxinisaPotentSystemicandMucosalAdjuvant.VázquezRIetal.ScandJImmunol.,49:578-584,1999.
IntragastricandintraperitonealadministrationofCry1AcprotoxinfromBacillusthuringiensisinducessystemicandmucosalantibodyresponsesinmice.Vázquez-Padrón,RIetal.LifeSci.,64:1897-1912,1999.
Cry1AcProtoxinfromBacillusthuringiensissp.kurstakiHD73BindstoSurfaceProteinsintheMouseSmallIntestine.Vázquez-Padrón,RIetal.BiochemBiophysResComm.,271:54-58,2000.
·在80年代后期,使用转基因细菌生产的补充食品含有毒素,最初造成37个美国人死亡,然后使超过5000名美国人患了重病。
Eosinophilia-myalgiasyndromeandtryptophanproduction:acautionarytale.MayenoA.NandGleichG.J.Tibtech,12:346-352,1994.
·几种试验性转基因食品(非商业化的)被发现有害:
·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由巴西坚果基因改造过的大豆也有过敏反应
IdentificationofaBrazil-nutallergenintransgenicsoybeans.NordleeJ.E.etal.NEnglandJMed.,334:688-692,1996.
·基因改造过程本身可能导致有害的影响。转基因马铃薯引起多个器官系统的毒性反应。转基因豌豆引起了2倍的过敏反应-转基因蛋白有过敏性,刺激对其它食品成分的过敏反应。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导致增加对其它物质的过敏。
苏云金芽孢杆菌英文名称:Bacillusthuringiensis(B.t.),简称BT或Bt。1911年,德国人贝尔奈(Berliner)从德国苏云金省这个地方的一家面粉厂里的地中海粉螟上又重新分离到一种有很强杀虫力的细菌,并正式定名为苏云金芽胞杆菌。从20世纪20年代起,Bt就得到大规模生产并被用来防治欧洲玉米螟,但直到1950年,人们才了解Bt杀虫活性完全由它在芽孢形成时产生的晶体蛋白即BT毒蛋白所决定。
只是用5g/kg的BT蛋白喂了8天大鼠,就认为安全,其实是很荒谬的。以三聚氰胺为例。
如果据此认可BT蛋白安全,那么三聚氰胺也是安全的,可以掺在大米里吃了。如果按照每公斤奶粉添加不超过2.5mg的三聚氰胺,人类每天吃500克奶粉,一个成年人即使吃三鹿奶粉400年,也不应该中毒,那么我们还制裁和查处三聚氰胺奶粉干什么呢?!可是,后来发现:
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从1945年到2007年,经过了整整52年,才证明了三聚氰胺的毒性。
所以,我们如果不慎重,那么今天认可的BT蛋白,就可能是明天被后人唾骂的三聚氰胺了。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和子孙负责。所以,这个所谓改良实验室认可BT蛋白,不过就是认可了又一个三聚氰胺罢了。所以,认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必须要由专业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来认可。
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如胰液pH值是8.2,胆汁pH值是7.4,小肠液pH值是7.6,大肠液pH值是8.2,所以人体整个消化系统几乎都是碱性。完全可以满足BT溶解和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需要。还有就是,蛋白质与细胞的结合,可以通过吸附作用,而不一定需要结合受体,比如红细胞对青霉素和磺胺药等的吸附,等等。而且,现在没有发现受体并不等于不吸收,例如三聚氰胺可以进入人体,现在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它的肠道受体又是什么呢?谁也不知道。BT蛋白也可能如此。
另外,BT蛋白种类非常的多,还没有任何一个安全性实验涉及了所有的BT蛋白基因,而长期以来,人们说的百年安全,其实是一个杂烩,不知道哪种安全,哪种不安全;也从来没有人认真做过每一种的安全性实验;BT蛋白安全性用小鼠实验与人体试验,从免疫学的角度讲是完全不同的,仅有参考价值;武汉没有公布使用的小鼠品系,是在一种小鼠中没有毒性,还是多个品系都没有毒性;因为不同品系动物反应是不同的;还有即使小鼠都安全,但是由于小鼠很少见到典型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也不象其它动物那样有规律。能诱发速发型变态反应,其全身性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循环不畅,循环性虚脱,常在几小时甚至10到20分钟死亡。这与人的超敏反应是不同的。据农业部专家称,批准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均为修饰过的BT蛋白,所以其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质与未修饰的BT蛋白具有差异性,因此所有的关于未修饰的BT蛋白的过敏试验,都对这两种转基因大米没有任何意义。
针对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种种质疑,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论,对抗病虫的转基因品种,在推广时应持慎重态度。
由于虫子吃了毒蛋白可以被毒死,因此长期摄入该物质对人是否有害很难说。“现在的实验不能让人来做,都是通过小白鼠。但人是人,白鼠是白鼠,对白鼠没有任何危害,但对人不一定就没害,人与它们的机体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一些抗病抗虫的转基因食品要慎之又慎,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评价。
“如果转基因抗病虫的水稻要人体作实验,我将第一个报名。”袁隆平说,只要两代人不出现问题,就说明这种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1)张启发的试验过程存在明显设计缺陷
这是个一个真正的“假实验”,或者干脆连实验都不是,但是却被提升为转基因安全性的唯一权威实验,在中国主流媒体上被炒来炒去,变成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经典。……
用转基因食品做的动物实验,全世界最熟知的、最早的一个,是苏格兰罗威特研究所在1995-1998年做的。实验的材料是转基因马铃薯,用的转基因材料是雪花莲外源凝集素,能抗蚜虫。实验对象当然是小白鼠。
项目负责人普兹泰也做了一个“灌胃”:给小白鼠喂食大剂量的“苏格兰Bt”——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就是那个将要被测试的可能有毒性的物质:可以抗蚜虫的植物凝集素,那种基因将要被转到土豆里,去制造一个生物技术的“植物新品种”。所以这和“中国Bt”——转基因水稻的情景一模一样。
小白鼠被喂食了数日大剂量的纯的“苏格兰Bt”后,“未见明显不良后果”。
实验做完了吗?还没有正式开始呢。灌胃并不是正式的实验,“未见明显不良后果”也不算实验结果,灌胃只是一个前奏——实验的准备工作。在普兹泰的实验室里,真正的实验马上开始。
项目负责人普兹泰设计了四种饲喂方案:(1)转基因的生土豆,(2)转基因的熟土豆,(3)天然土豆(对照),(4)天然土豆加小菜——纯的雪花莲外源凝集素。
实验结果?只有一组小白鼠表现了严重的健康损害,其余三组都没事,就连拿雪花莲凝集素当小菜吃的那些耗子弟兄都没事!谁有事呢?只有那些生吃转基因土豆的那一组。
(2)张启发的“小鼠灌胃”试验违背科学逻辑
1、Bt在水稻细胞的里面,还是水稻细胞的外面,是两回事。
苏格兰的普兹泰小鼠实验告诉我们:转了基因的“植物新品种”——抗蚜虫的转基因土豆,生料饲喂小白鼠引发了小白鼠的免疫系统排斥反应——过敏,并导致了器质性改变,但是直接摄入那个异源基因本身——“苏格兰Bt”雪花莲凝集素,并不会伤害小白鼠。所以初步的结论是:“转基因的植物新品种”的生命过程很可能发生了非预期的改变——产生了未知新的生化物质,而且对动物不安全。作为科学研究,这个初步结论等于一个进一步的假设,下面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插入基因后植物的生理改变是什么?引起动物过敏的机理是什么?危害到底有多大?等等,可以有很多。
2、中国转基因主流推手如方是民先生,一贯说Bt只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性,对人安全,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正确,虽然Bt也会引起人消化道不适甚至更严重的反应;但是他和主流说的,都是水稻细胞外面的Bt,不是水稻细胞里面的Bt,更不是被转过基因后的Bt水稻。用苏格兰小白鼠试验对照一下中国的Bt争论,是非一目了然,不劳转基因主流做什么科普,结论很清楚:单纯的、外在的Bt也许无大害,但是转基因Bt水稻极有可能很不安全,或者说安全性根本就证明不了,所以不值得、不应该商业化推广。
3、张院士的小鼠灌胃试验不能算试验,只是正式试验的准备阶段,上一篇博文已经论及。张院士其实也做了很多老鼠喂养实验。但是他不告诉我们试验结果。“这几年来喂养小白鼠的转基因稻谷,就用掉6吨,足够一只小白鼠吃上456年!”(“转基因大米就是普通大米(组图)”,武汉晚报2010-03-2418:05作者:祁燕周晔图马青)可是他不报告实验结果,也没有人问他要过试验结果——国家发改委领导考察华农大,当面听张院士撒谎的时候,没有向他索要真正的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究竟如何?为什么不报告?关系如此重大,谁允许他隐瞒这样关键性的信息?如果真的安全无害,为何不报告?
张院士拿一个不是实验的实验,哄骗了全国人民,哄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还喋喋不休地说什么:“剂量达每千克小鼠体重灌注5克纯Bt蛋白,没有发现中毒、过敏、体重异常、脏器病变。每克转基因稻米含Bt蛋白不超过2.5微克,按小鼠灌胃剂量折算推知,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吃掉120吨稻米也不会发生中毒、过敏、体重异常、脏器病变。如果按每天吃500克稻米计算,一个人活上120岁,也只吃掉约10吨稻米,不及小鼠灌胃剂量的十分之一。”
(3)中山大学研究发现:水稻转基因后生化成分有重大改变
此研究是五位中国学者今年2月发表在一家英文期刊“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题目:转基因的亚洲栽培稻籽粒发生非预期成分改变。原文英文标题:Unintendedcompositionalchangesintransgenicriceseeds(OryzasativaL.)studiedbyspectralandchromatographicanalysiscoupledwithchemometricsmethods.作者工作单位: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China.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作者:ZheJiao;Xiao-xiSi;Gong-keLi;Zhuo-minZhang;Xin-pingXu;期刊名称和期号: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Volume:58ISSN:1520-5118ISO;发表日期:2010年2月
让我们看一下摘要的简单译文(全文未见):
“用近红外反射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并以化学计量法研究三种(分别)可抗霉菌病和抗虫的转基因水稻中重要的营养物质成分组成(按欧共体标准),发现其营养成分组成和物理性状有非预期改变,其中蛋白质、三种氨基酸、两种脂肪酸、两种维生素及其他数种(微量)元素出现了非预期的构成变化。差异幅度:氨基酸20-74%,脂肪酸19-38%,维生素25-57%,(微量)元素20-50%,蛋白质35%;植酸没有显著变化。相比于非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水稻的营养成分构成和物理性状的非预期改变,可能与基因的转入有关,阐明变化后的作用需要经过更多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这项研究所用的上述几种方法,全都属于常规分析方法,不是专门检测转基因成分的高新技术,因此这项研究似乎不是针对转基因成分的(网上尚未见全文)。所以在研究中,外源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可能导致的未知物质的分析,都没有被涉及!仅仅做常规性分析,就可以发现,转基因的水稻成分变化相对于天然水稻如此之大,其中的浑水真是深不可测。中国农业部安委会:你们真的不知道这样的研究成果吗?
附:
当转基因种子在阿根廷和北美的农场如火如荼地进行商业化时,在遥远的苏格兰发生了一起影响转基因工程未来的重大事件。在英国阿伯丁的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实验室罗威特(Rowett)研究所里,基因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阿帕德·普兹泰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马铃薯超过110天的小白鼠在生长方面呈现出重要变化。它们的体型和体重明显比实验中食用正常马铃薯的小白鼠要小很多。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老鼠的肝脏和心脏都要小很多,免疫系统更脆弱,甚至脑部也比食用正常马铃薯的老鼠小得多,这一点太令人震惊了。……1998年8月,普兹泰博士应邀在收视率很高的ITV节目《行动中的世界》中简述他的研究成果时所说的那番话足以让世人震惊。
……普兹泰的同事们开始诋毁他的科学声誉。罗威特研究所在召开了几场自相矛盾的新闻发布会后,终于把口径统一在普兹泰只是把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小白鼠和食用了有毒马铃薯的普通小白鼠“搞混了”。如此常识性的错误对于一位像普兹泰这样资深并拥有公认才干的科学家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新闻界称,这是一个著名科学研究机构所犯的最低级的错误。……詹姆斯教授和罗威特研究所为解雇和诽谤普兹泰所做的拙劣努力很快就被遗忘了,因为其他的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也卷入了这场诋毁普兹泰的闹剧。为了回击这些诋毁攻击,1999年2月,来自13个国家的30位顶尖科学家联名写了一份公开信支持普兹泰。这封信后来发表在英国的《卫报》上,引发了围绕转基因农作物安全和普兹泰发现的新一轮论战。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