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展览和出版物,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尽管工艺美术运动的初衷是反工业化的,但欧洲的反对姿态较为温和,最终在平衡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过程中转变为接受机械化。由此开展了一场以新艺术为中心的、广泛的设计运动,并在1890—1910年间达到高潮。
的确,新艺术的出现历经了很长的酝酿阶段,尽管工艺美术运动为新艺术铺平了道路,但英国本身并不是这种风格走向成熟的国度。
齐格弗里德·宾创办的杂志《日本艺术》的封面,1888-91年
乔治·德·方列是宾集团的重要人物,其插画风格纤细优美,被称为“女性的赞美诗”
埃菲尔铁塔、巴黎摩天轮,为世博会建造的“电之宫”、蓝色馆饭店、巴黎地铁车站,以及绘画、雕塑、建筑......新艺术反映了人们对于历史主义的厌倦和新世纪需要一种新风格与之为伍的心态。
维克多·霍塔,塔塞尔公馆的室内设计,1893年
吉马德第一个被认可的主要作品是贝朗榭公寓,1895-98年
1900年,赫克托·吉马德为世博会设计的巴黎地铁入口
新艺术风格在欧洲各地盛行,虽有差异却也拥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都使用了大量不对称曲线用于装饰。这种装饰纹样被称为“coupdefouet”(鞭笞风格),它是一条不对称弯曲的线,没有规律,自由延展,给人生气蓬勃的感觉。鞭笞风格以自然的植物或动物形态构成,如鸢尾花、兰花、蓟、冬青、睡莲或天鹅、孔雀、蜻蜓和蝴蝶......在门廊、阳台和栅格上使用锻铁或铸铁的滚动鞭笞造型成为新艺术风格的突出特征,就像吉马德为巴黎地铁站入口所作的设计:栏杆、灯柱和护板全都采用了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贝壳形的顶棚,还专门搭配了一套“地铁风格”的字体。总之,吉马德的“地铁风格”与霍塔的“比利时线条”颇为相似——流畅优美,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从门把手、阳台栏杆到字体设计,吉马德以一种法国人特有的浪漫和想象力精雕细琢。那些精巧的细节——一朵花或一茎枝条并非对自然界的单纯复制,而是来自于自然无处不在的流动,来自于造物的动态过程。吉马德抽象化且放大了这样一种自然界的"流动",使我们得以在他的设计中见证一朵花从绽放到凋零的生命本质。
南锡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另一个中心城市,以玻璃器皿、家具设计与制造而闻名。核心人物是设计师埃米尔加莱(EmileGalle’,1846-1904)。1901年,加莱创立了南锡工艺学校,这是一个类似于"省级艺术产业"的联盟,借此聚集了一批手工艺人和设计师,形成了“南锡学派”。加莱强调实用性应该是创作的主要方向,鼓励大家在彩饰玻璃或花瓶的设计上,采用自然主义和真实的花卉造型。
加莱早期的作品大都由珐琅装饰的透明玻璃为材质,不久他推陈出新,改用厚重的不透明玻璃雕刻或蚀刻,制作成玻璃浮雕般的装饰图案。后来,他又尝试了一种将不同材料混搭的玻璃镶嵌技术,或将金属箔片和气泡融入热玻璃,加莱甚至专门建立了一个玻璃生产车间来实验各种新工艺。他的玻璃制品设计具有流畅却不对称的造型,装饰题材多以异乡植物和昆虫形状为主,生动而强烈的花饰具有象征主义的特征,也构成了独特的表面装饰效果。
家具设计方面,加莱常常使用细木镶嵌工艺进行装饰,比如他1904年设计的睡蝶床-黎明与黄昏,蝴蝶的身体和翅膀选用了玻璃和珍珠母贝、黑白木质交替的图纹,精美而梦幻。
南锡这座城市拥有大量熟练的工匠,大都来自之前的德占区阿尔萨斯,所以,家具设计和制造是南锡另一重要的艺术和工业领域。"南锡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路易·马若雷勒(LouisMajorelle,1859-1926)是其代表人物。他深受加莱的影响,接手家族产业之后将公司生产的家具从传统设计转向新艺术风格。他对自然形态的借鉴比加莱更加抽象和流畅,材质上擅长以不同种类的木料配以金属构件镶嵌,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马若雷勒喜爱睡莲图案,睡莲的形态时常被制成铜鎏金镶嵌在家具的边角上,延续了法国古典家具使用鎏金青铜镶嵌的传统特色。
马若雷勒不仅设计木制品,还设计青铜和其它金属的配件和装饰。他的铁艺装饰作品包括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优雅的新艺术风格楼梯栏杆。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马若雷勒送展了由黑胡桃木、红木、蛇木和榛木制成的精美家具,大获成功。
新艺术风格家具设计极度追求自然的曲线,以法国、比利时为最。这样的家具制作对材料的选择要求严苛,带有镶嵌的面板更是考究,导致制作成本和难度都很高。
巴黎莎玛丽丹百货公司的外立面,弗朗茨·乔丹设计
1903年的一张藏书票设计
欧仁·格拉塞特设计的路易斯·贡斯《哥特艺术》海报,1900年
19世纪下半叶,由于新开发的彩色平版印刷技术,新艺术风格的海报和平面艺术蓬勃发展,成为这种风格的重要载体。艺术不再局限于博物馆和画廊,来自大自然的设计灵感混杂着那些蜿蜒的线条,经常出现在书刊封面、海报、漫画或图书馆的藏书票上。
另一方面,对女性教育和政治权力的倡导,颠覆了传统的性别角色——越来越多的都市中产阶级女性享有可支配的收入,变得更加独立与自信。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主要是男性)以高度理想化、女性化的形式描绘现代女性,于是,苗条、迷人,有着飘逸长发的女性形象经常出现在新艺术风格的珠宝、绘画和印刷品中。
图卢兹-劳特累克(HenrideToulouse-Lautrec,1864-1901)是一名杰出的版画家,他的多数石版画几乎是素描的重现,流畅的线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时,海报创作在商业宣传上的应用还是新鲜事物,多数商家仅委约制作简单、小型的黑白海报。1889年,当巴黎红磨坊歌舞厅开业时,图卢兹-劳特累克被委托制作系列海报。
19世纪晚期巴黎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给予图卢兹-劳特累克无穷的创作灵感,他将大色面石版画的制作技巧运用在海报作品上,开始制作大画幅、造型有力的彩色海报。通过色彩和充满动态的构图,以及线性化、强调轮廓的方式,让画面中的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再加上大面积的纯色装饰、醒目的彩色字体,劳特累克的海报成为当时夜总会或歌手重要的宣传品。即使已过百年,红磨坊仍然是巴黎最著名的观光景点之一,并成为不少电影、绘画等艺术创作的取材对象,图卢兹-劳特累克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海报设计应该功不可没。
图卢兹-劳特累克海报中那些大胆、诱人又挑衅的形象,和他的绘画一样,是美好时代中的一抹颓废——散发着某种"恶之花"的气息。而这种夸张的风格正是19世纪最后十年的标志性风格。
穆夏《四季》,1896年,新艺术对自然的迷恋也包括对季节和生命循环的尊重,《四季》中的四名女人以自然为背景,唤起了季节的情绪和色彩:春天优雅地应和着繁花和鸟鸣,夏天戴者罂粟花的花环,秋天收获了浆果和菊花,冬天则身披斗篷抵御风霜
《吉斯蒙达》戏剧海报(左),莎拉·伯恩哈特主演,1894年
要说法国新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形象,一定非莎拉·伯恩哈特(SarahBernhardt)莫属。1894年,当穆夏认识伯恩哈特时,后者已是巴黎、乃至整个欧洲最有名的女演员了,两人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商业合作。实际上,是因为伯恩哈特本人极为喜欢穆夏为她绘制的第一张戏剧海报《吉斯蒙达》,印刷厂才在疑虑中将之付印。这是一张又长又窄的海报,用柔和的粉彩和金色点缀;伯恩哈特身着拜占庭贵族风格的服饰,两侧留白,她的名字在头顶上方划出的弧线仿佛一个光环。穆夏以一种线条醒目的风格化笔触描绘了伯恩哈特,她飘逸的戏服和精细的线条相得益彰,呈现在平面海报上极为和谐、悦目。
海报《吉斯蒙达》立刻就让穆夏名声大噪,他的设计使得理想中的世纪末女性形象深入人心。不过,莎拉·伯恩哈特是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她在两人的合作中一直掌握着决定权,她利用穆夏的艺术天赋为自己的个人形象增添了光彩。
为洛伊·富勒的表演所设计的海报,1897年
图卢兹-劳特累克为洛伊·富勒的舞台表演所作的绘画
洛伊·富勒的肖像照,1902年
洛伊·富勒台灯,镀金青铜材质,1901年
另一位被视为新艺术化身的女神是美国舞蹈家洛伊·富勒(LoieFuller)。1891年,富勒在巴黎首次登台,她自创了一系列的即兴舞蹈,并将编舞与自己设计的彩色灯光效果、飘逸的丝绸服装结合在一起。后来,作为FoliesBergère剧院的常规表演者,富勒不断改进、调整和扩展她的服装与演出灯光,使它们成为表演的主要元素——甚至比实际的舞蹈编排更为重要,尤其是当裙子的长度增加而身体大多隐藏在织物的深处时。
卡拉宾设计的太师椅,1893年
总之,法国新艺术的女性形象所体现的那种层层叠叠、有时甚至互相矛盾的含义,再次表现出新艺术的暧昧特点。或许,这正是那个美好又混沌时代的视觉宣言。那么,它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男性幻想的产物呢