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版《2016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2016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今在上海发布:全国共有100家医院进入“复旦版排行榜”,37个专科榜上有名。
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继续名列排行榜前三甲
榜单前十位中,上海地区:
瑞金医院排名第四
中山医院排名第六
华山医院排名第八
这也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连续第8年发布榜单。(更详细榜单参见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网站,点击链接可查看2016年度专科排行榜)
榜单的依据是什么?
今年排行榜为何不再说“最佳”?
发布排行会加剧“看病难”吗?
一起来看看~
先来看榜单详情
2016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
2016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汇总)
2016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
上海地区医院综合排名
上海地区医院专科排名
全国唯一一张“全覆盖”医院排行榜
8年来“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始终强调以学科为主,坚持声誉排名。今年,排行榜邀请国内著名同行专家担任评审,评审专家来自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包括各临床专科的全国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以及中青年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确保“最了解情况的专家来评选本专科的最佳医院”。
据悉,考虑到我国地广人多、顾及百姓看病便捷,3年前排行榜按照国家行政区域划分,发布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的区域性排行榜。根据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全国三甲医院共1236家,“复旦版”排行榜对我国所有医院实行“全覆盖”,至此成为全国唯一一张“全覆盖”医院排行榜。
每年发布排行榜,会否加剧“看病难”?针对坊间的疑问,高解春认为,通过阶梯价格、医保定点等方法来引导患者就医,这本身与排行榜并没有必然联系。在他看来,医疗服务是一个整体体系,纵向包括专科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横向包括医疗、康复、护理等机构。解决“看病难”,最根本的是依靠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榜单的最终目的是告知百姓,遇到专科疑难杂症时,需先转诊至区域性医疗中心、找寻专科医生诊治。
科学借鉴榜单就医,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生副所长罗力解释说,“榜单”对全国范围内的疑难杂症患者问诊有较高指导意义,即,身处外地患者求医无效、需前往顶尖专科医生问诊时,可参考榜单按图索骥。至于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完全没必要一味追求“榜上有名”的医院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教授则说,如果用电影评奖来比喻医院排行榜的话,“复旦版”排行榜是各专科学术评委评出的“金鸡奖”,它与“百姓评委”评出的“百花奖”有很大区别。百姓有权了解最好的医院和专科在哪里,但具体到实际问诊,“三步走”才是问诊最科学的路径:对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或常见病,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社区无法确诊和治疗,转至上一级医疗机构、或请专家会诊;如当地医院(尤其三甲医院)无法有效治疗时,可从最佳医院或最佳专科中,选出距离自己较近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