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皮黄瓤、口感脆甜,营养价值高,曾是寿光蔬菜“名牌”
·产量低、未形成规模,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编者按提起紫胡萝卜,现在50岁左右的人不陌生,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紫胡萝卜是个“新鲜”品种。紫胡萝卜因富有抗氧化特性的花色甙色素,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它。在我市,紫胡萝卜曾是一种“名牌”蔬菜,有过大面积种植。而近几年因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紫胡萝卜仿佛“销声匿迹”了。1月10日,记者偶然得知上口镇东堤村有人还种着紫胡萝卜,便赶去采访,一睹曾为“名品”的芳容。
新鲜:紫皮黄瓤,口感脆甜
“你等会儿,都在地里埋着呢,我给你们刨去。”10日上午,上口镇东堤村刘学明从地里刨出了几个紫胡萝卜。洗净后的萝卜条直,表面“点缀”着一些小凸点,平均长度在20厘米左右。这种胡萝卜表皮呈深紫色,与三红胡萝卜呈橙色不同,将这种胡萝卜横切,它的颜色从表皮向中心逐渐变淡,直至在中心部位聚集成一个黄点。拿起一段放入嘴中,口感脆甜。
“由于含有天然色素,吃完这种紫胡萝卜后整个舌面都会变成紫色,因此不少人不太喜欢吃。但紫胡萝卜用来炖汤、生吃,口感都明显好于三红胡萝卜。”刘学明说。
谈到这种紫胡萝卜的产量,刘学明说平均亩产在7000到8000斤。而大面积种植的三红胡萝卜亩产在1万斤左右。至于紫胡萝卜的价格,刘学明告诉记者,因为缺乏规模种植,没有形成大交易市场,在售卖时一般都参照三红胡萝卜,价格略高点。“一般在1元到1.5元/斤,而三红胡萝卜一般在1元到1.3元/斤。”
然而尽管价格高,种植的农民仍然不多,有意思的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普遍种植的品种,如今不少消费者不认可,竟认为是新品种。“遇到年纪大的消费者,他们就‘敢’买,而且一买就是十几斤。”说到这,刘学明的表情有点尴尬。
无奈:全镇仅一家种植紫胡萝卜
刘学明告诉记者,紫胡萝卜在上世纪中期曾是我市一种“名牌”蔬菜,由于高产,能充饥,易管理,在当时几乎家家都有种植。“现在种植面积小了,据我所知,目前上口镇只有我自己在种。”
农业专家介绍,紫胡萝卜容易管理,基本没有病虫害,只要定期除草、浇水,到了农历小雪节气就可收获。如果储存方法得当,一直到来年秋天都能吃到。
刘学明说,种植紫胡萝卜的最大问题是种子。“紫胡萝卜能自己留种,而现在大面积种植的三红胡萝卜,因为是杂交品种,不能留种,只能一年一买种子。而且,现在很难从店里买到紫胡萝卜种子,如果想种,只能到处要种子。”
紫胡萝卜易管理,价格高,而且营养丰富,为何种植面积连年减少?刘学明和《北方蔬菜报》专家做了分析。
对于紫胡萝卜的未来,《北方蔬菜报》专家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如果不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性种植、培育,在10年之后,我们很可能吃不到这种蔬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